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风流
盼只盼这身上的伤能好得快些,不要耽误了与夏人作战。
有人醉着,有人睡着,还有人清醒着。
范仲淹和韩琦两人此时就袖手站在廊下,明看天上圆月,实则听着风中的声音,心中各有思量。
韩琦率先说道:“军心士气可用啊。”
泾州驻军之所以今日彻夜狂欢,就是因为他们后日就将要开赴最前线。
虽然这次的任务只是坚守城池,待夏军力竭后自退。但以夏军目前的攻势来看是狗急跳墙,压上了全部可用的军队,谁也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还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范仲淹却是没有把话顺势接下去,而是说道:“得太子殿下,真是我大宋之幸。”
时至今日,范仲淹对赵昕这个新鲜出炉的太子的态度从稍稍有些好奇,转为了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
本朝人口繁多,几乎每年都能听说又出现了神童,科举中甚至有童子试这一项。
更有如晏殊这般,以神童身份应试中举,顺利坐上宰执之位的。
但现在这位太子殿下还是太超过他的认知了。
该怎么说呢,这位太子殿下太会做太子了,现如今与官家已经是他理想中君臣父子状态。
官家仁柔,太子就刚强。官家囿于身份不方便做的事,说的话,则由太子说出。
如果太子行事过于激进招来百官反对指责,官家则充当缓冲地带,利用帝王权利裁决双方各退一步,让朝廷前进的同时不至于发生动荡。
最为绝妙的一点在于,官家现如今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将来的儿子也指定比不上太子殿下。
所以连易储的可能性都没有,百官可以放心大胆地跟着太子行事。
对西夏主战一事,已成定局。
韩琦点头,表示赞同:“这是历代先帝福德威灵所至,才使我朝有了太子殿下。”
又说道:“希文兄,可拟好箚子了?”
这话说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范仲淹却是秒懂,抚须颔首道:“已有了七八分了。”
官家早有召他二人还京主持变法之意,也早询问他们各自的富国强兵变法之策,只是与西夏战端再起,这才耽搁了时间。
而今西夏虽然倾全国之兵汹汹而来,但两人战略眼光都不差,从前线战报的夏兵面有菜色,缺甲少箭,攻击意志不坚就能推断出西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待西夏兵败之日,就是官家携胜推行变法之时。
因为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最初拟定的变法款项就必须或修改或深化。
只不过两人私交虽好,但在政见上却有许多出入,所以韩琦也没问范仲淹具体有什么变法建议,只是笑道:“不知到时官家会用希文兄之策,还是我之策。”
范仲淹没说话,只是在心中默默补了一句:也许做这个裁决的并非官家,而是太子。
当然,这个猜想得等打退了夏贼再去验证。
范仲淹现在只希望李元昊不要做垂死挣扎,耽误了他回京变法的大事。
人在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与之相反的是人在运气好的时候,刚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来了了枕头。
鄜州,种府。
听罢自泾州回来的家人诉说狄青是何等风光无限后,种世衡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道:“狄汉臣好强的运道,居然又得了太子殿下青眼!”
坐在一边听了全程的种世衡长子种古接话道:“爹爹,不能让狄汉臣专美于前。”
明明是他家有孩子在太子殿下身边充做伴读,论关系要比狄青要亲近得多,结果还是落在了狄青后头。
而且军中皆知狄青有勇有谋,早就入了官家的眼,要是再让狄青一直在太子面前大出风头,那将来的西北说不定就没有他们种氏的位置了。
种世衡一听也是这个理,不由抚须深思起来。
少一时,种世衡说道:“我记得咱们昔年埋在野利旺荣兄弟身边的暗线,现今有一个正好跟着夏太子宁令哥吧。”
第28章 策反、大胜!
迄今为止,种世衡最为得意的功绩是用反间计除掉了野利旺荣兄弟。
野利旺荣与野利遇乞两兄弟是如今西夏王后野利氏的兄长,太子李宁令哥的亲舅舅,长期掌握着西夏最为精锐的左右厢军,作战十分凶猛勇敢,号为“野利王”与“天都王”。
种世衡为了剪除这两个心腹大患,上演了一出离间大戏。
他先派出一个名叫王嵩的和尚给野利旺荣送信,让其人在过程中故意被野利旺荣的卫兵抓住,被抓捕后声称有机密要事要告知野利旺荣,成功让卫兵将他押送到了野利旺荣的中军大帐。
于是野利旺荣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打开了王嵩携带的蜡丸,里面有一颗枣子和画着一只乌龟的纸条,意为早归。
而野利旺荣在看过后佯装镇定地大笑道:“种使君亦长矣,何为此儿戏耶?”将王嵩扣留连同密函一块押送至夏州交给李元昊。
李元昊一直对手握重兵,还有外戚身份的野利兄弟不太放心,只是当时宋夏正在交战,贸然处置前线将领会引发动荡,所以十分大度地摆出了信任野利旺荣的姿态,把送信的王嵩收系监牢。
等到李元昊在定川寨再次取得大胜之后,自认为对国家的掌握到达了新阶段,于是再度提审王嵩,王嵩也恰到好处的“泄露”了自己藏在衣服夹层中的另外一份情报,上写着:“浪埋等已至,朝廷知王有向汉心,命为夏州节度使,俸钱月万缗,旌节已至。”
浪埋者云云,皆是转投宋朝,并得到重用的西夏人。
李元昊心中怀疑更深,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派出李文贵假装成野利旺荣的使者,去与种世衡商量投诚的具体事宜。
种世衡识破李文贵的身份,热情招待了李文贵,并在招待中大骂李元昊残暴不仁,迟早死无葬身之地,对野利旺荣的归降表示热烈欢迎,并许以高官厚禄。
李文贵深信不疑,回返西夏后将一切都告知了李元昊。
李元昊大怒,将野利旺荣收系监牢,杀之。
李元昊在杀了野利旺荣之后还感觉不安心,开始怀疑起了野利旺荣的同胞兄弟野利遇乞。
种世衡于是又生一计,花重金收买了野利遇乞的一个家人,偷出一把李元昊赏给野利遇乞的宝刀。
种世衡拿着这把宝刀,在夜间深入西夏境内,用节度使的规格祭奠野利旺荣、遇乞两兄弟。
西夏人顺着火光来探查,在灰烬中找到了野利遇乞的宝刀和一块没有焚烧完全的祭板,上写着“多述野利兄弟有意中国,并叙涉境相见之欢,哀其垂成而失”,又有“遇乞内投,以刀为信,今为白妪谮死,乃越境设祭”等等。
本就对野利遇乞动了杀心的李元昊干脆顺水推舟,又将野利遇乞给杀了。
至此,种世衡的离间计完美落幕,而李元昊也进一步收拢了权力,可谓是秦始皇照镜子——双赢。
至于被牺牲的野利兄弟,死人可是不会讲话鸣冤的。
哦,前提条件是刨除面前这个最可能成为野利兄弟嘴替的年轻人。
但见这个年轻人年约二十上下,戴白毡帽,耳垂重环,身着白色窄袖左衽袍,腰束蹀躞带,脚踏白毡靴,是时下典型的西夏贵族男子打扮。
种世衡心中诧异,实在是没想到自己只是轻轻一钓,李宁令哥这位西夏太子就亲身赴约了。
不过转念一想李宁令哥如今的处境,他也就释然。
野利旺荣兄弟没被处死之前,这位太子是中宫嫡出独子,有两个手掌重兵的舅舅在外作为奥援,储君之位可谓稳如泰山。
但随着野利兄弟一死,他的所有优势就变得荡然无存。
不仅被作为君父的李元昊猜忌,时刻怀疑他想犯上篡位,为野利旺荣兄弟平反。
而且李元昊在杀死野利遇乞之后,又看上了野利遇乞的妻子没藏氏,即便野利皇后将没藏氏驱逐出宫为尼,李元昊也频繁前去与其私会,这件事在西夏国内,乃至于大宋这些边州军镇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这位太子现如今也不过是驴粪蛋子表面光,所以哪怕坚定相信着自己不怀好意,也选择了亲身赴约。
溺水的人,不会放过任何一根浮木。
“种世衡是吧,真是好大胆子,你信不信本宫现在就把你杀了,来祭奠我两位舅舅的英灵。”
宁令哥到底是年轻,没有种世衡的养气功夫,率先用并不熟练的汉语发出了威胁。
烛光投在了两人身上,在窗棂上拖出两道长长的昏黄影子。
忽地烛芯一爆,两人的影子都为之一晃。
种世衡低低地笑出了声:“太子殿下,您既然已经到了这,那这种废话就不必再说了吧。”
想他种世衡是谁,少学诗书,青年从军,为了收服羌人之心,敢只身在大雪封山时深入羌部慰问。
宁令哥的威胁在他耳中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要是真想杀他,那在他出现的一瞬间唤出刀斧手就是了,何至于等到现在。
就算宁令哥现在就把他杀了,也洗不脱曾与他这个敌国高级将领会面的事实。有野利兄弟殷鉴在前,李元昊不怀疑这是一出苦肉计的可能性约等于零。
再说他已是要花甲的人了,用这黄土埋到脖颈的身体换一个夏国的太子,绝对是血赚。
而且李元昊现在就这么一个儿子,将来还能不能生出来说不好,但至少能让夏国因为储位空悬乱上一阵。
宁令哥暗暗咬牙。
他的确对种世衡递过来密信中的摆脱困境,蛰龙升天之法很感兴趣,但接受过的储君教育让他时刻牢记要在竭尽全力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否则就是输了一大半。
宁令哥的手指在桌案上有规律的轻敲起来,一副丝毫不受影响,轻松闲适的模样:“怎么能说是废话呢,种将军不怕刀斧加身,本宫还怕被你们缚至汴京邀功请赏呢。”
“哈哈哈哈哈哈。”种世衡突然笑了起来,把宁令哥笑得不明所以。
“种将军为何发笑?”
种世衡心中暗喜,小太子入我彀中矣!
随即止住笑声道:“我笑太子您不识人间险恶。”
宁令哥明知这是辩士先声夺人,引己发问之法,但还是心中痒痒,忍不住问道:“本太子并非是居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无知孺子,种将军缘何说我不识人间险恶?”
种世衡挑了一下烛芯,让室内更亮了一些,好让宁令哥看清他脸上诚挚万分的神情,这才说道:“太子认为令尊是怎样的一个人?”
宁令哥短暂地沉默了一瞬,这才慷慨激昂地说道:“吾之君父,自然是这世上一等一的英雄豪杰,承父祖之志,从定难五州始,筚路蓝缕,不过十年时间,就雄踞一十八州之地。
“大胜尔等宋人三场,若非范仲淹阻挠。我父恐已在长安城中,就是再现大唐荣光也不无可能。
“哪像你们宋朝的皇帝,软得和绵羊一般,偏偏还能统率种将军您这样的猛虎……”
种世衡知道后头的话不是自己能够听的了,于是抬手做了个阻止的动作打断了宁令哥的话,重新将节奏掌握到自己手中:“令尊猛则猛矣,可惜亦是狼心豺性,太子殿下身处狼窝之中,犹自不觉吗?”
“你!”宁令哥大怒,拍案而起戟指着种世衡说不出话来。
种世衡泰然自若,继续说道:“昔年卫慕山喜阴谋反叛,身死族灭也就罢了。可卫慕氏那两个女子又有何其无辜呢?”
宁令哥说不出话来,鼻息逐渐加重。
这件事是汉人长期指责他们是毫无礼义廉耻野兽的证据之一,也是他此时心中最深的恐惧。
卫慕喜山当时敢于反叛的底气是什么呢?是他的妹妹是太后,他的女儿是皇后,且身怀六甲,存了弑君再拥立自己的外孙为君,自己摄政的心思。
在事情败露之后,卫慕氏阖族被诛是应当的,即便卫慕皇后因为他母亲的一句“这个生下来的孩子不像陛下您”而母子皆亡也能称作皇室斗争中的常规做法。
可他的父亲,居然给卫慕太后,也就是他的奶奶,送去了一杯毒酒。
就因为太后也姓卫慕,就做出了弑母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