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兰竹
刘盈自己倒是很豁达。
他只是在汉末乱世找存在感, 不一定非要重新当上皇帝。
再者, 只要经验值足够, 刘盈就能无限重刷副本试错。只是他自己定了一个在登基之前完美通关的时限而已。
见刘盈豁达,汉初天团紧迫的心情也放松了一些。
刚经历了乱世, 刘盈再在梦境中进入乱世,汉初天团不由感同身受, 投入感情太深太厚了。
他们是真不希望汉末乱世持续时间太长, 会心痛。
刘盈在梦境副本钻进钻出,时间很快就到了刘焉重病之时。
这几年, 刘盈个头越来越高, 在张修和张鲁那里也越来越受重用。
他不仅作战勇猛,还足智多谋。更重要的是, 根据刘盈后院美女探子的情报,刘盈不举, 从来不去后院。
不举好啊, 不举就没有子嗣,他们就永远不用担心刘盈会威胁他们的统治地位。
刘盈得知这件事,对着系统里文字描述的后院嘴角狂抽。
从小到大, 刘盈唯一不能战胜的克星,果然只有系统。
既生盈,何生统???
深呼吸。这么多年下来,刘盈已经被系统迫害惯了,很快平静下来。
他带着名贵药材,替张修和张鲁走了一趟成都城,去探望重病的刘焉,以表明二张仍旧忠于这位益州牧全家,让刘焉放心病死。
刘盈带着一百壮卒入蜀,刘焉的幼子刘璋亲自来迎接,十分殷勤。
刘盈很好奇。刘璋在历史中虽然是个懦弱多疑的人,但其父是汉朝宗室、高官,性格也十分高傲,素来瞧不起汉中那群“米贼”。
原本历史中,刘焉病逝,刘璋继承了益州牧的位置。在张鲁不服从刘璋的时候,刘璋半点怀柔手段都不做,直接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丝毫不把张鲁放在眼里——然后被张鲁大败,引发了益州内乱,刘备入蜀的事件。
他居然会“屈尊”来迎接自己?
刘盈打量刘璋。刘璋虽礼节上做得挺足,一副要和刘盈平等相交的模样,但眼中的不屑和厌烦难以掩饰。
刘盈又看了刘璋身后文士打扮的人一眼,戏谑道:“公子若不愿与某相交,绕着某走便成,何必当着某的面露出嫌弃神情?”
刘璋没想到刘盈对他丝毫不客气,顿时呆住。
刘璋身后文士上前一步,试图训斥刘盈。
他的话才说一个字,刘盈就不耐烦地打断道:“某乃留侯之后,曾也是大汉官宦之子,不过是长安内乱,才投奔益州牧麾下。就算某家道中落,也不是任人侮辱之人。等某向益州牧送了礼,立刻就会离开,不会碍了幼公子的眼。”
刘盈毫不客气地瞥了刘璋一眼,重重地咬了“幼”这个字,拱手离开,倨傲无比。
刘璋又气又急,既站在原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他身后的文士竟也不帮他说话,只一直打量刘盈离开的背影。
从宫人转职为刘盈亲卫的下属道:“公子,得罪益州牧幼子是否不太合适?”
刘盈笑道:“益州牧重病,他要稳住张修和张鲁,不想得罪人的是他,不是我。再者,刘范和刘诞刚回到成都。”
宫人听到刘范和刘诞的名字,不再担忧自家主人得罪刘璋,但生出了新的担忧:“那刘范和刘诞,会不会……”
刘盈摇头:“无碍。”
刘范和刘诞是刘焉的长子和次子。刘焉向汉灵帝进言,求得了益州牧之位后,将长子和二子留在京城为官,也算是给大汉皇帝当质子。
刘焉当时仅带着第三子刘瑁进入益州,刘瑁很快病逝。
董卓刚立刘协为皇帝时,曾将刘焉留在京中的三个儿子下狱。刘焉请求朝廷将幼子刘璋送回益州给他养老,朝廷同意了。之后刘焉便把刘璋留在益州,不再送回朝廷。
让刘璋去益州的诏书虽然是刘盈盖的章,但“才九岁”的小皇帝显然没有决定的权力。
董卓同意放回刘璋,是不想逼得刘焉被逼跳墙,领兵来攻打他;公卿推动刘璋回益州,是想说动刘焉来救他们。
结果是刘焉不管长子和次子,有一个儿子继承香火就够了,对长安袖手旁观,如了董卓的意。
历史中记载,刘范和刘诞死于李傕之乱。刘焉因为绵竹大火迁都成都,死于背疽发作。
刘范和刘诞回到了刘焉身边,绵竹还是发生了火灾,他还是迁都成都,背疽还是发作了。
张修和张鲁原本不打算对重病的刘焉示好。因为他们瞧不起刘焉的继承人刘璋。
但刘范和刘诞回到了刘焉身边,两人就要装一手了。
年长又经过董卓之乱磨砺的刘范和刘诞,显然不是刘璋那样容易对付的人。
刘盈入蜀前,张修和张鲁就叮嘱刘盈,一定要展现出对刘璋的不屑,并亲近刘范和刘诞,给这三兄弟制造间隙。
刘盈本不打算听他们的话,但刘璋胆敢先对他表现出不屑,那他也只好对刘璋不屑了。
至于刘范和刘诞会不会认出他,刘盈是不担心的。
刘范和刘诞不常见到他。寥寥无几的见面,两人都离自己很远。几年过去,他长开不少,两人不一定认得出自己。
就算认出又如何?新的皇帝已经登基,谥号为“汉哀帝”的刘协死在董卓之乱那场宫廷大火中。
刘范和刘诞凭什么说自己是皇帝?有什么证据?嗯?
我张盈是留侯后人,有族谱为证!
刘盈丝毫不担忧,他的心腹也就不担忧了。
这么多年,他们已经习惯听从刘盈的命令,对刘盈有极其强大的信心。主人说不用担忧,他们就半点也不担忧。
刘盈甩开刘璋后,大摇大摆去拜访刘焉。
刘范正在帮刘焉处理政务,刘诞则在刘焉身边伺候。
虽然刘璋多跟随了刘焉几年,但长子刘范一回到刘焉身边,刘焉就毫不犹豫地将手头权力全部交给了长子。
“拜见益州牧。”刘盈恭敬跪拜。
“起来吧……咳咳。”刘焉掩嘴咳嗽,面容虽消瘦,看向刘盈的眼神却很犀利,“似乎璋儿与你……太子?!”
刘焉惊恐失声。
刘盈眨了眨眼睛,疑惑道:“益州牧?”
刘诞也疑惑地将视线转移到刘盈身上,然后也露出了惊恐的眼神。
刘盈保持着困惑的神情,自我介绍:“卑职姓张名盈,乃张司马的部将。”
那一声太子,差点让刘盈误以为刘焉看出了他身体里闪闪发亮的灵魂本体呢。
汉献帝可没当过太子。
刘焉一时激动,居然从床榻上爬了起来。
刘诞还在惊骇中,没有搀扶重病的老父亲。
“你、你……”刘焉拍了拍胸脯,终于说出话来,“不对,不对,太子已经死于董贼的毒杀。难道、难道……你真的姓张?你年岁何几?”
原来刘焉说的是汉少帝刘辩这个“太子”啊。
汉少帝刘辩是汉灵帝的太子,十七岁继位。刘焉身为汉灵帝亲近的宗室大臣,又有学识,应该时常入宫为太子刘辩讲学,或许与刘辩较为熟悉。
又不是同母兄弟,难道刘辩和我长得像?
屁,肯定是刘焉年老眼花。刘肥和我长得就一点也不像!我比刘肥英俊多了!
刘盈道:“我确实姓张,乃留侯后人,今年十八岁。”
刘盈今年才十三岁,但他说自己十八岁,看那个头,没人会认为他未满十八。
刘诞已经回过神,忙将父亲搀扶住,并让刘盈起身。
刘盈站起来后,刘诞先松了口气。
十八岁啊,那这位和先帝长相有些相似的青年,应该不是死不见尸的先帝。
刘焉算了算汉少帝刘辩的年龄,也长舒了一口气。
刘辩如果活到现在,也不过二十一周岁,断不可能三岁就有儿子。
只是来者眉目间和刘辩的相似,还是让刘焉有点忐忑。
刘焉在后世不能和汉末枭雄坐一桌,因为他“小富即安”,虽早早在大汉还未完全颓败时就谋划割据一番,却没有称霸的野心,有些软弱。
这一点软弱,让他虽在背叛汉灵帝时没有丝毫犹豫,但在听闻汉少帝和汉哀帝皆惨死时,也有些许愧疚和不安。
当得知刘盈确实不是自己认识的人,只是碰巧长相相似时,刘焉对刘盈竟生出了些好感。
他精神都好了不少,说话都流利了,细细询问刘盈的经历。
刘盈描述自己是在董卓之乱时从长安逃出,带着家中部曲辗转多地,才来到汉中投奔族亲。刘焉对刘盈曾经经历的苦难表示了同情。
留侯后人虽在西汉便被打压,但后人也在汉昭帝时诏复家,其官宦之位一直延续到东汉。
汉光武帝对前汉的勋贵官宦后人相当宽厚。
再加上西汉勋贵积攒了几百年的家世,到了东汉少说也是个豪强世家,在东汉做官轻而易举。
刘盈表现出的学识和气度,很明显是从小经历了良好的教育。
米贼张修和张鲁虽也是地方豪强,从小读了不少书,但气质和刘盈一看就不同。
刘盈以武将的身份来见刘焉,举手投足却有着一股子儒家弟子的板正,换成一身儒衫也不违和。
刘焉考校了刘盈几句儒家典籍。刘盈对孔孟荀之道很是了解,但对董圣人的了解却不多,只了解一些皮毛。
官宦之家教导子弟学儒,正是从古学到新。以刘盈被迫离家的年龄,该学的内容也正好对得上。
刘焉立刻就认可了刘盈那留侯后人的身份。刘诞也再不怀疑刘盈和汉哀帝是否有关系。
众所周知,汉哀帝被董卓关押的时候被吓成了痴呆,纵然公卿有心教导他,但他从未听过公卿授课。
汉哀帝当皇帝时才九岁,九岁前接受的教育,不可能如“张盈”般博学多才。
贵族子弟总是会对同一阶层的人更有好感,刘诞瞬间就想和刘盈为友。
刘焉也是如此想。
张鲁和张修都有狼子野心,他不信任这二人。“张盈”虽是二人的族侄,但身为贵族子弟,不一定和这两人真的关系有多密切,或许能被自己拉拢过来。
刘焉便让人把忙碌的长子叫来,设宴宽待刘盈。
他还悄悄派人训斥刘璋,责怪刘璋竟然得罪人。
虽然刘焉将权力交给刘范,但对幼子还是疼爱的。幼子去招揽刘盈,也是他默许的。
没想到幼子太骄纵,一见面就得罪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