秦唐之好 第3章

作者:晏央 标签: 穿越重生

  这是武皇的儿子们未曾享受过的待遇。

  过去,身为武后的她对儿子们要求严格,如今,身为武皇的她又视儿子们为威胁。

  武皇的几个儿子别说得到自家阿娘手把手的教导了,他们甚至连武皇一个笑脸都得不到。

  唯独在心爱的小女儿面前,武皇总是有着无限的耐心。

  武皇明白,若是将儿子培养出来了,他们会与她夺权,而李令月不会。

  同为女子,注定无法得到朝臣们支持的李令月,会成为武皇最坚实的盟友。

  武皇自坐上这皇位便知,她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令月的存在让她知道,她在这条路上并不孤单。

  可惜,李令月虽天资聪颖,却对权谋之道不甚热衷。

  与平衡朝堂相比,她似乎更热衷于上阵杀敌。

  这一点,在李令月十岁之后,变得尤为明显。

  自李令月展露武学上的天分后,武皇便将曾跟随李世民征伐天下的一名老将,请来做李令月的武师傅。

  这老将对武皇上位一事很是看不过眼,性子又暴躁,起初,他并不愿遵循武皇的意愿,前来教导李令月。

  在他看来,武皇越过一众皇子,让他来教导一名娇滴滴的公主,对他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

  就在这名老将准备撅蹄子时,李令月叩开了他的门扉。

  “听说,阿娘有意让你为我的武师傅?”

  身穿战甲的小娘子年仅十岁,还不及老将的腰高,却神采奕奕,英气勃勃。

  她虽年幼,五官尚未完全长开,身上却隐隐有着昔日李世民的风采。

  李令月道:“阿娘认可了你,我却未认可你!想要做我的武师傅,需得先过了我这一关!”

  她举起手中比自己人还高的长枪,对着老将道:“你可敢——与我比上一比?”

  被一个年幼的女娘这般挑衅,老将怎能不应战?

  当下,他便放李令月入了府,与李令月好生较量了一番。

  老将本以为,李令月即便在武学上有些许天赋,年龄到底在那儿摆着,又没什么经验,应当好对付得很。

  谁知,李令月竟遗传到了李世民的天生神力,一手枪法使得极好,恍若“天策上将”再世。

  “天策上将”是李世民担任秦王时所获封号,彼时,老将还是追随李世民的玄甲军的一员。

  一晃数十年过去,当初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秦王化作一抔黄土,他也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成为了掌一方兵权的将领。

  老将一个恍惚间,便被李令月挑落了手中的武器。

  “承让了。”李令月那意气风发的模样,愈发肖似她的先祖:“我认可了老师的实力,不知老师是否认可我?”

  面对这样的李令月,老将又怎能说出半个“不”字?他深受李世民大恩,恨不能肝脑涂地相报。

  当初,李世民诸子未有能继承李世民作战天赋者,老将还颇为遗憾。

  未曾想,时隔数载,老将竟遇到了颇类先祖的李令月。

  老将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下心绪,道:“公主枪法已有所成,天资之高,兴许不亚于太宗皇帝。由老臣来教导公主,恐怕误了公主。”

  “老师方才与我比斗时走了神,才会败落于我手。若再比一次,我可未必能比老师强。再则,一人敌与万人敌相差甚远。即便我能胜过老师,我还需要老师传授我兵法与作战经验。”最重要的是,李令月需得有人帮着引路,才能插手军队之事。

  在这方面,武皇也帮不了她。

  李令月一瞬不瞬地看着老将:“老师可愿收下我这个学生?”

  她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老师”也喊上了,老将岂能再拒绝她?

  他选择遵从自己的本心。

  当武皇知道自己的小女儿让老将松口答应做她的武师傅时,似笑非笑道:“我儿倒是好心肠,上赶着救了那老匹夫的命。”

  对于武皇而言,不能为她所用的将领,便是隐患。此番,她特意命老将来教导李令月,也是为了试探老将是否愿遵从她之令。

  若是老将不愿遵从武皇的命令,只怕就要人口落地了。

  “这可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阿娘。”李令月指着房中悬挂的舆图道:“如今,突厥降而复叛,高句丽与吐蕃虎视眈眈,阿娘需要有才干的将领为阿娘戍边。而我,也需有人领我接触军中势力。”

  李令月目光熠熠地看着武皇:“阿翁虽故去二十余年,军中人心尚在。既然我与阿翁颇为肖似,那么忠心阿翁之人中,必然有相当一部分能够为我所用。我去为阿娘收拢军心,可好?”

  在抽中“天策上将”的技能时,李令月便有这方面的想法了。

  至于扯着李世民的皮卖情怀什么的……咳咳,碰瓷老祖宗的事,怎么能叫做碰瓷呢?她那是去接手祖宗留给她的宝贵遗产!

  武皇摸了摸李令月的头,感叹道:“令月长大了,能够为阿娘分忧了。你想做什么,便去做吧。”

  有些事,是只有李令月能够做到的。

  哪怕是武皇亲自下令,赋予李令月武职,也不会有比资深武将亲自领着李令月插手军中之事,效果更好。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当众人反应过来的时候,李令月已在武师傅的引荐下与玄甲军接触,并让玄甲军奉自己为新主。此时,在武皇的默许下,李令月已经拥有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

  武皇顺势册封李令月为将军,自此,李令月有了上朝听政的资格。

  翻过年去,李令月便十三了。

  这一年,武周的君臣没能过个好年——边关来报,西突厥勾结前几年才脱离朝廷管控的东突厥,攻城略地,劫掠财物。

  当武皇头疼该派谁去迎击时,李令月站了出来,直视着武皇:“儿臣愿往。”

  她并非凭着一腔孤勇行事。她手下的玄甲军虽只五千人,却是精锐中的精锐。

  且这些年来,她命人大力研发火药,并改进了弓弩,以最精良的装备来武装她的队伍。以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在不考虑后勤补给的情况下,以一敌十不在话下。

  但朝臣们不知道这一点。

  他们只知道,这位备受宠爱的小公主,让人夸奖了几句,就不知天高地厚,拿国家大事开玩笑。

  难不成,她被人夸了几句肖似太宗皇帝,就真以为自己也能像太宗皇帝那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吗?

  朝臣们纷纷出言反对李令月的提议,就连太子李弘,也对自己胞妹的所作所为感到不解。

  令月生来就是金尊玉贵的公主,好好地在宫中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到了年龄便订婚出嫁,不好吗?她虽有几分聪明才智,驳倒了不少朝中的大臣,但她难道以为,朝中的大臣们会与她讲道理,突厥人也会与她讲道理不成?

  面对朝臣们的一致反对,以及李令月的坚持,武皇没有当场表态。

  私底下,武皇来劝说李令月,让她过两年再去戍边。

  虽然李令月身形比一般小娘子高大,天生神力,又有过人心智,但她这般年岁,终究让人无法放心。

  李令月却道:“边关屡有战事,人人都道阿娘虽有内治之才,却无外征之力,我愿为阿娘打破这一传言,正好拿那复辟的东突厥试试我军新研制的火器!那火器的威力,朝臣不知,阿娘也不知么?阿娘大可不必为我操心。”

  “时不我待,我本已生得比兄长们晚,若还不知奋进,只怕再过几年,真要被安排个‘合适’的人嫁了。阿娘,我不愿如此。”

  李令月握住武皇的手,恳切地道:“若连阿娘都不支持我,还有谁会支持我?”

  她决议要走的路,原是最艰难的一条路。她得立下不世功绩,才有与兄长们一争的希望。

  武皇与李令月对视片刻,终是点了头。

  令月既已作出决定,她便做她的后盾吧。

  只是,令月年龄尚小,又无战功,做不得主将。她想在边关有所作为,需有知她信她的人配合她。

  武皇思忖片刻,点了李令月的武师傅为主将,又册封李令月为偏将,命他们率军前往边关。

  不少人都说武皇疯了,居然将年幼的女儿赶去战场,武皇却一意孤行。

  在李令月率领早已调教好的五千玄甲军出行之时,武皇亲自来为她送行。

  彼时,身穿甲胄,骑在马上的李令月对武皇道:“阿娘,我会让其他人看见,任用我为将,是您做过的最明智的选择。”

  她的面容尚且稚嫩,然而她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那一年,李令月命人研制出来的火药,与她本人一起声名大噪。她也因击溃了东突厥与西突厥,而被晋为镇国太平公主。

  重新将东突厥纳入大唐版图,并让西突厥重新低头臣服之后,李令月并没有回到繁华富庶的长安,而是依旧驻扎在边境。

  西突厥虽败,尚有一战之力。

  大唐地广人稀,短时间内难以将突厥人彻底同化为大唐子民,此地仍需武将镇守。

  武皇因李令月之功,册封李令月为安西节度使,命李令月镇守安西四镇。

  李令月一面与西突厥,吐谷浑,吐蕃等地通商,试图以经济牵制西域各国,一面在休战时加大力度推广各种高产作物,伺机蚕食西突厥的领地。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以武力来镇压一方,只是一时之计。想要让突厥永久纳入大唐的版图,便需让突厥人在经济文化层面,对大唐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如今,突厥人与他们的王族一条心,若在往后的日子中,突厥人发现,跟着大唐,日子比跟着旧日王族的日子好过,他们还会对王族忠心耿耿吗?

  到了那时,只怕突厥人第一个叫嚣着取缔突厥王族。

  李令月十六岁这一年,她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已初见成效。

  正当她准备再接再厉时,长安却突然来了一纸诏书,将她召回了京中。

  原来,这一年年初,太子李弘因屡屡被武皇训斥,郁结于心而病倒,不久后薨逝。至此,储位空悬。

  武皇知晓小女儿的远大志向,自然不会让她错过这一场博弈。

  这时,李令月的三个哥哥,李贤,李显与李旦斗得正欢。

  他们在打压彼此的同时,一个个都试图拉拢李令月这个深受武皇宠爱,又手握重兵的妹妹。

  在他们看来,李令月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武皇的倾向。

  李令月自然谁也没理,作为手握实权的公主,她为何要支持自己的兄长,而不是亲自上位?

  谁有,都不如自己有。

  武皇在朝堂上看着大臣们为了新任储君候选人吵来吵去,终于没有再保持沉默。

  “你们提议的人选中,为何只有李贤,李显与李旦三人?”

  “令月小小年纪,便护国有功,对外能击退突厥,对内能治理边境,使安西四镇成为一方沃土。朕之三子,才干距离朕的幼女令月相去甚远!”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原来,武皇之前迟迟不表态,竟是因为镇国太平公主尚未返京么?

  武皇以女子之身上位,竟还欲立皇女为储,这是众臣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下子,无论是支持哪位皇子上位的,都开始拧成一股绳,反对武皇与李令月。

  李令月一早便知道自己会面临这等境况。

  无论她比她的兄长们强出多少,在这些大臣眼中,只因她是女子,她便天然丧失了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