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木架
“省城!那可不得了,你怎么知道的?”
“那天大晚上的,我听见他们找李兴国开介绍信了!”
“哟,那假不了了!这俩小年轻真厉害,都能去省城了!我这一把年纪的,县城也没去过两回啊!”
“沈卓当医生领工资了,跟咱们自然不一样!你看他们大包小包的,也不知道买了什么好货,日子比咱们好多了!”
“还有啊,你看他俩从头到脚这一身行头,比城里人还干净漂亮呢!”
“……”
耳朵尖的两人听着这些,默默加快了脚步。
回到家又是一阵收拾,尤其是看看那些沉重又易碎的瓷碗砂锅。还好,一路沈卓小心谨慎轻拿轻放,现在拿出来没有一个磕坏的。
有了新碗,旧的被当场淘汰,叶欣拿了两个破碗给鸡鸭拌食去了。三天了,得赶紧看看出状况没有。
还好,都还活得好好的,甚至捡到了十几个蛋!
给它们添水添食之后,叶欣美滋滋地捡着蛋回去。沈卓已经把餐具和杂物归置好了,叶欣就洗洗手,把自己的衣服和一套书拿回自己房间,沈卓自也把他的拿回去。
第二天就是二十八了,眼看着就要过年。
午饭前,叶欣下知青宿舍一趟。
江静雨拜托她照看鸡群的,已经过去三四天了,她得去瞧瞧。正好早上学习了三小时有点累,顺便也散散步。
现在知青宿舍冷清了,可能人都在屋子里,她走近了也没人发现。
叶欣就顺便先到屋角那边看看鸡舍,还行,也都活得好好的,虽然卫生方面差了一点。看来郑文文是有在照顾的,只是到底不如江静雨他们自己照顾得精细。
看完了鸡,她才走向屋子,准备跟郑文文说两句。
还没进去呢,门就开了,一个晃眼的身影走了出来,叶欣感觉自己的眼睛被闪了一下,定睛一看,才发现是李英丽。
李英丽穿着一件红色的袄子,也是大红色的,看着也是新买的。鲜艳也很鲜艳,好看也好看,不过那红色不太正,而且上面有些图案,跟叶欣身上这件差别挺大的。
叶欣不禁愣了下。
不知怎么的,李英丽脸色很不好,一惯的高傲之外,还有些恼怒气急似的。
她站在屋前台阶,居高临下,两眼把叶欣上下打量一圈,目光让人不喜,一开口就是冷冷地:“听说你们去省城了?”
叶欣谨慎地点了个头:“嗯。”
李英丽脸色顿时变得更差,又问:“听说你们去了三天,大包小包的买了很多东西?”
叶欣:“……也没有很多。”
李英丽看着她脚上的深棕色短靴:“这鞋子也是省城买的?”
叶欣:“对。”
李英丽就脸色很糟糕的,很不爽地冷哼一声,也没回屋,扭头走开了。
叶欣简直莫名其妙。
这人又在发什么癫??自己也没惹她啊!
郑文文这时候从屋里出来了,见她一脸纳闷,笑着告诉她:“二十五那天,她也出门去县城了,买了好些东西,二十六回来的。她身上的红袄子就是去县城买的,可把她得意的。她想跟你比呢,不过她那衣裳太花里胡哨了,没有你的好看!对了,她还买了个跟你一样的保温杯。”
叶欣无语又无辜:“……我没想跟她比啊。”
不过她也不太意外,早在水鞋的时候,就知道李英丽暗暗跟她比较了。
还好,衣服算不上同款,水杯就随便吧。
郑文文继续笑道:“她那高傲劲儿,就是想压所有人一头,可惜终究差你一截。昨天知道你们从省城回来之后,她那得意样子就消失了,变得气急败坏的。衣服没有你的好看,好不容易去了趟县城,结果你们都去省城了,可不气死她?”
叶欣彻底无语住。
攀比心这么重,谁要跟她比啊!
第123章 长一岁
弄明白了李英丽为何发癫, 叶欣跟郑文文说起了正事。
郑文文也知道她是下来看江静雨养的那几只鸡的,听了之后,摊摊手表示:“我记得给它们喂吃喂喝已经很不错了, 不能再要求我更多了。”
叶欣也不可能帮忙清, 自家的已经清够了,不过要真是大半个月不清也太脏了, 不忍直视, 就说:“鸡粪是很好的肥料啊, 你清到你的菜地里,来年种菜就能长很好了。”
郑文文闻言果然心动,“我说怎么江静雨她地里的菜越来越好了, 原来是这样?”
又眼睛一亮,问她:“你今年还种西瓜不?种得话到时候也分我一点苗。我这段时间清一点鸡粪埋在地里,到时候专门种给西瓜。有了肥料, 加上去年的经验, 我今年肯定就能种好了, 到了炎热的夏天就有盼头了!”
见她已经畅想起来,叶欣笑着点头:“看来你是跟西瓜磕上了。我去年自己留了西瓜种,开春之后试着育苗, 成了的话给你一些。”
郑文文就很高兴:“先谢谢你了!我不想养家禽,种菜也不行, 就想弄点好吃的!”
说到自留地的事情,其实叶欣心里有个疑惑。
看了眼李英丽刚刚离开的方向,她就顺便问了:“话说, 她现在有没有打自己的自留地了?”
郑文文撇了撇嘴, 摇摇头:“之前说你那块地给她,要是趁早点弄, 还是比新开荒好的,但她就是不动弹,那块地愣是丢荒了!后来王有为不是搬走了吗?他那块地就空出来了,她就说她要那块,明年种。早知道邱志云直接用你那块地好了,白让给她了,费劲开荒!不过他现在弄得也挺好的,像模像样了。”
叶欣明白了,看来李英丽要捡便宜就捡个彻底,还不稀罕捡一半。
她又很好奇另一件事:“你们宿舍不是轮流做饭吗?那她平时做吗?”
郑文文还是摇头:“她不愿意。一开始她来的时候火都不会烧,把厨房弄得乱七八糟的。这也没什么,大家刚下乡都有手忙脚乱的时候,老人照顾新人,说先让她学习适应一下,一开始她就是光吃饭不做饭。没想到等她学会之后,她就撂挑子不干了,还光明正大地说大锅饭难吃,直接不参与。她平时吃得很少,都是吃独食,煮从你那买来的鸡蛋,或者其他糕点什么的。”
叶欣点点头,解了,“看来她是彻底没有融入集体的打算。”
郑文文哼了声,很不屑:“我们这些人哪能入她高贵的眼啊!不融入就算了,我们还怕她做饭的时候偷偷下毒,把我们毒死了呢,”
叶欣:“呃,这倒不至于。”
郑文文也是开个玩笑,摆摆手道:“反正就这样吧。她这做派激化了矛盾,把本来就不是很团结的知青队伍彻底搅散了。今年不是已经分开打自留地了吗?明年我们准备不吃大锅饭了,分开各自煮自己的。”
叶欣闻言呆了下,“啊?那你们,就一个灶房,不方便的吧……”
郑文文耸耸肩,“排队用呗,不想等就早起。也不是非要一个个的,合得来的就还一起,比如江静雨跟张康明肯定一起的。我也可以和王小薇一起,哦,她要结亲了,要不我就找赵中华、邱志云一起搭伙,他们俩都不错——反正各自组队吧,大集体里面过小日子,饿不死就行!”
叶欣松了口气,“这样就折中了,不至于轮太久,自己也能弄得吃好点。”
郑文文道:“就是。”
聊了这会儿,叶欣就准备回去了。
郑文文却又叫住了她:“瞧我,光顾着跟你说话了,忘记了一件事。你等等我。”说着转身回屋。
叶欣一时不明,就等着。
没多会儿,郑文文重新出来了,手里拿着两封信,交给她说:“昨天中午,邮递员送了两封信来,你不在,我就先给你收着了。”
叶欣接了过来,低头看看封面,又抬头笑道:“谢谢你了。”
她还真把这事情忘记了。月中出门还记得看看,前几天去省城就没记得这回事。好在不用记得也有邮递员送上门来。
现在知青宿舍就剩下三个人,其中有个李英丽,幸好不是她代收的,要是信落在她手中,还有些怕她乱拆乱看。现在叶欣是真的觉得李英丽有点癫,不敢把她往好处想了。
想到这里,她对郑文文真诚道:“年初一要是没事,你上我那串串门,咱们聊聊天也好。”
郑文文眼睛一亮:“能有什么事啊,既然你邀请了,我就去了啊!我可是十分想念你那的茶水零食,能去待半天的!”
叶欣笑着点点头,挥手道别,转身回去了。
上坡的时候,她一边走,一边把信拆了看。
一封还是家里的地址,不过署名成了原主的父亲叶顺利。信中字迹也变了,跟黎美悦直接要钱、愤怒骂人不同,叶顺利打起亲情牌来:说她小时候怎么可爱活泼,怎么给她买新衣服,怎么花钱送她上学,措辞细腻,语气诚恳,说得非常父女情深。还说让她下乡是无奈之举,体谅她在乡下不容易,没有能力回报家庭就算了,怎么能对家里这么冷淡呢?难道以后真断了亲情?还指责她气得本就产后虚弱的母亲更加难受。
叶欣看完,笑了下。
叶顺利似乎是在厂办上班,文职的岗位,确实挺会写,挺会煽情,还知道婉转隐晦。
不过要是自己信了,好声好气跟他们修复关系,下次他就会暴露面目了,结果还是一样的:要钱,要回报家庭。
他们夫妻俩睡一个被窝,同样的重男轻女,还能有好的?
估计是黎美悦被她直白地气了两次,气得不想再回信。夫妻俩也终于明白她现在性子大变,用强硬的不行了,改为怀柔路线,所以这次就让叶顺利这个搞文职的动笔了。
她收起这个,心平气和地拆另一封信。
另一封自然是大姐叶欢的,熟悉的字迹,还是从她厂里地址寄出来的。
刚拆开,就意外发现里面有一张汇款单。
叶欣愣了下,拿开汇款单,看起内容来。
叶欢说,她跟家里说要搬出去,遭到强烈反对。进入腊月后,家里开始给她物色人选了,她偷偷听到,父母在讨论一个四十多岁死了老婆的有钱人,她感觉很恐慌,也下定决心要抗拒这种安排。车间里有一个男工人不错,她准备大胆追求了,希望自己可以成功。另外,她在家里很难存下钱,索性寄给她,如果她能帮忙存起来最好,如果她生活拮据也可以把钱花了,反正对她来说,钱花在弟弟妹妹身上没什么差别。这三十块钱是这个月的工资,领了钱她都不敢回家,先直接到邮局寄了,不然一回家就会被问走。
叶欣看完,微微皱眉。
存钱不是为了应对风险吗?需要钱的时候有钱可用。
叶欢把钱存到她这里,远水解不了近渴,相当于没存啊。
不过,叶欢住在家里,父母眼皮子底下,说不定偷偷存了钱也会被翻找出来……好吧,能解,寄给她存确实是个办法。
叶欣已经能想象到,发工资日叶欢两手空空回家,被家里询问,她直气壮说寄给自己了,还拿出了凭证,那对夫妇怒火中烧却无可奈何——嗯,有点爽。
看了信,她又看看这张三十元的汇款单。
帮存当然是能帮的,反正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麻烦,到时候叶欢需要,及时汇回去给她就是了。
去年年中,叶欢第一次寄钱过来,三十元;去年年底,叶欢第二次寄钱过来,二十元;加上这次的三十元,叶欣默默记住,她给叶欢存着八十块钱了。
……
这天是腊月二十九,轮到沈卓在医疗站坐诊。
年前医疗站最后一天值班了,之后年三十到明年年初三不上岗。
傍晚,叶欣从知识的海洋中游出来,起来活动活动手脚,然后下去喊沈卓回家,免得他又被一些拖延时间的婶子大爷拖住了。顺便她也散步散步。
刚下去,就迎面撞上了一件大新闻——
李英丽买自行车了!
没有经过任何转述,就在叶欣穿过村子要往医疗站走的时候,亲眼目睹,李光荣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载着李英丽回来。
至于为什么确定是李英丽买的,而不是李光荣,是因为在大家震惊、好奇、羡慕、嫉妒的围观和问话中,李英丽亲口说了,非常骄傲:“我家里给寄过来的自行车票,我买的!”
说完就迎来了一大片的羡慕赞叹。
上一篇: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