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木禾
前些天,朝廷可是还欠着许怀义一笔功劳呢,没他献计,粮草指不定到现在都不能筹集到位,商户也许还在跟朝廷对峙,总之,紧张的局势能缓解,大半都是他调停解决的。
偏报上去后,建兴帝将事情都推给了太子,而太子的做法又属实让人失望,他揽了大半功劳去,让不明真相的人,以为是他机智的化解矛盾、充盈国库,而许怀义成了他的垫脚石。
为此,孙尚书深感对不住许怀义,陆首辅甚至在公开场合,提到了许怀义献计一事,但太子一系装聋作哑,只赏赐了些银两就拉倒了。
相较别人的寒心和气愤,许怀义倒是平静的很,他其实早就有所预料,因为他多少了解太子的为人,那就不是个心胸开阔的,又是眼下这种情况,不抢功是不可能的,还能给他剩点肉汤喝喝,就算是没赶尽杀绝。
所以,他没有期待,也就无所谓失望,反正一开始也没想凭此捞功,不过是不想看到商户们被朝廷逼迫,也舍不得自家割肉放血,这才琢磨了个法子,顺便还能帮师祖一把,再多博些好感。
但麦子和玉米的事儿不一样,他可是要靠这两种粮食产量来搏一把爵位的,有了爵位,身份地位就是翻天覆地的改变,就能更好的庇护妻女了。
所以,他会努力争取。
孙家就是他的依仗。
另外,还有江先生,是另一重保险,万一孙家扛不住有人来抢功,就再让江先生帮着出面。
总之,该他的,他必须拿到手,毕竟这种立大功的机会,往后怕是不会再有了,除了拥立之功。
等孙钰带着人,拉着几车新麦子,浩浩荡荡的回了京城后,许怀义还在地里割麦子,这几天,他会一直留在湖田村盯着,除了收割,也防着有人捣乱使坏,今年村里还有庄子上的收成,可都是要留作麦种的,以便秋上大范围的推广,事关重大,由不得马虎。
为此,他把家里的护卫都带出来了,成立了巡逻队,一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转悠。
至于孙钰,他去时低调,回时则怎么引人瞩目怎么来,很快,湖田村的麦子亩产七百五十斤的消息,就如同飙风一样,席卷了整个京城的小街小巷。
人们第一反应便是不可能,接着就质疑这则谣言的目的,还有人痛骂传谣的人不负责任,啥话都敢说,拿百姓当傻子,几千年来,就没听说哪里的麦子能收成这么高!
当然,也有好奇忍不住去湖田村打探的,这一打探不要紧,当即震惊狂喜的差点没疯了。
一传十,十传百,渐渐的人们开始往湖田村聚集。
朝廷也终于得到了消息,看到孙钰呈上来的折子时,内阁除了孙尚书和陆首辅,都直呼不可能。
但证据摆在眼前,新打的麦子颗粒饱满,一看就知道收成不错,还有那一组组的数据,写的十分详尽,再加上这事是孙家出面,由不得人不信。
更何况,孙钰敢在京城为弟子造势,孙尚书也老神在在的说了,地里的麦子还没收割完,谁若不信,只管派人去亲自验证便是。
其他三位阁老心里已经信了大半,却还是带着人去验证了。
毕竟这事太匪夷所思了。
同去的还有听到风声的某些朝臣,有的是真心好奇,跟着去见证奇迹,有的则是打着小算盘,想要从中分一杯羹。
像是周阁老,就在算计着怎么把这功劳给太子,有此等功劳,太子之位便牢不可破了。
可惜,这回,谁的算计都要落空了。
不止孙家态度强势,维护许怀义的利益,陆首辅也立场明确的站在许怀义这边,大张旗鼓的为他请功。
还有江先生,言辞更直白的告知众人,麦子之所以能高产,皆是许怀义的功劳,跟其他人无关。
他这话一出,可算是绝了其他人想占便宜的路了。
当然,也相当的得罪人。
不过,经此三方人共同相护,属于许怀义的功劳,成功守住,他的声望,也再次往上窜了一大波,达到了几乎高不可攀的地度。
从发明水写布,到抗击倭寇大捷,再到如今的粮食高产量,一件件,一桩桩,无不轰动天下,也无不对百姓有极大的影响力。
封爵,终于无可抵挡了。
第529章 靖宁伯
封爵的圣旨来的比许怀义预估的时间要快了不少。
他原以为,即便有孙尚书和江先生为他说话,内阁其他人也得为难些日子,还有满朝文武大臣,嫉妒眼红是天性,咋可能顺顺当当的看着他封爵呢?
肯定是要使绊子拦一拦的。
可谁曾想,建兴帝这次下圣旨下的很是痛快,哪怕有朝臣再三建议要慎重其事,也没能挡住,颇有些一意孤行的味道。
这番做派,就让很多人看不懂了,背地里少不得要猜测揣摩一二。
毕竟之前建兴帝对许怀义并不是多看重啊!
哪怕许怀义是抗倭英雄,立有大功,但回京路上一再被刺杀时,建兴帝不都装聋作哑、无动于衷吗?
后来让刑部和大理寺查办,那也是因为平远伯府做事太过分,踩了宫里得底线,这才惹的建兴帝动怒,给许怀义讨公道是其次,主要的还是维护皇家威严不容挑衅。
再后来,平远伯府垮了,可那也是因为糟了天谴,并非建兴帝干的,他顶多给了许怀义一点补偿罢了。
听说许怀义进了羽林卫后,也没有直接到御前,这种种行为表现,无不表明,建兴帝对待许怀义的态度很一般。
许怀义绝对称不上是宠臣。
可偏偏这次,建兴帝赐爵赐的大方,难道是因为比起军功,更看重臣子在农事上的成就?
这无疑是个信号!
当然,也有人暗自琢磨,觉得建兴帝这么痛快,完全是形势所迫,谁叫眼下民心不稳呢,许怀义的功劳来的恰大好处,他自是要拿来做文章的。
赏赐许怀义,就是收拢民心的手段罢了。
再者,能在他的统御下,种出高产粮食种子,也是他的功绩,将来史书上,少不了他这一笔。
还有更阴暗的猜测,觉得建兴帝这么做,是在打太子的脸,之前,许怀义献计,帮太子调和了跟商户之间的矛盾,还筹集了足够的粮草,太子不但没厚赏,甚至无耻的夺了大半功劳给自己刷声望,相较之下,建兴帝就显得厚道公正多了。
可以说,一道圣旨搅合的朝堂暗潮汹涌。
这些事儿,许怀义都不关心,他只在意自己付出了,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回报,不然以后谁还愿意报效朝廷?
他的初衷,的确不是为了爵位,而是不忍百姓们因为粮食短缺挨饿受苦,但建兴帝若没点表示,也会叫他寒心。
好在,皆大欢喜。
圣旨大张旗鼓送到顾家时,非常高调,一路吹吹打打,引得全城百姓们争相围观,听说这是要给许怀义封爵的旨意,人群里跟炸了锅一样。
什么声音都有!
质疑的,惊讶的,震撼的,泛酸的,不过大多还是正面的,因为许怀义种出高产小麦的壮举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城,就冲这七八百斤的亩产量,给个爵位太应该了,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
粮食翻了一倍多,能养活多少百姓?这份功劳,足以名垂青史。
更何况,人家许怀义还是抗击倭寇的大英雄,去年研究的水写布,更是解决了寒门学子读书成本高的问题,让更多贫苦人家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此等有意义的事儿,也堪称大功一件。
如此多令人震撼铭记的功劳,封爵那是名至实归,应当应分啊。
顾家门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端的是热闹。
这些场面活儿,倒不是顾家的意思,而是朝廷特意安排的手笔,目的嘛,也很简单,无非就是让天下人看到皇室对有功之臣的奖赏,稳定和收拢民心。
许怀义领着家人,恭恭敬敬得跪地接圣旨,低着头,听着宣旨太监那尖利的嗓子一字一字念着他听不懂的话,心里暗想,圣旨写的再华丽也是媚眼抛给瞎子看啊,搞这些表面文章,纯属耽误时间。
从头到尾,他就听懂给他封了一个靖宁伯的爵位。
靖宁,平息动荡,安定治理,建兴帝的心思,再明显不过了。
许怀义做出感恩戴德的模样,诚惶诚恐的接了圣旨,给传旨的人封了厚厚的红包,送走他们后,又给府里的人赏了翻倍的月例银子。
满府上下,都喜气洋洋,恭喜道贺声不断。
许怀义很端得住,面上从容淡定,尽显大将风度。
等到进了卧室关了门,他才咧着嘴笑的跟中了大奖后的二傻子一样。
“嘿嘿,总算没白折腾,从今往后,我也是伯爷了……”
顾欢喜简直没眼看,“不是早就猜到了吗?”
至于现在兴奋成这样?
许怀义拿着圣旨翻来覆去的看,头也不抬的道,“猜是猜到了,可圣旨一天不下,就存在变故,肉只有吃进嘴里了才是自己的。”
顾欢喜没反驳,而是打趣,“你看得懂吗?”
许怀义很实诚的摇头,“媳妇儿,你给翻译一下”
顾欢喜帮他用通俗易懂得大白话念了一遍,末了揶揄道,“这圣旨谁写的啊?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吧?”
通篇都是赞美之词,把人夸的天上有地上无的,肉麻的很。
许怀义却很吃这套,一点不觉腻歪别扭,“我觉得写圣旨的人明明是火眼金睛啊,把我的功劳写的一点不差,这种实事求是的好官,可得好好结交一番,回头我就去找师祖打听下他的名字。”
顾欢喜无语得白他一眼,“你最近可老实点吧,少去外面得瑟,免得被人套麻袋了。”
许怀义大笑起来,“他们嫉妒也没用,谁要不服气,也去立个大功啊,到时候爵位不就有了?哪需要眼红别人?”
“你当爵位是大白菜呢?”顾欢喜没好气的提醒,“低调点,咱家这些日子太招人眼了,你不怕有人再使坏?”
平远伯府倒了,可还有别家呢。
“谁使坏?平远伯府才凉了几天啊?震慑还在呢,况且外头都传我是福将,谁招惹谁倒霉,但凡有点脑子的,都不会跟咱家交恶……”许怀义得瑟完,又撇嘴哼了声,“一个伯爵而已,京城光伯爷就好几位呢,哪里轮到咱惹眼了?”
顾欢喜提醒,“人家都是靠祖上平定天下的军功得来得,你的呢?”
说到底,还是他们家根基太浅,经不起风浪折腾。
许怀义理所当然的道,“我凭借种粮食啊,让百姓吃饱饭,说起来,这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平定天下吧?还是兵不见血刃的那种。”
“你还喘上了?”
“嘿嘿,不是我喘,是媳妇儿你太不把咱家得功劳当回事了,按我原先的想法,伯爵算什么?应该直接封侯才对,建兴帝还是太小气了,哼,一个伯爵就把咱家打发了,赏的伯爵府,位置也不算太好,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御赐之物,都是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卖又不能卖,用也不实惠,只能扔库房落灰,有啥意思?要我说,还不如给咱闺女封个县主呢……”
听他巴拉巴拉一通吐槽,顾欢喜的表情是一言难尽,由衷的感慨道,“你脸可真大。”
自己当了伯爷还不够,还想再给闺女捞好处!
天下的便宜都让你们父女俩占了得了呗!
许怀义一脸冤枉无辜,“我哪里脸大了?难道朝廷不该给吗?小麦高产可是跟闺女离不开的……”
麦种是房车里的,但被闺女的眼泪处理过。
顾欢喜呵了声,“闺女的本事你敢对外说?不是都叠加在你头上了吗?”
许怀义噎了下,讪笑着道,“忘了,呵呵,是不能说,咱可不能给闺女招麻烦,孟瑶就是前车之鉴,小小年纪就暴露出不同寻常的本事,八成是祸头子……”
顿了下,他想到什么,一脸恍然大悟加懊恼郁闷,“那这个伯爷的爵位就更没分量啦,建兴帝这心不诚啊……”
顾欢喜没反应过来,纳闷的问,“怎么不诚了?”
许怀义痛心疾首,“你想啊,咱家就一个闺女,将来爵位给谁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