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衣青箬
不过要是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雁来估计会更生气。
她没去前线难道是因为她不想去吗?是谁每天都往延英殿递那么多的奏折啊!她自从大学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手写过这么多字了,就连之前一直被郭昕嫌弃的毛笔字都有了不小的长进。
本来,雁来虽然也觉得每次写字都要铺纸磨墨挺麻烦的,但又觉得这种仪式感也很难得,所以是想保留的。
这样也能给玩家更好的沉浸感。
但现在,她觉得钢笔就不错,中性笔更好,至少写起来没那么容易手酸胳膊酸。
不过她尚未下定决心,还在“推广钢笔、铅笔”和“把批阅奏折的工作也分配给别人去做”之间犹豫。
见雁来陷入沉思之中,李吉甫等人便出声告辞。
“不急,”雁来回过神来,暂时将这个难以抉择的问题放下,说道,“还有一件事要与诸位商议。”
几人又是一凛,“令君请说。”
虽然郭贵妃离婚的事,雁来的本意并不是要争权和较量,但她的动机并不影响实际的效果,现在朝堂上下都很乖顺老实,雁来自然要乘胜追击,“如今朝堂一片乱象,亟待整改,不如就从谏官开始。”
果然……
这个要求倒也在众人的预料之中,之前雁来并没有处置那些上书的谏官,但那显然只是因为事有轻重,而不是她忘记了。
“令君想如何整改?”李吉甫问。
雁来想了想,才说,“先让他们交一篇分析朝中情形的策论吧,若是连局势都看不清楚,也没必要当什么谏臣了。”
竟然不是直接将某些人贬官或是流放,几人无端地松了一口气,齐声应道,“是。”
“我只有一个要求。”雁来又补充,“骂谁都可以,包括我,可是要言之有据。不仅是这一次,往后都要如此。就算是宪臣、谏官,也不许再搞什么风闻奏事,若是所奏不实之事数量太多,那就别干了。”
“如何才算数量太多?”李夷简问。
“可令人统计往年的奏疏,将数据汇总过来。”雁来说,“若没有,那就以今年为准。”
李吉甫又问,“不知这些奏折,要交给谁来查实?”
既然判定所奏不实,那肯定是有一个查实的过程了,但朝中具有监督职能都是谏官,总不能让他们自己查自己。
“自然是察事院。”雁来说。
几位宰相的脸色顿时变了。
他们原以为雁来是要用天兵的,虽然多少会抗议一下,但对这个安排也没有多少不服。毕竟天兵的地位确实超然,也不会有那种跟朝廷官员沆瀣一气的情况发生。
但偏偏是宦官!
众人十分不理解,皇帝喜欢用家奴也就罢了,他是在宫里长大的,身边都是这些人,自然更信任他们,可是雁来为什么也要用宦官?
就连平日里只是凑数,不怎么开口的两位宰相,也忍不住发言了,“内侍是……家奴,臣等本不该置喙。只是阉党贪求无厌,若是让他们监督大臣,恐怕朝中风气非但不会变好,反而会更坏。”
“不是监督大臣,只是监督谏官。”雁来说,“宫里这么多的内侍,又不能放出去,总要给他们找点事做吧?若是还不放心,我让内卫去监督宦官,如何?”
“那内卫谁来监督?”武元衡下意识问。
“自然是你们了。”雁来似笑非笑地道,“文官挑武将的毛病,闭着眼睛都能想出一堆吧?”
几人都低下头不说话了。
“就这样吧,没别的事就都散了。”雁来挥挥手,把人赶走。
刚刚提到内卫,她才想起来宫里还有这么一方势力还没处理呢,这一天天的。
第248章 好歹也是在打仗,这么没有紧张感的吗?
李炳站在延英殿内,虽然已经尽量抬头挺胸,以示自己的不屈与无畏,可是浑身上下那股紧绷的劲儿,却还是明显到几乎要溢出来。
雁来对他其实没什么意见。
虽然李纯中风时,他是阻挠自己摄政的主力,但身为李唐宗室,无非是在其位、谋其政而已。
比起自己,李纯对他的意见可能会更大。
但是看他这样子,雁来就有点想让他多紧张一会儿。
绝对不是她记仇、坏心眼,只是李炳这个样子,好像她是什么超绝大反派,而他则是不畏强权的坚贞之士,就让人很想配合他表演。
不过最后他还是没站多久,因为俱文珍和梁守谦来了。
他们已经听说了察事院以后的职权。
如果说挑武将的毛病是文官的传统艺能,那么挑文官的毛病,就完全是为宦官量身定制的工作了。
虽然以前宦官这个形象并不怎么伟光正,说出口的话也经常被称作谗言,但那都是可以调整的嘛!如果雁来需要,宦官也可以正气凛然,比宪臣还宪臣。
反正作为“前朝旧人”,俱文珍和梁守谦对这份工作已经很满意了,这不就赶紧过来谢恩。
“消息挺灵通的呀。”看到他们,雁来就笑着调侃道。
她是开玩笑,但两人可不敢接,连忙肃容解释,“政事堂已经下了正式的诏令,臣等这才得知。”
这回政事堂倒是挺快的,雁来点头道,“既然知道了,往后也就谨言慎行吧。职责所在,自然不能懈怠,但若是行差踏错,让内卫抓到了错处,我也不会袒护你们。”
两人皆是精神一震,能让雁来用上“袒护”二字,自然说明她已将他们看作是自己人。
对宦官来说,这种情绪价值,不能说比权势更动人吧,但他们肯定会比一般人更在意,遂异口同声道,“我等定会时时自省,若是谁敢辜负殿下的厚望,用不着内卫出手!”
雁来嘴角抽了抽,“要按照正式的程序来,不可动用私刑。”好歹是给我办事的,不要一副法外狂徒的样子啊!
看来立法这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以及,之前这俩不还是叫她令君的吗,怎么这么快就跟玩家统一口径了?
不过算了,好歹不是当面叫摄政王。
雁来摆摆手,“没事就去忙吧。”
梁守谦略一迟疑,还是道,“殿下之前说,要将枢密院并入察事院,那您身边岂不是没人了?”
这整理奏折、上传下达的活儿,多半不会让天兵来做,那就得挑人了。
雁来一听这个问题,也是头痛。
不过经过今天之后,她已经下定决心,“独揽大权”的现实体验就到此为止吧。推广什么钢笔,钢笔她也不要日写万字!这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为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还是把工作分出去更好。
但是具体要怎么安排,她还没想好。
但她表面上却是一副时机尚未成熟的模样,说,“这个不急,再等一等。”
“是。”梁守谦也只是提醒一句,应下之后,就跟俱文珍一起离开了。
转眼殿内又只剩下自己,李炳顿时便不自在起来。
他之前也不自在,但全然是一副如临大敌的紧绷,如今虽然只是听到只言片语,也知道雁来对内卫是有安排的,心下又是惭愧、又是不安,情绪就变成了不知所措的忐忑。
这就不能闭嘴装哑巴了,他只能硬着头皮道,“不知令君唤属下,可是有什么吩咐?”
“都听到了吧?给你们找的新差事。”雁来说。
李炳下意识地道,“是,那禁宫守备……”
“还是你们的活儿。”雁来想了想,又道,“不过可能会安排一些天兵进来,你怎么管别人,也怎么管她们便是,不必容情。”
“是!”
“对了,那个在各地遴选内卫的命令,你撤销了没有?”雁来忽然想起来这事。
李炳一愣,忙道,“未得命令,并未撤回。属下这就让人去传令?”
他也知道,各地的藩镇这一番闹腾,引子就是这事。
“算了,选都选了,不要半途而废,但年内就让他们选完,明年开春之前把人送进京,不要没完没了的。”雁来说。
李炳再次应了。
“还有一件事,暂时不知道交给谁,你就暂且兼着吧。”雁来说着,喊了一声,“张云敏!”
其实就在殿里有一张桌子,但因为被各种奏折、文件和资料挡住,以至于来往的人都很难注意到她的张云敏应了一声,从桌后站起身应道,“我在。”
雁来觉得自己好像在跟智能助手对话,但还是说,“那个谁……王廷凑给我的那份计划书放在哪里了?你找找,拿给他,再派个人去龟兹通知王廷凑。”
几个月前,王廷凑提这事的时候,还只是打算在安西军的地盘上搞,现在倒是可以推广到整个大唐了。
小苏同学有独特的档案管理方法,很快就找出文件,带着李炳走了。
雁来想了想,站起身,溜达着去了隔壁。
相较于可以直接在雁来身边加一张桌子的张云敏,郝主任的身份,反而不适合一直待在延英殿旁听雁来处理政务,所以就安排到了偏殿。
雁来坐下,说出了自己的难题。
想把工作分下去一些,但不知道分给谁合适。
宰相肯定是不能再加担子了,宦官她也不想用,至于女秘书……宋家姐妹的自传故事还没写完呢。
郝主任一听就笑了,“殿下是不是忘了,大明宫里还有个翰林院。”
雁来不由抬手拍了拍脑门。
对啊,这不是现成的秘书团吗?
而且说到这个,雁来又想起来,她在洛阳还有一整个丽正书院的词臣储备呢。有些人适合修一辈子的书,但也有些人只是修书的话就可惜了。
想到这里,雁来豁然开朗。
虽然具体的安排还需要斟酌,但是大概的想法已经成型了。
雁来打算让翰林院和秘书省同时负责这份工作。
按照规定,翰林院是由其他职位的官员充任,定额六员,并无官阶品秩,只是定期在翰林院轮值,以备皇帝需要咨询和拟诏。雁来决定将它固定成为一个实职机构,然后再比照翰林院设立秘书省,由女官负责。
不过翰林院这边补满人容易,秘书省的女官,却还需要再考虑。
现在倒是还好,宋家三姐妹加上薛涛,就四个人了,再随便凑两个就够了。但既然是一个固定的职务,就要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渠道,能够源源不断补充新血,否则只会像上官婉儿那样昙花一现。
另外,翰林院除了词臣之外,其实还有医卜星相、琴棋书画等各行各业的技艺者,比如王叔文当初就是棋待诏。这些人大都不受重视,却是有真本事的,雁来要改组翰林院,当然不能清退了事,都得做好安排。
秘书省原本也有编书、藏书的职能,同样不能随便处置。
总之,有了想法和实际执行之间,雁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
元和五年九月三十日。
上一篇: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