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木架
知道消息的时候,孟春兰、黄志豪都很震惊,羡慕也感叹,不过最后都化为了祝福。
大队长倒是早知道似的,并不很意外,只是重新排了医疗站的值班表,毕竟现在只有三个医生了。
李光耀春风得意,给沈卓几个人都松了些东西,说不会忘了他们,会写信联系的。之后收拾东西离开,自此脱离农村,成为令人羡慕的城里医生。
沈卓再次收到了俞医生的信。信里,俞医生说听到考上的一个医生来自丰水大队,本以为是他,结果是别人,不免失望。
俞医生对他竟然放弃那么好的机会而感到惊讶和不解,不明白他为什么一点儿“上进心”都没有。最后,俞医生以为他是特意扎根乡村,无私奉献坚持为农民看病,最后只能叮嘱他继续学习。
信尾,俞医生还特别感谢年前寄的东西,说吃着好,比市面上的强,费心了。
叶欣也看了这封信,笑道:“完了,你现在成了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了。以后咱们要走,可怎么办?”可别被道德绑架啊。
沈卓道:“没什么妨碍。别人怎么看是他们的事,咱们做好自己就行。”
叶欣想了想,“你说得对,不过咱们还是要考虑周到一些。现在医疗站三个人还能排得开,等你也走了,也许忙不过来的。不如趁现在这个机会,跟大队长提出建议,培养几个新的医生学徒。也免得到时候人手不够,手忙脚乱。”
沈卓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也是对医疗站、对乡亲们负责。
他一走了之很轻松,但不能让别人头疼。大队长年纪也大了。
叶欣笑道:“李光耀走在前头也好,到时候咱就不显得突兀了。”
沈卓转头把建议跟大队长说了,大队长也觉得在,即便现在医疗站人手还够,但医生不愁多,多教几个出来总没有坏处。
于是采纳了意见,准备在大队里选几个对医学有兴趣的、聪明机灵的年轻人,最好年纪小一些的。
叶欣又忙起来了。
碧云花落了,她拾起来,继续制作药丸。
交给沈卓的时候,见他皱着眉,索性跟他说:“你别乱想了,我没有上山冒险。这个花的事情,说来也挺神秘的,只是现在不好跟你解释。以后会告诉你的。”
她这样直接说出来,倒让沈卓放心了,不必因为怀疑她独自上山采药而担惊受怕。
沈卓觉得她身上确实有神秘之处。
不告诉他没关系,就像她的目标是首都一样,时机到了,自己总会知道的。
所以他不多问,接过药罐子,继续一起努力赚钱。
叶欣制药之余,发现前几年种下的竹子长得很茂盛了,笋也很多,吃不完,她挖了一些晒起来。攒着以后吃,晒干了带也好带。
第188章 去探亲
这个春夏之交, 叶欣挖了许多笋晒干,院子离飘满了竹笋的清香。
想起江静雨月前已经生产,还没有去看望过, 这天趁周末的傍晚, 她带了两根鲜笋和一些鸡蛋、红糖,过去看看。
到的时候, 张康明正在自留地里浇水侍弄呢, 江静雨抱着孩子在家门口。
江静雨见了叶欣, 自然很高兴。
笑道:“你来就来了,还带那么多东西,那么客气!”
叶欣也笑道:“先前忙着忘记了, 等你出月子了才想起来,不得带点东西来给你补补身体?”
江静雨生了一个儿子,现在都出月子, 重新上课了。叶欣之前是故意没来的, 因为有了前几次经验, 感觉妇女坐月子的时候挺狼狈的,她也不爱看到那样,索性这时候才来。
目前看着江静雨除胖了一点儿, 其他倒没怎么改变,人看着挺精神, 也挺利落。有事业的女性是要好些的。
放下东西,见江静雨满脸温柔笑意地抱孩子来给她看,叶欣也熟练地夸了几句。
新婚夫妻, 生儿育女, 一个接一个的,见多就不觉得稀奇了。
叶欣关心起她来, “现在孩子小,离不开你,你上课的时候怎么办?”
江静雨叹气道:“能怎么办?没有家里长辈帮忙带,只好背着他去上课了。”
叶欣心想也是,现在条件不好,没那么多讲究,老师背着孩子上课似乎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村里生育之后的妇女,也有不少背着孩子下地干活的呢。
不过干活累了可以坐下来歇歇,背着孩子一站站一节课,还要板书说话,负担可不小。
她说了句:“你也是辛苦。”
江静雨见她为自己着想,却又笑道:“也还好,学校离家就那么几步路,来去都方便。康明也在,我背累了,他接过去背着,轮流照顾。倒还凑活。”
叶欣点头:“也是,我忘了这茬了。你们一起给学生上课,一起带孩子,两个人分担,压力也小些。”
难得她过来,江静雨跟她闲聊起来:“我生产坐月子的时候,刘红霞来过来代课一个月。你还记得吗?我们刚下乡那年,我跟她还蛮亲近的,后来才慢慢生疏了。她一直不忘记学习,教小学生自然游刃有余,只是脾气有些暴躁,我再上课的时候,学生反应不喜欢她。”
叶欣倒是才知道这事,她好久没有往知青宿舍去了,“所以说,这上课简单,应付学生不简单呢。不是谁都能当老师的。”
江静雨笑了,“所以我就没想着找你帮忙。”
叶欣点点头,她是真的搞不定一群小屁孩。
虽说大部分孩子都乖巧听话,但只要有一个调皮捣蛋的,她就会血压升高。
江静雨继续道:“结束之后,刘红霞还跟我提了一件事儿,我现在还没头绪呢。”
叶欣好奇起来:“什么事?”
江静雨道:“她想让我帮她说亲。”
叶欣惊讶,“我以为她没有成家的打算呢,好歹是不找乡下人的。”
江静雨无奈道:“早些年可能是这样,但这么多年没能回城,她估计也是不抱希望了。兴许也是瞧着咱们几个结婚的过得都不错,所以动摇了。她年纪也不小了,男知青就那么几个,没有看对眼的,托我给她物色本大队的队员。唉,我跟本地队员不熟啊,真是抓瞎。你有没有什么人选?”
叶欣也无奈,“我哪是做媒的料。不如让她自己找吧,她那么勤快能干,条件不错的。自己大胆些,不愁找不找。”
刘红霞是二十岁下乡的,如今算起来也有二十六岁了,怪不得急了。
不过,今年都七六年了,再坚持一年就恢复高考,现在她放弃,有些功败垂成的意思。
但是话说回来,刘红霞又不知道七七年会恢复高考。
自己要是去说,也空口无凭。
另外,恢复高考也不意味着就能回城了,之后再熬几年,年龄过了三十,要成家恐怕更不好成了。
所以念头只在叶欣心里一转,她决定不多嘴了。
聊了一阵,眼看张康明带着青菜回来做饭了,叶欣起身告辞。
随着时间过去,知青们的消息,外面时政新闻,陆陆续续隐隐约约传到叶欣耳边,她仍一边小心赚钱,一边悠闲地过自己的日子。
夏季农忙前,院前的芒果也成熟了。
自己空间里有,吃不完,外面这些浪费怪可惜的,便特意喊了好久不见的李光明和幺妞上来摘些吃。
李光明现在俨然少年模样,却不单薄,身板壮壮的,脸庞方正,特别精神。
幺妞十四五了,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一双眼睛乌黑发亮,显得机灵。
两人被叶欣喊来摘果子,一开始只以为是来帮忙的,非常乐意帮忙,等把果子摘下来,装了两筐,叶欣要把大部果子分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受宠若惊,连连摆手说不要,让她拿去卖钱。
李光明说:“姐姐家的果子特别好吃,比别家的好吃,肯定能买个好价钱的!”
幺妞点头附和:“对,您拿去赚钱吧。我们先前吃了两个,已经很好了。”
叶欣笑道:“这个不值当卖,本地种的人多。就是吃不完,才分给你们的。”
见还有时间,还拉着他们在院子凉亭坐了会儿,聊聊天。
李光明随着渐渐长大,自己生活倒也过得去,看他那壮实的身板,就知道是不会饿着肚子的。不过他家的老房子本来就很破败,去年夏天雨水一冲,垮了半边,在堂哥的帮助下简单修修补补,勉强住着。毕竟他目前这个情况,也没有推倒重建的条件,过两年他小学毕业了,再长大一些,或许可以处这些了。
幺妞家最终没有再多弟弟妹妹,她小妹也长四五岁了,幺妞平时就带着小妹去干活。大姐已经十七八,听说家里在说亲了。
叶欣听到这里问了句:“你姐姐说的什么人家?”
幺妞回答道:“本大队姓王的人家,听说是个二十岁的青年,家里兄弟姐妹跟咱们家一样多。”
叶欣听到这里,稍稍放心,年纪相仿、住得又近,应该不至于太不堪。希望妮妹有个好归宿吧,女大当嫁,她也帮不了什么,这样的时代,农村妇女能嫁个正常人就算不错了。
李光明突然说了一件事,“兴国爷爷之前问我,要不要去医疗站当学徒。”
叶欣心中一动,她倒把这件事情抛到脑后去了,“你怎么说?”
李光明挠挠头,“我怕忙不过来。我本来是要继承爷爷的衣钵,当箍桶匠的。过两年小学毕业了,我就不念书了,箍桶养活自己。但是,我觉得当医生也挺好的,有固定的工资,比当箍桶匠好。”
叶欣打量着这个聪明踏实的孩子,笑道:“你爷爷把衣钵传给你,并不是要固定你。现在你自个生活了,真正当家做主的是你自己,你想做什么只管去做好了。技多不压身,能学就多学,将来选择多、路宽敞。”
李光明眼睛一亮,“姐姐你这么说,我突然想通了!其实我真有点儿想去。光荣哥也学了箍桶,他现在已经给人箍桶赚钱了,咱们凉水塘只要有一个箍桶匠就行,再多我一个就不好做生意了。”
叶欣笑着点点头,又跟幺妞说:“幺妞,你想不想去?”
幺妞惊讶地瞪大一双眼睛,有些犹豫:“我也可以吗?大队长没有问我,而且,我是女孩子……”
叶欣道:“当然可以啊。女孩子怎么了?你看孟医生就是女的,学好技术不一样当医生挣钱了。也不一定要大队长问才行,学徒多几个挺好的,你主动去找,争取机会,要是能行,你家里肯定也支持的。”
幺妞的眼睛也亮起来了,“嗯!我,我等会儿就去问问!”
叶欣笑着点头。
看时间不早了,给他们一人分了大半筐芒果,还说:“以后我这屋前的果子熟了,你们尽管来摘,我反正吃不完的。只是不要告诉别的小孩了,不然他们没等熟就祸害完。”
两个少年都眼睛亮亮地点头,高高兴兴满载而归。
农忙过后,七月,果然这两个孩子就到医疗站区学习了。另外还有一个别的生产队过来的男孩,十三四岁,看着也是一股机灵劲儿。
他们来的时间并不固定,尤其是李光明还要上学。开始是先跟在医生们身边打下手,一边帮忙一边学习,辨认药材,记住药性,慢慢掌握一些基础医学知识。
大队长遇到叶欣,还跟她说了句:“本来我不打算喊幺妞的,她不识字。那天她和光明一起来,说是你建议的,我觉得是得多一个女医生。”
叶欣笑道:“幺妞聪明伶俐,大队长给她机会,她能做好的。”
今年丰水大队本打算全年两季种水稻的,不过没能成。
说起来,本地的水热条件,其实种水稻更合适,不过上面要求的一季麦子一季稻子。现在想改,一时还要协商,早春没有协商好,又不能耽误农时,只好又种了一季麦子。
到了秋季,可算是又种上了水稻,全部种上大队长带回来的珍贵的杂交水稻种。
这水稻一种下,乡亲们又开始热切地盼望起来。
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分蘖、抽穗、灌浆,乡亲们心中喜悦啊,都忍不住多往田间地头跑。
秋收之前,叶欣跟沈卓说了一下年底的打算。
她扬了扬手中的信纸,“今年我打算回去探亲。”
沈卓很是意外,“怎么突然想回家了?”记得她跟家人不好,决绝地一次也没回去过。
上一篇: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