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 第134章

作者:东木禾 标签: 穿越重生

  江墉背着手,一副世外高人的洒脱,仿若能洞察一切的眼神落在这母子俩身上,含笑道,“许太太不必客气,令嫒呢?”

  顾欢喜道,“在车里,一路晃悠着睡过去了。”

  闻言,江墉“喔”了声,语气里的遗憾没有掩饰,显见的对阿鲤小包子很是喜爱待见。

  顾欢喜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了笑,她和江墉隔着身份、隔着辈分,最重要是隔着性别,实在不好说出‘回头等阿鲤醒了,我带她去找你’这种话。

  焦大夫问起自己感兴趣的,“城门那儿的赈灾情况如何?怀义也在场吧?除了施粥,可还有施药?”

  顾欢喜对着他,解释的更为详细些,“目前看,赈灾情况不错,若能持之以恒,灾情应当能大大缓解,阿鲤他爹是跟精武学院的同窗们一起去现场维持秩序的,灾民太多,担心施粥时会发生哄抢,进而引起暴乱,这才有此安排,效果也很显著,现场井井有条,灾民们有序领粥,无人闹事儿,至于施药,也是有的,目前只济民堂一家,派了大夫坐诊,还有伙计熬药,熬得是治疗风寒的,至于药钱,暂时是由精武学院来承担,以后,说不准还会有其他人参与进来。”

  焦大夫听后,几乎不用多想,便笃定的道,“精武学院这次能在赈灾一事上露脸,八成跟怀义有关。”

  顾欢喜,“……”

  她一时不知做啥表情,就听焦大夫又笑着道,“老夫可不是有意捧他,说大话,是怀义他自己有这个能耐,旁人才能对他有这个信心。”

  顾欢喜听后,只剩干笑。

第262章 请同窗来家里吃饭二更

  倒是江墉,似乎对这个话题起了兴致,追着焦大夫问了不少关于许怀义的事儿,听完后,捋着一把美须道,“如你所说,此子当得起仁义二字了。”

  焦大夫哈哈笑道,“确实当得,不但仁义,还正直忠厚,也颇有几分悍勇,当初野狼下山围堵我们的时候,就他敢第一个冲出去跟野狼厮杀,路遇山匪,其他人束手无策,也是他定下计策,擒贼先擒王,劫持了山匪头子,兵不血刃的带着村民们平安过了那道坎儿,总之,这逃荒一路,都多亏了他,若他不是受困于身份,只这份本事,便能授官出仕、为君尽忠了。”

  江墉不由颔首,接着话锋一转,意味深长道,“武举出仕,更名正言顺,眼下倒也不必那么着急。”

  焦大夫心神领会,“是啊,是啊,不着急,他还年轻呢,在精武学院多磨练几年,将来的路才走的更稳。”

  “没错,只是现在的年轻人多浮躁,未必肯耐得住寂寞平淡啊,谁不想一朝成名天下知呢?”

  “怀义可不是那种没分寸的,最是稳重踏实了,你没接触,许是不了解,回头让你见见,便知道了。”

  这话,江墉没接,只但笑不语。

  顾欢喜听着俩人一来一往,心里明白,这些话多半是说给她听的,暗暗记下,神色自若平静。

  有些事儿,不该由她来告诉这俩人,还是等许怀义回来自己说吧。

  中午,她等着兄妹俩睡着后,进了房车,许怀义不在,不过留了张纸条,大体交代了一下上午的事儿,还说晚上可能回家住,他答应捐的两百斤粮食,还没到位呢。

  顾欢喜见状,在纸条上回应了几句,到了下午,便不再提让卫良去送粮食的事儿,顾小鱼提醒,她随口道,“或许你爹晚上会回来,届时让他自己带去就行。”

  “您怎么知道?”

  “猜的啊,他在城外赈灾,离着家这么近,又不是大禹,还能过家门而不入?”

  “倒也是……”

  “你爹要是回来,晚上我们就刷火锅吃吧。”

  顾小鱼眼睛亮亮的使劲点了点头,他喜欢吃娘亲手做的火锅,鲜鲜微辣,好像不管什么食材放进里面煮一煮都是美味的,比起以前他吃过的那些五花八门的锅子,可好吃多了,每回吃,都是欲罢不能,大大违背了他饮食只八分饱的原则。

  这么一想,便有些迫不及待,“我带妹妹去菜园里拔些菜回来吧。”

  “好啊,不过穿暖和点,帽子戴上,管着点阿鲤,别让她拔太多,吃不了,就不新鲜了,后院屋里的那几个种植箱,里面的菜也能收一茬,你掂量着拔吧。”

  顾小鱼一边应着,一边忙活着给自己和妹妹穿戴帽子和斗篷,收拾利索,便熟练的把妹妹放进小车子里,轻松推着出了屋门。

  卫安跟在后面,出大门时,卫良也跟了上去。

  顾欢喜留在家,继续抄书做绒花,她还费大力气做了几盆假花摆件,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还有事事如意的柿子,健康长寿的长寿花,每盆都栩栩如生,堪称艺术品,虽然做的材质就是些寻常的丝线布料,但心思巧妙,手艺精湛,拿出手送人,可半点不寒酸,还能彰显诚意。

  这三盆,是她为孙家那几位最有分量的夫人准备的,首先便是孙家老夫人,据说和蔼可亲,早早就交了管家大权,如今只管含饴弄孙,最是慈祥不过,再就是孙家大夫人,孙钰的嫡亲嫂子,孙家宗妇,许怀义打听来的消息,说这位精明能干,颇有心计手段,不过明面上做人做事都很有口皆碑,任谁也挑不出错来,孙家后宅,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是京城有名的主母典范。

  最后便是孙钰的夫人,当年也是有名的才貌双全,性情温婉柔顺,很是好相与。

  至于其他内宅妇人,都是庶出的媳妇,顾欢喜自然不能送她们同等分量的礼物,届时,选些精致点的绒花便是。

  孙家人口多,光送礼这一项,就让人头疼不已,不是舍不舍得的问题,而是送礼很有讲究,如果送错了,不但失礼,严重点的,就是得罪人。

  这还是开始呢,依着时下习俗,拜师后,每年三节两寿的,礼物都少不了,不但要送,还得诚心实意,不然就是不敬不孝。

  光想想,她就头秃。

  叹口气,继续认命的干,天底下没有光占便宜不付出的理儿,如今靠上孙家的好处已经显现出来了,许怀义能在学院里施展的开手脚,没人打压使绊子,没人抢功摘桃子,这就是孙钰的功劳。

  有孙钰罩着,许怀义能更顺利的出头,官场上,有人庇护提拔,实在太重要了,不然任你本事再大,不给你机会,你也只能一辈子郁郁不得志,历史上怀才不遇的人还少吗?

  许怀义回来的比她预想的要早,申时便到家了,只是不是他一个人,后面跟着好几个,顾欢喜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时,一行人已经说笑着进了二院的门,也就是他们现在住的正院,彼此来了个面对面。

  时下的习俗,女眷都是住在后院的,二院是男主人招待客人,还有书房办公的地方,儿子满了七岁,通常也会搬到二进院里住,像他们家这样的,在乡下倒是没人说什么,可在那些讲究的大户人家眼里,那必然是不守规矩。

  顾欢喜有点懵。

  其他人也愣住了。

  这种尴尬诡异的场合,也就许怀义能不受影响了,高高兴兴的喊了声“媳妇儿,我回来了,还请了同窗来家里吃饭”,说完,又转头对着其他人坦荡自若的道,“这是我媳妇儿,顾欢喜。”

  他实在受不了当下的男人介绍自己妻子时,喊什么贱内、拙荆之类的称呼,叫声媳妇儿咋了?还掉价不成?非得贬低一下妻子才能彰显出自谦的品格?反正他是无法苟同的,至于说了媳妇儿的名字,他更是觉得理应如此,他媳妇儿哪点不好啊,难道还不配让人知道名字了?

  他不但要说,还介绍的公明正大、坦坦荡荡。

  他用这种方式,来表明态度,他对妻子的看重,他和妻子是平等的,他们家不存在男尊女卑的事儿。

  然而,这对其他人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挑战,心里暗暗吃惊,但面上都还算稳住了,没失态,不然气氛会更奇怪。

第263章 喝奶茶一更

  顾欢喜在心里骂了许怀义好几句,面上还得微笑着上前招呼,不知道她社恐吗,还一下子请了这么多男人来,若是提早知道,她还能去后院避一避,眼下可好,只能硬着头皮上,可如今不是后世啊,男女能平等随意的来往,这个度把握不好,就会惹来各种麻烦,这冤家,是嫌她名声太好了?

  好在,其他人比她还不自在呢,倒是李云亭最为镇定,率先行礼,平静的喊了声“嫂夫人”,这一声,让其他几人像是瞬间有了主心骨,纷纷跟随,赵三友和王秋生比许怀义年长,喊得是“弟妹”。

  顾欢喜寒暄客套了几句。

  随后,许怀义领着人进了书房。

  之所以去书房而不是待客的大厅,是因为天冷,书房里弄了个壁炉,木柴一烧,既有氛围感,又暖和,最适合与三五好友坐在旁边喝茶聊天。

  果不其然,等看到许怀义把壁炉点着,温暖的火光跳跃,其他几人都很是稀奇的凑过来,围着他询问。

  “这是啥炉子?瞧着挺稀罕呐。”

  “以前没见过这模样的,前面敞着这么大口子,不会担心冒烟灰?”

  “不过这样属实暖和,也挺方便的。”

  “谁这么巧的心思盘的?”

  许怀义一一作答,“我自己琢磨着盘的,取名就叫壁炉,主要是用来取暖,上面有烟筒,设计好了,烟气不会往屋里窜,敞着口子,便于热气挥散,比炭盆啥的好用多了,来,来,都坐啊……”

  壁炉前,支着一张圆形矮桌子,周围一圈带靠背的藤椅,椅子上铺着柔软的垫子,众人初坐不习惯,很快便体会到了这其中的舒适和惬意。

  许怀义烧水煮茶,上次在寝室,因为没有奶,还缺了几样配料,煮的茶只能算是个半成品,如今在家里,食材自然是全的,他捣腾出媳妇儿置办的那些东西,一样样的摆出来,有条不紊,显然是熟手。

  苏喆看的最为认真,不光默默记着步骤,还有加的食材顺序,包括分量,都暗暗放在心上,眼神也越来越亮,看到陶罐里煮开的奶茶,闻到空气中那种陌生又诱人的甜香气息,多了几分迫不及待。

  其他人没他那么激动,却也跃跃欲试。

  许怀义笑着给几人倒上,“来,都尝尝,大冬天的喝一杯,暖胃又熨帖,还能缓解饥饿呢。”

  又是奶又是糖的,能不充饥嘛。

  其他人端起杯子,或斯文、或优雅、或是好奇的抿了一口,几乎如出一辙的点亮了眼里的惊喜。

  赵三友最直爽,“好喝!”

  要不是太烫,他恨不得一仰脖子咕咚咕咚全倒进去。

  王秋生含笑附和,“确实味道不错,我猜,女子和孩子,应该更喜欢吧?”

  许怀义点头,哈哈笑道,“是啊,我媳妇儿跟儿子天天变着花样的煮,你们喝的这种,还是简单的,还有更复杂的呢。”

  苏喆兴致勃勃的追问,“再复杂的该是何等惊艳味道?”

  许怀义道,“倒不是我不想给你们弄,而是往里加的那种芋圆子,做起来挺麻烦的,现在家里没有,你们要是感兴趣,回头我把做法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回去试试便知。”

  闻言,苏喆眼神闪了闪,“这合适吗?”

  许怀义一脸坦荡的反问,“有啥不合适的?不过是一道奶茶的做法,一道小食而已,又不是啥不传之秘,咱们现在既是同窗,也算是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了,我对你们还用藏着掖着?”

  苏喆向来口粲莲花,这一刻,竟张张嘴,说不出话来。

  许怀义又跟上句,“你这么问,不是寒碜我吗?”

  苏喆心里一动,起身行礼,“怀义之心胸,子安佩服,是子安小人之心了,还请怀义兄见谅包涵,子安这厢赔礼了。”

  难得见他这般正经,其他人还挺不习惯。

  许怀义哈哈一笑,“瞧你,玩笑话罢了,你还当真了,快坐下吧,我就见不得你们这种文绉绉的样儿,牙都要酸了……”

  苏喆顺势坐下去,脸上又挂上那种风流倜傥的笑,凑趣道,“实不相瞒,什么文绉绉,都是装的,我要是能读的进书本去,早去国子监了,那就无缘与怀义兄相识了,岂不是人生一大憾?”

  赵三友听不进去了,夸张的搓了搓胳膊,“能不这么肉麻吗,我牙也要酸了,都是大老爷们,整啥有缘没缘的?”

  苏喆,“……”

  他不跟这个粗人计较。

  这时,乔怀谨看着那两棵盆栽柿子树,问道,“许兄,这是什么品种的柿子树?看枝干,并不纤细,但与外面栽的那种,结的果子却不尽相同,而且明显植株矮小,但栽与盆中,却尽显优美野趣。”

  他这么一问,其他人也都看过去,之前,关注度都在壁炉上,后来又忙着品茶,倒是忽略了书房内其他的布置。

  如今这一打量,便发现了许多与众不同之处。

  许怀义随意的解释道,“这是从山里挖的野山柿,多生在悬崖峭壁上,植株本就长不大,但形态颇有些看头,结的果子红彤彤的,跟小灯笼似的,我媳妇儿喜欢,就弄成盆景摆在屋里头了,瞧着热闹喜庆,寓意也好,事事如意嘛,取个吉利彩头。”

  许怀义提起自己媳妇儿那是坦坦荡荡,丝毫不介怀其他听的都是男人,但乔怀谨却不好直接提,便称赞柿子树,“确实趣味横生,回头,我也让人去山里寻摸几棵,冬日,百花凋零,这野山柿,倒是比那花草都不遑多让。”

  闻言,其他人也不由点头附和。

  李云亭更喜欢那盆竹子盆景,竹子不稀奇,但下面用的容器,是用腐坏的木头稍加修正弄出来的,浑然天成的造型,古朴拙雅,里面除了栽种了竹子,还有石头苔藓做的各种修饰,有这些外物加持,那意境立马就有了。

  “这竹子盆景……”

  “也是我媳妇儿弄得。”

  李云亭张口想要一盆的话,就咽了回去。

  许怀义指着书房里其他的摆设,很是得意的道,“这屋里,大半都是我媳妇儿弄的,除了花草,还有墙上的画,那些精巧的装饰品,都是我媳妇儿亲手做的的,架子上的书,也是我媳妇儿看的。”

上一篇:小皇嫂也太茶了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