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木禾
他声音不小,把刘修文和许怀孝也给招了来。
顾欢喜一一应答,“三天前去报的名,安排的考试时间很紧凑,但准备是早就准备的了,前两年我就教过他认字,逃荒路上,每天也都练字读书,到了京城安顿下来后,更是每晚学俩时辰,那几本武经,也简单翻了一遍。”
徐村长闻言,松了口气,又不解的问,“武经是啥?”
刘修文解释道,“村长叔,武经是科举必用的书籍。”
“不是四书五经吗?”
“许三哥报考的应该是武举,武举不考四书五经,而是排兵布阵,还有各种兵法谋略,武经中才有这样的知识。”
徐村长恍然“喔”了声。
第180章 武举制度二更
这时,许怀孝好奇的问道,“考武举,还要读那么多书啊?不是武艺高强就行吗?”
徐村长也不解的看向刘修文,等着他解释。
刘修文道,“不是的,武艺只是考试的一部分,当朝武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而且还规定,笔试策论不合格者,不得应试骑射。”
许怀孝听完咋舌,“好家伙,敢情不是武艺高强就行啊,还得会读书,那岂不是比文举还要辛苦?”
刘修文含笑道,“也不能这么说,大雍开国皇帝当年有言,需得文武并重,只会拳脚功夫,不懂文墨,是为莽夫,空有匹夫之勇,难堪大任,所以后来定下的武举考试,才会增添了策论一项,但此策论,比文举的策论相对而言,要简单许多,重点考察军事才能,无需像文举那样需得博览群书,把四书五经都吃透才可以。”
“那也够难的了。”许怀孝嘀咕着,“整天练武就够累的了,谁还有精力再去读书练字啊?”
刘修文道,“但武举出头,比文举要容易些,前朝重文轻武,武举初仕,待遇比起文官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但当朝,却不会如此,只要武举考试合格者,每月都会有俸禄不等,都会被送到军营中担任官职,比文举选官的机会要大的多,便是只考中个举人,都能很轻松的就职。”
“真的啊?那怀义将来可省心了,好,真好……”许怀孝是真心高兴,一点不羡慕嫉妒。
刘修文却想到自己的手,中断了读书之路,心里不免有些黯然。
徐村长这时又问,“那考试咋分个好赖?”
刘修文调整好情绪,解释道,“武举制中,有明确的规定,其答策洞识韬略,作论精通义理,参以弓马俱优者,列为上等,策论颇优而弓马稍次者,列为中等之前,弓马颇优,而策略粗知,兵法直说事状,文藻不及者,列于中等之后,其或策论虽优而弓马不及,或弓马偏长而策论不通,俱黜之,以俟后举及期,”
徐村长听的一头雾水,“啥意思?”
许怀孝更是不懂,“修文,你说的明白点儿。”
刘修文反应过来,只好用大白话又说了一遍。
这次徐村长听懂了,“也就是说,先考策论,策论通过后,去考武艺,武艺分三项,骑马,弓箭,拳脚功夫,对吧?”
刘修文点点头。
徐村长转过头来问顾欢喜,“怀义会写策论不?”
顾欢喜斟酌道,“粗浅的懂一点,但报名时,他问过武学院的人,这是进学考试,在这方面的要求不多,只要略懂文墨就可以,重点是体能、武艺,其他的等进去后,会有专门的老师教授。”
听了这话,徐村长心里总算踏实了,不止他,许怀孝和刘修文对许怀义的武艺都非常的有信心,毕竟是能一招击败镖师、还能砍死狼王的人,武艺还能差了?
被几人议论的许怀义,此刻才踏进精武学院。
今天来考试的并不多,连上他在内,才十五个人,许怀义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圈,穿着打扮一看就是平民百姓,穿着深色耐造的粗麻短打,甚至,还有几个人的衣服上打着显眼的补丁。
他心里诧异,眼下搞不清为啥,后来才知道,那些权贵子弟靠祖辈荫庇,不用考试就可以入学,还有三品官家里的子弟,也有相应数量的名额,所以,所谓考试,只针对平民百姓,是普通人进阶的一道门槛。
至于为啥人数少,则是因为平民百姓在这个圈子里吃不开,虽说有制度压着,要求学院里的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但真正能做到的却没几个,平民学生就是低人一等,被欺负了,也不敢找老师告状,不然会遭到更严重的报复。
久而久之,导致普通百姓对精武学院望而却步,再羡慕向往,也不敢轻易尝试,受不了那个委屈,也怕等不到武举就被折腾残了。
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跃跃欲试,无他,精武学院里不管是教授兵法的先生,还是教授武艺的师傅,都是当下最厉害的一拨人,名师出高徒,意味着将来武举上榜的希望就大,另外,进了这里,也意味着一脚踏进了贵族圈子。
虽然不好混,可一旦混出点名堂,那就是一步登天啊,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还是值得搏一把的。
当然,能搏出头的,凤毛麟角。
倒是被折腾的待不下去,中途退学的大有人在。
这也是为啥许怀义临时来报名,都能被热情招待的原因,因为平民学生太少了,而开国皇帝曾定下规矩,为了防止这里的资源被权贵子弟都侵吞霸占,平民学生的比例不得少于三成。
眼下,许怀义不知道这些内情,只猜测或许是精武学院的束脩太贵,才导致报名的人少,老话说穷读书,富学武,是有道理的,家里不够殷实,想练一身好武艺,太难,除了请师傅指导,还得吃的好,讲究点的,还得用药材泡浴打熬筋骨,不然容易伤底子,另外,兵器、弓箭,马,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银子支持,便是衣服鞋子,都耗费的多,没钱,这些东西从哪儿来?
他出神的空当,他们这十来个人已经列好队,点好名,简单查验了一下,就给带到了一间宽敞的屋子里,准备进行第一场的考试,也就是笔试策论部分。
屋里有二十来张桌子,他们自行挑了把椅子坐下,直到笔墨纸砚都摆到了眼前,许怀义还有点茫然,这么简单草率吗?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电视上的演的可不是这样啊,都没搜身,也不是一人一间小号子,当然,此刻屋里前后都有监考的人盯着,他们想打小抄也做不到,但许怀义还是觉得这考试有点不太正规。
看到试卷上的题目后,这念头就更强烈了。
题目太简单,简直白瞎他之前挑灯奋战的那番心血了,亏他还担心会考策论,夜里做梦都愁眉不展,结果就这?
跟闹着玩似的,许怀义一边答题,一边吐槽,要不是精武学院的家底摆在这里,他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啥野鸡大学给忽悠了。
第181章 考试一更
笔试的时间是俩个时辰,时间很宽松,实际上许怀义一个时辰就把所有题目都做完了,他耐着性子又小心翼翼的誊抄了一遍,对于答案,他很有信心,唯独毁在那手字上,着实不咋好看,有点扯后腿了。
一笔一划,跟小学生初学写字一样,他忙活完,愣是累出一头汗,掏出怀里的帕子随意擦了擦手,这才有闲心逸志去旁观别人。
其他人还在认真的答题。
他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圈,有的愁眉不展,有的绞尽脑汁,有的从容不迫,有的胸有成竹,观其表情,便知晓对方的水平高下了。
“答完的考生可以提前交卷。”
许怀义冷不丁听到这么一声,还愣了下,莫非是在暗示他?抬头看过去,眼神对上,好家伙,还真是冲着他说的。
他本无意出这个头,毕竟人生地不熟的,随大流才不容易出错,但此刻,被人盯上,他再装傻就不合适了。
只能顺势而为。
于是,他假装忐忑的拿着答卷,恭恭敬敬的交给对方,表现的不出彩不显眼,怎么寻常怎么来。
然而,有些人的锋芒,天生就遮掩不住。
对方接过他的答卷,并没急着看,只扫了眼名字,“你叫许怀义?祖籍青州人士,怎么到了京城求学?”
许怀义解释道,“青州大旱,学生所在的村子,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不得已,只能一路逃荒到京城,精武学院赫赫有名,学生早就心生敬仰之情,安顿下来后,便想来试一试。”
对方有些意外,“原来你是逃荒到此的,如今在哪里落脚?”
许怀义道,“湖田村。”
对方明显是听说过湖田村的,故此听他这么说,神情很是讶异,“湖田村?那个被诅咒、有着不详名声的湖田村?”
俩人的对话,并未刻意压低声音,所以其他人也听见了,刚开始还没往心里去,毕竟都在答题呢,直到听见湖田村三个字,才都好奇的竖起了耳朵。
许怀义神色自若的道,“学生初到京城,便被安置到那里,对那些传言所知不多,但安顿下后,学生和其他村民,倒是没什么异常感触,吃的饱,睡得着,日子还算自在,也或许是学生才疏学浅,窥不见全貌。”
对方清了下嗓子,虽然不想八卦,但他是真的好奇,难得碰上个湖田村人,肯定得打听一二,“也可能是宝灵寺的智信大师超度的功劳,据说,那天夜里佛光普照,方圆几里都看到了,亮如白昼,果真有此事?”
其他人也都好奇的看过来。
许怀义道,“不敢欺瞒大人,佛光普照确有此事,亮如白昼也说得过去,但方圆几里……属实夸大了,当时学生便在现场,实际上,只照亮了大约有十几米那么大的一块地方。”
绕是如此,对方还是不免惊叹出声,“那已经很厉害了,听说,当时还有佛家的唱诵之声,从遥远的天际传来,震耳欲聋、发人深省,经久不息,现场就点化了许多信男信女,可有此事?”
许怀义低着头,嘴角抽了下,“回大人,唱诵声确实有,但没有震耳欲聋那么夸张,也没有经久不息,实际上,大约持续了一盏茶的工夫,不过,唱诵声深远悠长、洗涤灵魂,倒是有的,学生当时听的时候,便深有感触。”
对方听完,意味深长的道,“你们的运气倒是不错。”
许怀义又不傻,哪会接这话?立刻谦卑的道,“都是佛祖保佑,皇恩浩荡。”
对方点了下头,没再拉着他聊,摆摆手,“去外面等着吧,下午就知道笔试成绩了,若能通过,再继续后面的考试,若不然,就只能等下次机会。”
“是,大人。”
许怀义离开后,对方才翻看起交上来的答卷,作为常年监考阅卷的先生,他对这些打算走武举的考生,早就不报太大希望了,虽说时下是要求文武并重,可真能做到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这才导致他们出题一年比一年简单,不如此的话,就没几个人能通过考试了,尤其是这些平民学生。
所以,当他看到许怀义的那把毫无美感的字迹时,一点不意外,不过,越往下看,倒是越稀奇。
咦?这题目答的正确率非常高啊。
他越看越满意,尤其是最后的题目,许怀义写的那篇文章,没啥文笔,但抛却锦上添花的文采,剩下的却有理有据,很是务实,这对武将来说,就足够用了,而且,也从中能看出许怀义在军事上的独特见解。
这是一个好苗子呀。
既然是好苗子,就得仔细护着,对方皱眉思索起来。
陆续,其他人也开始交卷,他翻看着,很快,又发现了几分答的不错的试卷,眼睛不由越来越亮。
笔试结束,所有的考生被带到了另一处宽敞的屋子,彼此都不熟悉,怕多说多错,都秉持谨慎言行,安静如鸡。
许怀义憋的够呛,心想,不会把他们关在这里,直到下午出成绩吧?
那得多无聊啊?
好在没一会儿便有人送了饭菜进来,食物的香气萦绕,打破了屋里的沉闷气氛。
众人这才知道,原来,武学院还免费提供午餐,且伙食标准还挺高,一荤一素,馒头随便吃,稀饭敞开了喝。
这对平民百姓来说,可真是太有好了。
许怀义打量了一圈,果然,好几个人的脸上都闪过惊喜,不过碍于场合,怕给学院留下粗鄙贪吃的印象,在努力克制着,不敢大快朵颐。
他低下头,用筷子扒拉着盘子里的菜,羊肉炖萝卜,白菜炒豆腐,大锅菜的口感,不难吃,但也算不上美味,倒是馒头蒸的不错,纯白面的,不掺和一点杂粮,白胖暄软,咬下去,满满的麦子清香。
只冲这一点,待遇就算不错了。
要知道,当下只有大户人家才能顿顿吃白面馒头,寻常百姓只有过年过节才会舍得拿出白面包饺子。
许怀义就着菜吃了俩馒头,喝了碗小米粥,便吃不下了,其他人跟他吃的差不多一样多,随后,有人来把盘子碗的撤了下去,又端了茶水进来,照顾的倒是很妥帖,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哪个流露出对他们这些人的鄙夷轻慢。
第182章 笔试通过二更
武学院的这番态度,让其他考生心里不由松了口气,初来的那点紧张多少散了些去,他们也不敢奢望能被同等对待,只要不轻贱他们就行。
权贵和平民之间,地位悬殊如同一条天堑,无法跨越,除非哪一天他们能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顶着莫大的压力,往这里来的原因。
许怀义却没有这份乐观,在他看来,这番举动,颇有些刻意之嫌,就像是为了安抚他们而做的,似乎怕他们吓跑了,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