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368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整个沙州都曾受阎朝之惠,而阎朝和家人又都因此而死在了吐蕃人手中。阎朝的孙女,就算没有任何势力支持,光凭这个身份,就足以让张氏接受她了,何况她身后还有天兵?

  不过这才是第一次见面,这事倒也不急。

  听说阎玉关想找当初散落的其他阎家人,张谦逸立刻拍着胸脯应下,又盛情邀请阎玉关留在张家暂住。

  玩家一听,立刻撺掇着阎玉关答应下来。

  反正也是要留在沙州等消息的,住张家肯定比住客栈舒服,也更方便他们过来玩张议潮。

  一直安静坐在旁边,正在悄悄打量天兵的张议潮忽然感受到了一股恶寒。

  他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身子。

  这几天张议潮虽然不能出门,但也听家里人说了不少天兵的事迹,心里对他们是很有好感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真的见到了天兵之后,张议潮反而一直有种不太妙的感觉。

  而这种不妙的预感,不久之后就应验了。

  阎玉关答应留下来之后,张谦逸和宋夫人就让兄弟俩送阎玉关和玩家去客院。

  他们的本意是想给张议潭制造机会,但又不好太明显,就把张议潮这个小孩子给捎带上了。

  结果才出了院子,之前看起来规规矩矩,只是眼神过分灵活的玩家顿时原形毕露,一个个上来动手动脚,不是揪张议潮的小辫子,就是捏他的脸。

  张议潮:!!

  他下意识地拔出了腰间的短剑。

  张议潭吓了一跳,正要上前劝解,玩家已经哇哇大叫着,掏出武器跟张议潮打起来了。

  阎玉关:“……”

  她忍不住抬手捂了一下脸,但作为己方在场唯一一个靠谱的人,还得开口安抚张议潭,“不要紧,天兵这是喜欢他,跟他闹着玩呢。”

  张议潭也已经看出来了。

  他虽然没见过天兵动手,但也听说过他们的神勇,现在居然几个人跟一个小孩子打得有来有回,自然不可能是动真格的。

  但看着眼前混乱的场面,张议潭感觉自己对天兵的滤镜都要碎了,“不意天兵竟是这般……”

  这般什么,他也说不出来,但总觉得这些天兵还不如他十一岁的幼弟稳重。

  这其实也是张议潭头回看到自家这个聪明早慧的弟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情绪——也难怪,家里确实没人会动不动摸他的头,捏他的脸,少年老成的小孩哪里受得了这个?

  不过话说回来,被天兵一提醒,张议潭也觉得自家小弟肉嘟嘟的脸蛋看起来手感很好的样子……

  阎玉关并未察觉张议潭的走神,她强忍住捂脸的冲动,努力给玩家挽尊,“哈哈……他们就是性情活泼、爱玩爱闹,习惯了就好。”

  几个没有参战,在一边围观的玩家完全没有注意到这边“成年人的对话”,正在看着场上啧啧赞叹。

  “不愧是张议潮,这武艺是真不错啊,稍微培养一下就是一员猛将了。”

  “说什么废话呢,这位可是标准的点家男主配置好不好!”

  ……

  一日游的玩家还在骑骆驼回沙州的路上,“张议潮大战玩家”的视频就已经出现在了论坛上。

  雁来看到视频,也终于想起来,自己特意走这一趟,并不是为了过来旅游。

  当然也不是来打卡历史名人。

  她是想来看看沙州这些大家族的。

  在战乱时期、敌占时期,这些大家族是保护当地的重要力量,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在本地的势力根深蒂固,到了和平时期,反而会成为朝廷治理地方的阻碍。

  历史上,归义军虽然名义上奉大唐为正朔,但实际上大唐朝廷陷于藩镇之乱,根本无暇顾及河西,归义军大部分时候都保持着自治的状态。

  只有张淮深比较倒霉,他掌权的时候,朝廷要么腾不出手来管他,腾出手来之后就只想分他的权,以至于他等了二十年,始终没能等到那个“归义军节度使”的任命。

  但张淮深输了,朝廷也没有赢。

  河西在经过索氏、李氏的混乱之后,重新回到了张议潮的孙子张承奉手中,而大唐王朝却已经走到了末路。

  朱温篡唐之后,张承奉同样登基称帝,建立了西汉金山国,自号“白衣天子”。

  再后来,甘州回鹘在后梁的支持下击败张承奉,很快曹氏家族的曹议金就取代了张承奉,重建归义军,虽然不免成为甘州回鹘的附庸,但直到被西夏彻底灭亡,归义军都始终保持着高度自治。

  这片土地的治理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虽然还没有归义军,但是这些大家族对当地的影响毋庸置疑,如何平稳地从他们手中接过对当地的掌控权,就是雁来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不过现在见玩家跟张议潮相处融洽,雁来又觉得,这个问题似乎也不用太过操心。

  当下沙州还是人心思唐的,这些沙州的豪族就算再有实力,应该也没想过自立,就算真有人想不开,多跟玩家接触接触,这种念头应该也会打消得差不多了。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想要争取自己的利益,只要手段合法,雁来也只会支持。

  玩家可以替她打好基础,但想要长久地治理地方,最终还是要依靠原住民。像是张议潮这种有才能、重实干的人才,为什么不用?

  情况比自己预想的更好,雁来的心情当然也很好,在骆驼背上换了个姿势,继续刷论坛。

  比起张议潮,今天更受玩家关注的,其实是另一个话题。

  今年春天,玩家组建的新船队从天津出海,已经到了库页岛,在当地短暂休(圈)整(地)之后,这会儿正准备再次起航,前往美洲。

  这样的大事,自然是万众瞩目。

  可惜距离太远,不方便到当地去打卡拍照,所以也只能在直播间和论坛讨论一番。

  所以这会儿,很多玩家都在呼吁雁来赶紧去库页岛开复活点,方便玩家来回。

  不过雁来只能让他们失望了,在打卡完西南与吐蕃、南诏接壤的整条边境线之前,她肯定是腾不出功夫来兼顾其他地方的。

  等船队回来的时候估计就差不多了。

  毕竟他们这一趟不仅是去开拓航路,更要上岸去探索美洲大陆,争取寻找到那些大家馋了很久的作物带回来,耗费的时间不会太短。

第233章 怎么就又是天兵拿出了这种好东西呢?

  前往美洲大陆的船队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但别的船只可以。

  对于远洋航行感兴趣的玩家终究是少数——或者说,愿意开荒的玩家终究是少数,等到航线成熟,坐船出海去旅游,大家就会感兴趣了。

  更何况,朝廷也好、吐蕃也罢,都差不多到了关键时刻。

  大部分玩家都觉得,主线任务的最终阶段应该不会太远了,这种时候远离大陆出去探险,就意味着要从头到尾错过这些了。

  除了少数对游戏有自己的理解和偏好的玩家,大部分人还是很愿意参与这种关键剧情和活动的。

  但是在剧情开始之前,乘船出海去看看,沿着已经成熟的航线去做一些贸易,顺便捕捞海鲜,也同样是很多玩家在现实里很难体验到,而又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的。

  还是那句话,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河西走廊被吐蕃占据、丝绸之路断绝之后,海贸自然而然就发展起来了。

  不过现在的海上贸易,还没有发展到远洋贸易的程度,船只一般是沿着海岸线航行,所以大唐的贸易范围,也就是北边的新罗、渤海、日本,南边则是沿着印度半岛,穿越马六甲海峡,抵达波斯湾附近的大食——这个终点跟陆上丝绸之路是一样的。

  海贸发达,自然也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利益,大唐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负责登记货物、收纳关税、查抄违禁物品等。

  如此有前途的蓝海行业,玩家当然要加入了。

  至于海货捕捞,这个更不稀奇。

  大唐既没有海禁,沿海地带自然要靠海吃海。而且按照大唐的规矩,每个州都有不同的贡赋,海边自然是要贡海货。

  不过海鲜的运输,即便在现代也很成问题,更不用说交通不便,冷冻手段也很有限的古代了,所以地方上贡的海货,大部分都是干货,即便如此,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根据记载,明州(宁波)岁贡海虫、淡菜、蛤、蚶等物,从海边运抵京师,每年都需要役夫四十三万六千人,因此元和十二年,孔戣奏罢之。

  当然,这个数字听起来夸张,但是役夫并不是只干这一件事,实际上贡品沿路递送,每个人可能只需要干一两天。

  不过现在,这一类的劳役都已经取消了,大部分工作被玩家接手,内陆也终于能够吃到打捞起来之后就放在冰块之中保存、并在几天之内运送过来的海鲜了。

  这还是因为复活点暂时没开到海边,否则会更便利。

  早晚有一天,长安城的百姓能买到真正刚刚从海上捞起来、还活蹦乱跳的海鲜。

  不过现在这些冰鲜,就已经足够引发购物狂潮了。

  国人对鲜味的追求,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而海鲜,毫无疑问又是所有鲜味之中最霸道的。它有多受追捧,看看后世满大街都是、标价也不低的海鲜烧烤自助就知道了。

  大唐人连河鱼都敢吃鱼脍,海鲜自然更不在话下。

  只是以前,就算是晒干的海货,长安百姓也就能偶尔买到点海带、咸鱼之类的,至于那些贡物,跟普通人没有任何关系。

  但现在,玩家才不管什么贡不贡的,所有的货物都会投放到市场上,皇帝想吃也要拿钱来买。

  实际上从开元后期,宫里就已经不能完全靠贡物供给了,至于到底是没那么多东西,还是中间有人上下其手,那只有经手的人自己知道。反正宫市就是从那时候出现的,只是直到德宗朝才演变成了臭名昭著的“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从这一点来看,大唐的皇帝都是很灵活的。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儒家还没有完善,没人动不动就抬出“祖宗成法”四个字来压人的缘故。这时候的人虽然也尚古,但开口就是秦汉,至于本朝的制度和律令,经常改来改去的。

  总之,李纯对掏钱买东西没意见,负责采买的宦官和内卫给钱也很爽快,大家一起维护了市场的繁荣与稳定。

  有好东西,当然也不能忘了自己人。

  所以雁来在洛阳宫里,也举办了一次海鲜宴。

  这次不仅能自助挑选餐品,还准备了烧烤小摊,感兴趣的人可以亲自动手加工。

  夏天的傍晚,太阳落山前后,在青山秀水之间烧烤野餐,亲自动手炮制入口的食物,实在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惬意乃至诗意。

  大家都吃得十分尽兴,席后免不得又赋诗N首。

  雁来对海鲜并不特别嗜好,但这种坐在皇宫里吃海鲜的感觉,还是相当奇妙的。她嗅着空气里的海腥味和铁板鱿鱼的焦香,感觉这个世界,似乎又变得更熟悉了一点。

  ……

  跟如火如荼的船舶出海相对的,是同样热火朝天的挖煤和晒盐。

  虽然听起来没有那么时髦,但是这两样都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去年玩家还在扩张势力,来不及做点什么,今年他们已经将大唐每一寸土地探索过了,各地的物产和矿藏全都了然于胸,自然就想做点什么了。

  这个时代的人太少,而各种资源的储备又太过丰厚,大部分甚至都没能被探测出来,开发当然也很简单。

  其中挖煤比较的简单一些,因为大唐还没怎么开始利用这种资源,朝廷对此自然也没有任何规定,可以任由玩家折腾。

  倒是盐,在大唐是官方专营的产业,为此还特意设置了盐铁转运使、扬州大都督府以及淮南节度使等机构,每一年都能为大唐提供四五百万贯的收益——差不多占据了每年岁入的一半,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可以说,正是盐政挽救了安史之乱后糜烂的局势,让大唐国祚能再续一百五十年。

  但在玩家看来,大唐的盐政简直就是在乱搞。

  首先,两税法的核心是量出为入,没错,不是看能收到多少税,然后去规划怎么使用它们,而是先算算今年要花多少钱,然后再将这些钱摊派下去。

  钱又不会自己变多,要多收税,就只能多盘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