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宫女,实则谋士 第144章

作者:木子金三 标签: 穿越重生

  相比天子对孟跃的盛宠,之后天子封赏其他人,都俨然无味。

  散朝之后,孟跃果然被叫走。

  有臣子见状,摇头叹息,关尚眉眼低垂,视若无睹,径直往宫外走。适时,他身后传来唤声,“关尚书留步。”

  关尚驻足,御史大夫几人向关尚一礼,关尚颔首。两人虽为三品,但关尚乃吏部尚书,正三品官职。御史大夫乃从三品。

  关尚问:“不知诸位寻某何事?”

  御史大夫笑道:“年关将至,某来与关尚书贺喜。”

  御史中丞附和:“明儿年假,恐关尚书年关事忙,特意赶个早。”

  关尚也道:“同喜同喜。”

  一行人闲话三两句着出了宫。自明日起,年假七日。

  宫内,连太后派人将顾珩和孟跃召去,询问孟跃年假如何安排。

  孟跃看了顾珩一眼,对上顾珩期待的目光,她微笑道:“孟家那边有泓霖,我一人在府中,没有旁的安排。”

  “那跃跃留在宫中过年罢。”顾珩立刻道,连太后笑出了声,孟跃耳朵微热,含糊应了。

第143章

  宫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而在一片热闹中,太康宫也添了一人。

  殿内热意蒸腾,永福一身蓝色袄裙,脚踩彩绣双蝶穿花翘头履,乌发挽偏髻,斜插两支金枝钗,并两支碧玉簪,在耳侧簪了一朵红艳艳的山茶花,眉心画就梅花花钿,端庄不失明媚。

  自从她解决京郊妖僧隐患之后,太皇太后隔三差五将永福从宗正寺接进宫,奉宁帝也睁只眼闭只眼。

  太皇太后握着她的手,看着她耳侧的山茶花,有些不太满意:“这山茶花虽盛,到底是小了些,不及牡丹大气。”

  永福抬手虚虚抚了抚,莞尔一笑,“孙女觉得还行,皇祖母若喜欢,等翻年牡丹花开,届时孙女摘了牡丹插髻中。”

  她这话说的太皇太后心头一酸,堂堂一国公主,要朵花儿都还要算日子。太皇太后心里这样想的,面上也带了情绪,永福反捧住太皇太后的手,在自己脸上蹭了蹭,“皇祖母,孙女能有现在的安稳日子,已经是陛下开恩了。”

  太皇太后一顿,叹道:“哀家明白。”

  永福见太皇太后神情恹恹,转移话题道:“皇祖母,孙女听闻孟将军留在宫中过年,我估摸着陛下和孟将军好事将近了。”

  “嗯?”太皇太后疑惑,“这从何说起。”

  倘若皇帝心喜孟跃,为何迟迟不将人接入宫。

  永福眼中闪过一抹复杂,不知是羡慕还是感慨,“陛下是个心疼人的,他在等三年孝期过。”

  太皇太后更疑惑了,“永福,你把祖母都弄糊涂了。皇帝不是寻常百姓,他是一国之君,孝期于他,是以日代月。”

  永福走出殿门,把殿外伺候的宫人都支远些,她重新回到榻上坐下,与太皇太后细细道来。

  “陛下为国事,乃国之君,非他不可。所以非常时行非常事。但是嫁娶一事,天下人不敢议论陛下,未必不会议论旁人。”

  倘若奉宁帝刚登基,就迎娶孟跃为后。天下人会怎么看待孟跃。

  太皇太后感觉不可思议,甚至感觉到了一丝荒谬。

  “珩儿这些年不近女色,不是因为他身子不好,而是一直在等孟跃?”这话太过离谱,太皇太后自己都给自己说笑了:“他堂堂天子,为一女子守身?”

  真是旷古绝今的笑话。

  永福不语,她也觉得这事离谱,但是除了这个解释,她想不到其他的。

  任她怎么瞧,陛下也不似病弱之像。

  “阿嚏——”

  梅园中,顾珩猝不及防打了个喷嚏,他揉揉鼻子,“谁蛐蛐我呢。”

  孟跃将手中的手炉与他,嗔道:“你是天子,谁敢蛐蛐你,估摸是天寒染了凉气。”

  “哪有!”顾珩眼睛睁圆,理直气壮道:“我正值壮年,身子好着呢,特别特别好。”他强调。

  小全子和红蓼对视一眼,忍俊不禁。

  孟跃抬手抚在他眼角,顾珩黑亮亮的眼珠顺着她手指望来,孟跃道:“你……”

  孟跃又止了声,“回殿与你说。”

  她故意落后一步,摘了一支红梅,入殿后,顾珩挥退宫人,殿内只剩他们二人。

  孟跃从袖中取出红梅,插在顾珩的玉冠间,换下了原本的玉簪,她弯眸笑,“肤白若雪,乌发似墨,其上一点红,这才是雪里红梅。”

  顾珩面庞微热,下意识抬手抚了抚梅花,随后快步入内间,在他的等身铜镜前瞧,孟跃跟来,从身后抱住他,脑袋依赖的搁在他肩上,“如玉之颜,朗月清辉,无人能及你一二。”

  铜镜中映出绯色桃颜,顾珩忍着心中翻涌的欢喜,故作镇定:“怎么这么夸我,是不是有事瞒我。”

  “没有。”孟跃笑道:“因为分别太久,再见阿珩,我觉得阿珩哪里都特别好,为君时杀伐决断,待亲人又温柔体贴。阿珩都这么好了,偏还生的姿容研美,敏慧聪悟,纵我想破脑子,也想不出阿珩半点不好。”

  “是…是吗,也没有啦哈哈。”顾珩如果不是笑成一朵花儿,恐怕会更有说服力。他反身抱住孟跃,亲亲她的额头,若他身后有尾巴,恐怕早转飞了。

  倏地,顾珩手上用力,将孟跃整个人都直愣愣抱起来,非要形容的话,就是十岁的孟跃抱六岁的顾珩那种抱法。

  孟跃一下子比顾珩高出一个头,她现在是俯视顾珩,那一瞬间的高低错位,仿佛穿过岁月长河,回到从前。

  孟跃回过神来,笑着拍他肩,“你这是作甚,放我下来。”

  “我不,我太开心了。”顾珩又把人往上抱了抱,抱着孟跃在殿内奔跑,“跃跃,你现在看这个殿宇有没有哪里不一样,你看架上的摆设,会不会觉得它们很小。”

  孟跃忍笑,心道这么多年过去,顾珩哄她的话,还是当年她用来哄顾珩的旧语。

  她配合道:“是啊,感觉架上的摆设都变小了。”

  顾珩抱着她,跑起来更起劲了,殿内传来欢声笑语,勾的殿外的小全子心里痒痒。

  “不知道陛下和孟将军玩什么,这么开心。”

  红蓼瞥他一眼,“总归是不教你知道的。”

  小全子:…………

  一刻钟后,顾珩终于放下孟跃,他眼睛亮亮的望着孟跃。

  孟跃轻笑一声,抚摸他眼尾,“你知道方才在梅园,我想与你说什么。”

  “什么?”

  孟跃揶揄道:“你好好一双丹凤眼,每次你想让我依着你,都会努力睁大睁圆,显着无辜纯良。”

  顾珩:???

  “…笨蛋。”孟跃笑出声,转身望外去,却被人从后面抱起,顾珩一口咬在她肩头。

  不痛,有点痒痒的。

  他含糊道:“……你…你不许笑我。”

  孟跃忍着笑点头,“好,我不笑,其实阿珩这样也很可爱,我很喜哈哈哈……”

  她还是没忍住,笑出了声,越想停止越止不住。

  顾珩见状,咬着孟跃肩上衣衫磨牙,最后松开嘴,哼哼着由了她去。能博跃跃一笑,也是他能耐不是。

第144章

  大年三十上午,孟五娘提着年礼回了孟家,开院门的是孟二丫的小女儿,甜甜的唤了一声姨娘,主动接过礼盒,迎着孟五娘进屋。

  孟母向孟五娘身后看,很是失望:“跃儿不来了?”

  孟五娘道:“阿姊下江南平乱,功劳颇大,是以陛下和太后留她在宫中过年。”

  这事孟泓霖早打听到了,可惜他去孟府只见到孟五娘,没见到孟跃。

  堂屋内坐满人,话题始终围绕孟跃,一会儿感慨孟跃少时瘦弱,如今却成了女将军,多么不可思议。一会儿畅想宫中过年是如何盛大。

  孟二丫眼珠子转一圈,对孟父道:“我没念过书,但也晓得天地大皇帝大,爹娘大。四妹妹怎么也不把爹娘带去享福啊。”

  屋内顿时寂静。

  孟父黑了脸,斥道:“一堆吃的都堵不住你的嘴,闲的没事就滚回屋。”

  半点情面没给孟二丫留,孟二丫当即扔了手中瓜子,红着眼回屋,把门关的震天响。

  崔怜芳眼里闪过一抹愠色,瞥了孟泓霖一眼,借口回屋了。孟泓霖紧跟其后。

  回了屋,崔怜芳再也忍不住,“你说你把这人招来作甚,半点忙帮不上,尽托后腿。你能不能把他们送走。”

  “你以为我不想啊。”孟泓霖嘴里发苦。他明里暗里对孟二丫说过多少次了,他二姐脸皮比他还厚,就是不走。

  他难道还能把人撵出去?

  他直觉这样做了,坏了名声,往后别想见到孟跃了。

  晌午时分,孟二丫没事人一样出屋门,一双筷子舞的虎虎生风,把好肉都拣她一家人碗里,孟五娘拿着筷子,夹也不是,不夹也不是。

  崔怜芳气道:“二姐姐,这还有爹娘在,你把肉夹走了,爹娘吃啥。”

  孟二丫啃着鸡肉含糊道:“爹娘平时吃香喝辣,不缺这一口。不像我们吃了上顿没下顿。”

  孟父 “嘭”地一巴掌拍桌上,碗筷都震了震。

  孟父好面子,孟二丫却把他脸面踩在地,就踩没明说他苛待女儿。

  孟二丫的丈夫和儿女低着头不说话。

  一家子硝烟弥漫,孟五娘如坐针毡,好不容易挨到晚饭后,崔怜芳迟疑道家里没有多余屋子,孟五娘顺势提出告辞,匆匆离去。

  崔怜芳:………

  “人家住惯金窝,哪瞧得上你这个破地方。”孟二丫靠在木门上嗑瓜子,笑话她。

  崔怜芳冷笑:“我这地方是破,就不为难二姐姐了,不知二姐姐何时另谋住处。”

  “你什么意思?”孟二丫柳眉倒竖,“我是你阿姊,你敢撵我走,还有没有天理了。”

  “我可没有嫁了人,还赖在娘家不走的阿姊。”崔怜芳拍拍自己的脸,拖长了调子:“崔家数遍上上下下百口人,都没这么厚脸皮。”

  “小贱人,你找打。”孟二丫一爪子挠她个脸花,刚从堂屋出来的孟泓霖撞个正着,用力把孟二丫推开,下一刻院里传来哭喊,孟二丫摔倒时用手杵地,把手给弄折了。

  也亏的是京都,大年夜晚上还有医馆救治,换了其他地方,只能硬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