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 第423章

作者:东木禾 标签: 穿越重生

  顾欢喜却忽然心疼了,他再豁达,表现的再如何不在乎,其实,还是意难平吧?

第618章 战事不利

  半个月后,负责平叛的大军,终于到了目的地,然而,不待有所准备,便遭受了叛军猛烈的攻击。

  显然,叛军是早有安排,以逸待劳,赢的毫不意外。

  朝廷兵马就惨了,输的灰头土脸,没面子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泄了士气,开局便如此不利,难免影响后续战事的进展。

  果不其然。

  接下来的攻城之战,打的十分艰难狼狈,哪怕领头的将军许下重利,天大的诱惑勾的将士们憾不畏死,依旧没能夺回丢失的城池。

  反倒是自身损失惨重。

  消息传回京城,顿时惹的人心惶惶,随后,便流传出各种唱衰的言辞,还夹杂着对朝廷的不满。

  朝堂上,气氛也异常凝重,有人跳出来大声斥责,也有人替前方将士说好话,更多的还是沉默。

  永平帝脸色难看,倒是没追究谁的责任,只又派了两万兵马前去支援。

  下朝后,许怀义面无表情的往宫外走,对其他打探的眼神视若无睹,被孙钰喊进马车里时,脸上才带了点笑意。

  “师傅,您找弟子啥事儿?”

  “没什么事儿,为师就是想听听你对战事的看法……”

  北边和南边也在打仗,不过都是小规模的,除了牵制兵力,掀不起多大的风浪,便是朝廷也没太放在心上。

  真正的心腹大患是叛军。

  许怀义语调轻松的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才打了几场?用不着急眼,后头慢慢调整战略部署,再把局势扭转过来就行了呗……”

  孙钰瞥他一眼,“你说的轻巧,大军刚去就被按着削了一顿,那场仗的失利,可以解释成没有准备,让叛军钻了空子,可后来攻城,却是做足了准备的,结果,依旧是不敌,短短半个多月,就伤亡一万多人,这样的代价,你还觉得不需要着急?

  若是不急,皇上也不会再派人去支援了。”

  许怀义云淡风轻的笑笑,“或许是刘将军有其他安排呢,咱们离的远,鞭长莫及,再多猜测,也没啥用,除了安心等着,还能咋办?”

  孙钰轻哼,“是谁说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

  许怀义无奈道,“弟子说的,但此一时彼一时嘛,那会儿,朝廷需要我,恨不能弟子奋战沙场,为国捐躯,可现在呢?您是最清楚的,防备忌惮,弟子躲都来不及,还敢插手?”

  孙钰闻言,郁郁的道,“可现在,战局不利啊……”

  许怀义淡淡的道,“那又如何?永平帝都不在乎,弟子忧心如焚就是个笑话,那把椅子又不是弟子的,谁爱抢只管抢去,左右都是元家人的。”

  孙钰没好气的抬手点了点他,“真是什么话都敢说,若被锦衣卫听了去,你小命都没了……”

  许怀义顿时嬉笑道,“弟子也就在您面前敢放肆两句,放心吧,在外头,嘴巴严实着呢,就是张嘴,那也必须是忠君爱国、舍生取义!”

  孙钰叹了声,“你啊……”

  许怀义殷勤的递过去一杯茶,“师傅,想开点儿,这才到哪儿啊?您沉住气看,说不准哪天就让您上战场了呢。”

  孙钰,“……”

  接下来,有关前方战事的消息又陆续传回来几个,大都是不好的,被占的城池久攻不下,不光极大消耗了朝廷兵马,还严重挫伤了士气。

  京城百姓受其影响,精气神都低迷不振了。

  早朝上的气氛也一日比一日紧张,满朝文武说话都谨慎小心起来,生怕哪一句说的不对,再被永平帝责罚。

  谁都看的出来,永平帝如今积攒了一肚子的火气,稍一戳就会炸,连近身伺候他的大太监都被乱七八糟的理由打了板子,谁还敢触霉头?

  许怀义照旧当背景板,袖手旁观,一言不发。

  反正,永平帝不主动问他意见,其他大臣也不敢随意cue他。

  他乐得清净自在。

  不过,回到家后,许怀义几杯酒下肚,总免不了要吐槽一番。

  顾欢喜配合的听着,捧嗯似的,偶尔附和几句,引导着他发泄情绪。

  “那些人都是傻子不成?大军长途跋涉,到了地方,人马都疲乏无力,修整前,咋就不做安排呢?

  难道都想不到叛军会提前埋伏、打个出其不意?

  刘将军可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啊,咋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失误了呀,一下子就被动了,士气低落,就该想法子来一场胜仗扭转局面,可结果呢?

  居然又接连输了,这是攻的哪门子城啊?投石车,火药,啥都不缺,就算一次拿不下,咋就能回回都输呢?

  还损失了那么多兵马,唉,后续光抚恤金都是好大一笔,户部又该叫穷了……”

  顾欢喜问,“朝廷不是又派人去了吗?怎么还是没点进展?”

  许怀义道,“是啊,咋就没点好消息呢?这次去的赵将军也是有本事的人呐,不过,攻城本就是吃亏的,人数差不多的情况下,攻城的一方,赢面确实很小,但也不该打成这样……

  怕是楚王那头有啥厉害的人物坐阵,或是有守城的筹码,也对,没点底气,敢反攻吗?

  唉,这场仗有的打了……”

  顾欢喜又问,“你觉得永平帝最后会用你吗?”

  许怀义道,“眼下肯定不会,除非把他逼到绝路上,哼,他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我等着看他打脸……

  要说,战事这种胶着状态,对咱们是有益无害,就是那些牺牲的将士们太无辜可怜了啊……”

  顾欢喜明白他的意思,战事越不利,等永平帝低头的时候,就会越难堪,同时,他的威严也会扫地。

  还有,永平帝的身体状况,扛得住日复一日的焦虑不安吗?

  再又一次前方传来攻城失败的消息时,永平帝气怒交加,终于在早朝上喷了一口血,晕了过去,吓住了满朝文武。

  还是孙首辅站出来,稳住了大局,随后,太子监国,内阁辅佐,永平帝被御医哭求必须得卧床静养,再不能操心劳神,更不能有大的情绪波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事后,许怀义找到韩钧,开门见山的问,“御医里头有你的人,是你授意他们那么做的吧?”

  韩钧也不否认,“我也没让他们夸大其词,永平帝确实需要静养了,太子有勇有谋,又不是担不起重任,你不是也让孙首辅出手相助了?”

  许怀义点点头,孙首辅确实起了不小的作用,作为文官之首,还是很有号召力的,他带头支持太子,其他人情愿不情愿的,都只能被挟裹着走。

  便是永平帝,在眼下这种情况,都只能咬牙接受。

  俩人配合默契,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永平帝一时半会的肯定好不了吧?”

  “嗯,有太子在,他不需要急着上朝,太子处理朝政,不比他差,又有内阁辅佐,完全能应对。”

  俩人相视一眼,心照不宣的笑了。

第619章 大局已定

  顾欢喜见许怀义这次上朝回来,一脸的舒畅得意,不由好奇的打听,“战事终于有起色了?”

  许怀义摇头,“正相反,久攻不下,士气低迷,我方的粮草消耗和将士伤亡,越来越严重,今早上,永平帝听了战报后,气怒交加,吐血昏迷了,整个太医院都跑去救治……”

  顾欢喜顺着他的话,追问,“然后呢?救醒了吗?”

  许怀义扬起嘴角,惬意的抿了口茶,才笑道,“醒是醒了,不过跟废了没啥两样,御医跪地哭求,必须卧床静养,不能再操心劳神、情绪波动了,不然下回可就未必能再救回来,呵呵,永平帝再不甘心,也只能应了……”

  闻言,顾欢喜眼神闪了闪,“他的病情真有那么严重?”

  许怀义对自己的媳妇儿没啥好隐瞒的,“韩钧做了点手脚,太医院有他的人,不会要了永平帝的命,但一时半会儿的,也别想好。”

  “小鱼知道吗?”

  “我没问,韩钧肯定不会主动告诉他,但他应该能猜到几分吧……”

  顾欢喜语气复杂的道,“到底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他们这些人倒是无所谓,反正对永平帝没啥感情,骨子里也没有对皇权的敬畏,管他死活呢,但顾小鱼不一样,毕竟是亲生父子,血缘关系可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许怀义却不以为意,“永平帝不慈在先,别说小鱼还没报复,就是真暗中干点啥,也情有可原,永平帝当初可是拿他的命在谋算,父子亲情,早就没了,他不是愚孝的人,这点倒是随我……”

  顾欢喜白他一眼,“那现在朝政归谁管?内阁?”

  说到这里,许怀义脸上露出绚烂的光彩,“小鱼监国,内阁辅佐,太子这个称呼,总算名副其实了!”

  “朝臣们都愿意?”

  “一大半吧,这回师祖的立场起了很大作用,还有江先生的几个徒弟的支持,文臣们几乎都站在了小鱼这头,哈哈哈,大局已定!”

  顾欢喜挑眉,“武将呢?都不反对?肖统领之前不是笼络了很多人吗?难道也不争了?”

  之前陆首辅表了态,六皇子已经明确表示退出了,五皇子因为朱家和德妃的关系,也没了争抢的资格,至于七皇子,靠的是永平帝的喜爱,但他年纪最小,愿意在他身上投资的朝臣属实没几个,更多的人,把筹码放在了四皇子身上。

  四皇子是皇后所出的嫡子,又有肖家这样的外家支持,比起不被永平帝疏远忌惮的太子,显然更有竞争力。

  许怀义意味深长的道,“四皇子还深陷噩梦的困扰呢,听说寝食难安,瘦了一大圈,皇后面容有损,名声也毁了,要不是眼下忙着打仗,旁的破事实在顾不上,早就该有人提议废后了,至于肖统领,哼,永平帝虽说保下他,明面上却也不会再重用他,不然,满朝文武都得抗议,他想争,也得有本事争……

  不过,早朝上,他的人都没蹦哒,估摸着是他提前打招呼了,呵,不就是仗着手里有筹码嘛,可惜那道圣旨,已经成为废纸了,哎,真想快点看到他震惊绝望、气急败坏的模样呀……”

  “你就损吧!”

  “嘿嘿……”

  看他得意,顾欢喜不得不泼冷水提醒,“你们趁着永平帝病重夺了权,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保不齐背后会施什么手段,你可别大意了,帝王心术,从来就没有简单的,还有皇后,能坐稳那个位子的女人,心计更不会缺,你们可别阴沟里翻了船,功亏一篑……”

  许怀义听了进去,转头就让人给顾小鱼送信,务必不能松懈下来,时刻都得提防着永平帝和皇后的算计。

  至于他,是不怕俩人后招的,甚至盼着他们出手。

  他们不出手,他怎么有理由还击呢?他可是很想借着“防卫过当”的理由,光明正大的让他俩下线。

  很快,两个月匆匆而过,麦子熟了,又是一个丰收年,可百姓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前方的战事实在让人揪心,次次传回来的消息,都丧气的很,朝廷大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依旧没能夺回被占的城池,还被叛军夜袭了一回,损伤惨重,不得已退出去几十里。

  战事僵持不下,谁还在乎多收的那点粮食?

  反正多收了,迟早也会被朝廷征缴去的,战事不利,粮草消耗就是个无底洞,朝廷的国库也不能只紧着战事用,早晚有捉襟见肘得时候,那会儿,就轮到百姓出血了。

  京城上空笼罩着一层阴影,倒是朝堂上,这些日子很是和谐,不见什么争端,太子监国有模有样,处理起政务,手段很是老道,御下之术,也运用自如,端坐在龙椅之下,十几岁的少年,已经隐隐有了让人不敢直视的帝王威仪。

  很多朝臣心里都暗暗感叹,太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起永平帝刚登基时,可要英明决断多了。

  某些人见状,也悄悄灭了小心思,永平帝不喜太子又如何?看眼下这发展势头,太子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全掌控朝堂了,等永平帝养好病,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上一篇:小皇嫂也太茶了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