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 第166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系统 爽文 穿越重生

  盈儿……真的逃出来了啊。

  齐国战场上,蒙恬正在痛骂章邯。

  章邯也太不谨慎了,印鉴和虎符居然被汉王世子摸走了。

  章邯叫苦:“世子当着我的面索要印鉴和虎符,君上就在一旁抠脚。我问他,他假装没听见。我能怎么办?”

  蒙恬:“……”

  他松了口气:“既然是君上准许,那就不叫盈儿偷拿。你该和君上写信,驳斥君上的荒谬指责。”

  章邯犹豫:“指责大王不太好吧?”

  蒙恬教导章邯:“君上和先帝性格不一样。臣子要用不同的方式,效忠不同性格的君上。你尽管向君上写信抱怨,君上不会生气。”

  彭越见蒙恬和章邯一口一个“君上”,听得他有点慌。

  他偶尔还称汉王为“汉王”,没有那么谄媚。

  自己是不是也该谄媚一点?自己也算元从了,不能被秦国降将比下去。

  唉,现在他知道秦国怎么二世而亡了。秦臣该不会个个都是谄媚的佞臣吧?

  彭越现在情商高了许多,只在心里嘀咕,没有说出来。

  但蒙恬和章邯也看出彭越的想法。

  他们对视一眼。

  若非汉王和汉王世子父子二人是难得的心胸开阔之主,彭越的下场绝对是一罐肉酱。

  砀郡每日都有楚军攻城。

  吕泽结束一日疲惫的战斗,正在让军医处理伤口时,刘邦和刘盈的信同时送来。

  刘邦的信到达砀郡后,没有送给吕泽。等刘盈的信到达,他的信使才将信一同送来。

  虽然刘盈没在信里和刘邦通气,但刘邦知道他一定会给吕泽写信,且能猜到儿子会在信中如何虚伪。

  论虚伪,儿子很有自己的风范。

  刘邦的信很简洁,只告知吕泽,刘盈已经安全。然后,他让吕泽好好读盈儿的信,看看盈儿是怎么说的,不许吕泽再自责。

  刘盈的信就很长了。

  他把对吕台的话,向吕泽重复了一遍。

  信末,刘盈还威胁吕泽:“大舅父活着,吕家还是我外家。若大舅父战死,吕释之当家,吕家就要从外戚除名了。哪怕阿母哭瞎也没用。”

  吕泽哭着失笑,第二日没有亲自出城迎战楚军。

第87章 小疯子和老疯子

  沛丰是沛县和丰邑两座城池。

  汉军说要去守沛丰, 实际上不可能分开守城,只能选择其中一座城池死守。

  “为何要死守?”

  在军事会议上,韩信否定了这个常识。

  丰邑曾是魏国的首都。秦国统一天下之后,虽然废除了丰邑的政治地位, 但没有毁掉丰邑的城池。

  泗水郡的郡治在沛县, 沛县的城墙却不如丰邑坚固。刘邦是沛县丰邑人, 起兵后, 也更重视沛县的城墙修补。

  一旦进入军事统帅的状态, 韩信六亲不认, 六亲都要成为他军事计划的一枚棋子。

  刘盈也不例外。

  韩信让刘盈“独领一军”, 与萧禄、曹窋、吕台三位最厉害的年轻将领, 共同镇守丰邑;他自己与刘肥,在沛县城墙上高调地竖起旗帜。

  “项羽不敢撤掉荥阳的包围, 也不敢离开荥阳太久。等义父缓过气,范增和项氏其他将领不能阻止义父离开荥阳, 甚至会被荥阳吞掉。”

  “项羽不能派出太多的楚军来沛丰。按照常理, 我们只能选择一座城池坚守,他也只能选择一座城池攻打。”

  “项羽最憎恨的盈儿在丰邑, 且丰邑是义父的家乡;他忌惮我, 刘肥又是义父唯一及冠的儿子,沛县也很重要。”

  “项羽麾下除他之外没有厉害的将领。若只是单纯的攻城略地, 将士只凭借一腔勇武就能胜利。但一旦战场局势有变化,那些将领就会糊涂。楚将恐怕拿不定主意攻打哪座城池。”

  “项羽或许会提前告知将领一些战术, 但战场瞬息万变, 他不亲自来战场,提前的布置几乎没有用处。”……

  刘盈不是刘邦。韩信没有直接安排,而是细细解释了自己的战术, 告知众人刘盈会很安全。

  沛丰两座城池互为犄角,楚军攻打哪座城池,另一座城池都能“打援”;如果楚军分兵,韩信就各个击破。

  这个战术的前提是,韩信对战场的掌握比对方将领更胜一筹,且同等兵力作战下,汉军比楚军更胜一筹。

  前者不用说,没人会不信任韩信在战场上的本事;至于后者,小将们有一点点担忧。

  韩信道:“兵卒兵甲,我们与楚军不相伯仲;我们的兵卒有许多沛丰人,占了地利和人和;楚军不留俘虏,我们若输,沛丰被屠,降卒也会被阬杀,楚军却能投降,我们没有退路,他们有退路,所以我们士气一定比他们高……”

  刘盈终于找到机会插嘴,以展现存在感:“阿兄,你终于说错了一点。哼哼,你也不是什么都正确啊。”

  若是刘邦这么说,韩信会和他吵起来。

  战场上他就是最厉害的,谁也不能质疑他。

  但对刘盈,韩信只能好脾气地问道:“哪一点错了?”

  刘盈叉腰得意:“我在彭城的时候,特意去观察了他们的兵械。项羽只知道打仗,不懂生产。他那对人才的重视,也只在能领兵打仗上,麾下能用的文吏只有范增一人,范增却也只是战场的谋士,不懂后勤。他们楚军虽占有最富庶的中原,兵械却不怎么样。”

  刘盈竖起食指晃了晃:“别看我们入汉中的时间和项羽定都彭城的时间差不多,我们的军备却比他们好太多。楚军打仗几乎靠项羽本人率领精锐骑兵打开局面,没有项羽,楚军不堪一击。”

  韩信没有和楚军直接交过手,打的都是项羽封的诸侯。

  他只知道项羽率领楚军以一敌十大破诸侯联军,以此推断楚军的势力。刘盈所说的,他还真的有点不敢相信。

  刘盈猜到他们很难相信,便仔仔细细说了自己在彭城的见闻。

  项羽也明白人口的重要性,所以每当攻城略地烧屠之后,都会掠夺老弱妇孺。

  他不相信敌人的壮丁,壮丁几乎都会被杀掉。老弱妇孺既无反抗能力,又能干活,才是他理想中的“人口资源”。

  楚军掠夺的老弱妇孺入了彭城,项羽当然不可能把兵甲之类的技术活交给他们。中原先进的冶炼和制甲技术,楚国完全没有吸收到。

  项羽所仪仗的江东子弟原本是楚人。楚国被秦国夺走祖地,在战国后期,技术就全面倒退。江东子弟几乎没有技术人才。

  刘盈记得后世考古楚国贵族墓葬,战国初期的楚国有精美的青铜器和漆器,战国末期连楚王墓葬的青铜器都变得粗劣。由此可见,楚国生产技术的全面退步。

  再者,还是那句话,项羽轻视战场外的一切因素。没有重赏,就不会有人为项羽改良兵甲技术。

  “我们后勤有萧伯父,汉军的兵甲比楚军精良;练兵有阿兄,汉军的兵卒比楚军更精锐。”刘盈拍着胸脯,昂首道,“项羽不出现在战场,所有楚军都不足为惧!”

  韩信扫了一眼在场将领。

  他在分析的时候,将领将信将疑;刘盈拍胸脯的时候,这群人却频频点头。

  有点挫败。

  韩信思索了他与刘盈话语中的差异,很快明悟其中不同。

  他的分析,说到底是他的猜测;刘盈的结论,却是他从彭城亲眼观察来的。

  论话里的可信度,自己自然不如刘盈。

  不过在场所有人都相信刘盈观察的结果,没有因刘盈的年龄而轻视刘盈。弟弟可真了不得。

  韩信自豪地揉了揉刘盈的脑袋。

  因逃亡路上不能洗澡洗头,刘盈头发里藏了许多跳蚤。

  回家洗了一次,发现很难把跳蚤全部洗掉后,刘盈第二天就把头发重新剃成了两个小揪揪,发量倒退至垂髫时,光秃秃的脑袋十分好摸。

  “盈儿亲眼观察的结果,肯定不会有错。盈儿,你将刚才说的话总结一下,让刘肥记下来。我在军中和沛丰宣扬。”韩信道,“这样汉军的士气就完全没问题了。你们还有异议吗?”

  众将领除了担忧刘盈会遇到危险,没有其他异议。

  担忧归担忧,刘盈不肯离开,他们看着刘盈那一箱子的小印和虎符,也不敢让刘盈离开视线,只能没有异议了。

  准备妥当后,韩信率兵来到沛丰,接管了沛丰的城防。

  沛丰听闻项羽要派兵屠城,没有意外。

  他们坚守城池,就是担心项羽屠城。

  虽说项羽屠城是因为憎恨汉王,但汉王的三个儿子都来守城,他们对汉王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投降也无用。齐国平原县的庶民杀了齐王投降,项羽把他们都杀了。”刘盈对丰邑父老摇头叹气,“若投降有用,以我阿父的性格,早就让你们赶紧投降。汉中离沛丰如此遥远,汉军哪有必要非得占得沛丰?”

  沛丰父老连连称是。

  项羽是个畜生不如的人,逼得他们没有退路。

  “如果丰邑即将被攻破,你赶紧逃,将来带着汉王给我们报仇。”丰邑宿老意见达成了一致,压制住了不和谐的声音,“我等与楚军拼命,能换走一个是一个!”

  不能投降,那除了反抗到底,他们还能做什么?

  迁怒刘盈?

  迁怒之后呢?谁来给他们报仇?

  青壮都会被杀。他们不如让青壮带着妇孺与刘盈一同逃跑,能跑掉一个是一个。剩余老弱之人,留下和楚军拼命。

  “到不了那一步。不仅我、阿兄、刘肥回来了,你们看,曹窋、萧禄、王忌、吕台、雍钜鹿……嘿嘿,我们都回来了!”

  刘盈把汉二代们全部拉出来站成一排,让只看到他的丰邑父老挨个看。

  特别是王忌和雍钜鹿。萧何等人早早搬家去了沛县,王陵和雍齿则一直是丰邑本地豪强,丰邑人对王家人和雍家人更熟悉。王陵和雍齿甚至还有不熟悉的远亲留在丰邑。

  他们原先只关注刘盈,刘盈叫出王忌等人后,他们才发现,跟随刘邦有出息的沛丰人,居然都把儿子派回来了。

  汉王对沛丰是真的很有感情!他在乎我们沛丰人!

  沛丰人打心底再无怨言,甚至感动不已。

  被汉王的重视感动,刘盈又素来有神异之名。他居然能孤身从项羽眼皮子底下逃脱,让沛丰人更加信任他。

  刘盈让沛丰人做什么,比韩信的话还管用。别说奉献出自己的珍贵存粮,刘盈让他们把房子拆了,再重新安排城里人的住处,他们都一一照做。

  这时城里没有地面硬化。刘盈拆掉一些房屋,就在城里打井挖渠,开垦田地,竟然要准备春耕。

  青壮轮流耕地和上城墙,老弱不再躲在屋内等战斗到来,而是忙生产忙得脚不沾地。

  “城要守,日子也要继续过。不能出城种田,就在城里种。”

上一篇:凤鸣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