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232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于是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吐蕃士兵就倒了一地,只剩下三五个还在拼死抵抗的了。

  倪浩香已经收了手,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根绳子,挨个将吐蕃士兵的手捆起来,让他们连成一串。捆完了最后一个,他站起身,看到场上还有人站着,就叹了一口气。

  “算了,既然不愿意投降,也不能勉强他们。强扭的瓜不甜,这种人做了俘虏也是隐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撺掇其他人跟着自己搞事,不利于内部团结,还是杀了吧。”

  侍卫队长一愣,但还是很快招呼其他人退开,将场地让给倪浩香。

  倪浩香提着长槊走过去,轻松解决掉了这几个人。

  每个人倒下去的时候,看向他的视线都满是怨毒,仿佛死不瞑目。

  被这么看着,倪浩香突然想起了刚进游戏的时候。

  那时候的吐蕃士兵可真难杀啊,是精锐中的精锐,玩家全靠用人命去堆,几个甚至十几个人才能杀掉一个。但现在,他一人面对几个吐蕃士兵,却已经完全没有畏惧感了。

  两项属性值拉满、一项战斗技能精通的自己,可以轻松压制他们。

  不知不觉间,玩家已经变得这么强了啊……

  所以说做人还是要努力,只要你强大起来,整个世界都会变成easy模式。

  ……

  “雁帅可是身体不适?”白行简问。

  周围的人闻言,都朝雁来看了过来,正好看到她掐着眉心,尚未收回的手,目中顿时也充溢起担忧。

  要不怎么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人的身份地位越高,身上牵系着的利益越大,能够影响的人越多,TA个人的安危就越重要。

  这些人虽然是大唐选出的官员,但现在他们都以雁来的属官自居,将自己的前程跟雁来绑定在了一起,那她身上任何一点微小的动静,自然都能引起他们的关注。

  雁来放下手,笑道,“我没事。刚才说到哪里了?”

  “在说要如何师出有名。”

  虽然在赶路,但每天的军情还是都会传回来的。目前为止,东路这支大军已经跟且末和鄯善的联军对峙了几天,在等雁来这边决定要不要打,用什么理由打。

  这些文官当然就派得上用场了,所以雁来今晚特意准备了酒菜过来慰问他们,顺便商讨此事。

  只是没想到另一边的进展这么快。

  “唔,这个不用讨论了。”雁来说。

  众人闻言不由一愣,“难道不打了吗?”

  要真是这样,他们会很失望的啊。虽然一开始只是觉得战争对他们来说是建功立业的机会,但当真正弄明白于阗当地的情况之后,这些大唐来的官员也都开始义愤填膺,认为必须要帮助于阗人民推翻吐蕃人的暴政。

  要是能将吐蕃人赶出西域就更好了。

  达成了这方面的共识,他们才会主动帮忙寻找师出有名的“名”。

  “哦,那倒不是。”雁来说,“只是用不上了。”

  现成的理由很快就会主动送上门,那就不用在这里绞尽脑汁,编一些连自己都没法说服的理由了。虽说只要面上过得去,不管是朝廷还是吐蕃都不可能来挑雁来的刺,但雁来自己姑且还是有一点要求的。

  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但又不免有些失落。

  他们上不了战场,能做的就是类似的幕后工作,好不容易有事做了,现在又说不用,这谁受得了?

  没想到雁来紧接着又说,“这段时间赶路实在辛苦,我看大伙儿的气色都不太好,接下来不用那么赶了,可以稍微放缓一下速度。”

  这下所有人都受不了了,言辞激烈地表示反对。

  刚开始那几天是真的很辛苦,但他们都咬牙忍过来了,现在已经适应了这种赶路的强度,完全没必要特意照顾他们!

  看着大家一脸“迫不及待要为西域战斗事业献身”的表情,雁来忍不住抽了抽嘴角。她之所以要放缓速度,就是为了给玩家那边留出更多的操作时间,以便他们在她赶到之前,把事情处理得圆满一些。

  但如此一来,就要让这些有心报国的文官失望了。

  雁来难得体会到了当领导的难处。

  下面的人只要一心办事就行,但是当领导需要考虑的地方就太多了。

第153章 肯定是被玩家给带坏了!

  该怎么跟他们说,即使现在快马加鞭赶过去,仗应该也已经打完了呢?

  这方面雁来还是比较相信玩家的,顶多是缓和有缓和的打法,激进有激进的打法。

  算了,说不出口,还是让他们“尽人事,知天命”吧。

  反正以现在的距离来看,就算放缓速度,也就是延迟一两天的样子,问题不大。再说,早点赶过去,也可以接手一些战后的清点、安置、恢复和管理工作。

  这些繁琐又重复性很高的工作,都是玩家不耐烦的去干的,急需有人接手。

  虽然按照雁来的了解,大唐的官员应该也不喜欢、更不擅长这种工作——在古代社会,官和吏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有编制的官员都以清要为贵,具体的事务都是交给下头的浊吏去办的。

  大唐这种风气尤为严重,甚至官也分了清官浊官、京职外职,连晋升渠道都完全不同。

  据说开元年间,班景倩以扬州采访使内调为大理少卿,经过汴州时,汴州刺史倪若水盛设宴席为之送行,而后十分羡慕地对身边的掾吏说,“班公是行,何异登仙乎!”

  在这种风气之下,远州刺史都成了安置贬谪京官的职位。

  不过这些官员会选择去西域,就是因为没能进入京官的晋升序列,应该不会那么挑剔吧……

  再说来都来了,也由不得他们。

  安西军不养闲人。

  况且雁来始终认为,对自矜身份的官老爷来说,适当的劳动改造没有坏处。

  所以……希望他们此刻的积极性能保持得更久一些吧!

  接下来,队伍还是按照原计划赶路。两天后的下午,他们就进入了了沙州地界。

  经过沙州城的时候,队伍的速度慢了下来,那几十个从大唐来的官员,还特意策马上了一旁的丘陵山,从那里远眺沙州城。

  这一路虽然辛苦,但是与中原山水截然不同的大漠风光,却也给这些初次领略的人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大抵因为是自己主动的选择,再加上队伍里跟着许多玩家,有他们活跃气氛,难得大家的心绪始终都是昂扬的,时不时还能生出几分诗兴。

  雁来没有上山,但也坐在马上,转头往那边望去。

  之前去长安的时候,走的并不是这条路,虽然玉门关也在沙州境内,但是并不从沙州城下经过,这也是她第一次看到这座西北雄城。

  沙州这个称呼或许有些陌生,它有一个更加令人如雷贯耳的名字——敦煌。

  史学界素有“一座敦煌城,半部中国史”的说法,尤其是魏晋以降到五代之前的历史,很多都是靠着敦煌及其周边出土的遗迹和古物,才能恢复本来面目。

  最难能可贵的是,跟“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不同,敦煌书写记录的,更多是是小人物的生活细节。

  而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幅鲜活的古代百姓生活画卷,让后世之人得以掀开历史神秘的面纱,窥见一点真实。

  就像是敦煌本身,虽然只是坐落于边陲的、不起眼的城市,却像是用来串联竹简的牛皮绳,见证着朝代的兴衰存亡、历史的风霜雨雪,最终成为了历史最好的导游,仅仅只是把自己展示出来,就能惊艳世人。

  就连吐蕃的历史,也是因为曾经短暂地统治过敦煌,才得以保存下来。

  不过此刻,雁来望向那座陌生的城市,心中涌动着的情绪,却并不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

  只是因为——大唐朝廷给她封的爵位,就是敦煌郡王。

  虽然在大唐君臣看来,这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不能、也没想过要兑现,毕竟大唐的爵位本身也只是虚爵,顶多能领到年俸,并不具备对封地的实际管理权,所以遥领也没什么问题。

  就连雁来身上这个安西四镇节度大使的官职,之前也不止一次让皇室亲王遥领过——尽管那时郭昕还好好的活着,而大唐早就实际上失去了对这片土地的统治,却一点不影响朝廷用它来封官许愿。

  但……

  这些对雁来而言都不是问题,她有能力将它兑现。

  所以她看这座城市的目光,注定与任何人都不会一样。

  另一边的文人们还在诗兴大发,书写着因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对历史的感怀与思考,这边,雁来已经在考虑要怎么拿下沙州,让自己这个敦煌郡王名副其实了。

  停停停……雁来拍了拍额头,让自己冷静下来。

  几个月前,她还在认真考虑,既然打算跟吐蕃议和了,是不是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怎么现在看到什么都觉得可以打一打?

  肯定是被玩家给带坏了!

  这种想法要不得。

  既然要师出有名,她肯定不能主动发起战争,这回也是因为于阗国内出现了反抗势力,她只是顺势而为。总不能寒了想要追求美好生活的当地民众的心嘛,但是沙州可没有……

  等等,那个张议潮搞的归义军起义是哪一年的事来着?

  雁来连忙打开自己的备忘录看了一眼——作为这一时期的名人,张议潮虽然不是诗人,但其重量级却毋庸置疑,自然会有感兴趣的玩家去研究他的生平事迹,然后在论坛上分享。

  闲着没事逛论坛的时候,雁来会把这些都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她又不是玩家,逛论坛总不能真的是为了娱乐吧?

  虽然真的很好看……

  很好,归义军起义已经是四十年后的事了。雁来关上备忘录,一时也不知道该放心还是该失望。

  但不管她心里对这座城市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想法,至少此时此刻,是没法做什么的。所以等那边的临时诗会结束之后,队伍便继续启程,向着阳关而去。

  浑然不知城内的吐蕃守军,因为他们这短暂的停留而紧张了许久。

  ……

  出了关,就是一片渺茫的大沙漠。

  高僧法显在《佛国记》里记载,此地“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这里邻近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因此天气十分炎热,更兼一年到头大风不停,环境自然十分荒凉。即便在河西走廊时,大家已经习惯了沙漠与戈壁的存在,但到了这里,还是有些不适应。

  好在这个季节,天气还没有热到离谱,而且玩家考虑得十分周到,队伍才刚刚出关,就遇到了前来迎接的车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饮水和物资补给,还更换了代步的工具。

  所以大家挥毫作诗时,都是气象万千,并不像用笔墨细致记录过西域风光的前辈诗人岑参那样,笔墨之间充满了愁苦的悲吟。

  时下的文人可没有敝帚自珍的毛病,写出来的作品一定要到处送给亲友看,让大家点评,若是佳作,很快就能传遍坊间。而这里虽然不是他们熟悉的长安,也没有那么多的亲友,但胜在队伍里的人数足够多,尤其是天兵,在提供情绪价值这方面从不含糊。

  虽然都知道天兵不怎么懂诗,但谁能拒绝一群在你作诗的时候眼眸明亮、充满期待和崇拜地望着你的粉丝呢?

  那种现场获得的成就感,是他们之前从未体验过的,很快就晕晕乎乎沉醉其中。

  要说其中还有清醒的人,那就是李贺和白行简了。

  李贺是因为早就习惯了玩家的偏爱,总觉得就算自己写得很差,她们也会给出最热情、最真诚的称赞与夸奖,自然就不会太当真。

  至于白行简,有个白居易那样的天才兄长,他对自己的才华到底有几斤几两还是很有数的。所以除了应酬场合,平时他根本不作诗,自然也看得清楚。

  两个年轻人凑到一起一琢磨,都觉得肯定有事。

  不过天兵嘛,不搞事情才奇怪。也就是这段时间赶路太累了,他们才安生一些。现在到了自己的地盘上,天兵开始行动了,两人都不觉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