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带着出租屋穿越馋哭全村 第355章

作者:花果山老妖 标签: 穿越重生

  等于拎包入住。

  “好,爷爷明天就给咱福宝做,再做张小椅子,让福宝舒舒服服的看书写字。”

  孙女太小。

  现在去铺子买做好的桌子,对于孙女来说太大了。

  与其花钱请人做,不如他自己来。

  说完需求,江福宝又回屋了,她躺在硬硬的木板床上,发着呆。

  没一会,张燕子跟江四银拿着大包小包上来。

  “别躺着了,去下面玩吧,娘亲给你铺床。”

  江福宝又被赶走了。

  她带着小花去一进院子找姐姐玩去了。

  至于凤凰,也不知道飞哪去了。

  一天到晚浪得很。

  鸟影都见不着。

第355章 上架麻辣烫

  江忘忧跟江如意挂在江大和的名下,所以跟着大房一家住在一进院。

  而江欢愉挂在江二勇的名下。

  住的就是三进院。

  不过她们年纪还小,三人现在同睡一屋,都住一进院。

  至于江福宝的亲哥哥吉祥们还在学堂呢。

  张燕子把左右厢房分给他们。

  随便谁睡左边右边。

  江福宝晃晃悠悠去了一进院。

  今天铺子开门时间晚了足足一个时辰。

  客人等候已久。

  有些生客嘴里各种埋怨,江大和跟江二勇只能连连道歉。

  两人挡在门口,趁着客人还没进去,连忙说道。

  “实在对不住了,各位,今日我们搬家,所以耽搁了一会,这样,今天铺子上新,名为麻辣烫,一碗卖三吊钱,但凡今天买的,统统买两碗送一碗,可拼!”

  在得知铺子有新品时,熟客们激动的不行。

  纷纷吵着要买。

  生客们却一脸懵逼。

  一个个的开口问道。

  “麻辣烫是什么东西?好吃吗?里头有什么?用什么做的?很辣吗?”

  “啧啧,这价钱,属实有些贵啊,算了算了,买了万一不好吃我多亏啊,我今天就吃碗凉面再配上一杯青梅饮就好。”

  “啥叫可拼,拼什么,拼爹啊?”

  “你们不常来,所以不知道,可拼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们是一个人或者两人来的,就可以找我们拼,这样就能凑够买两碗送一碗了,还不懂吗?我再说的仔细点,你们看,今天我是一个人来的,而你们是两个人。

  待会我们三个可以拼一桌,这样,只要付六吊钱就能得三碗了,最后平摊下来,我们每人只要掏两吊钱,再划算不过。”

  一个热心肠的男子解释道。

  “嚯,听着倒是不错,那就我们三个拼吧,我第二次来这,对这还真不熟悉,多谢兄台解惑。”

  三人拼成了第一桌,一起坐在了二楼。

  其他人见状,生怕麻辣烫卖完,一个个的都着急起来,四处找人拼。

  “谁跟我们拼啊,我们有四个人,多出来的两碗也吃不掉啊,来两个人。”

  “我我我,我和我娘子跟你们拼。”

  “我们是三个人,其中一人不吃,来个人跟我们拼。”

  “我来,我来,我是一个人。”

  “......”

  场面混乱起来。

  所有人都在趁乱朝里挤。

  过往的百姓有些摸不着头脑。

  要不是听到买字。

  他们还以为这里的东西免费吃呢。

  “别挤别挤,不拼的,和拼好的,都站在一起,排好队,挨个进去,保证你们都能吃到。”

  江大和兄弟俩拦不住那么多客人,幸好阿东阿西顶上了。

  四个人忙活了两刻钟。

  终于让这些人安心排队了。

  前头乱成一锅粥时,后院也好不到哪去。

  得亏买了下人。

  不然真的忙不过来。

  张金兰负责麻辣烫。

  她守在锅边。

  耐心的煮着。

  麻辣烫全部一锅熟,配菜不能自己选。

  每碗都是一样的。

  煮好后,张金兰跟冬儿一起把麻辣烫盛到碗里。

  然后阿东阿西过来拿,端给客人。

  麻辣烫太辣。

  所以今天的青梅饮和绿豆汤以及糖水捞也卖的很多,张燕子做的根本停不下来。

  有个大聪明一碗没吃饱,点了一块肉饼在麻辣烫里泡泡,沾满了辣油的肉饼变得更香了,他吃的满嘴流油,旁边几桌都看在眼里,也纷纷学着他,点了肉饼配麻辣烫。

  揉面的孙平梅刚以为今天能清闲会。

  还没坐下来呢,就又开始揉起面,炸肉饼了。

  麻辣烫是百搭的。

  配饮品,配肉饼,甚至还能配土豆和烧烤。

  无人能休息。

  整个后院,只有江福宝一人,悠闲自在。

  她捧着医书,念出了声:“妇人产后若热持久而不退,恐渐成痨瘵,需急灸于脐下三百壮......”

  “瞧瞧咱家福宝,才四岁,就能读懂医书了,这要是再大些,岂不是能开医馆当郎中了,到时候,我们就找咱家的小神医治病,也不用花钱了,多好。”

  孙平梅赞叹不已。

  她字都认不全呢,读起书来磕磕绊绊。

  四岁的侄女,却连医书都能看懂了。

  “嗯,我要开医馆呢,我以后要开一家大大的医馆,二楼卖吃食,一楼就医病人。”

  江福宝手舞足蹈的说道。

  “哈哈哈,哪有医馆卖吃食啊,到底是孩子啊,脑子里想的,总跟咱们不一样。”朱迎秋笑笑,没当回事。

  “才不是呢,医书里说了,病,不止是喝药,吃饭也能治好呢,以后我的医馆,二楼就卖些食疗的饭菜,一楼就帮人诊治。”

  江福宝解释道。

  “好好好,等福宝学完,阿奶就帮你开家医馆。”张金兰拿着锅铲从厨房出来。

  她一脸宠溺的看着孙女。

  很快,秋收的日子来了。

  张金兰本想停业一天回村秋收,结果村里人自发帮他们收完了。

  倒是给他们省了麻烦。

  收完粮食,紧接着就是交粮税。

  去年徭役的人,只回来一小半。

  没回来的都死了。

  不少人家门口都系上了白布。

  村里的老陈头,看到这副场景,也越发感激江守家。

  总是趁着他回村,送些山上弄来的野果菌子。

  今年风调雨顺,因为种了水稻,所以各家各户都能过个肥年了。

  街上多了许多卖粮食的村民。

  稻米贵,他们吃不起。

  卖了稻米换银子,大头攒起来,小头拿去买够一大家子,一年吃的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