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衣青箬
但是看到云玩家的控诉,她也觉得这样好像是有点残忍。
稍微代入一下,这要是自己的游戏体验,嘶……
回头再看看怎么安排吧,至少大结局还是应该给所有人一点参与感的。
不过现在说这些其实都还太早了,雁来关上面板,从树荫下站起身,继续上马赶路。
今天的她,也依旧在唐蕃边境巡视。
其实西川这一带,才是两国战斗最激烈、最频繁的地方。甚至可以说,两国正式的外交,就是从松赞干布率领二十万大军兵临松州城下,威胁大唐把公主嫁给他开始的。
至于具体是怎么威胁的,《新唐书》里的记载是“公主不至,我且深入”,而在吐蕃的史书中,则是“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
……感觉两边的春秋笔法都挺厉害的。
直到韦皋镇守西川,不仅打得吐蕃落花流水,还将南诏也重新拉到了大唐这边,边境才算是稍微安定了一些。
所以此刻,雁来行走在这片土地上,仍旧时不时能看到一些战争留下的痕迹,并不比河北之前十室九空、荒村遍地的情况好多少。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哪怕夏天出行再辛苦,雁来也还是凭借超强的身体素质坚持了下来。
虽然刚才的帖子里,大家都觉得“出事了才着急忙慌拉玩家帮忙”更有代入感,但对雁来而言,那其实是没办法的事。
无论战争如何发展,主动权当然还是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
……
忙忙碌碌之中,时间也过得更快。
元和五年九月,中秋节过后,天气渐渐凉爽下来,轰轰烈烈的晒盐活动也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果,各大产盐区的工艺流程都已改进完成,开始产出食盐,并通过玩家之手运送到各地。
与此同时,各地的盐运衙门,也在玩家和清税司的共同推动下,完成了改革。
第一批食盐上市,不出意外地在百姓之中引发了哄抢。
不少玩家看着这一幕,都不由得心生感慨,“看来抢盐这事,已经被刻进国人的基因里了。”
难怪直到千年之后,每逢有什么天灾人祸,尤其是流行病,超市里都要掀起一股抢购食盐的狂潮,很多人家上一回疫情抢的食盐,到下一次疫情爆发都还没吃完……
不过玩家对此早有准备。
倒不是为了防备百姓哄抢,只是因为第一批的产量有限,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买到,所以开卖之前就决定要限购——一斤盐,省着点已经能吃上半年了,实在没必要囤太多。
但玩家不知道的是,其实大唐百姓买盐,很少会有直接买一斤的——盐价很贵,一斤盐近百文,对平民百姓之家来说是一笔巨款,没必要都拿来买盐。
现在限购一斤,大家反而都一斤一斤的买了。
一来限购的东西,就总让人想买满额度,二来……玩家卖的盐,定价仅五文一斤。
对玩家来说,这个价格还是有点高了,但在很多大唐百姓眼中,这跟不要钱有什么区别?
因为价格太低,就连素来信誉极佳、已经将大唐许多物价打下来的天兵说以后会一直这么卖,大家都不免将信将疑,当然要趁现在低价的时候多买些。
反正盐放不坏,实在吃不完,还可以拿来腌菜、腌肉。
不过等真的将盐买到手,他们脑海里算计着的那些吃法,反而都消失了。
人群之中,时不时就能听到一阵惊呼声,甚至还有人直接将心头的疑惑问出来,“这真的是盐?”
盐怎么会是这样雪白的、没有半分杂质的模样?
甚至还有人当场捻起一些放入口中,想要尝尝咸淡,然后很快就露出了陶醉的神情,仿佛是在品尝什么美味。
人群之中,雁来看着这一幕,心下不由微微酸涩。
大唐的百姓,是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
他们平时能买到的盐,不管官盐还是私盐,品质其实都不怎么样,颜色是带着杂质的黄褐色不说,味道也是微苦、微涩的。
但就连那样的盐,大部分人也吃不起。
之前,她将盐价定在五文一斤时,郝主任还问过,“这样合适吗?”
现在雁来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甚至五文一斤她都觉得有点贵,好在税收改革之后,百姓手中有了余粮、余钱,能负担得起这个盐价。
不过以后还是要再慢慢想办法降到更低。
毕竟人不能只追求温饱,还得有更多的钱粮去改善生活质量。
雁来规划未来蓝图的时候,清税司和察事院的人都已经快疯了。
这回改革盐税,同样还是老配置,清税司、内卫、察事院和御史台分别出人,组成临时工作小组,前往各地负责具体的工作。
至于玩家,他们是志愿者,没有编制。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不管是改进工艺流程,还是最终出来的成品,以及根据成品估算出来的总产量,都非常令人满意。
但就当工作小组的人觉得他们这回就是来蹭功劳的,很快就能回去升官时,问题出现了——天兵居然在未经商议的情况下,就将盐价定在了五文一斤上,并且还直接开售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工作小组众人,只觉得天都塌了。
大唐的榷盐法,简单来说,就是允许百姓自行制盐,但是不能自己卖,要由官府统一采购,然后再转卖给商人。
这种官营的方式,给出的收购价自然是低到普通散户根本活不下来,只有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家族才能经营得起盐场,然后一边卖官盐一边卖私盐,赚个盆满钵满。
而官方收取的盐税,就是在转卖的时候加的,而且加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在收购价上直接按需增加,最开始是一斗(四到六斤)加一百文,德宗朝时一度高到一斗近四百文,元和朝略有下降,但也不多。
这些加税都是要被分摊到消费者头上的,盐价自然始终居高不下。
正是由于这中间增加的无关成本高得惊人,所以哪怕玩家将盐价降低到五文一斤,也仍旧有得赚。
但赚的这一点,显然是弥补不了被玩家直接砍掉的那部分成本的。
别说产盐量只是翻了三倍,就是十倍,那也补不上一斗二百多文的盐税啊!
所以这盐税改革改了半天,朝廷能收上去的税反而变少了是吧?
当然,利都让给百姓了,现在确实是所有人都能吃得起了。但皇帝和朝堂上的诸公,会听这些道理吗?
天兵肆无忌惮,他们可还是要回京的啊!
……
雁来其实也不想的。
她一直寻思着,薄利多销,只要产量上来了,售价再低,应该也不至于连原本的盐税都补不上。
结果等产量出来,算账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做不到。
按照每年盐税五百万贯来算,一斤盐怎么也要四十文左右,这还不算盐工的成本、商人转运的成本和层层分销的成本……这么算下来,官盐卖七八十文一斤,真的已经算良心价了。
既然成本无论如何都压缩不了,雁来干脆就直接砍掉了其他所有的成本,只保留了盐工该赚的那部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略微加价,最后定下了五文一斤这个价格。
真·产地直销,拒绝中间商赚差价!
但这样一来,哪怕一斤的利润能达到一文钱,想要收足五百万贯的税,产量也得在原本的基础上翻个十倍八倍的。
……其实也不是达不到,只是需要时间。
所以雁来最后还是决定暂时苦一苦朝廷。
先让利给百姓,盐价一降,百姓就会舍得吃盐了,销量必然会迎来一个暴涨期,再加上涌入游戏的玩家,多少盐都能吃得下。
等过上两年,产盐量跟上来,情况就会慢慢好转了嘛!
但很显然,工作小组的官员们无法接受这个解释。或者说,他们无法代替皇帝和朝廷接受这个解释。
雁来秉着不为难打工人的想法,干脆就跟郝主任商量,让她再跑一趟长安,当着李纯和朝臣的面给他们算这笔账,将道理说通。
郝主任:“……”
别人能不能说通她不知道,但是皇帝估计会被气死。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皇帝要是直接没了,她们还省事了呢。
所以郝主任就来了。
李纯和宰相重臣都不知道她的来意,听说是来汇报盐政的,都以为是好消息,于是毫无防备地将郝主任放了进去。
郝主任早就听说李纯开始见朝臣了,不过宫里的防守还是很严密的,所以玩家也已经很久没看到李纯本人了。
今日一见,她不由暗暗吃惊。
郝主任没亲眼见过瘾君子是什么样的,但是资料看了不少,李纯这样子,分明就是又磕上了。
这让她很费解,都已经中风过一次了,李纯该做的不是保重自己,争取恢复身体状态,多活几年吗?怎么还敢继续吃药的?而且看这样子吃得实在不少,才两个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满朝文武难道都没人劝谏吗?
她却不知,这两个月里,李纯简直就像是变了个人。
似乎是这次的中风,终于让他意识到自己能行使帝王权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李纯的行事也变得越来越肆意。
他开始流连后宫、沉迷享乐,再不复前几年那个励精图治的明君模样。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毕竟当下的局势,大家其实还挺能理解皇帝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但李纯为了扩招内卫,搅得各地藩镇也都不安生,就让人十分不安了。
河北、淮西和朔方的军队都先后改制,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天兵不会留下那么多的军队,这个政策早晚会推行到其他地方的。
藩镇当然不愿意坐以待毙,但是他们在天兵面前就跟拔了牙的老虎一样,没有任何威慑力,就算再不情愿,也没办法。奋起反抗?王承宗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呢。
但那也只是在天兵面前罢了,对上朝廷,这些藩镇什么时候老实过?
本来就因为天兵憋了一肚子的气,没地方发,现在李纯让人到各地去招募精锐健卒加入内卫,搞得底层士兵人心惶惶,越来越难管,那些节度使哪里还忍得住?
这是时间还短,他们还没来得及采取行动,只是往长安送奏折陈情。
但那些奏折的措辞,也是一封比一封更不客气,火药味越来越浓,眼看就要爆发武力冲突了。
如此肆意妄为,朝臣们当然不可能不劝,但是李纯一意孤行不说,还将劝谏的的臣子斥责的斥责、贬官的贬官,闹得那些宪臣都不怎么敢开口了。
毕竟大唐又不是明朝,还没有言官越是因为跟皇帝对着干而被贬官,士林声望就越高的潜规则,敢于直言的那些被处理掉,剩下的官员还是很从心的。
至于高官重臣,更是心灰意冷。
如果说,在这之前,李纯做的事情大部分,虽然有赌气的成分,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大唐、为了皇室的延续,那么现在,他就已经彻底放弃了顾全大局,而只顾自己了。
李纯正在逐渐变成一个……独夫。
其中有多少是他的发泄,又有多少是药物带来的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朝廷这两个月来的气氛,那叫一个一言难尽。
上一篇: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