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 第83章

作者:东木禾 标签: 穿越重生

第161章 请客吃饭一更

  翌日,许怀义往豆腐坊那儿转了一圈,见没啥事儿,村民们都十分自觉,干的很卖力,完全不用他盯着,便放心去了地里。

  人多力量大,村里的牛几乎都被使唤出来了,这么多劳动力齐上阵,效率可想而知,只一天的工夫,二十亩麦子就种完了。

  晚上,免不了又请来帮忙的大家伙儿吃了一顿。

  这次吃的火锅,托开国皇帝的福气,时下的火锅吃法跟后世相差已不大,用的是铜锅,往中间添置炭火加热,待到四周的汤底沸腾,就可以随意的往里放各种食材,汤底也有麻辣和清汤之分,不过现在还没有辣椒,辣味只能取自茱萸。

  至于食材,没有后世的丰富,不过时下也没有各种污染和科技狠活,所以品种虽少,味道却更胜一筹。

  顾欢喜让卫良去买了半只羊回来,他刀工好,片的薄薄的,在汤底里滚几下就可以吃,蘸上她调制的麻酱佐料,那味道,无需赘言,单看村民们吃的头也不抬、下筷如飞便知道了。

  斯文如许茂元、稳重如徐村长都抛却了矜持,吃东西那豪爽的劲头丝毫不输年轻人,美味可见一斑。

  除了羊肉,还有羊血,豆腐,白菜,菌菇,能想到的皆可涮,最后再用汤底煮把手擀面,齐活儿。

  众人离开时,无一例外,都吃撑着了。

  许怀义将人送到门口,又说了一番感激的话,弄得大家伙儿都不好意思了,他们帮忙是出了大力,可这顿饭足够了,甚至过于厚重,是他们赚了。

  扈英杰也在其中,吃饱喝足,依旧还是面瘫脸,离开时不带情绪的道,“明日下午,我把你要的果树苗给送来,你想种在哪儿,提前规划好。”

  许怀义欣喜的问,“这么快?”

  扈英杰心想,要不是他今天帮着去种地还能更快呢,谁叫祖父如今对许怀义看重的很,把许怀义的事儿都当成紧要大事来办,催的火急火燎的,他点了点头,“桃树、杏树、李子树都有,都有三年以上,伺候的好,明年就能结果子。”

  “好,好,多谢了……”许怀义笑着拱拱手,“到时候请你吃果子。”

  他家里有,并不稀罕,而且山上也多的是,心里如此腹诽,扈英杰还是面无表情的应了声。

  祖父说,要跟许怀义交好,这是个有大运气的人,虽然他没看出这所谓的大运气在哪儿,只觉得对方嬉皮笑脸、不够稳重。

  但他人缘是真的不错,饭桌上跟谁都能聊到一块儿,不是那种虚伪的热情客套,而是让人发自肺腑的觉得亲近可交。

  徐村长走在最后,今晚他喝了点酒,多少有点上头,徐长松不放心的在边上搀扶着,不停的提醒,“爹,您慢点,看着路,哎呦,您咋往那边走了?这边,这边路平稳点儿,您说您喝那么多酒干啥……”

  徐村长含糊道,“爹高兴,高兴可不就得多喝两杯?”

  徐长松嘟囔道,“您高兴啥啊?又不是咱家种麦子,也不是咱家请客,这份热闹是顾家的……”

  他都瞧着眼热,还隐隐有些失落。

  徐村长听见了,冲着他后脑勺就来了一下,“你个没脑子的,蠢货,不是咱家,就不能高兴?”

  徐长松被打的“哎呦”一声,也不敢反驳。

  徐村长借着酒劲道,“你当我不想吗?是咱家没这个本事啊,这一路上,我不给你们机会吗?给了,可你们没一个能撑得起场子,是怀义,从许家村走的那天,他就出了头,后面遇上的事儿越多,他在村民们心里的分量就越重,大家伙儿都不傻,眼睛亮着呢,不盯着他盯着谁?你看怀孝,高壮,修文,有点事儿,都去找他商量,包括爹,爹跟在他身后头,这心里才有底啊……”

  徐长松羞惭的道,“爹,是儿子无能,让您失望了。”

  徐村长摆摆手,“也怨不得你,高壮、修文,哪个机灵?还不是都被他折服了?说到底,还是人家本事大,跟着有本事的人混,才能有出息,看看现在,从咱们到了湖田村,大家活儿谁不是指着他过日子?女人们在家里做绒花,男人们去豆腐坊,等豆腐坊盖起来,后面指定还有活儿干,这份本事,你们谁有?”

  徐长松蔫头耷脑的道,“这么说,以后咱们都只能跟在他后面干了?”

  徐村长哼了声,“你要是不甘心,也可以跑他前头去,老子求之不得,你能不?”

  徐长松,“……”

  他要是能,还会在这里挨骂?

  徐村长长叹一声,“有多大能力端多大碗,高壮和修文都打算跟着他干了,爹也是,你弟弟要读书,只你……你还是种地吧。”

  徐长松,“……”

  他还不配跟着许怀义干了?

  接下来的几天,许怀义没事儿就往菜园和麦地里跑,果树也种上了,他偷偷浇了点闺女的泪,效果眼下是没看出来,所以,他更多的是盯着洒下的种子。

  顾欢喜没管他,除了晚上雷打不动盯着他学一个时辰外,其他时间都随他折腾,她也忙的很,如今家里只出不进,上次卖绒花的银子都花的差不多了,之前卖琉璃的银子倒是还有不少,却不好拿出来用,所以还得想法子赚钱。

  最快的自然是做绒花,这次做好后,她没跟着进城,让许怀义带着卫良去的,还给他列了张单子,上面全是需要采购的东西,眼看着豆腐坊就快盖好了,其他的东西,该置办的就得置办起来了。

  许怀义回来时,拉了满满一车。

  满村人都看到了,追到顾家后,一边帮着卸车,一边好奇的问,这个是干啥的,那个有啥用处。

  许怀义不厌其烦的解释着,总之都是豆腐坊用得上的。

  人们散去后,许怀义拉着顾欢喜道,“媳妇儿,这次进城,你猜怎么着?听说我是湖田村的,好家伙,都热情的围上来了,那个亲切啊,跟失散多年的兄弟一样,就玉颜宅的掌柜,拖着我都不叫走呢……”

  顾欢喜了然道,“跟你打听佛祖显灵的事儿吧?”

  许怀义笑着点头,“别看现在没网络没手机,这八卦的传播速度一点不慢,城里城外的都知道了,看那样子,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真好糊弄啊。”

  “也有那和尚的功劳,不少人去宝灵寺打听,那和尚自然会说天降神迹了,出家人不打诳语,百姓自然就信以为真,现在宝灵寺的香火可旺盛呢。”

第162章 准备开业二更

  听说宝灵寺香火旺盛,顾欢喜暗暗松了口气,“只要大家的关注点不在咱们这边就行,功劳都给他们。”

  她一点不眼馋,眼下,他们只适合苟着发育。

  许怀义自是赞同,又跟她细细交代了一下卖绒花得了多少钱,买这个那个花出去多少,最后只剩下一两多银子。

  顾欢喜拿过来,倒也不意外,心想看来还得再做一拨,不然开业的时候,都没法请客摆酒席。

  接下来,她又忙活了两天,紧赶慢赶的,在豆腐坊落成前,总算把这拨绒花做出来了,拿去城里换了二十来两银子。

  开业摆酒的钱,有着落了。

  她忙的时候,许怀义也没闲着,用旧的木头给她做了好几个种植箱子,放在后院的闲置屋里,撒了种子进去,还想着给闺女做个小推车,等闺女能坐的稳当些时,就可以推着出去玩了。

  而这期间,在许怀义的千盼万盼中,菜园里也终于出了苗,只是两口子看来看去,也没发现啥异常,遂暂时抛掷脑后。

  倒是顾小鱼很是上心,看到地干,就跟卫安抬水去浇。

  豆腐坊建好这天,顾欢喜抱着闺女去转了一圈,里里外外看了遍,很是满意,土坯加石头垒起来的墙,看着就敦厚结实,顶上虽说是铺的茅草,可用黄泥加固,也不怕风吹雨打,窗户留的较大,糊了白纸,屋里还算亮堂。

  一间挨一间,里面都很宽敞,根据分工不同,外面的门上挂着木牌,磨坊,灶房,仓库,加工车间,晾晒棚,除此外,还有能跟客户谈生意的招待室,给值夜的人睡的休息室,功能齐备,俨然一小型工厂。

  许怀义还让人从山里寻了两棵柿子树,种在了院子里,眼下枝头挂着鲜红的柿子,如一盏盏的小灯笼,很是喜庆,寓意事事如意,红红火火。

  万事俱备,只等吉日。

  吉日已经找人算好了,请的不是旁人,还是宝灵寺的和尚,对方如今已经以智信大师的法号名扬京城了,等闲人想见都不容易,但许怀义去,还是很给面子的,算的最近的一个吉日,就是三天后。

  开业要准备的事情不少,许怀义又进城一趟,买了不少东西回来,还顺便去给廖老爷发了个帖子,邀请他开业那天来吃酒。

  回来后,他跟顾欢喜念叨,“廖老爷家的酒楼在南城,位置还行,四敞八达的,生意挺好,不过,廖老爷自己说,那是因为他薄利多销,看着吃饭的人不少,但赚钱不多,也就糊口饭吃,中午他留我在店里吃的,味道还行,从青州带过来的厨子,做的都是咱们那边的菜,很正宗,就是花样少点儿……”

  “我跟他谈了豆腐的事儿,他应得很痛快,让开业了,每天送二十斤,对了,他还帮我介绍了个买家,是旁边开火锅店的,现在天冷吃火锅的多,豆腐可少不了,我也说了后续还会做旁的,只是没看见成品,生意也不好谈,再等等吧,只要咱东西好吃,又是独一份儿,就不愁卖不出去。”

  “我打算以后把往城里送货这事儿就交给高壮了,包括后面再开发新客户,他嘴皮子利索,也不怵头与人打交道,他干这活儿最合适,至于待遇,底薪加提成,你觉得咋样?”

  顾欢喜没意见,“可以,其他的人,工资跟工作量也挂钩,这样才有积极性,省的到时候有偷懒耍滑的,乡里乡亲的,不好管理。”

  许怀义点点头,“对,丑话都说在前头,咱们对事不对人,只要进了豆腐坊,就得照规矩办事,等会儿我写个章程,你给看看。”

  “行,最重要的是让村长点头支持。”

  “他现在很好说话……”

  定好各种规矩,还有人手,薪酬待遇等等,许怀义就去找徐村长商量了,以后徐村长就是豆腐坊的大掌柜,很多事儿都得他知道才行。

  顾欢喜则拉着卫慈做衣裳,衣裳是给来豆腐坊干活的人穿的,毕竟做的是吃食,卫生最重要,虽然眼下没有后世那些严格的规矩,她却也不敢马虎,万一哪里做的不好,砸招牌事小,惹来麻烦是大。

  除了穿统一的工作装,头发也要都包起来,总之进了车间,就得倒持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不能留一点卫生隐患。

  许怀义跟徐村长商量时,也重点强调了这一点。

  徐村长没有不应,许怀义给他开的工钱高,除了底薪,还有奖金,奖金跟豆腐坊每个月的盈利挂钩,豆腐坊越好,他也跟着越受益。

  只是……最后能进豆腐坊干活的人着实不多,加起来,也就十来个,徐村长知道,这些人足够用了,再往里头塞,那是坑东家养闲人呢,他张不开嘴,可身后又扛着那么多村民的生计,他无法视而不见。

  “怀义啊,你说其他人干点啥好呢?虽说咱们乡下是以种地为生,但眼下,却还指望不上啊……”

  许怀义不疾不徐道,“我看村里不少人都去开荒了呢。”

  徐村长点头,“嗯,是有去的,总不能都在家里闲着吃老本,开点荒地出来,明年也能多打几袋粮食。”

  “各家不是还在做绒花吗,听说也卖了不少银子。”

  “不瞒你说,我家里儿媳和丫头也做了不少,让你长松大哥去卖的,拢共得了二两多银子,抛去成本,倒也攒下一两,按说是不少了,但其他家里,没听说有这么多,有些做出来的花样太简单,卖不上价去,而且,我还听说,那绒花外面的人也学了去,以后,只怕会赚的越来越少……”

  这事儿,许怀义早就料到了,绒花学起来不难,心灵手巧的看几遍就会,村里的女人如果只做些简单的花样,太容易被仿制,那就没市场了,想赚钱,只能挑战那些复杂精致的,走高端路线,像他媳妇儿那样。

  徐村长继续道,“所以,还得指望家里的爷们有个靠谱的活计才行,怀义啊,你主意多,你帮着琢磨琢磨……”

  许怀义这才把自己的那些打算说出来,最简单省事的,不想投入成本的,那就从他这里进了豆腐挑到其他地方去卖,不怕麻烦想多赚钱的,就摆个小吃摊子,做跟豆腐有关的特色小吃。

第163章 未雨绸缪一更

  许怀义给村里人准备了两条路,不管各家是个啥情况,只要能吃苦肯干,就有银子可赚,区别是多少而已。

  徐村长欣喜不已,卖普通的白豆腐没啥可多问的,他好奇的是这小吃摊,激动的打听了几句。

  许怀义耐心解释了一番。

  徐村长听后,抚掌笑道,“好,好,有这门手艺,只要不是那偷懒耍滑的,大家伙儿的日子就不愁过了。”

  许怀义建议,“贪多嚼不烂,最好各家选一样最合适自己的,别一股脑的都折腾,做多不如做精。”

  徐村长赞同的点头,“你说的对,大家伙儿学的不一样,也省得出去摆摊自家人抢起自家的生意,坏了情分。”

  “等开业后,有了豆腐,我就教着大家做,不过丑话说前头,这上灶的手艺,有的人天分高,看一遍就会,有的人咋学就是做不出那个味道来,届时影响生意,可不准埋怨啥的。”

  “不会,绝对不会,真要有那拎不清的,咱村里容不下他。”

  有这话,许怀义就放心了,俩人又聊了一会儿,起身告辞。

  徐村长送他到门口,拉着他的手,满怀感激的道,“怀义,大恩不言谢,你仁义厚道,为村民做的这些事儿,咱们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但有一天你需要,大家伙儿指定也能为你赴汤蹈火……”

  许怀义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道,“村长叔,您老这话,我可记下了,真有哪天我落难了,需要大家伙儿搭把手,我就来找你。”

  徐村长拍着胸口,信誓旦旦的道,“你放心,咱一口唾沫一个钉,谁要是忘恩负义,天打雷劈。”

上一篇:小皇嫂也太茶了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