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324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既然如此,他们全都选择了率领大军南下。

  大唐内部的城市,肯定比这些边镇富庶,最重要的是军队战斗力也很差。在回鹘人口口相传的笑话里,甚至有大唐守将听说敌人来,直接弃城逃走的故事。

  到时候他们白捡便宜,收获不比安允合更多?

  安允合愿意打中受降城就打吧,就当是给他们守着后路了。

  这边安允合收到消息,也不觉得奇怪。游牧民族的战斗就是这样,抢东西为主,作战为辅,要不然,怎么中原朝廷总是将他们的进攻叫做“南下劫掠”?

  可惜现在是春天,其实他们还是更喜欢秋天,甚至不需要进城,只要在城外收割唐人种植的粮食就行。

  但他们不可能等到那时候了。

  总之,各部的选择没有超出安允合的计划。

  抢到了东西,也得能带回国中才算。就让这些人帮他做搬运工,将大唐的财富搬到这里来吧!

  ……

  有天兵通风报信,回鹘偷袭中受降城的消息,第一时间被送进了两省,然后又送入宫中。

  之前大唐这边发现回鹘使者不见了之后,第一时间就派人去质问驻守在边境的瓦莫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但瓦莫斯认为,人是在大唐境内消失的,应该由大唐来负责,反过来要求大唐给他一个交代。

  双方还在扯皮呢,突然听说回鹘开战了,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

  李纯差点就又发病了。

  这一天天的,就不能消停一下吗?

  今天是进士科考试的日子,宫里宫外都在讨论这一回的题目,猜测各位举子的表现,有关系的走关系,有人情的找人情,连长安城的氛围都变得轻松了很多,一扫开年来的低迷。

  结果就传来了这样的消息!

  “究竟是怎么回事?”李纯捂着胸口问。

  但更多的消息,天兵没说,梁守谦也不知道,只能问,“要不要去找天兵问问?”

  “让俱文珍去查。”李纯可不相信天兵什么都不知道,多半只是不想说。直接问是没用的,还是交给察事院吧。

  梁守谦应了,正要离开,又被李纯叫住,“召朝臣议事。”

  其实只得了一个不清不楚的消息,也没什么好议的,但这消息是从天兵口中说出来的,他们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扯谎,所以朝廷这边也得早作准备。

  不是准备应对回鹘人,而是准备应对天兵。

  他们既然得了消息,应该也有办法插手这一战。

  这跟西域之战、于阗之战乃至成德、幽州之战都不一样,那些都发生在大唐内部,还可以说天兵是受朝廷之命平乱,但回鹘却是跟大唐一样强盛的大国。

  这一战朝廷若是半点插不上手,那就当真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连最后遮羞布都没有了……

  所以等众臣一到,李纯就迫不及待地问,“中受降城的守将是谁?”

  李吉甫上前道,“是李进贤。”

  李纯没想起来这个名字,便问,“此人治军如何,作战如何?”

  “……”紫宸殿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李纯心下顿生不妙的预感。

  他这么问,是希望这人能表现得稍微像样一些,至少在这一战里多少做出一点贡献来。好歹是驻守边疆的将领,这方面总不会太差吧?

  但是看大家的反应,很显然此人并没有那样的才能。

  果然,最后还是吏部侍郎硬着头皮站出来回答,“此人不通行伍之事。”

  李纯皱眉不悦,“既然不通行伍之事,那他是怎么成为边军守将的?”

  “因其颇善畜牧之道,自求镇守边境,陛下特擢之。”

  他一说畜牧之道,李纯突然就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个人,每年送入宫中的进奉都不少,李纯还曾经赞许过。

  这就尴尬了。

  李纯脸上顿时有些烧。

  其实他一直都知道,收钱这事并不光彩,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大臣接二连三上谏了。但是在之前,李纯对此是理直气壮的,他觉得自己一片良苦用心,只是其他人不能理解而已。

  但是这两年,因为天兵接二连三的操作,他也已经意识到,皇帝带头收钱这件事有多么可笑了。

  尤其是年前收了那许多官员的三倍罚款,李纯也算是开窍了,意识到自己身为皇帝,想要钱的话,其实有很多正当的、合理的方式,而他却选择了最糟糕的那一种。

  现在过去打出去的回旋镖又扎到了他身上,让他丢尽了脸面。

  好在身为臣子,第一要务就是维护帝王的体面,所以立刻就有人出声解围,表示当时没有战事,在边境屯垦放牧也是国之大计,皇帝的安排并不算错,是回鹘人不讲武德,破坏了两国盟约。

  但说到盟约,李纯又想起来,是他先反悔,不想完成绢马贸易,才导致了现在这个结果。

  如果是从前,想到这一点,李纯必然会惊悸恐慌,但现在有天兵去应付回鹘人的大军,李纯反而能沉下心来思考,意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回鹘人的反应如此剧烈,或许反而说明他们国中的情况真的很糟糕。

  可惜……就算看到了机会,那也不是大唐的机会。

  这么一想,李纯顿时意兴阑珊。

  又问了天德军、朔方军和振武军的情况,确定这些地方的主将还是很可靠的,不至于战线一触即溃,李纯让中书门下按照流程发文,要求他们严格防备回鹘军队,然后便让众人散了。

  等人走了,他坐在空空荡荡的大殿里,却忽然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感觉自己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地被挤压、缩小,迟早有一天会被困死在这座紫宸殿里。

  “大家、大家?”见他脸色不对,仇士良连忙上前唤了两声。

  李纯猛地从那种状态中抽离出来,只觉得心跳得快极了,只能用力吸气去压制,即便如此,身体也还是有些不受控制。

  仇士良一边替他顺气,一边低声道,“大家前番命奴婢暗中搜寻的有道高人,已寻得了数人,如今都在京中待命,大家可要召见?”

  李纯现在迫切地需要抓住些什么,让他能够对抗这种身体上的无力感,便点头道,“那就见一见吧。”

  顿了顿,又道,“屋子里有些气闷,召他们到太液池。”

  ……

  东受降城,后世叫呼和浩特,是雁来原本只在教科书上看到过的名字。

  很多玩家把这款游戏当成《实景旅游模拟器》来玩是有道理的,要不是穿越到大唐,雁来也不知道这辈子有没有机会来到这片草原。

  而现在,这里马上就要有一个复活点了。

  既然回鹘人自己通知了她,他们接下来会对大唐有所行动,雁来当然不会没有任何准备。

  在回鹘大军赶路的这段时间,她也继续通过日拱一卒的方式,将自己的足迹拓展到了这里。今天过来,就是要正式在东受降城开启复活点,让玩家能及时传送过来,参与这场战事。

  东受降城是振武军的治所,也就是振武节度使行辕所在,所以要开启复活点,还需要一点小小的手续。

  雁来从某处偏僻的屋顶上下来,直奔节度使府。

  已经有不少玩家等在这里了。

  三受降城修筑完成之后,又各自经过了不少次的修缮、扩建,所以虽然还是一样的名字,但东受降城的规模显然要比另外两座城池庞大很多,被分配到这里的玩家自然也更多。

  所以她到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玩家等在这里。

  看到她,众人立刻围拢上来,一边打量她,一边惊奇地议论,“这边又没有复活点,雁帅到底是怎么过来的?”

  “之前不是就开过江陵、广州、成都的复活点了?”

  “但是那个也不知道是怎么开的啊。”

  “管这么多干什么,雁帅肯定有雁帅的办法。”

  “就猜猜嘛,难道你不好奇吗?”

  正当玩家议论纷纷时,节度使府的门开了,振武节度使张奉国被人簇拥着走了出来。

  那么多玩家聚集在节度使府门口,他除非是死了才会不知道,但之前不知道他们想做什么,干脆按兵不动。现在雁来出现,自然有机灵的人去报信,张奉国一听“雁帅”两字,哪里还能坐得住?

  雁来见状松了一口气,同时在内心暗暗擦了把汗。

  玩家脑洞这么大,再让他们猜下去,肯定能猜到她是怎么做到的。

  雁来之前看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个人的超能力是能够让两个人瞬间交换位置,但事实上,完成超能力的方式是暂停时间,然后由超能力者本人吭哧吭哧把两个人交换位置,再让时间恢复流动。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暂停时间的酷炫技能只被用来做搬运工吧,但这种事情就跟魔术一样,揭秘之后立刻让人感觉索然无味。

  雁来姑且还是想继续保持一点神秘感的。

第208章 也让回鹘人看看,什么才叫突袭!

  节度使府的大门一打开,看到有人从里面走出来,玩家们便一秒收声,一个个抬头挺胸,站在雁来身后,甚至还下意识地排了一下队列。

  那凌乱之中又自有条理的样子,让张奉国的眼皮跳了一下。

  时至今日,天兵的组织能力到底有多么强大,已经不需要证明了。但是每次看到,还是会让人忍不住在意。

  “见过雁帅。”他走到雁来面前,躬身行礼。

  其实以爵位论,两人都是郡王;以官职论,两人都是节度使,雁来的加官还略低于他;以年纪和官场资历论,他更是雁来的前辈,本该是雁来先执礼。

  然而时至今日,大唐境内还有谁敢让雁来先向自己行礼?

  就连大明宫中的皇帝,也在有意回避跟她见面的可能。

  张奉国也算是久历沙场的宿将,自有一股悍勇之气,等闲不愿屈身,但此刻站在年纪只与自家孙女辈相当的雁来面前,他还是先低了头。

  雁来也并不拿乔,没让他真的将这个礼行完,就伸手把人托住了,含笑道,“张尚书,久仰了。”

  其实自从雁来横空出世之后,因为天兵对她的称呼是“雁帅”,各地藩镇已经一改从前喜欢以加官、散官称呼,向着清贵文臣靠拢的风气,开始流行起称呼使职——最好还能带个帅字。

  但现在雁来按照旧规矩,以他的加官检校刑部尚书来称呼,张奉国也没有不高兴,反而觉得雁来比他想的更守礼。

  “雁帅客气了,您的大名才是如雷贯耳。”他的语气也轻松了一些,笑着问道,“不知雁帅今日至此,可是有什么指教?”

  “指教不敢当,只是想找张尚书借一样东西。”雁来笑道。

  张奉国沉默片刻,“雁帅要借什么?”

  雁来抬头看了一眼门上写着“振武”二字的匾额,以及周围一字排开的大纛和旗帜,说道,“要借张尚书府衙一用。”

  还真是一点都不委婉啊。

  不过也是,有绝对的实力,又何必在意那些弯弯绕绕?

  见他不说话,雁来又问,“张尚书可是有什么难处?”

  张奉国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