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292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阿爷的确老了。”李德裕听到那句话,非但没有宽慰他,反而肯定地点头,见李吉甫瞪眼,才道,“也该到了思量退路的时候了。”

  李吉甫望着他,半晌才道,“阿爷的退路就是你们兄弟。”

  李德裕默然。

  李吉甫又道,“你现在就走,去洛阳给天兵修书,还有一线生机。”

  李德裕正要答话,余光瞥见窗外,不由一顿,站起身道,“来不及了。”

  俱文珍亲自来传旨,李吉甫父子自然要到阶前相迎。

  "陛下急召李相公,请李公子也一同前往。“俱文珍连门都不进,直接道,“二位若无他事,这就动身吧,莫要让陛下久等。”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李吉甫问道,“不知可陛下还召了谁?”

  “并无他人。”俱文珍心情复杂地回道。

  这件事但凡泄露出去一句半句,朝臣、军队、宦官和权贵都会炸。一下子得罪朝中所有的派系势力,就算是皇帝,也承担不起那样的后果——永贞革新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呢。

  所以李纯就算想要改革,也只能徐徐图之。

  要不然也不会把那本奏折压那么久。

  现在召集李吉甫父子,也是因为这个窟窿是他们捅出来的,自然得他们来填。在商量出具体的章程之前,都不会让人知道。

  ……

  江陵。

  杜甫的灵柩已经换了一条宽敞严整的大船,前面摆着供桌香炉,桌上堆着无数香花水果,都是天兵带来的。

  自从到了江陵,几乎每天都有天兵前来祭奠。

  他们一个个看起来都风尘仆仆,却都记得要带上一束小花。

  五彩缤纷的颜色,让安置灵柩的船舱都显得明亮了几分。杜甫毕竟是迁坟而非新丧,所以大家都是感怀多余悲伤,气氛自然不会那么低沉,冷清。

  所以天兵的不靠谱也渐渐展露了出来。

  在第一个天兵诚挚恳切地看着他,询问“我能不能摸一下棺盖”的时候,杜嗣业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古人的思想很奇怪、很矛盾,棺材既是与亡者有关的,不详的存在,但同时又因为谐音而有了“升官发财”这样的寓意。有人忌讳,有人不忌,都是正常的。

  天兵不觉得忌讳,在杜嗣业看来是值得称赞的。

  然而玩家这种生物,开了一扇窗就能开一扇门,门窗都开了就不会不拆房子……

  等杜嗣业反应过来的时候,玩家的“祭奠套餐”已经完全变了个样子。

  先在江陵城里买一束花——城外路边的野花都被薅得差不多了,而且还有机灵的江陵百姓见天兵需要,干脆去山里采了花在路边售卖——到了船上,献上鲜花,便点燃三炷香,一手持香,一手摸着棺盖,绕棺一周,最后再将香插在香炉里,口诵祈愿。

  只不过“先生千古”里开始夹杂一些“学神保佑”“考研上岸”“一夜暴富”“永结同心”之类难懂的句子。

  其实就算是玩家,很多人也觉得这种做法难以理解。

  虽然这么说有点伤人,但是杜甫他自己都没有考上进士哎,他还保佑你上岸?你咋不上天呢!

  不过现代人已经习惯了网络上的各种抽象,相较于魔改课本上的杜甫画像,只是在棺材前面许愿,好像就不算什么了……才怪。

  并没有得到任何保佑的杜·真孙子·嗣业:……真的很怪。

  你说他们不够尊重吧,这些人可都是从长安,从洛阳,从江淮特意赶来的。就算当年祖父新丧之时,也没几个特意到场祭拜的亲友,多是收到讣告之后遥祭。

  可是这种祭拜方式,又显得不伦不类。

  “天兵就是这样的。”柳宗直在一旁安慰他,“他们行事总是出人意表,但没有坏心。”

  并且这句安慰很快就得到了佐证。

  两人此刻正站在船头,眼前是开阔的江面,夕阳残照,将鳞鳞波光映成一片碎金烂银,炫目至极。

  如此美景,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天兵来到船头。

  只不过他们欣赏美景的方式跟一般人不同,在船头位置最好的地方清出了一块地方,挨个上去站一会儿,左顾右盼、搔首弄姿,也不知在做什么。

  但是还真别说,天兵一个个都相貌出众,气质也不显得猥琐,走到哪里都大方坦然,只要别去追究他们在想什么,姿态还是很好看的。

  譬如此刻站在船头的这位,在这种天气裹着长脚幞头,身着锦衣斓衫、脚踩皱纹皮靴,一手背在身后,一手“刷”地打开折扇,轻轻摇动,活脱脱一个俊逸文士。

  就连一旁的玩家也看得眼热,“作弊啊,你折扇哪里来的?”

  大唐可没有这种扇子,都是团扇、蒲扇。

  该玩家嘿嘿一笑,“我自己糊的!”

  糊扇子实在不能说是一项多难的技艺,玩家之前没搞出来,只是没想到。主要他们这两年的夏天都在到处赶路,还没进化到拿着折扇装X的那一步。

  也不怪这个玩家得意了,快人一步,在游戏里要做到可不容易。

  可见在古代生活,掌握一门手艺有多么重要。

  他一嘚瑟,周围的人看不下去了,“别笑了,你一笑人设就崩了知道吗?”

  “就是,你造型都拗出来了,可不能浪费了。”

  “多拍点照片。”

  “此情此景,合该吟诗一首!”

  你一言我一语,听得这玩家耳朵不清静,脑子也暂时罢工,只是下意识地顺着他们的话摇了摇扇子,看着眼前的夕阳铺水的江景,一句十分应景的诗脱口而出,“呱……”

  一开口他就意识到不对劲,但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呱”字出口,整条船上的玩家顿时都笑出了声。

  时隔一年,瓜娃子二号终于新鲜出炉!

  虽然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但那种欢乐的气氛实在是太容易感染人了,杜嗣业等人也被引得笑了起来。

  徒留当事人在原地百思不得其解,“一道残阳铺水中”不是王维写的吗,为什么不能背?

  上网一搜,不由捂脸。

  白居易,How old are you?

  ……

  江陵本地的民间诗稿也搜集整理得差不多,该启程出发了。

  于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按照玩家的想法,从这里走陆路直上洛阳,也就是几天的事,当然是走近路。

  但陆路不好走,这个时代基本都是坐船,而坐船就只能先往东去扬州,再北上,拐一个大三角。

  速度与舒适不可兼得,让玩家不由得发出暴言,“隋炀帝还是不行,当年怎么不直接从洛阳凿一条运河下江陵?”

  尽管已经习惯了天兵的跳脱,在场的原住民们也不由得沉默。

  这是嫌隋炀帝死得不够快啊!

  还是其他玩家开口,“因为当年隋炀帝修运河只是想下扬州风流快活,又不是为了方便你赶路。”

  “纠正一下啊。”另一个考据型玩家道,“大运河不是隋炀帝开凿的,不管是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还是邗沟,都不是他开的,而是从春秋战国时代到西汉陆续开凿而成,隋炀帝做的只是疏浚贯通而已。”

  “而且也不是他开的头,是他爹隋文帝。当然,这确实是个大工程,所以隋朝的皇帝也不傻,人家分了好几期工程,修了几十年。”

  “光是修河,其实应该还拖不垮隋朝。但是再加上征高句丽,搞万国博览会,下扬州风流快活,就不一定了。”

  “作死套餐啊……”

  “他不是还在扬州修了行宫,弄了个江都。”

  “应该说居然折腾了这么久才亡国,也是挺厉害的。”

  “嘿嘿,战略纵深,战略纵深。”

  “就是,你看大唐都这样了,不也还……”

  “咳咳!”柳宗元咳嗽两声,打断了玩家的交流,“扯远了,不是要商量回程吗?”

  天兵口无遮拦,什么都敢说,他们这些大唐的臣民可是在一旁听得胆战心惊……呃,或许只有他一个人胆战心惊,其他人,包括小小的和娘在内,全都听得兴致勃勃呢!

  其实柳宗元既然能跟刘禹锡成为好朋友,他的言辞也未必就不锋利了,只是经历过浮沉之后,懂得了祸从口出的道理,不再张扬。

  好在玩家说话本来就很随意,他一提,就把话题拉了回来,“对,回程我们怎么走啊?”

  “那当然是坐船啊!这么多船,装的全都是书,很沉的,走陆路搬运也很麻烦。”一个玩家说。

  要不皮日休怎么说“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呢,虽然隋朝灭亡了,但是最难的活儿也干完了,后面的唐、五代和宋都享受到了便利,一直是依靠这条运河来维持南北运输。

  为了做任务,玩家什么苦都能吃,但也不会没苦硬吃。

  “而且我搜了地图,宣州离扬州还蛮近的嘛!”

  宣州就是当涂县所在,也就是李白墓所在。

  虽然按照官方给的流程,为了等新玩家出村,安葬新坟的仪式要放在年底才办,杜甫已经挖出来了没办法,李白的墓却暂时不会开,但是这也不妨碍玩家过去烧香祭拜嘛!

  反正也没什么急事要回洛阳,而且官方也在鼓励老玩家往南边走,给新玩家腾地方。

  再说,那可是扬州哎!

  安史之乱后,洛阳已经不再是大唐商贸最繁盛的城市了,现在的排名是扬一益二。其实作为海港城市,南边的泉州、广州应该也不差,但是在大唐人眼中,那里现在还是岭外蛮荒之地。

  来都来了,不去打个卡说不过去。

  于是除了少数有自身规划的玩家,大部分人都选择了随大流,坐船去扬州,至于之后的事,到了再考虑也不迟。

  也有人还停留在之前的话题里,“我研究了一下,从江陵过去就是武汉,沿着汉水往上可以走到襄阳,到那里离洛阳就很近了呀!感觉开一条运河也不是不行……”

  难度当然很大,但是没有难度玩家还不想搞呢。

  于是众人凑在一起对着地图比划半天,就这样草率地将这件事定了下来。

  “隋炀帝修不了的运河,我们来修!”

  奇观嘛,玩家最喜欢啦!

  现代没有搞这种大工程,是因为有铁路,交通本就已经足够便捷了。

  但是大唐未必要跟现代走一样的路。

  虽然很多作业都可以抄,但是把现实复刻到游戏里来没有任何意义。游戏的存在,不就是为了探索出更多的可能吗?就连单机游戏,也要尽量做出多个结局、多条支线,更何况是大唐这样一个真实的世界?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听着这样的讨论,心情十分复杂。

  对天兵来说,这世上所有的艰难险阻,似乎都是乐趣所在,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