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衣青箬
驻守在鄯善和且末的节儿,都是论洛丹那一战之后,才重新调动过来的,但是安西军天兵的大名,他们是早就如雷贯耳了,一直提心吊胆,就怕玩家哪天打过来。
就算三方正在商议会盟,那也不是绝对的保险,毕竟趁着商议会盟期间对方没有防备搞偷袭这种事,吐蕃也干过不止一次。
不过雁来去了长安,这事他们是知道的——那几万人的队伍,也根本没有掩饰行踪的意思。
自从她走了,吐蕃将士们吃饭更香了,睡觉更甜了,都盼着长安那边赶快将会盟敲定,那安西军就是再不讲道理,短时间内应该也不会开战了。
最好是等他们干完这一任,安安稳稳地升迁或者调动之后再打。
然而事与愿违,前几天他们收到于阗节儿尚格列的书信,说是有几个于阗逃犯往这边来了,让他们设法拦截,能抓活口最好,抓不到也一定要把人全部杀死。
当时他们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所以也没多想,将事情吩咐下去就忘了。
但事情没办好,跑掉了一个人。
而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那是于阗王尉迟健派出的使者,去安西军求援的!
两人真是吃了尚格列的心都有了。
要是早知道是这么要命的事,他们要么根本不会参与,要么就直接斩草除根,怎么都不至于闹成现在这样。
但后悔也来不及了,两人只能立刻调动手中的军队,做好防守准备。
所以玩家过来一看,嚯,对面真上道,大军还没到呢,他们这边的军队都已经调动完毕,城门紧闭,如临大敌。
这就比较尴尬了,因为玩家来得太快,没带什么辎重,自然也没有攻城器械。而这一带的环境比龟兹、疏勒那边更荒凉,几乎没什么树木生长,就算想现场制作也找不到材料。
而且城里的人也很懂,不等玩家发起攻击,就先派了使者出来,好声好气地表示:咱们两边正在会盟呢,那关系是很好的,你们突然打上门来,是不是出了什么误会?要不咱们坐下来谈谈?
误会是没有的,谈谈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多玩家,就算一开始是为了救于阗王来的,但人都已经到了这里,怎么可能空手而回?
这一仗非打不可。
不过这回对方反应太快,没来得及捂嘴,那这个话术要怎么圆,就需要考虑一下了。
所以这边虽然剑拔弩张,但是局面其实还算稳定。
另外一边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跟野心勃勃,主动来到边疆建功立业的尚乞心不同,尚格列是个纯粹的纨绔子弟,之所以来当这个于阗节儿,除了刷履历镀金之外,也是因为于阗是吐蕃占领的地区之中比较富庶的,有利可图。
所以他在于阗的搜刮才那么尽心尽力,因为大部分都进了自己的口袋。
发现于阗王在暗中搞小动作,尚格列自然十分生气——这家伙居然还有钱有物资搞事情,说明他的搜刮还不够彻底!
是的,尚格列根本不觉得于阗王的动作有什么威胁,他只是想让于阗王将扣下的资源吐出来。
但于阗王不知道啊,既然被发现了,他也就破釜沉舟,一边派出使者求援,一边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尚格列毫无防备,这才让尉迟信有机会跑出于阗。之后他发信让且末和鄯善那边拦截,又没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说这些人盗窃了他的珍宝。
等到收到回信说尉迟信逃脱了,尚格列才意识到不妙。他虽然纨绔,但也知道安西军不好惹。
尚格列的想法很简单,安西军不是于阗王的人找来的吗?那只要在他们到来之前干掉于阗王,就可以当作无事发生了。
所以玩家还在路上,这边就先打起来了。
第151章 放开那个吐蕃士兵,让我来!
这是一场有些特殊的战争。
于阗王本来的计划,是趁着尚格列没有反应过来,先夺取一座城门,这样他们就进可攻、退可守了。
这方面他还是有一些把握的。
跟焉耆王龙授一样,尉迟健也想方设法在城门处安插了自己的人手,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位置,但里应外合、出其不意,成功的概率很高。
到时候再振臂一呼,城中那些过不下去的普通民众也会响应。
然而当他带着人趁夜赶到西城门,却发现这里灯火通明、严阵以待,根本没有突袭的机会。
看到自己安排的人跟吐蕃人站在一起,尉迟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对方背叛了他,不仅没有里应外合,还提前向吐蕃人通报了消息。
尉迟健理解了,他身边的心腹们却很不理解,因为站在对面的人,曾经也是他们十分亲近的兄弟。
有人忍不住开口问道,“曹三,你为什么要背叛我们?”
曹三也很激动,“为什么?因为我想活着,他却要带着我们去死!”
“你怎么能这么说?大王也只是想让我们都能活得像个人!只要逃出城去,我们就不用再受吐蕃人的剥削了,你之前不也很期待吗?”
“是,我是期待过。那是因为他说援军一定会来,到时候我们就有胜算了,但是援军在哪里?”曹三大声喊道,“援军援军,援军从头到尾都只是一句空话!这么久了,安西军根本没想过来救我们!明明只是举手之劳,可他们就是不来——你们难道不恨吗?”
众人沉默。
是啊,纵然安西军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可是他们暂时放弃了于阗,就是不争的事实,在场所有人,包括尉迟健本人在内,嘴上说着理解,心里又何尝没有埋怨过呢?
西域的所有国家之中,于阗是最亲近大唐的,凡事也都以大唐马首是瞻,国人都以唐人自居,所以他们就更无法接受自己被放弃的事实。
以前大唐和安西军都自顾不暇,顾不上他们,没什么好怨的,但现在,传说中的天兵明明那么厉害,打得吐蕃和回鹘人的大军都抬不起头来,为什么还是不肯来救他们?
也许安西军还是会来的,只是要在等等。可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没有期限的等待是如此折磨人,尉迟健不就是因为等得心焦,才开始暗地里做起了准备吗?
但现在安西军还没来,他的布置先被发现了。
没有支援,就算夺取了城门,逃出城去,他们又能去哪里呢?
他们根本无法应对吐蕃骑兵的追击,更找不到出路可走——东边是且末,西边是疏勒,都是吐蕃人的势力范围。
比起找死,曹三只是更想活着而已,哪怕活得很憋屈,活得很窝囊,这又有什么错?
城墙上,尚格列看着这一幕,心情十分畅快。
只要杀死尉迟健,于阗人看到他的下场,就会慑服于大蕃的威势,老老实实给他种地干活,将所有的收入上缴。
尉迟健能在这种困境之中坚持抗争,别的不说,意志肯定足够坚强,虽然一时被曹三的话引动情绪,但很快他就回过神来,开始暗暗盘算接下来该如何应对——事起仓促,他根本没有备用计划。
但是尚格列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挥手吩咐道,“去吧,将尉迟健的人头给我带回来!”
吐蕃士兵领命出击,尉迟健只能带着人仓促迎战,且战且退。
好在尚格列不觉得他们能翻起多大的浪,所以也没有动用全部的力量,只是派了一支队伍过来。而跟随尉迟健的人,就算对安西军还是有怨气,但是事情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回头的机会,只能不死不休了,他们当然也不会手软。
等到尚格列发现情况不妙,派兵增援时,他们已经顺利退回了尉迟健如今居住的宅院。
虽然没有备用计划,但这处宅院里还是做了不少布置的,借助院墙、陷阱和各种防御工事,他们顺利地坚守了一个夜晚和一个白天。
不过到这时候,他们的人员损失虽然不是很大,但所有人也都已经到了极限,只要对方继续进攻下去,可能下一个夜晚就坚持不下去了。
“大王,我们试着突围吧!”侍卫队长一刀砍翻了一个敌人,将对方推下院墙,转头对尉迟健焦急地催促。
尉迟健身着铠甲、手持长剑,身上沾染了不少敌人的鲜血,让他看起来煞气十足,但凑近了就能看出他脸上根本无法掩饰的疲惫之色。
这样的憔悴不仅是因为他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更是因为他一直在思考,自己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
被吐蕃人剥削的日子虽然很难过,但至少还能活着,他这一动,却将大家带入了绝境之中。
此刻,听到侍卫队长的话,他连头也没回。
这不是对方第一次这样说了,但且不说吐蕃人有了防备,突围的成功率很低,就算出了城,如曹三所说,也只是死得慢一点。
况且这一切都是他带来的,现在又怎么忍心抛下他的国民,自己离开?
尚格列不是心胸宽广之人,要是能抓到他还好,抓不到他,等到这一战结束,必然会迁怒普通的于阗民众,让他们的日子更难过。
“大王,您就算不为自己着想,总要想想王后和几位殿下!”侍卫队长又道。
尉迟健握剑的手微微一抖。
妻子嫁给他,没有享受过一天身为王后的尊荣,倒是遍尝屈辱。他们的孩子,最大的一个也才十岁出头,还那么幼小。
尉迟健不怕死,但不想让她们也死在吐蕃人手上。他终于转过头,在侍卫队长期待的视线中说,“你带上一半的人,护送王后和几位殿下撤退。”
“大王!”
“去吧。”尉迟健道,“必须要有人留下来吸引吐蕃人的注意力,突围才有机会成功。”
侍卫队长咬了咬牙,正要说话,忽听后面一道声音传来,“我们不走!”
两人都是一惊,转头看去,就见王后不知何时已经带着三位殿下过来了,正站在他们身后。
尉迟健顿时急了,“胡闹,怎么能把孩子们带到这里来?快回去!”
“大王,就让我们留在这里陪你吧。”王后摸着孩子们的脑袋,让她们将脸埋在自己怀中,免得看到太血腥的场面,对尉迟健道,“就算现在撤退,多半也走不掉,不如一家人待在一起,是死是活,至少不必分开。”
“你……”尉迟健语塞片刻,终于叹了一口气,“是我对不住你们。”
王后摇头,微笑道,“我知道大王的心意。您不是为了争权夺利才做这些。不止我知道,所有人都知道,所以大家才愿意誓死追随您。”
就算结果不如人意,也没有人会责怪他。
尉迟健一愣,转头看去,就见周围原本正在作战的士兵都在看着他,脸上的表情一如往常,带着钦佩与崇敬,并无一丝怨恨。
这让他心下感动,但又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只好吼道,“都看我做什么?敌人都在外面呢!”
一旁的亲兵队长却是笑了起来,大声道,“大王,敌人好像撤了!”
“什么?”尉迟健一惊,连忙回身扶着围墙往外一看,果然敌军的猛烈攻势不知何时已经停止,下面的人看起来颇为慌张,大部分都在匆匆往外跑。
那样子简直不像是撤退,更像是逃走。
尉迟健忍不住问,“这是怎么回事?”
没有人能回答他。
倒是他自己忽然灵光一闪,连忙道,“该不会是援军来了吧?阿信真的搬来了救兵?”
尚格列没有抓住阿信,这一点是尉迟健猜到的。要是抓到了人,尚格列肯定会忍不住把人带过来炫耀的。就算死了,也可以把人头带回来,打击于阗军队的士气。
没有就是没抓到,所以尉迟健心底还是存着最后一点期望,只是不敢说出来。
天兵再厉害,从安西军的地盘赶过来,也需要一段时间,未必能赶得上。
但是他们好像真的赶到了!
除此之外,尉迟健想不到还有什么能让吐蕃人如此惊慌,甚至连近在咫尺的胜利都放弃了。
“援军?”
一听这话,周围的人顿时都兴奋了起来,完全将之前的埋怨抛之脑后,一个个趴在围墙上,眼巴巴地朝着吐蕃人离开的方向张望着,甚至还有人向尉迟健提议,“大王,要不要派人去探查一番?”
尉迟健深吸一口气,浓烈的血腥味钻入鼻腔,这一战,到底还是损失了不少人。所以他虽然很心动,但还是摇头道,“再等等。”
上一篇: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