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衣青箬
孩子不过是想玩水而已,有什么错呢,遂安慰道,“不就是泼水节嘛,等春暖花开了,咱再搞一回。”
云南的泼水节就是在四月,多合适啊,安排上!
第131章 天兵不止没走,还把他们的靠山招来了!
前行的队伍渐渐停了下来。
裴三郎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前面的人放慢了速度,早就示意自己这一队的人跟着减速,等到停下来,有让众人倚着旁边的马车歇一口气,用这种方式节省一些体力。
尽管出发的时候已经做足了准备,可是到了路上,天气一天天冷下来,才发现还是不足。要不是队伍另外还准备了许多物资,沿路的城池又都主动送来粮草皮革等物,队伍里的许多人恐怕根本熬不住。
为了能减少在路上的时间,只能每天多赶路。可是每天多赶路,又更加消耗体力。
天兵只能自己背一部分物资,将车腾出来给坚持不住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乘坐。至于剩下的人,只能靠那一口想要回家的气撑着,咬牙继续走了。
在这种长途的赶路中,休息的时间很宝贵,每一刻都要抓紧。
没人抱怨,因为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天兵已经承担了最繁重的那部分工作,扫雪开路、维持秩序、分配物资、处理矛盾、救治伤病……要不然,这样的天气在野外赶路,早就冻死饿死不知多少人了。
每每看到他们骑着马来去巡视的身影,都让人安心。
很快前方的队伍又骚动起来,这次裴三郎听清了他们口中呼喊的那句话,不由得一呆。
他们在喊,“到了,我们到了!”
裴三郎有些茫然不解。
虽然归心似箭,但回乡的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这一路每天走多少路,在哪里歇宿,都是有安排的,天兵得空了就会召他们这些临时队头去开回讲解,然后他们再讲给队伍里对其他人听。
距离唐蕃边境的陇州还有多远,又要走多久,每个人心里都有数。
怎么算,都还要再走两三日的功夫。
旁边也有同样不解的人,正在大声发问,只是闹哄哄的好一阵子,都无人回应。
队伍却是渐渐停下来了,他们也只能在原处站定,等着安排。
没过多久,就有天兵骑马过来,举着喇叭大声喊道,“通知一下!前面马上就要到秦州城了!那里有我们安西军先遣部队驻扎的地方,队伍会留在营地暂时休整!”
队伍“轰”的一声炸开了。
裴三郎听到有人迷茫地问,“不是陇州城吗,怎么又成秦州城了?”
举着喇叭的天兵已经往后面去了,裴三郎这个队头只能站出来替大家答疑解惑。
好在跟很多一辈子没离开过本地的人相比,他作为商贾,算是见多识广,对地理也更明晰,想了想,道,“陇州城是大唐的地盘,秦州城是吐蕃的,想来我们安西军的营地,应该就在两城中间,离秦州近些。”
“不是该离陇州城近些吗?”
裴三郎道,“听说安西军、大唐和吐蕃议和,要在秦州城开设互市贸易,想是为了方便,安西军的大营就扎在了秦州城附近。”
“那陇州就不去了?”
“是啊,休整要休整多久?”
“我还是想赶路,还熬得住!”
“是啊,都到这里了,咋能不走了呢?我还要送我阿翁阿婆和阿爷阿娘回乡安葬呢。”
裴三郎下意识地按了按怀中的包裹,摸到那圆圆的形状,这才安心了些。
天兵准备了足够的车,马车、驴车、牛车,甚至连骆驼车都有,他们的行李也都放在车上,好多些力气走路。但裴三郎还是将阿爷的骨灰单独背在了身上。
队伍里几乎家家都带着骨灰,回到大唐,不仅仅是活着的人的期望,也是代代相传的念想。
所以一路上再辛苦,都咬牙坚持住了。这眼看就快要到了,这时候突然说要停下来休整,大家当然都不乐意。
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大,裴三郎连忙爬上了一旁的车辕,大声道,“大家听我说!”
队伍本来就是按照乡里编的,都是熟人。裴三郎平日里就有本事,又当了一路的队头,大家对他都还算信服,渐渐安静下来。
“我知道大家心里着急,我也急,但天兵既然这么安排,自有道理。”
“那你说说,有什么道理?”
裴三郎噎了一下,不过急中生智,他立刻就找到了一个需要停下的理由,“咱们不能光想自个儿,也想想那些老弱妇孺,一路上遭了多少罪?我们这些青壮还熬得住,她们可熬不住!”
这下大家都不说话了,谁家里没有妻儿老小呢?
要不是天兵给腾了车出来,他们也不可能抛下家小自己走到这里来。
裴三郎却是一下子将思路都理顺了,继续道,“再说,我听阿爷说过,这边疆过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这么些人,就是到了陇州,人家也不会放我们进去的,得先上报朝廷,拿到了文书才行。”
“这消息一来一回,还不知要耽搁多久,与其去陇州附近干等,不如先在这里休整,安西军的营地,怎么也比雪地睡起来舒服些!”
最后一句话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也都觉得他说得有理。
裴三郎从马车上下来,才发现负责分管他们的天兵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过来了,也站在下面听呢。
这中年汉子不由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道,“郭娘子,我没说错话吧?”
“说得很好!”玩家比了个大拇指,“就是把我的话都说完了,哈哈哈!”
周围的人顿时哄笑出声。
消息都传达到位之后,人群继续缓慢向前移动。
虽然嘴硬说还能熬得住,但一想到马上就能进营地休息,大家的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又往前走了一段,裴三郎才明白之前的骚动是怎么回事。
从这里抬头往前看,仍然只能看到荒芜的群山和黑压压的人头,可是那荒芜的山头上,此刻竟飘扬着一面大红的旗帜,当它在风中舒展开,就露出了上面绣着的大大的“唐”字。
冰雪凛冽、寒风呼号,阴沉沉的天气里,那个字却像是会发光。而那光又像是带着暖意,驱散了这一路的疲惫与严寒。
安西军的旗帜所在,即是大唐!
第一面红旗出现之后,路边就能随处可见插在沙丘、荒山乃至是冰山上的红旗了。
众人走在这条路上,一种回到自家地盘的安心感油然而生。
这一路走来,大家该新鲜的都新鲜过了,能聊天的内容也都重复了不知多少遍,再加上要节省体力,早没人在路上谈天说笑了。
但这会儿,所有人好像又重新有了兴致。
哪怕没话说,只是互相吆喝着名字,也是欢喜的。
裴三郎一路都在接受天兵的培训,这会儿一下子就来了想法,他转头看向自家坐在马车上的几个孩子,眼圈发红地笑道,“阿爷教你们唱的歌儿,还记得不?”
几个孩子都点头,他就道,“那你们唱一个。”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哥起了调子,“青海长云暗雪山——”
稚嫩的童声穿透寒风,飘散出去,立刻就有人加入了进来,然后人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直至震颤雪峰、响遏云霄。
裴三郎摸着怀里的骨灰罐子,张了张嘴,也想跟着唱两句,却只发出了一声呜咽。
明明还没到大唐,他却觉得已经回到家了。
……
真正看到所谓的“安西军的营地”的那一刻,队伍里的每个人都惊呆了。
那根本不是什么营地,而是一座小小的城池!
就连亲自给玩家下发了这个任务,隔着镜头亲眼见证了这个小小城寨是如何在三个月内拔地而起的雁来,看到它的时候,心下也颇受震动,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难怪队伍要留在这里休整,能住在屋子里,肯定比在雪地里睡帐篷要舒服得多。
话是这么说,但其实要将整支队伍都塞进去,还是有些勉强的。
好在玩家不需要在游戏里睡觉,不考虑他们的话,剩下的人挤一挤凑一凑,勉强也能安顿下来。
而且地方虽然挤,屋子里却很暖和。
按照天兵的说法,好像叫什么“集体供暖”,所有的屋子都一样。而且因为要供暖,热水是不缺的,所以大家还能排着队去洗个澡,把这一路穿得十分埋汰的衣服换下来。
这一路奔波辛苦,所有人都是强撑着,雁来其实也一样。她可以加点,体力和精神比一般人强一点,但也没有突破人类的极限,这会儿洗了个热水澡,困意就上来了。
强撑着困意去看了一下郭昕,跟大家一起吃了一顿热汤饭,回到房间,雁来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就失去了意识。
这一觉睡得很沉,也很久。
好像连梦都没有做一个,以至于意识甚至没有察觉到时间的流逝,睁开眼睛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才睡了一小会儿,结果抬头一看,窗外天都已经黑了。
打开系统面板看了一眼,居然已经是深夜。
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雪,营地里静悄悄的,只能听到雪花簌簌而落的声音。
雁来在被子里慢吞吞地翻了个身,有种又舒服又难受的感觉。舒服是因为这一觉将精神完全养回来了,整个人精神百倍,难受是因为身体懒洋洋的,有点提不起力气。
像是一台损耗过度,刚做完保养开机的机器人,需要重新适应一下自己的肢体。
反正也没事,雁来便继续躺着,打开了论坛。
在她睡觉的这段时间里,玩家不止将营地这边安排好,还派人去陇州城送了消息。
雁来满意地点头,成熟的玩家已经会自己找事情干,她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要不然,这从上到下的各种安排都要她看着,哪能这么安安心心睡大觉?
不过现在论坛上热议的,却是完全不相干的事。
这三个月里,雁来一直在赶路,大部分玩家和云玩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长安城那边,但其他玩家也没闲着。
留守在唐蕃边境的这五千玩家,闲着没事干,就造了这座城,而且从设计到开工,所有人都憋着没说,既不发视频也不开直播,居然还真的把消息给瞒下来了。
这会儿直接发出雁来率领队伍入住的视频,自然立刻就在论坛引发了一场剧烈的震荡。
也不知道是不是看不惯他们得意的嘴脸,去回鹘和中亚跑商的队伍,也发了这一路上拍摄的视频,以及这一趟的巨大收获,同样引来一片赞叹之声。
这下留在安西本地的玩家坐不住了。不过他们也有成果,几座主要城市之间的道路都已经快要修通。虽然是早就安排下去的任务,但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看得云玩家们心痒难耐。
——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
——这是都在闷不吭声地憋着劲儿干大事啊!
——我就说这几个月其他地方怎么都静悄悄的,只看到长安的热闹了,合着都搁这儿等着呢?
——看了一眼日历才发现,马上就要过年了,这算不算是给雁帅的新年贺礼?
——这还不算什么才算!
——安西军总算走出去,全面开花了,感动(抹泪
上一篇: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