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兰竹
韩信重复道:“军令无情,无论你以何种理由违反军令,都一样。在打仗时,难道你为了讨好将军而违反军令,就可以不受罚?”
长安令垂着头想了想。
他抬起头,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对啊,违反军令,该罚还是得罚。”
他又道:“我无错,只是违反了军令。可太子,你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
韩信皱眉,火气上头,正准备命令兵卒将长安令堵着嘴押走。
刘盈几步跨来,狠狠拍了拍长安令的肩膀:“不,我认为你就是错了。我什么都没说,你以公谋私来讨好我,就是错。长安令的权力,不是你用来讨好权贵的工具。听不懂?没关系,我知道你听不懂。”
他又重重拍了拍长安令的肩膀,笑容灿烂:“所以我不会说服你,只需要重罚你。无论是你,还是触犯刑律的所谓游侠门客,只要都杀了,杀多了,后来者自会接受我定下的对错。”
他一巴掌把刚起身的长安令拍在了地上,并狠狠踩了一脚。
刘盈踩着被偷袭的长安令,环视一周,露齿笑道:“杀鸡儆猴,你们也是我要儆的那群猴。我亲爱的小弟们,不要做出让我亲手杀你们之事啊。”
本在看戏,居然成了戏台子上一员的勋贵子弟浑身一颤。
“拖走。”刘盈松开脚。
“你们也都在牢里走一趟,不用担心,没犯事的人很快就会被放出来。”刘盈命人把其余官吏也拖走,然后对韩信道,“阿兄,我回宫一趟。你可不要手软啊。”
韩信颔首,为刘盈理了理打架后没整理的散乱的衣襟:“交给我。刘肥!和我一同去。”
刘肥不明所以:“啊?为什么……哦,好好好!盈儿,你回宫慢一点,注意安全。”
刘盈翻白眼。
我坐马车还能摔不成?刘肥真啰嗦。
第156章 父子爆评子孙辈
刘盈把小弟都丢下, 张不疑也丢下,让他们去参观新任太尉韩信审案,自己坐马车回宫。
下马车的时候,刘盈踩到地面的小石头, 差点一个平底摔。
刘盈:“……”以后让刘肥少说点话, 真是乌鸦嘴。
刘盈下马车的时候, 刘邦就站在不远处看着刘盈。
当刘盈身体不稳的时候, 刘邦眼露期待;当刘盈站稳时, 刘邦遗憾地叹了口气。
刘盈都有点怀疑, 那块小石头是不是阿父故意放自己脚下的。
“阿母呢?”刘盈走路带风, 见面就要给阿父一拳。
刘邦侧身躲过, 刘盈没有追击。
“干活呢。”刘邦回答。
刘盈嫌弃道:“阿母干活,你干什么?”
刘邦痞笑道:“监督她干活。”
刘盈想了想, 对阿父竖起大拇指,然后拳头倒转, 大拇指朝下。
刘邦给了刘盈的手一巴掌, 转身往宫内走:“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刘盈三步并作两步,与阿父并肩, 将出门看见的这场热闹的大戏一五一十, 详细地讲述给阿父。
包括长安令辩解的话,以及自己未出口的驳斥的话, 他都告诉了阿父。
刘盈摇头晃脑,长吁短叹:“我的眼界太高了, 视野太远了, 这世上无人能与我并肩,无人能与我同享一片风景,真是寂寞如雪啊。”
刘邦瞥了得意扬扬的儿子一眼:“你这么喜欢雪, 今年冬天你睡地面上。”
哪怕搬了家,有了自己的长乐宫,不好意思,刘皇帝一家冬天还是得在地下室过。
这次萧何提前把宫殿建造成了半地下室结构,不用刘皇帝和吕皇后临时去挖个地窖。
半地下室的宫殿也是宫殿,刘皇帝和吕皇后都很满意。
刘盈得意的神情一滞:“阿父,你想冻死我!”
刘邦挥手让跟随的宫侍离开,只余他和刘盈两人:“你有神仙庇佑,冻不死。”
刘盈生气道:“神仙也不给我暖气啊。”
刘邦回答道:“那是神仙的问题,你问他要。”
父子二人一边说废话,一边走进屋。
蹬掉草鞋,用地上的丝绸擦了擦脚,两人盘到了榻上,各找了个凭依东倒西歪。
刘邦动了动肩膀,慵懒道:“大汉能活多少年?”
刘盈道:“两百年或者四百年。”
刘邦挑眉:“还能或者?”
刘盈伸了个懒腰,蹬直了腿:“先被篡国,然后一个远房宗室复国。看你认不认。”
刘邦眉头飞扬:“认,怎么不认?我子孙真厉害!”
刘盈道:“四百年后,本来还有个宗室想复国,没成功。”
刘邦道:“这次怎么没成功,不够厉害?”
刘盈摇头:“我觉得啊,主要是大汉让百姓受够了,老天想让大汉死。”
刘邦微微颔首:“民意即天意,大汉变成暴秦,不能复国便是活该。”
刘盈想过阿父听到大汉的未来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个反应在他预料中。
哼,阿父一切反应都在自己预料中,逃不出自己的手掌!握掌!
刘邦又问道:“你不顺从现在,能走到未来?”
刘盈龇牙:“你死后,你的子孙后代能称得上明君者,都没顺从过;顺从的人,被他父亲评价为‘乱我家者,太子也’。”
刘邦好奇:“那他还不换太子?”
刘盈道:“他父亲对他母亲有愧。哦,其实换了也没用,这人的儿子都死得早,个个身体都不好。我看他是太溺爱孩子,把孩子关宫里读书关傻了。”
刘邦“啧”了一声,道:“像你一样从小撒着脚丫子乱跑,就难以生病。”
刘盈抬起下巴:“那是!”
他夸完自己,又说起西汉的祸端。
汉武帝早期扫灭匈奴,乃是打的有理由的卫国战,汉武帝也注重发展经济,国家内部财政还能支撑。
汉武帝后期再出兵匈奴和西域,就基本是好大喜功,没有任何利益的“面子战”。特别是卫霍死后,汉武帝大部分战争还打不赢,更别提以战养战。
在汉武帝末期,口赋从三岁孩童收起,民间杀子之风横行,可见百姓之苦。
汉武帝敛财,说是平等地剥削豪强和庶民,实际上不用脑子想都知道,豪强和庶民的血条不同,最终结果就是自耕农和小地主破产,土地兼并加剧,财富集中在豪强手中。豪强看似也被打击了,实际上坐大了。汉宣帝继位时,地方上出现了许多“赀百万者”。
“天下户口凋敝过半,大汉还没灭亡,百姓已经够对得起大汉。”刘盈道。
后世每次说起汉武帝,就和说起秦始皇一样,都是好好好,强强强。不是没人知道“户口凋敝过半”,只是代价又不是自己付,这“过半”的便不是真正的人命,不是会揭竿而起的人。
后世不在意,刘邦现在很在意。他自己就是揭竿而起的人,看过庶民过不下去会做出什么事。
“功在千秋,千秋之后的人称赞他;过在当代,当代的人便推翻他。”刘邦这都能笑得出来,“这很公平。”
刘盈频频点头,阿父说得对。
在榻上的小矮桌上摸了两个果子润喉咙,刘盈继续说起西汉的弊端。
因土地兼并而导致的新的豪强林立,汉武帝和汉宣帝晚年的迷信和怠政,到汉元帝把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口号变成了现实,真的只任用儒家道德君子治国,并厚待豪强,“不与民争利”……
刘盈重点叨叨了汉武帝时的巫蛊之祸。
巫蛊虽然从春秋战国就有了,汉律也规定民间不准用巫蛊之术,但宫廷都没当回事。
因巫蛊而大开杀戒,就是从超级迷信的汉武帝始。
刘邦听乐了:“埋个桐木娃娃就要灭全家,那也太好诬告了。偷偷给别人家藏盔甲很难,抄家时随手从袖口里摸出个小木娃还不容易?”
刘盈频频点头:“就是就是,曾孙是个傻的。”弟弟的曾孙也是自己的曾孙,都是俺的孙贼!
刘邦和刘盈父子二人拍着大腿,把以前一同侮辱祖宗的爱好,变成了一同辱骂子孙。那言语之粗俗,若后世子孙听到,恐怕会忍不住自灭满门,掀了老祖宗的牌位。
乃祖斩个白蛇,你还真以为有什么白帝子了啊?你是不是还真的以为我们这的狐狸叫声,真的是“大楚兴,陈胜王”啊?
不爱读书的刘邦拍大腿:“书读少了!”
读书看懂就丢的刘盈拍大腿:“以后他们读书必须读一百遍,抄一百遍!”
刘邦赞同:“就该这样!要多吃苦!”
刘盈跟着赞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两人胡言乱语,迫害子孙。
甭管将来两人会不会这么做,反正现在把嘴瘾过了个够。
刘盈把心里的嘈吐了爽,十分畅快。
看见刘盈神态恢复活泼,刘邦眼底隐藏的担忧散去。
他知道儿子有神仙教导,确实站得太高,看得太远。
看得太远的人不一定能做好当前的事,因为未来的正确不是现在的正确。
还好,儿子虽然看得远,脚还是踩在泥地里,没有飘在空中。
刘邦没有问刘盈想如何处置那群有罪的人。
萧何如此宽仁的人,咬死不肯改秦律中的肉刑,还加重了秦律的刑罚,只是删改了秦律中繁琐的部分。
刘邦和他的心腹都知道,乱世要用重典。哪怕大汉建立好几年了,如今仍旧是乱世,重典不能丢。
勋贵可以花钱赎买罪责,但最初的罪一定要定;花钱赎罪后,那些犯罪的勋贵未来的日子也一定要比之前难过很多,不能再当贵族。
宽严兼济,严厉惩治后,才能宽恕他们。
要让他们疼,他们才知道大汉的对错。刘邦相信刘盈也是如此想的。
刘邦本想自己做严苛的人,让刘盈做宽容的人。但看儿子这暴脾气啊,还是自己给儿子打圆场,敲边鼓吧。
他自我安慰,刘盈的本事够,还有韩信等人相助,未来无人能奈何他。那刘盈就算脾气暴了点也没关系,底下的人不敢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