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兰竹
刘肥笑着跟在韩信身后,给阿兄赔不是。
两人的情绪看似恢复正常,但无人敢在非公事的时候寻他二人说话。
韩信的门客私下叹息,别说自家主父,就是脾气最好的刘裨将的笑容都没了温度。周围人看着,闷得喘不过气。
韩信是在单独领兵开拓赵国战场时才开始收门客,这些门客大多没见过刘盈。
义子义子,虽说带了个“子”,在外人看来,应当就是刘邦收服人心的手段,当不得真。
所以刘肥说错话时,他们才会义愤填膺,以为刘肥是在敲打韩信。
现在看来,或许他们错了?
“那汉王世子刘盈,看来很得主父和刘裨将喜爱啊。”
“能不喜爱吗?会独自去救母的孝顺孩童,谁能不喜欢?世子不仅用他自己换回了王后,还换回了刘裨将的生母和王将军的母亲。”
“听说世子师从大儒,祖师乃是儒家先贤荀子。他定是一个儒雅温柔,乖巧绵和的孩童。”
“肯定如此。”
……
“咩!”
刘盈抱着小羊羔,学羊叫。
项襄看着刘盈可爱的模样,神情柔和。
如果自己还有幼弟,或许幼弟就是这副模样。
刘盈摸了摸小羊羔的头:“真可爱,一看就很好吃。”
项襄:“……”
算了,如果自己还有幼弟,一定和盈儿一样调皮贪嘴。
“那就烤着吃了吧。”项襄对下人吩咐,“今日就别抄书了。你手腕都红肿了。”
刘盈笑着对项襄扬了扬手腕上的绑带。
这些绑带是项襄帮他绑的。
“只有在襄兄长这里,我才能松一口气。”刘盈在项襄这里没有装乖巧的小儒生,眉眼间俱是顽皮伶俐。
项襄笑着摸了摸刘盈头顶的小包包,笑容有些寂寥:“阿父给我留了几个心腹,至少在这小院里,确实能松口气。”
看着项襄寂寥的笑容,刘盈有些唏嘘。
人生的境遇啊,真是莫测。
如果在原本历史中,项襄已经归从汉高祖了。
在灌婴的列传中,记载灌婴随汉高祖出关攻打砀郡等地,中途在定陶大败龙且的下属,攻克定陶。
项襄便是在定陶投的汉。
之后汉高祖在彭城大败,诸多诸侯、下属背离了他,项襄身为项氏族人,却继续跟随汉高祖,并未回到项家。
项襄在患难中的不离不弃,让汉高祖对他很是信任。
虽然汉高祖对项氏族人都很宽容,但项氏族人中只有项襄领了兵。英布叛乱时,项襄跟随汉高祖为将平叛。
项襄被封的桃侯与其他项氏族人不同,乃是因功封侯。
这个时空的项襄,却一直留在彭城,虽说也是护卫彭城的将领,但比起项羽其他族人,就显得被冷待了。
连项羽的侄子都能在攻打齐国时为主将,项襄是项羽的同龄人,论用兵的本事在项氏族人中也是中上,却没有机会领兵出战。
原本历史中的项襄还能独守一城呢。
刘盈思来想去,恐怕是项羽心中对项梁有愧吧。
虽然项梁是伤逝,所守城池并未被攻破,看似和项羽没关系,项羽已经尽力。
但自己有什么心思,自己最明白。心里有愧的人,行事便不能光明磊落了。
不过原本历史中的项襄,都更愿意跟随彭城大败的刘邦颠沛流离,也不肯回项羽身边享受富贵。很难说项羽对原本历史中的项襄,是不是真的光明磊落。
只是可怜项襄,没了和阿父共苦的经历,将来儿子不知道还能不能当丞相。
不过没关系(拍胸脯),现在他和我共苦了!我来重用他!
“项羽要回来了吧?”刘盈装作没看到项襄的神情,问道。
项襄道:“嗯。堂兄要回来募兵休整,待入冬,荥阳护城河枯水时,再一举攻下荥阳。”
“襄兄长找个借口先出城。”刘盈道,“你和王后较为亲近,你悄悄告诉王后,让她装病,把我交还到项羽手中,让项羽照顾我。”
项襄皱眉:“为何?堂兄脾气不好,你还是继续和王后住更好。”
刘盈摇头:“我来这里做客许久,该离开了。我不能连累你们,才等到项羽回来,当着他的面离开。”
项襄震惊:“你、你说什么?”
刘盈坏笑:“我既然敢独自来,就能离开。兄长不用为我担心。”
项襄既震惊刘盈的自信,又震惊刘盈信任自己。
他慌张地把刘盈护在怀里,东张西望了一番,见无人偷听,才松了口气。
他压低声音道:“你若有办法离开彭城,就该在项羽回来之前离开。你不用担心他人。”
刘盈摇头:“你们对我好,我就要对你们好。小事就罢了,弄丢汉王世子的大事,以项籍性格,一定会责罚他人。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才不连累他人。何况……”
直呼项羽姓名的刘盈声调拖长,抱着手臂冷哼:“我就是要当着他的面逃,好好气一气他。”
项襄无语。
他实在想不出,刘盈在项羽眼皮子底下还能怎么逃。
项襄只自保有余,无力再保护他人。刘盈信任他,他便按照刘盈请求的去做,没有再劝。
楚王后乃是项梁为项羽所聘,项襄与楚王后关系自然不错。
虽然他平时装作与楚王后生疏,一有事,楚王后仍旧很信任他。
项襄让楚王后装病,说这样能勾起项羽怜惜,或许能请项羽让龙且撤兵。楚王后自然应从。
项襄又向项佗请求,时近年关,他想去给父亲扫墓。
项佗知道项羽故意冷待项襄,对项襄很怜惜。项襄在彭城无事可做,不如回到家乡隐居。
他猜测项襄可能是借口扫墓,就留在家乡不回来了吧。
“你先回去吧,我再劝劝楚王。”项佗送给项襄许多财物,让项襄照顾好自己,“他只是见你未出孝期,才不忍让你领兵。”
项襄微笑:“我知道。我与兄长一同长大,最是亲近,怎能不了解他?”
项佗送别项襄,叹息摇头。
或许项襄离开彭城,离开楚王身边,真的会更好吧。
项羽暂时收兵回彭城,听闻楚王后生病,他只是将刘盈搬到自己宫殿附近,没有去探望楚王后。
他不蠢,知道楚王后装病,想要劝他让龙且回来。
妇人短视愚蠢,他实在懒得理睬。
见项羽对自己不闻不问,只与一众能歌善舞的美人厮混。特别是那虞美人,占了项羽最多的夜晚。楚王后真的病了。
她向龙且写信,哭诉自己的失宠,和项羽对龙家的无情。
刘盈真的很同情楚王后。
如果楚王后知道后世人连史书记载得明明白白的事都懒得看,只把项羽和虞美人凑做一对,无论男女作者的作品,项羽和虞姬都一生一世一双人,是不是得怄死?
更别提后世族谱作假,许多姓项的人都把祖先写成项羽和虞姬,连虞姬都被编了几个姓虞的兄长,戏份全是抄的龙且。
龙且,一款没有姓名,但在所有项羽二创作品中都当项羽大舅子的可怜男配。
这些编族谱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虞姬根本不姓虞,还编什么虞氏族谱呢。
“如果阿父战败,后世人也不会记载阿母,而是会记在阿父饮酒唱歌,戚姬跳舞相对吧?”
“楚兵已略地,四方汉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刘盈哼着荒腔走板的小调。
现代女性对项羽的好感,大多来自于刘邦对妻子的冷漠,与项羽“霸王别姬”深情的对比。
哪怕虞美人只是“常幸”的宠妾,结局是被项羽丢弃在乱军中;哪怕项羽另有王后,妻兄还在为项羽拼死战斗。战败者的家眷哪怕记载了也无人关心,项羽自然是情痴。
如果变成“汉王别姬”,阿父就要和戚姬生生世世绑定,变成情痴啰,嘻嘻嘻。
还是让项羽享受这个美好的情痴待遇吧,拱手,告辞。
“王后,能告诉我你的姓名吗?”
刘盈探病的时候,问出了十分突兀无礼的话。
病得瘦骨嶙峋的楚王后无言地看着刘盈。
刘盈道:“我将来写史书,给王后和龙且写几句话,让后世人记住你们。”
楚王后听刘盈的志向是写史书,忍俊不禁:“真是儒家弟子会有的志向,”
她让刘盈附耳过来,悄悄给刘盈说了自己并不文雅的闺名。
之后,她对刘盈说了许多娘家的事。
她的父亲,她的母亲,她的兄长,她的族人。
还有那场项梁还在世时,她与项羽的大婚。
刘盈都一一记下。
霸王别姬?
再你凸的见!
才不给项羽留下好名声呢,略略略!~
第80章 汉世子孝悌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