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朝 第182章

作者:晏闲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重生 爽文 复仇虐渣 穿越重生

  高世军抬手截过一个凤翚兵盛给胤奚的一碗刚出锅的米粥,稀里呼噜倒进嘴里。

  如果弟弟和青州交接顺利,南朝廷自然会知晓真相,他犯不着低上一头和这个出言狂妄的小子解释。

  高世军扔下碗,倒吸着烫麻的舌头看着胤奚,高耸的眉弓聚拢了眼里的阴影。他沉声说:“西边什么地利都没有,跑到尽头是吐谷浑的草场,那是自陷死地。

  “你会打仗,却根本不会带兵,自负聪明,却优柔寡断地被老弱残兵拖慢行速。三天前如果不是我赶到,你的兵会和这些平民一起死在白水河。

  “——要么,拿上几袋粮食,带着你的人滚回你的来处,要么,接下来听从我的命令,别再自作主张。”

  不客气的话顺风飘散,沿街安置难民的凤翚兵接二连三站直身子,脸色不善地站到胤奚身后。

  六镇兵再次摸上刀柄。

  冷风刮过瞭望楼上的令旗,箭垛后的伍兵耳朵冻得通红,尽职尽责盯着城门外驻扎甲骑的动静。胤奚垂眼从袖囊中摸出一条肉干,送进嘴里慢慢嚼着。

  没人看出他在走神,他吃完,平静地看向高世军。

  “你想带他们躲进八百里秦川,以为那样就有东山再起的余地。壮丁也许受得了,可老人孩子还能活吗?你只想要青壮补充兵源,怎么不问问他们,愿不愿意舍家弃口跟你走?”

  高世军眉宇压平,朝街边转过脸。

  就近围在锅灶边烤火的镇民们,下意识避开视线。

  胤奚继续说:“如果不是我率先现身替你惊了埋伏,高将军,你觉得六镇军能全身而退?”

  狡诈。

  高世军深吸一口气。

  军中无智囊,一直是这名六镇军首领心中的隐痛,这回斥候反水更是让他栽了个大跟头。可这个胤鸾君,比高世军见过的所有文臣监军都来得心思缜密,让人捉摸不透,他不喜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其实彼此心里都清楚,他们能和赫连朵河的部下周旋到今日,离不开对方的配合。双方也心知肚明,城外甲骑随时会撞攻城门,他们只有短暂的喘息时间。

  他们如今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但首先这条绳子得往一处拧劲。

  “告诉我,”高世军沉声问,“西边有什么?”

  胤奚抚过右手虎口的朱砂痣,渺远的目光沉定下来,他单挑眉梢:“有粮,有马,你信不信?”

  ·

  北方风雪兼程,金陵的这个新年过得风平浪静。

  胤奚不在府里,守岁当晚山伯也没落下他的那份饺子。小扫帚替小胤哥哥收下了家主大人给的压岁钱,煞有介事地压在枕头底下,等小胤哥哥回来再转交给他。

  年后,“养病”的陈勍依旧没有好转迹象。紫宸宫传出一句话,天子自觉身弱,难掌朝政,愿将社稷托付给丞相谢澜安。

  禅让二字,第一次抬到了明面上。

  然而坐镇内阁的谢澜安八风不动,自谦无德,辞拒了受位。

  秘书监侍郎楚堂随即发声,盛赞谢相高风亮节。太学生们不甘落后,缕陈女君文治武功的表文层出不穷,京畿一时间处处皆是对谢澜安的歌功颂德声。

  大臣们心如明镜,这女郎是要演一出三让三辞的戏码,方显她德行无垢。

  前靖国公父子之死、王翱父子之死、褚啸崖父子之死……太多的前例摆在那里,再骨鲠的忠臣也要折腰配合。

  此前,只有最早追随谢澜安的一批心腹才唤她女君,等允元二年春节过后,朝堂上下无人再称她为相,皆以“女君”为尊称。

  元宵节前一日,一骑驿马从驰道直入内宫,谢澜安收到了白水关传回的军情。

  “女君,少将军遇伪朝西南大军侧翼伏击!”

  回来的是谢丰年的亲兵靳貉,一进殿阁就跪下,“探出对方主将,乃关中大行台赫连朵河,所率甲兵逾万人!策应线被截断,我们与胤将军……失去了联络。”

  前一刻正听几位尚书汇报事务的谢澜安,手里茶还端着半盏。阁中刹那安静,穿着官袍的阁臣下意识看向女君。

  却见谢澜安捏着那瓷盏的漆纹,沉默一瞬,慢慢将茶水喝完。

  放下杯子后,她神色如故,与额间凤钿同色的丹唇轻启:“尉军是否越过了边线?竟陵军伤亡如何?巴郡北线有何消息?回报前尉军的最后动向是什么?”

  她没有先询凤翚营,侧座旁听的百里归月已蹙眉要起身,去取南北疆域图来。

  楚堂先她一步,折身从文匮中取出一幅舆图,铺展在女君面前的书案上。

  谢澜安没有看图,中原所有的川壑地形都在她的脑子里。她眼前模拟出白水河边的战况,仿佛听到了战鼓雷动,感到风雪刮面。

  千算万算,仍是人算不过天,她没料到胤奚会在那里撞上赫连朵河。

  可此间疑点甚多。她知道北尉生祭百姓,源自于前世的记忆,这中间没有任何走漏风声的空间;北尉不可能知道她知道,更别提提前派人去堵截;而生祭万民,哪里需要动用他们朝中首屈一指的大将军?

  赫连朵河为何兴师动众地围猎胤奚?

  她知道胤奚是个宝贝,但在尉朝眼里,恐怕他还没有褚盘、阮伏鲸、谢丰年这几个南玄年轻一代将领挂得上名号。

  “尉军卡在白水关,未侵我朝国土,只是让竟陵军寸进不得。

  “少将军谨遵军令,不见凤翚营不退,对战中受了轻伤。他带属军绕到西南口强破出一条通道,撑了一日,却未见胤将军的影,也没发现屠镇的迹象。

  “末将离开军营前,探马回报赫连大军在往西移。

  “少将军猜测,也许凤翚营为了保存实力,在与敌军周旋中向西撤走,遂命末将速回京传报。”

  耳边响起传讯兵一句句的回话。

  “西撤?”兵部尚书下意识脱口,“那不是离我朝边关越来越远吗?”

  除夕之前,发生了六镇兵头目向青州求盟,与北尉边镇传闻生祭两件事。内阁紧急商讨,大家对前一件乐见其成,毕竟吸收兵力可以壮大军容,可对谢澜安派兵接济北朝百姓的决定,却看法不一。

  并非有意顶撞女君,而是他们不知这条消息的来源途径,再说将整个镇子的百姓南移,更是前所未有的举动。

  而今果然出了事。

  “凤翚营向来以精锐自居,”中书令缓缓开口,“谢小将军尚能强行破出一接应口,胤将军部众纵使情况紧急,也不该集体销声匿迹。”

  “是啊,”兵部尚书说,“那可是两千余人,再不济,可以分一队人从巴蜀北境绕回来传个信。难不成……”

  早年间南北战乱频仍,常有北将南降,或者玄兵被俘虏后归附军镇的事情发生,兵部尚书的言外之意呼之欲出。

  “大人怕是不了解这位胤郎君。”

  不待谢澜安发话,百里归月忽淡薄一笑,平视兵部尚书的眼睛道:“如果时机恰当,他哪怕只剩下一口气,也是要回来的。如今情报既不见凤翚兵也不见有百姓被屠,便说明两方已经接上了头。凤翚营固然可以强行突围,那些百姓却不能,胤将军大抵有别的打算。”

  谢澜安轻敲的指尖停在玉佩上,转头看看百里归月,“我还以为你一向对他有意见。”

  “据实而言罢了。”百里归月逊雅颔首。

  有意见不假,她担心胤奚对女君的感情太过火,占有心太强,引发专宠擅权的后果,可却从没担心过胤奚的能力。

  臣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捉摸不透。他们只道那位胤郎在谢澜安这儿非同凡响,此事一出,必引霆震,怎料女君貌若轻松,竟还有心情与谋士说几句闲话。

  殊不知,这次不同于上一次胤奚促然离京去对付褚啸崖,事先全无准备。这次他带着操练得当的凤翚营,以一当百的池得宝,人人身上还携有可支撑十日的肉干、脯腊等不怕水浸的干粮,背后还有接应。

  纵有突变,两千人全歼也没那么容易。

  谢澜安现在需要想通的是,他为何向西走?

  楚堂的话说得中肯:“除非有什么我们意料不到的变化,否则营队拖着百姓,只会被蚕食殆尽。”

  谢澜安移目落在舆图左方的吐谷浑,心头忽动了动。

  就在这时,守卫传报:“女君,青州记室韩火寓入宫求见。”

  “师兄?”楚堂微怔,这才想起距离六镇兵寻求合盟,也有月余了。

  谢澜安命传。

  很快,一个身罩毳衣小麦肤色的高大男子匆匆入内,他扑抖了一下袖,向谢澜安叩首。

  “韩诵和拜见女君。”

  他比当初离京时,晒黑了不是一点半点,身上风尘漉漉,想是一路舟马不停赶回来的。

  谢澜安一说“起来回话”,韩火寓立刻爬起来道:“小臣奉刺史命,有一要事当面回禀女君。上月中,阮将军赴碻磝与求援六镇兵接头,才知那首领根本不是高世军。”

  谢澜安愣了一下子,问:“不是?”

  “不是,那人乃高世军的胞弟高世伍!”韩火寓道,“青州军击退济州围兵后,那高世伍倒也坦诚,承认便是他借兄长之名求援的,说他与他麾下一万三千兵士是真心投效我朝。老师详审其人,未见异常,暂将这些兵伍另编一营,谨候女君下一步示下。”

  韩火寓并不看座中阁臣一眼,向谢澜安禀完后,他抽空跟楚堂拱拱手,对明显有话想问的师弟说:“放心,老师一切安好——就是得知你策考时故意让贤,让状元旁落了别家,气得想揍你。嗯,后面这句话是我自己加的。”

  楚堂无奈撒眉,给师哥使眼色,眼下正谈严肃的事呢。

  韩火寓没看见,从怀里取出一沓信。

  头一封,是崔膺上呈谢澜安的疏折,然后是崔膺写给楚堂的信,底下是阮伏鲸托韩火寓带给表妹的家书,再有一封,是百里先生写给远在京城的侄女归月的家信。

  派完了信,韩火寓又向谢澜安一揖:“刺史命我转达,前两批粮草共计两万石,已经到达广固城。那归附的六镇兵既是只有当初设想的一半,也非高世军统领,请示女君是否依旧按原计划攻取济州?”

  “还有,”韩火寓把该交代的正事都交代完,抬手抹了下在这过于温暖的中殿里烘出来的鬓汗,正色望着座首女子,“小臣进京的时候听说天子禅让,女君当居人主,何以不应?”

  “韩诵和!”楚堂拦晚了一步,变色轻喝,“这是你能在这里说的话吗?”

  原本正紧张讨论西北战事的大臣,被这青州不速之客的几句话弄得不上不下的,心里不免揣测,这是年轻人的口无遮拦,还是崔膺的公开表态?

  谢澜安没有见怪,她此刻关注的重点全在另一件事上,“你说高世军已不在河北一带?”

  她与百里归月对视一眼。

  两人都在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光亮。

  “他带走了多少人马?”谢澜安问韩火寓。

  韩火寓不明所以,回忆着说:“据高世伍说,六镇兵对抗尉人的信心不断受挫,除了伤亡折损,高世军手里至多不过万人。”

  谢澜安重新端起茶杯,宫侍脚步无声地过来躬身续茶。谢澜安呷了一口,心想:“高世军会去哪里?谁又值得赫连朵河大费周章地伏击……如果胤奚向西走的底气,来源于另一支强军的加入呢?”

  这一世与上一世不同了,六镇起义提前发生,所以前世的万人生祭就只是一个小镇悄无声息的消失,这一世,因叛军而头疼的尉朝却可能以此做局,来个一箭双雕。

  她还是托大了。

  百里归月同时在心里快速梳理线索,片刻后,颇有把握地说:“女君,是吐谷浑。”

  漫说韩火寓听不明白,便是满屋子阁臣也慢了半拍。

  怎么又和吐谷浑扯上关系了?

  楚堂低声和韩火寓说明凤翚营潜入北尉边关的始末,韩火寓恍然:“女君猜测凤翚军和高世军兵合一处了?”

  他小声嘀咕了一句:“这年头,考状元的都会领兵打仗了……”

  他对胤奚的印象,还停留在文杏馆那个渊默少语,学什么都快、有点蔫坏的青衫郎君上。嘀咕完,韩火寓又琢磨:“他们不往南,却向西,是因高世军对南朝人心怀抵触,胤奚无法说服他归附,可他又不想就此失去这支悍兵,西边……大玄去年和西域开展互市,胤奚难道想跑到吐谷浑和盟国换粮马!?”

  这想法也太……羚羊挂角了。韩火寓眼神雪亮,他欣赏!

  “可前提是女君这边配合无间,派使节赴吐谷浑,和他们的掌市说明情况。”楚堂若有所思,“还得有印信为凭。”

上一篇:贵妃吐槽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