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408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没人敢抬头去看雁来此刻的脸色。

  雁来倒是没有那么在意那句近乎于诅咒的话,她或许敬畏天命、天道,却从来不信什么“帝王受命于天”,更不相信老天爷会因为她做的这些事就降雷劈她。

  遭天谴?自古以来,谋朝篡位者不计其数,其中还不乏残暴不仁、倒行逆施者,有哪一个真的遭了报应?

  真要是天打雷劈、五雷轰顶,那只能说明她功德圆满,可以渡劫飞升了。

  事实上,雁来此刻正处在一种恍然大悟的状态之中。

  她就说嘛,虽说反对势力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就算打死了也会冒出来新的,但是也不应该这么快,这下全明白了。

  这回的弹劾之所以能声势浩大,是因为中坚力量并不是反对派,而是王起这样的“忠臣”。

  他们恪守着自己在纲常之中的地位,也要求雁来去做这样一个标准的臣子——就像是郭子仪那样,立下了泼天的功劳,也仍然恪守臣子的本分,甚至还能继续获得皇帝的信任,终身荣显、富贵而终、恩泽子孙、垂范后世。

  好一个人臣典范!

  在他们看来,雁来前一半已经做得很完美了,甚至可以说比郭子仪更完美。所以,后半段就更应该自我要求、自我约束,成为一个周公,而不是王莽。

  就其本心,他们对雁来并没有恶意,反而是为了她好,认为她一旦行差踏错,就等于是让自己的完美履历有了污点。

  所以他们要规劝她、警示她。

  分析到这里,雁来都快感动了。

  好一套道德绑架!

  ……

  殿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对这些读着儒家学说长大的官员来说,王起从道德上对雁来提出要求,反而让他们说不出反驳的话了。

  甚至隐隐觉得他说得也有几分道理。

  就在这时,雁来叹了一口气,“福泽子孙,就是好好的太子妃被册为贵妃,由妻变成妾吗?”

  朝臣们:“……”

  这一刻他们真的有点恨李纯了,他挖的这个坑真是又深又广,一不小心就又会掉进去,搞得他们很被动。

  李吉甫却是眸光微微一动,听出了一点意味。

  道德君子,是对人臣的要求,可是对君主,不能说完全没用,至少在场这些人,是没有能力要求皇帝完全按照他们的道德标准来行事的。所以雁来根本不接招,一句话就将王起营造出来的道德困境击碎了。

  守规矩的人才会被困住,而她……

  对于自身道路的选择,她没有片刻动摇。

  这个瞬间,李吉甫心底再次生出了那种“吾生太早”的遗憾。

  但又或许,是正好呢?

  如果不是到了这个年纪,如果不是处在这个位置,也许他能为她做的,只会更少。

  这么一想,李吉甫也就释然了。

  他轻松接上雁来的话,“是臣等无能,未能规劝陛下,愧对郭令公。”

  他们这些朝臣,基本都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生,在战乱流离之中长成,所以郭子仪对大唐的再造之功,又何尝不是对他们的活命之恩?

  然而他去世不过三十年,受过他恩惠的人都还活得好好的,一个个身居高位,却让郭氏蒙受这等羞辱,又有什么脸面以郭子仪的标准去要求雁来?

  雁来哼笑一声,“道德是对自我的约束,而非对他人的要求,王侍御以为呢?”

  王起羞愧地低下头去。

  他是个要脸的人,或者说,他是最要脸的那一类人。上书弹劾的时候,他是真的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但这会儿面对雁来的质问,他也是真的说不出一句辩解的话。

  雁来见状,又在心里哼了一声。

  果然啊,当有人指控你做了坏事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是个坏蛋,否则会死得很惨的。

  所以,当有人指责她不该有违人臣的本分时,她也最好是真的有不臣之心。

  幸好我有。

  她正准备开口,就听李吉甫道,“王侍御这一番话虽是好意,却有些不合时宜。汾阳郡王是外臣,燕王却是宗枝,是德宗皇帝的血脉,王侍御将二人放在一处比较,从根本上就错了,自然也难以服众。”

  雁来不由又看向李吉甫,心想这人今天是打定主意要来给她当枪使的?

  大唐的郡王和亲王,并没有品级和待遇上的分别,只在称呼上有所区分,郡王是外臣、亲王是宗室,郡王的封地通常不会大于一郡,亲王却可以封国。

  在雁来已经加封燕王的现在,李吉甫左一个“宗枝”,右一个“帝王血脉”,算是将雁来的身份又夯实了一些。

  这种话雁来自己当然也能说,但那样就太明显,换成别人——尤其是李吉甫这种说话有分量的人——来说,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老李都这么助攻了,雁来当然不会拉垮,她从桌上拿起一叠纸张,将话题拉回了开头,“月食这样的天象太过少见,自然容易引起慌乱,我已经让天兵写了一篇阐明其理的文章,准备刊行天下、安定人心,诸位都看看吧。”

  今日值班的四位翰林学士连忙上前接了,拿下去分发。

  这篇文章是雁来看到那份传单之后,才让玩家写的。好像谁不会发传单一样,这可是玩家的领域!

  由于时间紧张,文章很短,也没经过任何润色,甚至因为来不及印刷,还是让玩家和翰林学士、秘阁学士一起上阵抄写出来的。

  不过内容简明扼要,放在这里反而更合适。

  众人很快就看完了,而后陷入沉默。

  月食原来是一种定期的、有规律的、可以提前预测出来的天象。

  当然了,对于将暴雨、干旱和蝗灾都视作上天警示的古人来说,固有的思想不可能瞬间扭转,他们也不会立刻就觉得月食没有了示警之意——有规律、能预测,不更说明了自然的伟力无穷无尽,而冥冥之中一切早有注定吗?

  想得多的人,甚至已经开始一一对应了。

  月食是大地挡住了太阳,日食则是月亮挡住了太阳,所以……其实日食才代表有人大逆不道、以臣凌君,月食反而意味着君主失德,不再能庇护他的子民?

  那岂不是,改朝换代才是顺应大势的、被上天认可的?

  王起就是想得多的人之一,他也拿到了一份文章,然后被自己脑海里冒出来的念头吓了一跳,腿一软就跪了下去,伏身在地,颤声道,“臣无知,臣有罪。”

  雁来有点莫名,这篇文章的效果这么好的吗?

  她之所以让人写这个,倒不是为了破除迷信,而是想打破那些□□食月、天狗食月之类代表灾殃的幻想。

  不存在的!不要瞎想了!

  王起这个反应在她预料之外,但又不是什么坏事,雁来立刻道,“你是有罪,但罪不在无知,而在失职!”

  “我之前就要求过,每一封弹劾的奏疏都要言之有据,看来你们都没有听进去。”雁来之前作势要让位的时候,站了起来,一直没坐回去,这会儿便走出来,站在一干谏官面前,“我与诸位相公商量的标准,中书门下发布的诏书,你们是一点儿不听。倒是坊间有什么风吹草动,一个比一个更积极。”

  “你们的想法我也知道,流俗谤议锋利如刀,顺着说能得人人赞叹,反着来却容易引火烧身。更何况,抵抗朝廷明旨、弹劾高位大臣,还能成全你们的骨鲠刚直之名,是也不是?”

  听到这一番话,谏官们心底、脸上都烧起了一团火。

  有人是愤怒,有人是羞愧,还有人是恼羞成怒,更有人开口反驳,“我等——”

  “不用解释。”雁来冷冷打断他,“那些奏折到底是公心还是私欲,你们自己心里清楚。我现在懒得一一分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我只有一句话,朝廷不是靠风力舆论来治国的!”

  她走回自己的位置,指着桌上堆成好几摞的奏折说,“这些都是你们弹劾我的奏章,现在,还有谁有意见,我们可以把你的奏折找出来,一条一条对质。”

  当然不会有人站出来。

  “很好,看来没有。你们每个月领着俸禄、谏纸,享受朝廷种种优待,希望以后不要再让我看到这种浪费笔墨纸张的东西,好吗?”

  骂完了人,雁来的心情总算好了一些,又道,“对了,你们交上来的策论我已经看完了。正好今日大家都在,就在这里公布结果吧,谁有异议也可以当面提出,把你的文章找出来公议。若是现在不说,回去又编排什么,那就只能依律处置了。”

  她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递给李绛,这才重新坐了下来,面无表情地听着李绛宣读文件。

  下面很快骚动起来,因为第一段就是总结,不合格的文章比预想的更多,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且后面立刻就说了,不合格者,甚至都不会被贬官外任,而是直接革职回家!

  这在大唐是很少见的。京官最常见的处罚,就是贬到外地去做官,罪轻的就去好一点的地方,罪重的就流放岭南、广西、贵州那些偏远蛮荒之地,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的身份依旧是官员,还有遇赦回朝的指望。

  革职回家听起来没那么严重,却等于是彻底断送了仕途。

第258章 你好歹装一下啊!

  大唐开国近二百年,单是最受重视、录取人数也最少的进士科,也有超五千人通过考试,更不用说还有其他明经、明法等录取率更高的科目了,而且每一年都在源源不断录取更多的举子。

  另外,大唐还有一半的官员是以门荫入仕。

  如此一来,仅仅只是整个文官集团规模,就已经庞大到不可想象了。

  为了安置这么多人,大唐的冗官才会越来越多,每年光是给官员发俸禄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官做。

  有人因为丁忧等原因暂时离职,回来就要重新排队选官,有人对官职不满意,辞职之后就一直赋闲,甚至还有人进士及第,却一直没能选上官,等待时间最长的人,据说做了二十年前进士。

  ——大唐的进士指的是各地解送进京参加考试的士子,等同于宋以后的举人,而非进士。时下也没有考中进士的说法,而是说进士及第。进士们解送入京时,会在各地驿馆题诗留名,及第之后便加上一个“前”字。因此也就将尚未通过吏部铨选、释褐为官者称为“前进士”,有点类似现代的博士后,有文凭没职务。

  有这么多人在排队守选、等着补一个官缺,他们一旦被革职回家,几乎不可能再回到朝中。

  除非换一个当政的人。

  可是雁来今年才不到二十岁,在场这些人能熬死她的几率实在不大。

  所以被宣告不合格者,心中的绝望可想而知——他们既是谏官、又是近臣,本来是整个大唐最有前途的一批官员,却一朝化为乌有。

  不合格者失魂落魄,顾不上提出异议,合格者自然更不会有异议了。

  但雁来想了想,还是让人找出了他们的文章发下去。也让他们看看,这可不是她公报私仇,而是文章确实写得不行,她顶多只是用红笔将写得不行的地方都划出来,写上了评语。

  没错,就像是老师阅卷那样。

  水平越差,红色越多,一目了然,自己都不好意思赖着不走。

  自己想说的都说完了,见他们没有什么话要说,雁来便摆摆手,让人退下。

  弹劾的事,水面上的部分应该就到此为止了——所以说为什么非要让她走个流程呢?最后倒霉的又不会是她——至于水面下的部分,得等俱文珍那边的进展。

  不过有名单在手,察事院要做的不过是一些跑腿问话的事,倒也简单。

  又过了一天,雁来就拿到了更加详细的资料,不仅按照她的要求列出了各人所犯的罪行,还记录了他们这一回串联起来的原因。

  其实也没什么新意。

  雁来自认为给每一个群体都留下了出路,只要他们肯主动去适应新环境,就算不能过得更好,也不会比之前更差。

  但他们过去侥幸获得了与自身实力不匹配的好处,便以为是理所当然了,如今或是固守陈规、畏惧改变,或是认为新获得的利益不如自己想要的多,又或是只愿坐享其成,等她将好处强塞进他们手里……

  总之,就是对现状不满意。

  不满意,就是她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