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宋仁宗 第15章

作者:御风流 标签: 天之骄子 种田文 爽文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你……”赵祯被说破防了,指着赵昕说不出话来。

  但赵昕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说道:“儿子前段时间听宋师傅说,夏贼李元昊在三胜我朝后,曾放狂言称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

  “倘若夏贼或辽贼真有一天打破东京城,首当其冲的必是我等皇室。

  “至于那等言厚赠岁币,割地献关,以期和平,互不相犯的文官,可能转头就成了别人的臣子,用我等的脑袋去讨新主人的欢心,最终还能得一个寿终正寝。

  “爹爹岂不闻冯道故事?”

  冯道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时人送绰号曰十朝元老。

  纵观其人一生,简直就是一部站队艺术史,不仅生前享尽荣华,死后的声名也得以保全。

  冯道去世后被后周世宗追封瀛王,谥号文懿。

  “住口,你给我住口!”赵祯这下是彻底破大防,指着赵昕疾言厉色道,“你个孺子才读了几本书,就来教训我了!五代乱世,人伦不存,岂是今日可比。”

  “是与不是,爹爹心里比我清楚!总之这提鲜之物,儿子是一定要弄的,我要支取我的王爵俸禄!”

  “逆子,你这个逆子!”

  张茂则站在门外听着内间的动静,只觉得汗湿重衣,咬着牙把周围的内侍又给挥退了些,他自己则是准备着随时冲进去扯架。

  这父子两个的吵架内容,真是一次比一次刺激。

  赵昕已经跳下了凳子,站在下首耷拉着脑袋做老实状。他刚才也是真担心把赵祯给气坏了,但这些话又不说不行。

  自打高粱河兵败起,大宋朝的对外战争就是输多赢少,为了不重演五代旧事,还疯狂地崇文抑武,导致陷入恶性循环。

  放眼朝内绥靖之臣多如牛毛,尤其是与西夏三战三败后,满朝文武居然对这个仅仅占据了十州之地的弹丸小国都避如蛇蝎。

  面对这种情况,他爹赵祯支棱了一下,启用范仲淹进行改革,但急于求成给整崩了。

  再之后就失了心气,变成了得过且过的摆烂,让整个大宋朝愈发的积重难返,哪怕神宗哲宗后来使劲扑腾,也不过是回光返照,最终走到了靖康之耻。

  现如今又到了改革的当口,可改革不是请客吃饭,就他爹这个性格,非得下猛药好好给定一定改革的决心。

  不然他这个皇子再怎么太子之位稳固,那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毕竟大宋朝皇子的权力也就那样。

  再说他要是全力A了上去,他爹却临了跑路抽梯,这算谁的啊。

  自打赵昕痴疾痊愈,赵祯还从未见过他这么老实。可仅凭父子天性,他就能确定这小兔崽子在装。

  凭着胸中一口怒气,赵祯的问题砸了下来:“朕要你写的的劄子呢?”

  赵昕先是一愣,随即小脖子一扬,理直气壮道:“字数太多,还没写完,不过心里已经有谱了。”

  赵祯坐下,面上看不出喜怒:“那你就说说看。”

  赵昕幽怨地看了自己这个无良爹一眼。

  就不能也让他坐下嘛,小心眼子,又公报私仇。

  赵祯冷哼一声,淡淡道:“答得好了,朕就准你支取你的王爵俸禄去搞那劳什子的提鲜之物。”

  赵昕的眼睛嗖一下亮了起来,再无敷衍了事的心态。

  赵祯见状继续冷笑,他就知道,这小兔崽子一贯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幸好钱库的钥匙在他这,要不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把这小子给拿住,总不好次次都麻烦闺女。

  在赵祯琢磨拿捏儿子三十六式的时候,赵昕已经叭叭地说开了:“儿子出宫的时候见到了,宫外的新闻小报卖得极佳,酒楼集市乃至于瓦子,皆不乏讨论之人。

  “甚至在遇大事时,还有开设赌局者,一次设赌,其资可高达千贯。

  “据押在皇城司狱中的那个泼皮牛三供述,刊载在报纸上的消息多是靠买通衙门小吏、诸大臣身边仆从,乃至于宫城内侍得来。

  “经由一些屡试不第的秀才润笔,形成百姓爱看之言辞,其中多有夸大虚假。

  “不过因为消息够新,言辞够刺激,百姓多愿观看相信。朝廷邸报反而无人问津,沦为糊窗之物。

  “如今爹爹欲要施行新政,必要使百姓咸使闻之,明白其中益处,才能不被那些奸猾小吏诓骗。

  “儿子想不如让皇城司的人出面,暗中盘下东京城中最大的几家小报,待到新政施行之际,通过这些小报向百姓们鼓风,也防着有人煽动民意阻挠。”

  赵昕说完这么长一串话,只觉口干舌燥,脚也酸麻得厉害。

  他抬头悄悄打量了一下赵祯的神色,见无明显的愤怒,便重新手脚并用,哼哧哼哧地扭着小屁股上了爬上了凳子,举起原本该在饭后喝的茶水,给自己灌了个肚饱。

  再之后就堂而皇之坐在凳子上不下来了。

  赵祯见他这幅打定主意要坐着回话的模样也是叹气。

  恃宠而骄,不外如是。

  可谁叫这儿子是亲生的呢,又这么聪明,这收编小报的计策真的是说到他心里去了。

  便也只做未见,继续问道:“那你的改革宗室之策又是什么意思?那日我问你,你怎么也不肯说。”

  赵昕有些踟蹰,挠了挠头,好一会才说道:“招是好招,就是有些得罪人?”

  赵祯都被气笑了,反手指了指自己:“还有咱们豫王不敢得罪的人吗?”

  “这不一样,爹爹是爹爹,咱们是亲父子,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爹爹您必然是不会见我怪的。”

  赵祯心里熨帖,面上却把眼睛一鼓:“不管怎样,你今日都得说了,不然我就叫苗昭容收拾你。”

  赵昕暗暗磨牙,这破爹真是一天都不能要了。

  殷勤地给赵祯续了茶水后,赵昕带着点小谄媚说道:“儿子是这么想的,自太祖皇帝建国起,已有八十余年,宗室繁衍者众,虽然不是人尽高位,但每年都要支出不少爵俸。

  “如此下去,恐有一日朝廷赋税所不能及。

  “又聚在东京城中,虽然爹爹您增设立了大宗正寺进行管辖,可仗势欺人的仍旧有不少。而且彼辈不事生产,却以国家养……”

  赵祯听得眉头皱起,不耐烦地敲了敲桌子:“说重点。”

  赵昕立时严肃起来,一字一顿道:“儿子想让宗室考封。不拘是诗书还是骑射,各支嫡子年满十五开始考,依照成绩限定最高爵位。

  “年满二十还考不过的,与庶子一般通通降为闲散宗室。每年拿基础的爵俸米粮,宗室身份也只保留到下一代,之后的就不录入玉碟,让他们自谋生计。

  “至于考封优异者,可出仕为官……”

  赵昕话还没说完,就被赵祯的怒喝声给盖过去了:“胡闹,天家血脉,金枝玉珂,岂能混迹民间,与庶人同!”

  赵昕眼神放空到旁处,装没听见。

  老爹你可别装了,刚刚的你明明是一副很心动的样子诶。

  算了,这是亲爹,赵昕决定给老爹这个面子。

  于是很快赵昕也激动地怼了上去:“彼等以天下养,却无尺寸之功于社稷,不过空耗钱米而已。

  “儿子身为皇子,尚且三更灯火五更鸡,勤习文武艺,他们怎么就能在家袖手安享富贵?

  “古语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爹爹仁善大度,愿意养着他们,我可是不愿的。”

  这意思就是,考封政策迟早是要推的,无非早晚而已。

  赵祯果然叹了一口气,点了点赵昕的眉心:“也罢,为了你这个小东西,说不得要做一回恶人了。只是这出仕……”

  因为金匮之盟的缘故,如今的赵姓子孙在理论上都是拥有皇位继承权的,无非是强宣称和弱宣称的区别。

  赵昕选伴读特意指定总室要秦王一脉,缘故就在于此。

  赵祯这是在担心闲散宗室放出去会尾大不掉。

  赵昕却已经爬上了桌子,面对着赵祯小声说道:“爹爹担心那些文官造反吗?”

  赵祯果断摇头,大宋的制衡艺术相当出色,文官造反的可能性和太阳打西边出来差不多。

  赵昕双手一摊,示意到这不就完事了。

  然后继续说道:“而且对宗室动刀子,也不全是为了他们。”

  赵祯看着儿子神神秘秘,小骄傲又掩饰不住的模样,忽然想起来了那天儿子的应答。

  他说的是新政。

  赵祯心思电转,不由浑身大震。

  赵昕也正在此时把谜底给揭开:“国朝有冗官之疾,官员被养得多有颟顸,如宗室考封推行顺利,正好堵嘴。

  “不仅如此,还能……”

  赵祯看着还在掰着小胖手指头和他算账的宝贝儿子,脑中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这是天生的帝王。”

  也不知怎得,也许是鬼使神差,赵祯秃噜了一句话出来:“最兴来,愿意和爹爹一起去上朝吗?”

第14章 册太子

  紫宸殿。

  每逢朔望之日,皇帝生日,接见外邦使节,紫宸殿就会举行朝会。

  相比起能够容纳数千人,但只在年节时才会启用,让在京官员向官家齐贺新春的大庆殿朝会,紫宸殿朝会更符合大事开小会的华夏决策智慧,实为大宋朝目前的政治中心、权力心脏。

  今日正值望日,紫宸殿朝会如期举行,而在满堂的朱紫色中,有个淡黄色的小身影被衬得尤为突出。

  凡此身影行经之处,一众朝堂大佬纷纷避之不及,让本就秩序不太井然的紫宸殿变得更加纷乱。

  原因无它,因为造成纷乱之人的身高不够,脑袋上的戴着的长翅帽又太长。

  若是触碰到,少不得一个帽歪发散的结局。

  更为重要的是,其人身后还跟着四个小太监,抬着一张相当宽大的座椅。

  那些原本在半闭着眼睛养精神,想着待会该怎么喷宰执的台谏官得见此情此景,立刻就激动了。

  须知他们的升迁路可是架在别人肩膀上,这紫宸殿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品质十分良好的踏脚石。

  不管有没有作用,踩上一脚总是不会错的。

  而且这扰乱紫宸殿朝会秩序,也着实令他们十分恼火。

  冬日夜长天寒,好不容易从暖和的被窝爬起来上朝,想着借排班这会儿好好眯会,结果还被不开眼的给扰了,这还能忍?

  必须参他,狠狠参他!

  参得他身败名裂,参得他丢官罢职,好学会什么叫朝廷威仪不可侵犯。

  但当个头最高的御史探头往骚乱处看了一眼后,立时变得安静如鸡。

  天爷诶,看服制年岁,那人分明是豫王,参个屁!

上一篇:开局两间破瓦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