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在我 第134章

作者:桉柏 标签: 灵异神怪 东方玄幻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赵国国都始宁城坐落于西南疆域。

  统治这片疆土的自然就是赵王,这任赵王治国还算勤勉,能力也算得上出众。

  赵王赵长绮有着为王者都有的优点,也有着为王者都有的缺点——狠。

  因为赵长绮并非储君,也不是先王传位,而是自己杀姐屠兄再宫变搞死了老赵王上位,所以她也有着所有谋权篡位者都有的优点和缺点——敏锐多疑。

  杀人果断、杀的人多,便可称之为狠。

  可是杀人杀得花样百出,折磨人折磨得别出心裁,就不是一个“狠”字可以全然概括的了。

  同样的,洞察人心可被称之为敏锐,揣度太过君臣猜忌则成了多疑。

  当今的赵王,便是这么一位手腕狠毒且性情多疑的君主。

  “禀王上,人已经死了。”

  宫女的禀报声惊醒了正在打盹的赵王,赵王眼皮一抬,打了个哈欠:“死了,这么快?”

  那小宫女道:“王上,不算快了,那罪臣下笼一刻钟才被老虎咬死,算是坚持时间最长的了。”她觑了一眼赵王的神色,“可要继续?”

  “继续。”赵王松松垮垮地从软垫子上坐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把歪掉的头冠扶正,身后的小太监很有眼色地上前帮她捶肩捏腿。

  那小宫女领命,面色如常地吩咐下去:“去再去牢里押上来一个死囚放进兽笼之中,务必要身强力壮活蹦乱跳的,王上要看得尽兴。”

  赵王兴致缺缺地瞄了一眼下方的情景,一只饿狠了的大老虎正在啃食地上的尸体,白色的囚服被血染红。

  “总觉得咪咪都被饿瘦了,瞅着没以前壮。”她拧着细长的眉毛喃喃自语,“唉,最近也没人敢犯事,连个贪污的大臣都抓不到,怎么就这么点破胆?”

  小太监讨好道:“这说明王上您治国有方啊。朝中大臣敬您畏您,不敢行违反王令之事。”

  “是这样吗?”赵王笑了。

  她耷眼一瞧,视线挪到了身侧几个席位上,几名身着官服的大臣正坐在上面战战兢兢。

  赵王性情阴晴不定,行事作风暴戾且不计后果,还有个古怪的癖好——喜欢把群臣叫来跟她一块儿看怎么处决罪犯。

  每次她这么做,被她叫去观刑的大臣们都脸哭丧得像刚死了爹娘,因为被行刑的犯人往往前一天还是他们的同僚,后一天就被押到兽笼里了。

  如果只是杀头,倒也还好,能入朝为官多少是见过世面的,区区斩首之刑,眼睛一闭一睁就过去了。

  可是兽刑不一样,被关进去的官员往往先惨叫,接着四处躲避,躲避不及后被扑倒。

  有的时候罪犯过多,那些野兽已经被喂饱了,但是看见人进来又会兴奋,往往会把那些丢进来的罪犯当做解闷的乐子玩意儿,折磨好一会儿才会咬死。或者干脆不咬死,他们就被活生生被扑咬折磨到力竭而亡。

  赵王到底杀了多少人,莫说这些臣子数不清,恐怕就连她自己也数不清了。

  “各位爱卿觉得小李子的话在理吗?”她和颜悦色。

  在场大臣无不挤出笑容道:“李公公说得极是。”

  说话间,下方兽笼又有惨叫声响了起来。

  这次被放进去的死囚似乎想图一个痛快,没有挣扎,直接瘫在地上被老虎咬住了脖子,然而疼痛太过,他还是忍不住惨叫出声。

  没一会儿,新放进去的死囚就咽气了。

  “没意思啊没意思。”赵王扫兴地靠在软垫上,“助兴的东西没了,还是谈正事吧。”

  这几位大臣这才想起自己进宫的原因是什么。

  赵王传话,让他们过来议事,具体要商议什么,传信的宫女太监倒是也提前告知了。

  燕皇陛下驾崩,临死前说自己被妖所控,接着武国的信到了,邀赵国出兵宿阳,去诛妖。

  这事理应是大事,他们急匆匆进宫,结果事没开始谈先被赵王摁在椅子上观刑。

  赵王刚开始看的津津有味,结果看了半个时辰睡着了。剩下几个大臣也不敢睡,身后还有宫女太监盯着,他们就这么又看了整整半个时辰。

  直到喂饱了两只老虎一头豹子和一头狮子,第八个犯人也死了,赵王悠悠醒转,这才要开始谈正事。

  知道燕皇驾崩后的惶恐,早就被那八个犯人四头野兽给搞得烟消云散了。

  “和武国结盟,倒是个好计策,正所谓远交近攻,我赵国和武国没什么交集,也无世仇,关系尚可。”赵王敲敲脑袋,“前年本王生辰,武国送的那套编钟做功精巧,敲之回声清越,甚合本王心意。也不知本王送的爱宠在武国好不好,当初该把驯兽师一块儿送去的,失策失策……”

  “王上,臣以为赵国同武国结盟,怕是中了武国算计。”有人出言道。

  赵王像是才想起正事一般如梦初醒,看向出声的大臣:“郝大人有何高见?”

  赵国司马郝舍君低眉顺眼,“哪里称得上高见,只是若跟武国一同出兵,怕是会被架在火架子上烤啊。一来宿阳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我赵国并不知晓,万一被扣上了乱臣贼子的名声,于王上的声誉是个损害;二来一旦出兵,不成功便成仁,势必要搭上我赵国举国之力。今年各国都不太平,我赵国西边儿蝗灾泛滥,实在不是出兵的好时机……”

  “郝大人的意思是不出兵?”赵王淡声问。

  “不是不出兵,是缓出兵。先观望,再决定要不要出兵。”郝舍君小心翼翼道,“臣敢料定,他国必然也是如此应对,试问有哪个君主,敢将国运赌在上面?”

  “爱卿所言有理。”赵王陷入沉思。

  郝舍君又道:“王上,既然是武国挑头要清君侧,他们要占这个大义,那就让他们去占好了。结盟信一发,大燕与武国必定撕破脸皮,若其他几国闻风而动打成一团,两败俱伤之际,我赵国出手坐收渔翁之利,岂不妙哉?”

  “爱卿所言极是啊。”赵王想了想,扼腕道,“可这么一来,我赵国不就陷于不义之地了吗?本王岂不是成了小人?”

  郝舍君一噎,想继续劝说的话哽在了喉头。

  什么小人不小人的……你赵王都这样了,自己心里没点数吗?就算不这么干,难道你就是君子了吗?

  当然这话他是万万不敢说的,只敢小心赔笑:“是臣格局小。”

  他不敢再说,只隐秘地递给身边同僚一个眼色,那人犹豫地上前道:“王上同他国讲信义,他国却未必会与赵国讲信义。武国举兵清君侧,表面是为了天下,可未必没有私心。赵国何必搭上举国之力,来成全他国私心呢?”

  “这倒也是。可……”赵王没能立刻作出决定,“罢了,你们退下,本王要好好想想。”

  郝舍君肩膀微松,行礼告退,剩余几人也陆续离去。

  待所有人离去,赵王手支着下巴,漠然地看着兽笼里形容凄惨的尸体,这样的距离很容易就能闻到血腥味,不过习惯了,就不会因为这种味道作呕了。不光是她,就连她身边的侍女太监也面色如常。

  赵长绮阖上眼,用低不可闻的声音幽幽道:“攘外,必先安内……”

  ……

  与凶名在外的赵王不同,翟王翟襄是出了名的贤德君王。

  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发展农桑。翟国山多水多,道路艰难,历代王凿山开路,架设桥梁,保障道路通畅,连通翟国各地。

  其国都安都坐落于群山之上,易守难攻,是天险之地。

  武王信件与宿阳密报送来之时,翟王正在召开朝会,与众臣商议如何处置各地流亡到翟国的难民。

  “虽说有开仓济粮,可难民何其之多,救不完的,灾民一多,易生动乱,各地已有此类事情发生。臣请严厉处置闹事者,凡闹事者一律斩首,以震慑难民。我翟国遵从仁政,可对违法乱纪者,便不需以仁相待了。”

  “另可出动军队镇压,将难民分而化之送往翟国各地,命其开垦荒地,挖掘梯田。因接收难民过多,民间也颇有怨言,必须得好好处置才行……”

  “将身强力壮者征收进军队也可。”

  “征进军队不是不行,可是让他们去打谁?若宿阳那边再度借兵,难不成要这些大西北流亡过来的灾民跟着燕军去攻打他们的家乡不成?”

  “此言差矣,征兵只是为了早作打算。臣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天下大乱,或许就在这数年之间了……”

  众臣商讨之际,忽有侍卫闯入殿中。

  他满头大汗地跪地道:“王上,宿阳的加急密报还有武国送来的信件。信使说事关重大,请王上务必即刻查阅!”

  翟王一听,立刻道:“呈上来。”

  宫侍赶紧接过两封密信将其交给翟王。

  翟王先是打开了宿阳的密报,信纸上字迹密密麻麻,甚至有些潦草,一看就知道是在紧急情况下慌忙写的。但是该有的细节一个不缺,事情的经过无比详细。

  他看完信件,表情连变,却来不及将信的内容转述给下方朝臣,随后直接打开了武国的密信盒子,视线随着纸上的字迹移动。

  翟王捧着纸,许久没有动弹。

  他神色难辨,眼神直勾勾地盯着信纸,像是在重复阅读信上的内容,可又像是被上面所写之物摄住了心神,惊到失去了动作。

  在场大臣不敢催促,亦不敢出声打扰。

  翟王身边的太监没忍住偷瞄一眼信纸,只这一眼,他脸色唰地变得雪白,忙垂头,不敢再看一下。

  过了许久许久,他听到翟王低声道:“天助我也……”

  他将信纸扔下王座,示意群臣传阅,自己则起身面向翟国天柱的方向,在众多臣子惊愕的注视下朗声道:“天佑翟国!累世奋进,功成就在今朝!”

  

第144章

  商悯盼望谭桢足够聪明, 能够领悟到她信中未尽之意。

  能被当做储君培养的人,怎么也不会笨到哪里去吧?商悯自认为自己传递信息的方式虽然有些拐弯抹角,但不是不能想到。只要谭桢拥有作为一个国君的基本素养, 一定能领会她信上真正想说什么。

  事实证明,谭桢的确是一个合格的国君。

  或许她跟钻研权术几十年的老家伙相比还稚嫩,但是她无疑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能做到的也都尽量去做了。

  两个时辰后,马将军拿着谭桢传回的信走了进来, 言简意赅:“谭公交给你的。”

  装着信封的铜管封条上写着“无亲启”。

  实际上铜鸟送回的是两封信,一份写给马将军, 告诉她这位“无”是可以信任的,命她速速将这封回信交给“无”。一封就是这指定商悯亲启的信。既然指定了某人亲启,马将军自然不便查看。

  “信送这么快?”商悯笑了一下。

  只稍作思考, 她就得出了答案。大燕有两面金蟾, 谭国为何就不能有别的传信灵物?马将军说送信需要一天,那只是面对外人的说法, 真正紧急的情报都是传信灵物送的。

  马将军的糊弄话被自家国君亲手拆穿, 她也不尴尬,反倒挑眉笑:“职责在身,我可不会对你道歉。”

  商悯撕开封条,边打开边问:“这传信灵物没有被截获的可能吧?”

  “它速度极快, 绝无可能。”马将军自信道。

  “是吗?”商悯不敢苟同。

  人族顶级高手施展的轻功是有极限的,大多只能做到轻盈灵敏,至于速度无法和妖族身法相比。胡千面作为狐妖不擅长速度,可是他全速动起来肉眼只能捕捉到一道残影。

  苏归半夜把商悯打晕后, 在天亮行军前就往返二百里把她送到了运河渡口自己又回了军中,粗略一算, 用时仅两个半时辰,不仅速度快,而且耐力惊人。

  如果是妖想截获传信灵物,并非不可能。

  信纸展开,商悯垂首阅读。

  她最关心的事情是谭桢近处的人是否可以信任。敛雨客多少也在谭国都城逗留了一段时间,他的眼力是靠谱的,但是并没有发现妖的踪迹。

  这让商悯略微放心了,但还是没法完全放松警惕。

  信首规矩地写了一句问候,总体意思是得你们师徒二人相助是谭国之幸事。话虽然简短,不过感谢之意是传达到了。

  可见谭桢重视礼数做事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