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木架
叶欣感受到她的善意,点点头:“嗯。谢谢小薇姐。”
这么一路走一路聊,气氛还算和谐,时间过得也快。
中午太阳正盛,走着晒着,不仅不冷了,反而还出点汗。
叶欣背着背篓,手里拿着树苗,觉得路程虽远,走起来却没想象中的累。她明白这是得益于她日益增强的体质。
倒是让郑文文和王小薇刮目相看了,本来觉得她人小力弱,可能走不远就要歇,没想到她步履轻快,精力充沛,先要休息的反倒是自己。
在一个上坡处,树下有块光滑的大石头,她们停下来歇了歇。叶欣发现这正是自己第一次和沈卓从镇上回来时歇脚之处。
一路不疾不徐的,约莫一点多的时候,她们才回到凉水塘。
这一路也算熟悉了,分开前郑文文道:“说起来,我还没去你那看过,能去串门不?”
叶欣笑道:“能啊,怎么不能?欢迎你们来。”
顿了下,她又隐晦道:“不过,你们别太多人来,我怕招待不周。”
两人一听就明白了,郑文文保证道:“放心吧,最多就我和小薇姐,绝不带那些讨人厌的去烦你。”
王小薇笑道:“到时候参观参观你们家菜地,也学习一下。”
约定了明天下午串门,她们才分开了。
虽然走了一路,但是叶欣没感觉怎么累,就是饿了。她放好东西弄了点饭吃,然后就把桃树苗种了,两棵都先种到屋后菜地的边缘。
接着就是到空间里干活。
稻田已经翻耕过一遍,蓄水育秧,前几天正好种完了,现在是小苗一片,茁壮成长中。
叶欣首先把今天得来的葵花籽拿去催芽,然后去摘玉米,玉米成熟了……忙了几个小时,感觉时间差不多了,才出去做饭。
正忙着,沈卓回来了。到灶房第一句话就是关心她:“今天走累了没有?”
叶欣笑道:“我们走走歇歇,没怎么累。”
沈卓又问:“脚疼不疼?”
叶欣说:“不疼,我又没那么娇气。”
沈卓认真地说:“不是说你娇气。你没走过那么远的路,怕是受不了。要是脚疼你别忍着,我给你拿药油擦擦。”
叶欣无奈道:“真没事,我们又不赶路,一路慢悠悠的,半路还歇了两回,跟散步似的。”
沈卓见她真不像勉强的样子,才放下心来,转头切菜炒菜。
吃饭时,叶欣照例问了问他一天的情况。沈卓也说了,虽然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喜欢和她说话。
叶欣也跟他说:“对了,郑文文和王小薇明天来串门。我觉得她俩还挺不错的。”
沈卓微微皱眉,但是见她高兴,就道:“随便你们。”
第040章 买砖头
吃过饭, 天已经完全黑了。
沈卓收拾了碗筷洗,一边催叶欣道:“你快舀水洗澡,一会儿水凉了。”
叶欣哦了声, 回房拿盆。冬天不比夏天, 热水放不多久就容易凉了。
沈卓原本一直洗冷水的,习惯了, 冬天也洗冷水。叶欣看不过去, 让他冬天洗热水。沈卓倒是听了, 只是他嫌回屋洗麻烦,还是在院子里洗,叶欣听着都觉得冷。
不过在房间里洗澡确实挺麻烦的, 怕弄湿了地面,总是束手束脚,洗不痛快。
叶欣一边往自己盆里舀热水, 一边说:“还是要砌个澡房才方便。”
沈卓虽然自己无所谓, 但也想她过得舒服一点, 见她提起就想了想院子格局,说:“砌在院子右边吧,靠着晾衣服的地方。”
叶欣点点头, “不过澡房就不能用泥胚砖了,湿了容易坏, 还容易脏。也不好用木头。咱这附近有没有砖窑?”
沈卓倒是刚好知道:“我听同一个大队的黄志豪说,十月的时候,他们村的瓦片厂新挖了砖窑, 扩大规模, 形成了砖瓦厂。”
叶欣记得这个黄家村,夏天时一场大暴雨让很多人屋顶瓦片漏水, 用来修补的新瓦就是从黄家村的瓦片厂买的。他们当时也买了三十片。
不过砖瓦都是重物,当时是生产队集中采购回村的,给大家提供了方便。但要是他们自己买,搬运是个问题,自行车可不管用了。
她想了想,说道:“你明天跟他打听一下,他们村烧的是什么砖,怎么卖的,能不能送上门。还有,咱们建一间澡房大概需要多少砖?问清楚了,咱们再决定。”
沈卓点头记下:“好,我明天问他。”
说着叶欣也舀好了热水,去兑水洗漱了。
隔天一早,沈卓见到黄志豪就把叶欣交代的问题问了。
黄志豪有些意外,“你家要买砖?”
沈卓道:“先问问。”
黄志豪虽然是黄家村的,但是他不在砖瓦厂工作,不清楚具体,只能也先记下沈卓的问题,“我晚上回家问问去。明天再告诉你。”
……
叶欣跟前段时间一样上半天工,剩下半天在家。
想着下午郑文文和王小薇要来串门的事,她中午吃过饭后留了点儿炭火,还把灶房和堂屋都收拾了下,主要是把那些细粮、肉、蛋、油之类的东西收起来。
虽然郑文文和王小薇看起来都是有分寸的人,但在这个年代,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的。
收拾完,她回房午休一会儿。
睡醒后正好听到敲门声,就去开门,果然是两人来了,就把人迎进来。
两人一进来就好奇地打量院子,只见这院子四四方方,整整齐齐,没什么杂乱的地方,看着就亮堂舒服。
郑文文道:“有院子果然是不一样!这么大、这么宽敞,比我们挤挤挨挨的好多了!”
王小薇看着这四方院,却是有些怀念:“跟我家那边有点像,我们那儿也是家家户户有院子的。”
叶欣当然也觉得这里好,不过表面上还是要谦虚的:“也就是住在山坡上,才有大点地方。宽敞是宽敞了,平时上上下下可累呢。”
两人想想也是,她们空手走上来都觉得有点费劲,要是搬点重物可就麻烦了。
这么一想,也是各有好坏。
王小薇转眼看到了院门左边的小鸡舍,问:“你们养鸡了?”
叶欣说:“养两个多月了,是从村东头的吴奶奶那儿买来的。”
王小薇点点头:“我知道。我之前也买过两只,不过不好养,被我养死了。我正想着再养一次呢,只是现在天气冷,还是等开春再说。”
说着蹲下看了看,见里面一公四母五只亚成年鸡都精神翼翼,羽毛光滑,鸡窝也干净,没什么异味,不由夸道:“你们养得真好。”
郑文文还没养过小鸡,也好奇地看了看,问:“有四只母鸡?那是不是可以自己捡蛋吃了?”
叶欣摊手道:“我天天都想捡蛋,可是天天都空手而归,望眼欲穿了。”
王小薇笑了:“最快也要三个月的。”
郑文文看见鸡舍旁边堆得整齐的一些木头,又问叶欣这是做什么的。叶欣解释说打算扩宽鸡舍。
昨天早上刚说了这事,晚上沈卓就了些合适的木头出来。今天早饭后,叶欣出去上工,就看到他拿柴刀在这里削,也不知道削到几点才出门的。
不过他倒是细心,不仅木头放得整整齐齐,就连木屑也收拾干净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说过今天会有人来串门。
见两人打量完了院子,她道:“你们到堂屋坐吧,我给你们倒水去。”
郑文文摆摆手:“你别客气了,我们又不是客人!”
王小薇也直接道:“带我们参观一下你家菜地可好?”
叶欣从善如流:“那我省事了。菜地在后面呢,跟我来。”
到了屋后,两人只觉得眼前一亮。
一块平坦的地分成好几小块,横平竖直的,像一个个小方块,每个小方块种着不同的菜,大白菜一颗颗像翡翠,包菜圆圆鼓鼓,萝卜秧子十分茂盛,芹菜一片绿油油……没有杂草,也没有胡乱扔弃的菜棒子烂菜叶,沟是沟,陇是陇,特别干净整齐。
四周还用大小均匀的树枝斜插交错形成篱笆,看着就漂亮,让人不禁想起一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
郑文文不由瞪大了眼睛:“你们菜地打得这么好?我们那跟你这一比,简直像是野地了!”
王小薇也赞叹不已:“怪不得你们能种菜去卖,真是费了不少功夫的。”
叶欣笑道:“平时下工就侍弄这菜地了,所以显得整齐些。”
在菜地看了一圈,两人越看越赞叹,不仅发现每一棵菜都水灵,还发现边上一圈果树苗,也注意到那些歪歪扭扭生长不良的药苗。
叶欣一一解释了下。
郑文文看着整片生机勃勃的菜园,都忍不住羡慕起来:“以前我不解你,现在有些解了,沈卓家有宽敞的院子,还有独立的菜园,别的不说,起码生活起来舒服多了!”
叶欣笑笑,见她们参观完了就带回去,直接带到灶房了。
虽然她们说不用麻烦,但热水还是要给一杯的。她倒是想泡茶,但是家里没这玩意儿。
郑文文坐下道:“这灶房却是不太行了,四处漏风。”
叶欣道:“哪能样样都好啊。”
给每人倒了一碗水,又拿了些红薯干当做零食,再拿个破锅装了些炭火出来,三人就围着炭火说话。
之前太忙,加上叶欣也没觉得怎么冷,入冬以来都没有弄炭火取暖过,现在这么来一下,倒是挺不错的,挺有“围炉煮茶”的氛围,温暖闲适。
郑文文拿了块红薯干吃了,点点头:“这样吃着不错。不过你们不用来煮粥吗?”
叶欣回忆起刚穿过来顿顿红薯粥的日子,忍不住叹气:“怎么不煮?实在是吃得吃不下了,又容易发芽,才煮了晒干的。”
郑文文也叹气:“我们也是,吃都吃怕了,只是粮食不够,靠着它充饥。不过熬到年底,我们连红薯也快吃完了。”
叶欣想起这是个吃不饱饭的年代,顺着说道:“我们也是,粮缸见底了。”
郑文文突然想起来问:“不会沈卓参加培训班午饭就是带的番薯干吧?”
叶欣笑笑:“他真带了。”只是除了番薯干,还有饭菜,有时候蒸包子馒头也带几个,反正不会亏待他。
王小薇这时道:“再坚持一下,快发粮食了。”
叶欣精神一振:“什么时候发粮食?”
王小薇道:“往年都是腊月初十左右。”
叶欣掐指算了算,高兴道:“今天初四,真是快了,没几天了!”
郑文文笑道:“你这一年工分不多,别不够吃啊!”
上一篇: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