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 第138章

作者:东木禾 标签: 穿越重生

  她原本没打算做这门生意,是许怀义觉得只一间豆腐坊不够,做生意全面开花,东边不亮西边亮,这样才保险,再说,庄子上的人还都闲着,种地得等明年开春了,眼下总得给他们找点活干,不然白养着吃干饭多亏啊。

  这理由,可糊弄不住顾欢喜,不过,她也懒得跟他掰扯,反正以后,他有什么目的,迟早会都暴露出来。

  所以,她才提早整了这么一件马甲,有了成品,只要苏喆试穿过,体会到了羽绒的好处,那就胜过千言万语了。

  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果然,李管事离开时,顾欢喜特意交代了这件马甲的用处,他听完后,眼睛都乐的眯了起来,连连保证,一定亲手送到少爷手里。

  “这是家里丫鬟所缝制,针线粗陋,还望苏少莫要嫌弃。”

  “哪里,哪里,许太太太客气了……”

  他小心翼翼的摩挲着,不用亲身试穿,就知道这羽绒马甲的妙处了,又轻薄又暖和,少爷肯定喜欢。

  说来也巧,他走后,赵三友家里就派人送了鸭毛来,一车接一车,队伍很是壮观,就是进了村,味道不好闻。

  顾欢喜让卫慈领着人,直接拉去了庄子上处理,处理的办法,她也都教给了卫慈,不过,处理好后再进行缝制,就得需要招村里的妇人们帮忙了。

  扈英杰如今已经当了庄子上的管事,许怀义跟她说,此人可用,所以,顾欢喜把这摊子事儿推给他负责,倒也不担心。

  倒是村里再大量招人,遇上了点小麻烦。

  村里人手紧张了。

  当时逃荒来的有三百多,那是男女老少全加起来,可上工干活儿,老人和孩子是不行的,剩下的,也就一百多个,如今已经招进豆腐坊六十多个了,再招人,那各家各户,就腾不出人手去摆摊了。

  另外,家里也得留个操持家务的,做饭带孩子的,还有忙着开荒地和烧木炭的,总之,人手不太够用。

  好在,扈村长给推荐了十来个本分踏实的,这才勉强凑上了数,至此,豆腐坊的工人,突破了一百,也算是小有规模了。

  但顾欢喜知道,这些人还是不够,庄子上的羽绒处理好后,缝制起来,需要的人也不少。

  所以,只一味的依赖村里人是不行的。

  晚上,顾欢喜等到许怀义进房车后,就跟他商量,“徐村长的好心,我能明白,也理解,他是想啥活儿都先紧着村里人干,恨不得每个人都有活计,但这不现实,而且,一个作坊里全是村里人,以后也容易出事儿,我觉得,应该从外村招些人充进来,这样彼此也有个平衡。”

  许怀义沉吟道,“人不够用了?”

  “目前还凑合,那是因为最近赈灾,天又冷了,很多人家暂时没法出去摆摊,也不用种地,这才有闲置的人手,等过些天,可就未必了,再者,庄子上也缺能缝制衣物的工人,你招的那些护院干点粗活可以,精细的可弄不来。”

  “那我再去买些人回来吧,买的人,比招外村人靠谱,比同村的也好用,最起码不怕他们三心二意。”

  顾欢喜顿时心神领会,“可以,眼下家里也不缺银子,不过,现在还有灾民愿意签卖身契吗?”

  最近城门口附近的赈灾,渐渐走上正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甭管打着什么祈福的旗号,总之,是真金白金的出钱出力了,灾民们得到了实惠,每天施粥现场都人声鼎沸,再无饿死的了。

  只要有口气能活下去,谁愿意给旁人当奴才?

  许怀义解释道,“有自然还是有的,虽然每天能喝上两碗粥,但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还有附近村里的人冒充灾民来领粥,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持续几个月,工作量太大,劳民伤财的,不合算,也不是解决之道……”

  “所以户部还是采纳了我赈灾方案的后续措施,想彻底解决,还是得把灾民给分散安置到村里去,但村里没那么多房子,能塞进去的有数,大多的灾民,还是要单独僻一处地方出来,盖房子,建新村子,所需的银子,户部拨款,也不用多少,土坯墙茅草顶的就行,费不了几个成本,就是出点力气……”

  顾欢喜问道,“愿意去的灾民多吗?”

  许怀义点头,“只要不傻,自然就能看明白,我建议以工代赈,这样,朝廷和灾民算是皆大欢喜,灾民有银子拿,就不愁吃喝,再有了房子,便能安稳下来了,那些还惦记着回老家的,就先扎简易的窝棚凑后一下,暂时不落户籍,还有少部分,是孤寡老人和孩子,他们几乎没有了劳动能力,只能靠救济,现在正在统计人数,届时,会把他们送到慈幼局去,还有一部分人,是家里没了男人,只女人拖着几个孩子的,去慈幼局不够条件,盖房子立户,她们又怕自己撑不起来,这些人就可以买回来……”

  顾欢喜沉吟道,“倒也合适,只带来那么多孩子,干活也不顶用……你是不是还有别的打算?”

  许怀义嘿嘿一笑,“也算不上别的打算,孩子能吃多少?先养着呗,从里头挑选些好苗子,培养个几年,说不准会有大用处,或者,给小鱼和阿鲤准备几个丫鬟小厮,也能陪他们玩儿,卫安太安静了,没点小孩子的活泼。”

  顾欢喜没反对,只问道,“那你打算买多少孩子?”

  许怀义含糊道,“我也不确定,到时候再看吧。”

  顾欢喜没刨根问底儿,转了话题,“慈幼局靠谱吗?”

  许怀义道,“慈幼局的制度还算完善,口碑也凑合,一直是历任皇后主管这事儿,为了自身名声,她们也不会糊弄,只是慈幼局一下子接纳不了那么多人,最近计划另起房子,再扩建几所,你知道是谁主管这事儿吗?”

  “看来不是二皇子。”二皇子是皇后的亲儿子,这种扬名的美差,却没交给儿子,是为了避嫌?

  “嗯,是大皇子。”

第271章 下雪了一更

  “大皇子?”顾欢喜讶异过后,想到什么,嘴角忍不住抽了下,“不会是其他几个皇子争斗,他渔翁得利了吧?”

  许怀义笑着“嗯”了声。

  顾欢喜感慨,“真不愧是捡漏王。”

  许怀义百感交集的叹道,“都说人定胜天,可有时候又得承认,你再努力,再聪慧,付出的再多,也不一定能干过运道。”

  顾欢喜闻言,瞥他一眼,“你这是受刺激了?”

  许怀义摇头,又点头,“我觉得,咱俩的运道也不错,还有闺女,不过这条路也不一定好走,少不了曲折。”

  顾欢喜知道他说的是什么,“那就顺其自然。”

  许怀义无奈苦笑,“顺其自然的话,大皇子或许如前世一样,可以顺利登基,但小鱼可未必,你忘了孟家了?孟家出了个安平县主,她是重生的,已经提前投资了大皇子,那肯定是盼着孟家女生下的儿子能继承大统,再加上昌乐侯府虎视眈眈,小鱼在夹缝中求生存,顺其自然,还有活路?”

  他们已经绑上了顾小鱼这条小船,只能同舟共济,顾小鱼没活路,他们也跑不了,总不能一辈子躲房车里苟延残喘。

  顾欢喜蹙眉,没好气的瞪他一眼,“这都怪谁?”

  许怀义麻溜的认错,“怪我,都怪我。”

  他当初若不是一时心软,捡回顾小鱼,或许就没有这些麻烦。

  顾欢喜哼了声,倒也不是真要跟他翻旧账,“那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不是早就打算上了吗?”

  闻言,许怀义顿时嘿嘿笑起来,“我是为了自保。”

  顾欢喜翻了个白眼,懒得跟他掰扯,转回刚才的话题,“慈幼局的事儿,大皇子接下了吗?”

  许怀义点头,“接是接下了,不过据说借自己能力不济推辞了好几回,他可不是谦虚,是确实不愿意揽呼这事儿,对别的皇子来说,办好了能替自己扬名,能收买人心,对他嘛,就是个烫手山芋,他没有争储之心,自是想躲的远一点。”

  “那其他皇子,得怄死了。”

  “可不嘛,他们费心费力争取的,大皇子却唯恐避之不及,啧啧,心眼小的,得气吐血。”

  两口子聊完,相拥着睡去。

  此后几天,许怀义忙的脚不沾地,连夜里进房车休息的时间都越来越晚,不过付出总有收获,对灾民的救济安排,初见成效,他交给孙钰的那套方案,也一步步的得以实现,城门外等待领粥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数都涌向了朝廷专为灾民划拨出来的一处空地,在那儿以工代赈,投入了新村的建设当中。

  户部的孙尚书主管此事,进展很是顺利。

  慈幼局也在扩建中,大皇子领命时不情不愿,但接手后,倒也算尽职尽责,每天都会去工地视察,大皇子妃更是菩萨心肠,特意腾出名下的一处庄子,暂时用来安置那些无人赡养的老人和孩子。

  因此,俩口子一度传出了仁善的美名。

  昌乐侯府也因之获利,连之前被唾弃干了恶事、遭受天打雷劈的事儿,百姓们都念叨的少了。

  与之一同获利扬名的,还有精武学院。

  从赈灾开始,精武学院就冲在第一线,施粥施药,维持秩序,帮灾民解决些力所能及的困难,灾民们感恩戴德,京城的百姓们也刮目相看,是不是作秀,群众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连续多日,不改初心,便少有人再怀疑其动机目的,落在有心的官员眼里,他们看的比百姓们更透彻,百姓们看的是仁善,他们看的是能力。

  这份组织能力,一点不比正规军逊色。

  京兆府和五城兵马司就是最好的参照物、对照组,两厢一比,精武学院的表现,更为亮眼。

  再一打听,带头的几人,还大都是今年刚入学的学生,惊讶、欣赏之余,也多了看重和招揽之心。

  但再一细问,好嘛,都各有其主。

  如此一来,倒是达成了微妙的平衡,哪位皇子的人都掺和了一脚,谁也不用出手打压,破天荒的和谐了。

  许怀义痛快接纳苏喆和乔怀谨的目的,也在此时显露出来,这样多好,大家都有利益可沾,一碗水端平,没人捣乱,齐心协力,何愁赈灾不成?

  看到精武学院大出风头,看到许怀义等人扬名,其他学院也有不少心动的,也搞募捐,也扎棚子在城外施粥,也组织人手去灾民当中执勤,但一步晚,步步晚,拾人牙慧,难免被人揶揄是东施效颦。

  出了银子出了力气,却被这么调侃,心高气傲的学子们哪里受得了?所以,坚持了几天后,就以不敢耽误学业为由,老实待在学院里上课了。

  说道上课,许怀义为啥这些天忙的脚不沾地,便是因为上课,白天去城外执勤,回到学院,还要跟小伙伴再复盘开会,查缺补漏,然后还要补课,补完课,才能去睡觉,这一样样的活儿,哪个都省不了,焉能不忙?

  不但忙,还累,但累并快乐着,看到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灾民们得以安置,就连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子弟,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充实。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们帮了这么多灾民,老天爷应该都看到了吧?能抵消以前他们年少轻狂所犯的错吧?不会再给他们降雷示警了吧?

  降雷,自然是没有的,但老天爷降雪了。

  赈灾半个月,诸项事宜都上了正轨后,忽然下了一场雪,眼下,灾民新村的建设还没整完,房子自是不够住,但没人觉得这场雪来的不是时候。

  瑞雪兆丰年,这是好兆头啊,尤其是从青州等灾区传来消息,那边也下了雪,虽然雪花不大,但到底是有雪了,这预示着旱情可解了,能不普天同庆?

  这场雪,也帮了许怀义,他原本还想再跟慧信大师合作一把,再搞出点花头来,安抚一下灾民,最重要的是给那些捐粮捐银子的人一个交代,他们为啥那么积极主动?还不就是碍于怕跟昌乐侯府落得同样的下场吗?

  但既然表示了,那就希望能看到结果,不然,指不定就会有人怀疑是上当受骗了,为了不动摇军心,许怀义就想着再弄出个天降神迹,以此证明,他们的善举,得到了老天爷的认可。

  谁想,还没行动,下雪了。

  下雪,就是对灾情的最好抚慰。

  这比啥神迹,都有说服力,这是老天爷的回报和奖赏啊,上至皇帝,下至百姓,谁不盼着风调雨顺?

  现在,这不就顺了!

第272章 又买人了二更

  当然,这些话,也得有人运作,许怀义在看到下雪后,就不着痕迹的把此等观念给传扬了出去。

  他对下雪的解读,又不牵强附会,也附和朝廷和众人的利益,自然是得到了无数人的响应,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深以为然。

  一时间,捐粮捐银的行为,竟再次掀起个小高潮。

  最高兴的莫过于灾民,他们现在虽说还不能全住进屋子,还需挤在临时凑合的窝棚里,冻得瑟瑟发抖,但最起码,每天再也不用担心饿死了,时不时的,还有人送些旧衣服和旧被褥,还有熬药给他们喝的,这对比以前的日子,可谓是天壤之别。

  他们还有啥不满足的?

  其次就是户部,银子和粮食捐的越多,他们压力自然就越小,钦天监已经预测今天是个冷冬,雪不会只下这一场,后续花钱的地方多着呢,还有西北,鞑子不时寇边扰民,那也是个无底洞。

  赈灾事宜稳住后,许怀义终于休息了一天。

  他都大半个月没正大光明的回湖田村了,这次回来,不是一个人,带着三十多个妇人和孩子,先去庄子上交给扈英杰安置后,才进家门。

  顾欢喜和闺女天天晚上都能见到他,自然没啥激动的,只顾小鱼,在见到许怀义的那一刻,眼里是掩饰不住的惊喜。

  “爹,您回来了?”

  难得看到少年老成的顾小鱼还能这般热情,许怀义很欣慰,一高兴,就把他给抱起来转了几个圈圈。

上一篇:小皇嫂也太茶了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