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兰竹
第92章 还真改姓封侯啊
项伯不信, 刘盈懒得多说。
无论项伯信不信,阿父是个知恩图报的人,项伯这侯,不想当也得当。
不过……嘻嘻嘻, 要不要气一气项羽和项家人?
刘盈给刘邦写信报喜时, 顺带让他阿父赶紧下旨, 给项伯改姓封侯。
“顺便把我的小弟的姓也改了。我刘家当皇帝, 当灭项羽全族!”
刘邦正袒露着上半身, 让军医给他治伤。
军医在炭火上将小刀烤红, 又放进烧开后放凉的水中降温, 再把刘邦身体上中箭的皮肤小心翼翼割开, 把带着倒钩的箭头取出。
箭头周围的肉都要剃掉。
军医不懂原因,但知道伤口附近的肉不剃掉, 伤口定会腐烂。
剃掉肉后,军医按照刘盈提出的, 已经在军队普及的方法缝合伤口, 最后拿起烙铁。
这时,刘邦才拿起手边包着丝绸的木块咬住。
“嗞”地一声, 烙铁将伤口烫得粘连在了一起。
军医很精准地将伤口烫拢后, 迅速敷上草药,并帮刘邦绑上绷带。
绑好绷带后, 军医又拿起一袋装着凉水的皮袋,让刘邦覆在伤口处, 给皮肤降温, 以免烫伤扩散。
原本处理伤口没有缝合那一步,军医只会先把伤口附近的肉剃掉,再用烙铁把伤口烫平。
这样处理伤口的方式, 在商朝就有了。
刘邦吐出嘴里被丝绸包裹的木块,抱怨道:“盈儿说,有可以麻痹痛觉的草药,你们还没找到?”
军医一点都不怕刘邦,老实道:“哪有那么容易?”
吕雉拿起帕子帮刘邦擦额头上的冷汗:“你悠着点,别老爱冲最前面。要是你有三长两短,留我和盈儿两人怎么办?”
刘邦笑道:“让他提前当汉王呗?他肯定很高兴。”
吕雉给刘邦擦完汗,就帮刘邦凉敷伤口。
闻言,她按了一下刘邦的伤口。刚刚被烙铁烫都只皱了一下眉头的刘邦,疼得“嗷嗷”直叫。
“别胡说。你知道盈儿有多仁孝,见不得你我出事。”吕雉愤怒道。
刘邦摆摆手:“好了好了,不说就不说。”
他把刘盈的信递给吕雉。
吕雉自彭城归来,与刘邦在荥阳一同守城了一段时间,刘邦渐渐增加了将政务分享给吕雉的次数。
吕雉最初很忐忑,担心自己做不好。萧壮壮在一旁握拳“王后,你忘记还在彭城的世子了吗”,她敲了萧壮壮的脑袋一下,咬牙学了起来。
她知道,刘邦在战场上表现得无所畏惧,但暗中也担心他死在战场上。
刘盈虽然厉害,但毕竟年幼,群臣肯定会让她辅政。刘邦在手把手地教导吕雉,要怎么辅佐好刘盈。
刘邦再次进入荥阳,受了不轻的伤。
他把吕雉叫到床前:“你若什么都不懂,盈儿孝顺,我恐有人利用你来钳制盈儿。不要辜负盈儿,只有盈儿才真正重视你。”
吕雉很想问,你呢?
她又知道,没必要问。
未出阁时,她便知道了。
刘邦又道:“虽然盈儿重视你,但盈儿和我一样,最重视的仍旧是天下。若你真的站在他的对立面,他定会弃你。你别自取其辱。”
吕雉差点想把手中的药碗扣刘邦脸上。
你说什么废话?盈儿难道还能是听信谗言虐民之人了?我又难道是虐民之人了?
这种事,永远不可能发生!若发生,求老天一道雷劈死那个虐民的我!
“也对,我们都是吃过苦的人,就算当了皇帝皇后,根子上骨子里也改不了。”刘邦的笑容难得温柔。
吕雉移开眼,没把药碗扣刘邦脸上。
习惯之后,刘邦再将手中文书递来,吕雉便很镇定地看文书,为刘邦出谋划策了。
“盈儿这个让项籍‘灭门’的想法很好。他不是在捣乱。”吕雉道,“项襄在彭城保护过盈儿,项伯在鸿门袒护过你,他们的功劳,即使不思考项籍之事,也足以封侯。”
刘邦颔首:“那就以他们立下的功劳为由封侯,不提项家之事。”
这样会更好地让项家分裂吧。
吕雉想了想,道:“让项襄多出战几次,有了战功,更有理由封侯。”
刘邦想了想,再次颔首:“项羽这次退兵,就没空再追着我打了。让项襄带着宋昌、张不疑回盈儿身边,盈儿那里会有许多战功给他立。”
项羽退兵后,刘邦会留在荥阳养一阵子的伤。
这段时间,汉军主力将继续攻城略地。
刘盈既然已经上了战场,汉将会有意识地将战功喂给刘盈。
自家老兄弟们不缺战功,早足以封侯。至于食邑,加封不还是凭皇帝心情?彭越就做得很好,将拦截项伯之功拱手让给盈儿。
此时刘邦还不知道,刘盈的功劳不是彭越让的。彭越这个傻憨憨,刘盈说能上,他真的让刘盈上战场了。
“对了,韩信的妻子我已经定为刘交之女。孺儿还小,你不用太早为她寻亲事。”刘邦随口道。
吕雉眨了眨眼,冷笑道:“你说到做到,可别又喝了几杯酒,重提把孺儿嫁给张耳之子的事。”
刘邦恼怒道:“提?谁还敢提?盈儿说等他登基,就给孺儿送十个八个面首。我随意给孺儿定亲事,反正孺儿不会缺美少年睡!你听听,这是人说的话吗?!”
吕雉虽在韩信和刘孺儿的婚事上和刘邦起了冲突,但在这一点上她很赞同。
刘盈也用同样的方式威胁她。
刘邦想用刘孺儿笼络张耳这个异姓王,同时也是报当年之恩;吕雉想用刘孺儿笼络韩信,与韩信亲上加亲。
张耳之子和韩信都早有侍妾。但刘邦下令,他们会乖乖空着正妻的位置等着刘孺儿。
至于庶子什么的,刘邦和吕雉都不会在乎。无论是张耳之子、韩信还是刘孺儿,将来肯定有享用不尽的加封,不用争什么家产,嫡子庶子全都封爵便是。
两人意见冲突,懒得争吵,写信问刘盈。
刘盈却意见不同。
刘盈察觉,韩信虽对改姓不抵触,心里也早就把自己当作刘家人,但他还是存着光宗耀祖的梦想,对“韩”这个姓氏有些看重。
自己倒是无所谓,父母都是小心眼。特别是阿母,心眼比针尖还小,竹签捅人警告。至于忽视韩信心中的念想……说什么呢,自家阿兄,这点小要求都不能满足,自己还当什么汉圣宗圣皇帝!
刘盈早早和韩信说明了,若保持原有姓氏,就要娶宗族女,问韩信喜欢哪个宗族女。
韩信还真有看好的。
刘交的女儿被刘交教导了《诗经》。韩信路过时听那位比他小了四五岁的堂妹吟唱《诗经》,觉得自己未来的妻子就该是这样的人。
只是陪着刘盈和刘肥读了许多非兵书后,韩信知道,自己功劳太大,将来婚事肯定不能自由安排,便只是想了想,打算将来多找几个会读《诗经》的宠妾。
现在盈儿问起,他便说了。
对弟弟没什么不可说的。
刘盈又写信给刘交,问他的女儿对韩信印象如何。
刘交叹气,回复:“她说韩信长得很好看。”
刘邦出汉中的时候,就暗示刘交和刘喜,未婚的女儿不要再寻人嫁了,他有用。
刘交得到刘盈的信,又忧又喜。
他喜的是,韩信这人在功臣中年岁尚轻,总比把女儿嫁给半大老头子或者异族首领强。
他忧的是,韩信的功劳太大,为人处世又稍稍有点不太擅长,若三兄和盈儿容不下他……唉,就算容得下,女儿也要受很多气。
要多教导女儿啊。韩信不会的,她得补上。
刘盈还写信给从丰邑逃出后,已经回到关中的人刘孺儿。
刘邦更改社稷后,已经把都城移到了咸阳附近。
没在咸阳,是咸阳宫被项羽烧成了废墟,实在没法住人。
刘孺儿仍旧被刘太公养在膝下。刘太公正在教刘孺儿识字。
看到刘盈的信,刘太公皱了一下眉头,又展眉摇头失笑:“盈儿真是个好孩子。来,孺儿过来。”
刘孺儿身体比幼时好了不少,又到了安全的地方,性格变得活泼了一些。她爬上了刘太公的膝头,仰头问道:“是兄长的信吗?”
以前刘孺儿很惧怕刘盈。刘盈派人把她救出丰邑后,她在刘太公怀里惊惶未定地看着兄长驾着小驴车离去,奔向彭城营救母亲,她虽然仍旧惧怕刘盈,但尊敬仰慕便比惧怕更甚了。
“是。你父亲母亲在为你寻未来夫婿,盈儿问你喜欢怎样的小男子。嗯,夫婿,就是将陪你一起玩的人。一直陪着你,一辈子都陪着你。像你兄长那样的如何?”
刘孺儿虽然仰慕刘盈,但把脑袋摇出残影。
“那像你父亲那样的?”
刘孺儿虽然眷慕父亲,但把脑袋摇得更加厉害,小小的发揪揪都飞了起来。
“肥儿或是信儿那样的?”
刘孺儿想了想,道:“大兄……大兄还是别了。二兄很好!”
刘太公听懂了:“要像肥儿那样脾气好的。”
刘孺儿使劲点头:“脾气一定要很好很好,和二兄一样好!”
她非常怕生,比起玩伴,更想和家人一直在一起。
如果非要找个玩伴,那一定要脾气好,不欺负她。
刘太公又问道:“那年龄呢?年纪大的还是小的?”
刘孺儿努力思考了许久,道:“差不多的?大了小了都没办法一起好好玩。阿兄真厉害,有很多年龄很大的玩伴。”
刘太公颔首:“那年龄比你大个两三岁,比你成熟一点,能照顾你,又不会不带着你一起玩。长相呢?”
刘孺儿这次回答得十分果断:“要长得好看!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