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晏闲
胤奚见她扇敲掌心,凝神思索,没有出声打扰。
直至谢澜安的眉心微微松泛开来,抬手去拿小几上的茶壶,胤奚忙斟了一杯奉过去。
谢澜安指尖微顿,嘴里应着不再做这些琐事,手上忙活得一件不少是吧?
她最终还是接下来。
胤奚安静地等女郎润过喉,方从袖中取出他前一日练写的字,给谢澜安过目。
令胤奚每日风雨无阻临十张字帖,是谢澜安布下的功课。她接在手内,随意翻了两张,搭眼便看出问题来。
“为书者,力、势、藏三者缺一不可。书前须默坐静思,神采沉密,你心还不够静。”
她又翻了两张,蹙起眉:“力也不够匀。《九势》不是背得烂熟么,如何不曾活学活用,下锋有力,方有‘肌肤之丽’,所谓肌肤之丽,便是你……”
她一心沉浸在对他的指正中,下意识寻找最恰当的比喻,抬头便看胤奚的脸。
蓦地对上那双正认真聆训的眼睛,谢澜安口齿一顿,改口:“便是你——收到那些字帖中的神韵。”
女子别开眼,“这十张不算,再写一份补上。”
其实对于一个初窥书法门径的人来说,胤奚的字已经初具雏形了。
而且谢澜安看得出,他私底下写的绝对不止十张字,定是偷偷多练过。
但她的眼界高,要求也高。
他若不能比同等起步的人进步得更快,便是不合格。
女郎的眼神清而冷,声音也前所未有的严厉,那片紧致皎白的侧颔,更是清疏胜雪,隐约无情。
胤奚垂眼,好喜欢。
从前她对他有说有笑,看似和旁人不同,可胤奚却总觉,女郎那时的笑像一种……漫不经心的客气,隔着他翻不过的十丈红尘。
如山间云岚,吹一吹便散。
她如今,才是真正将他看进眼里。
他主动伸出两片白嫩的掌心。
“罚我。”
这是事先定好的,他写不好字要受罚。
人人小时候都是这么过来的,打了才长记性,天才如谢澜安,也逃不过这个苦功。
谢澜安是言出必践之人,瞥瞥他,心道你多个什么,真当我狠不下心么?
她冷脸拿出为人师表的气派,没打他写字儿的那只手,举扇打在胤奚左手心。
他的手心多软,谢澜安是摸过的。所以打他手心和敲玄白的脑袋不同,谢澜安也无经验,只好大约拿捏着力道。
多轻多重,她也不知,只见胤奚眼睫轻轻一颤,青衫微抖,喉咙溢出一段无声的气音。
谢澜安沉默,忽然狐疑地歪头找他低下去的脸:“你笑呢?”
胤奚茫然抬头。
那张绷得平直的嘴角,哪有笑模样?他无辜地说:“还有九下。”
谢澜安盯他两眼,而后负手靠在车厢,闭目,养神,不看为净。
“不打了,存着。”
胤奚遗憾地收回手。
他轻轻蜷起掌心,记住这种酥麻发痒的滋味。
等以后写好了,这种奖励就没有了。
第38章
车到乌衣巷, 胤奚先下车,撑开伞挡在厢辕相接之处。
谢澜安与他一道进府,迎面便见崔膺领着两个学生从内院出来, 岑山在后劝阻不住, 竟是要走的架势。
谢澜安问:“先生何往?”
身材高大的韩火寓为老师打着伞, “谢娘子, 莫以为我们不知你在外做了何事。庾氏为调查一件案子, 在城中大肆搜捕疑犯, 以致人心惶惶——你帮庾氏为虎作伥,我老师的清名不能为你所污。”
谢澜安不以为忤,淡淡含笑。
胤奚听见他提及庾氏命案,目光低了一低,继而上前一步,看向崔膺,代女郎开口:
“记得先生入府之日曾言,此行只为北伐,其余一概不问。这些时日在议厅中, 胤奚聆先生高论,受益匪浅。如今大司马在阵前杀敌, 后方千里运粮, 越在此时越不能出差子, 先生一世高名, 难道会反缚于名声, 为清名而不顾苍生?胤奚愚鲁,未知其义。”
韩火寓不满:“你还敢胁邀老师?”
胤奚目光平静,谦逊而不退让:“先生自己心之所向,他物何能动摇。”
崔膺心中有所触动, 抬目看向胤奚,短短几日未见,这个小郎子有些蕴藉内秀的意思了。
谢澜安欣慰地莞动丹唇,有个代她说话的人,省些口舌的感觉原来不坏。她道:
“崔先生未必铁了心想走,是想以此激我,让我将心中对策对先生和盘托出?含灵还是那句话,北伐以外的事先生管不了,含灵也不会说。先生真若质疑我,何不留下来,印证自己的看法呢?”
两柄伞相对而持,崔膺隔着细密的雨帘看向她,终于开口:“你之前执意要我预测北伐军攻城拔寨的行军速度,便是为了预防京中出现变故……粮草失济……”
可庾氏女之死是之后才发生的事,她又岂能未卜先知?
崔膺自诩心智渊沉,却忽然有些看不透这个年轻的女郎了。
谢澜安转眸打了个哈哈:“噫,先生有弟子服劳撑伞,弟子却在雨中淋湿,让人看了于心不忍啊。”
她看着相比韩火寓更显沉默无奇的楚堂,“先生执意要走,我留不住,但为何不问问学生想不想走?”
韩火寓诧异地看向他这个同门师弟,“楚堂,难道你想留下?”
楚堂在议事厅中不比旁人活跃,常常是沉默地做着崔膺吩咐下来的事,从不冒尖出头。他此时听问,静了瞬息,转身向崔膺一揖礼。
“山中虽好,学生空学了满腹经世济民之学,却寻不到可以播撒耕耘的土壤。老师,是,学生想留下。”
谢澜安之前一直暗中留意着议事厅诸人的心性学识,有人如木秀于林,珠生崖壁,令人视之心喜,愿意纳于匣中。有人如鹤藏九渊,声色不动,却未必不是静水流深,待时而动。
她没有让楚堂为难太久,顺势对崔膺笑说:“崔先生莫嫌我脸皮厚,我正想问您借楚郎君一用。”
楚堂有些意外地看向这位谢娘子。
如今的士林馆已隐隐成为在太学之外,又一谈政演武之地。谢澜安想把楚堂放过去,凭他“中原楷模关门弟子”的身份,所发的议论才真正是登高而招,顺风而呼,令金陵士人无法忽视。
胤奚抬起漆黑的眸看了楚堂一眼。
崔膺略忖片刻,轻轻点头。
他不是迂腐师长,既然少年心志高于山,他不拦着他们往自己曾经趟过的泥泞里再走一遍。
——如若这些年轻人有幸走得够远,最终看到尽头处,那无力挽天倾的绝望的话。
他一生都在坚持北伐中原,但每次酒醉后,又都扪心自问,若野心膨胀的褚啸崖当真胜战凯旋,对大玄来说就是好事吗?
金陵政出多门,少主后宫虚置,东宫无储。庾氏与世家的争斗愈演愈烈,寒庶在压榨中挣扎求生……这样的世道,真能在他有生之年变好吗?
他曾以为找到了治世的良方,那是以他崔膺的心血作药引酿出的方策啊,他奔走于朱门凤阙,求那些有权施行新政的上位者看一眼……
可这些人都是瞎的啊!
没有人愿意从穷奢极欲,醉歌狂舞中移开眼目,听一听他这个犯酸的书生说的话。久而久之,连崔膺自己,也渐渐看不清来路了。
先生眼中闪过历尽沧桑的疲色,他心气灰迷,却也不给后生泼冷水,道:“雨大了,可否往如濡馆送几碗姜碗?”
山伯转愁为喜,连忙应声说有,谢澜安亲自送崔膺回院。
进了如濡馆,崔膺忽道:“我身边缺了个人,便也同娘子要一个人吧。”
他伸手往胤奚身上一指。
“此子合我眼缘,跟着我,不记名,我教他些东西。”
胤奚手腕惊吓似地一晃,一串雨珠沿着伞骨甩落下来。
他连忙看向女郎。
还未开口,谢澜安已道:“他现在跟着我。”
简单的几个字,瞬间将胤奚提起的心按回原位。
他矜持地擎起瓷白的下巴尖。
“谢娘子还真是对人雁过拔毛,对己一毛不拔啊。”芮秀峰从侧院笑呵呵地走过来,“之前娘子不是还说什么,不干涉这小子的自由,今日怎不问问他的意见,武断起来了?”
芮秀峰至今还对胤奚没有跟着他习武耿耿于怀,正好在跨院雨中练拳,听到这话,赶出来看热闹不嫌事大。
谢澜安闻言转头,瞧了瞧身后那张被江南烟雨濡衬得愈发昳艳的脸,心想,这小郎君还真是得长辈缘。
胤奚赶紧回以一个笑。
“他之前有自由,现在没有了。”谢澜安没睬他的献媚,声音不高,却有不容分说的力量,“今后我说一,他不能行二,我做得了他的主。两位前辈还是莫惦记我的人了。”
从前她对胤奚没要求,所以万事不拘束,还生怕他在府上住得不惯,受人欺负。但今后。
他只能受她一人约束。
这话不止是婉拒崔先生,也是敲打给胤奚听的。
安抚好崔膺后,谢澜安回到上房。胤奚在月洞门外将伞柄交给女郎,自觉地止步在院外。
身份变了,无令便不能再随意出入主君的院子,这也许是他唯一需要忍受的代价。
可是相比于他所得到的……
胤奚在墙檐下听了会雨打芭蕉,回刍女郎方才的话,眼神一睇一睇灿亮如星。
青崖负着手靠在沿廊拐角,摇头无奈作笑。
“要是有尾巴,这会儿都要翘上天了。”
午后时分,祖遂亲自从校场回了趟谢府,却也是来向谢澜安要人的。
“所谓一日不练手生,三日不练身子便懈怠了,这小子才打下根基多久,便把一日的训练时间减半?听说这是女郎的意思?”
“是我的意思。”谢澜安听明白老将军的来意,点头说。胤奚隐藏得好,他过去两年过的是什么日子,旁人不知,她却知道。
“他现今需要固本培元,每天得睡够四个时辰,请将军担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