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带着出租屋穿越馋哭全村 第73章

作者:花果山老妖 标签: 穿越重生

  时间飞速的流逝着。

  很快,五月来临。

  江家的屋子已经全部盖好。

  家具也备齐了。

  清一色的石砖房,虽然是旧砖,稍稍有些破旧,但比起泥巴木板房,着实要好上不少。

第73章 独享一间房

  这一天。

  江福宝总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

  虽然不大。

  屋子里小的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个柜子以及一张桌子。

  但是床上的被褥,可是娘亲和阿奶亲自为她缝制的,崭新的被子和床单被太阳晒得香喷喷。

  她躺在上面,幸福感爆棚。

  “福宝啊,从今往后你当真要一个人睡?晚上不怕吗?要不娘亲晚上陪你睡吧。”

  虽然女儿吵着要自己睡。

  可张燕子还是不放心,她准备今晚留下来,陪女儿睡一晚。

  “我不怕,我已经是三岁大孩子了,娘亲,你走吧,福宝能一个人睡。”

  江福宝踢着小短腿,在床上打滚。

  “好好好,别滚了,快进被窝吧,虽然天已经开始变热了,但是夜里稍凉,你记住,晚上别蹬被子,知道吗?睡觉也别翻来覆去,要是不小心掉到床底下,肯定摔一脑门包.......”

  张燕子宛如唐僧附体。

  她念了足足一刻钟。

  直到江福宝满脸生无可恋时,她才起身离开屋子。

  门被娘亲从外面带上后。

  江福宝搓了搓可怜的耳朵,吐了口浊气。

  由于嫂嫂嫁进来,屋子不够住。

  这段时间她一直都跟爹娘睡在一起。

  大人的睡眠没有小孩子深,所以她晚上不敢再偷偷下床,生怕吵醒爹娘。

  加上阿奶的嘱咐。

  许多天没拿鸡蛋了。

  浪费了好多。

  江福宝心疼不已,这不,独睡第一天,她就准备操持‘旧业’。

  往鸡窝里放鸡蛋。

  在床上躺了小半个时辰,她估摸家里人已经睡着了。

  这才打开屋门,溜到后院。

  鸡窝里。

  由原本的八只鸡,变成了如今的十二只。

  多出来的四只小鸡,是母鸡自己孵出来的。

  其实还死了两只。

  不然就有十四只了。

  把今天的一百多个鸡蛋放进去后,江福宝又来到厨房。

  这些日子,厨房里的米缸和面缸,她都没有添粮。

  加上多了一张嘴吃饭。

  已经快见底了。

  江福宝也不抠搜。

  直接把米缸和面缸加满。

  担心阿奶把精米卖掉,她掺了不少小米。

  两种米混合,卖价大打折扣,阿奶只能留下自己吃了。

  江福宝满脸得意。

  她简直就是天才。

  傍晚吃饭时,她故意念叨一句想吃肉了。

  为的就是今晚光明正大的从空间拿出肉来。

  因为是冷冻的,哪怕温度上升,摆一夜也不会坏。

  冰箱的抽屉里,共有五块肉。

  最大的不超过三斤,最小的也有将近两斤。

  她全部拿了出来,刚好将木盆放满。

  每块肉都被塑料袋包裹着,她光是去掉塑料袋都用了快十分钟。

  担心肉被老鼠啃食,江福宝又把满满一盆肉收进空间,再爬到椅子上,从空间掏出。

  放到灶台上。

  这是她新发现的功能。

  以后但凡遇到搬不动的重物,都能用空间作弊。

  离开厨房前,江福宝扫了角落一眼,那里放了一筐晒得半干的菌子。

  是从山的内围捡来的。

  外围干燥,几乎看不到菌子的踪影。

  不光是菌子,嫩芽菜也已经过了季节了。

  不再生长。

  可其他野菜,因为土地干旱又长不出来。

  以至于现在的外围,除了树木和杂草,几乎什么都没有。

  导致江家村接近一半的村民,都吃不饱肚子,他们冒死闯入山的内围。

  光是上次跟阿奶去内围捡菌子都遇到十来拨人了。

  再这样下去,只怕内围的野菜和菌子也得被人捡光挖光。

  自那次以后,她就再也没碰到过人参。

  果然。

  小说里写的都是假的。

  主角动不动遇到灵芝和千年人参。

  真当人参是大白菜啊?随地乱长。

  江福宝打消了靠人参发财的想法。

  回到房间,她躺在床上看着屋顶。

  由于心里想着事情,久久睡不着。

  江家现在几乎没有收入来源,因为她不能放鸡蛋,所以鸡窝里,每天最多只有两个蛋,有时候甚至一个都没有。

  阿奶失望不已。

  不能卖鸡蛋,家里吃饭也没以前那般大方了。

  原本稠稠的米粥,添了至少两碗水。

  距离上次吃肉,也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不行。

  她得想想办法,让家里多笔进项。

  江福宝左思右想也想不到该如何帮衬家里。

  精米价格贵。

  她每天都能拿出五十斤来。

  换算成现在的丈量单位。

  也就是四斗左右。

  大伯说粮食又涨价了,一斗要卖到快两百文。

  那四斗大米,能到手至少七百文。

  若每天都能拿出五十斤大米去卖,长久下来也能多出不少银子。

  可关键就在于,汝陵府旱,这两年压根没人种水稻。

  市面上卖的精米都是从雨水充足的最南边运过来的。

  或者是前两年的陈米。

  价格自然昂贵。

  作为庄户人家,要是每天都能拿出四斗精米来,必定惹人猜疑。

  这里可不像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