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的太子群 第37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石静莞尔:“夫人是福州首富,并不差钱,又怎会将这点银子瞧在眼中。我阿玛是个怎样的人,不用我说,夫人也清楚。这些东西交给我阿玛,根本保不住,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拿去给二房填窟窿,还是交给夫人更放心些。”

  黎百玉哈哈笑:“承蒙你看重,这些东西我收了,等交到三姑娘和四姑娘手上的时候,只多不会少。”

  石静起身谢过。

  黎百玉看着石静,回忆自己二十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好像刚刚难产失了孩子,毁了身子,被婆家骗得团团转。

  而对面这个小姑娘,已经能够独自挑起石家长房大梁,代替她的阿玛安排好两个妹妹以后的生活了。

  把二房一家人卖了,对方还在给她数钱呢。

  下个月嫁进宫,又将与太子并肩站在一起,迎接更大更猛烈的风雨。

  娘家的事安排妥当,石静才开始做鞋缝袜子。

  寻常女子出阁前,总会老老实实待在房中绣嫁妆。勋贵人家姑娘不用自己绣嫁衣,但孝敬婆家长辈鞋袜总要自己做才显得孝顺。

  奈何石静女红实在一般,绣个荷包手帕还行,做鞋袜就有些不够看。

  石青瞧见了,嘻嘻地笑,主动帮忙:“长姐绣荷包好了,我替你做鞋袜。”

  府里有绣娘,从外头找也行,只怕被人知道了说嘴。

  石青年纪虽小,手艺却很好,石静干脆丢开手,转而绣起了荷包。

  之后几日,姐妹俩坐在炕上一边做针线,一边闲聊。石争则坐在炕沿上,由小丫鬟陪着玩翻花绳。

  黎百玉忙完了,也会来这边坐一坐,离开时通常会抱走石争。

  “黎夫人好像特别喜欢石争。”石青此时接受了黎百玉,见她对石争好,心里还有点羡慕。

  毕竟谁不想做那个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孩子。

  石静给绣好的荷包收了边,这才接上石青的话:“争儿年纪小,好养熟,也更容易跟人亲近。黎夫人生育时伤了身子,再不会有自己的孩子,估计想养争儿,承欢膝下。”

  石青今年十一岁,再过几年也要出嫁,黎百玉自然更倾向于养石争。

  “额娘去时,争儿才一岁多,还不记事。”石青很快想明白了这一层道理,“黎夫人对她好,她最先喊了额娘。”

  反观她和长姐,无论如何都喊不出口,仍旧夫人夫人地叫着。

  石静对现在长房很满意:“争儿自小没了额娘,把黎夫人当成额娘也好。”

  等石青嫁了人,石争也有依靠,没准儿她会是三姐妹当中,最幸福的那一个。

  说话间,石青看了一眼石静刚刚绣好的荷包,不由蹙眉:“长姐这荷包是绣给谁?”

  按理说,这时候绣荷包应该是送给婆家长辈,可石青实在想不出,樱粉底色绣蝶恋花荷包长姐打算送给哪位长辈。

  皇上还是太后?

  好像都不合适。

  石静低头看了一眼手上的荷包,含笑收起来:“下个月太子生辰,这是我送给他的生辰礼。”

  石青:只送一个荷包吗?还是樱粉色?

  又想起太子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深觉长姐能亲手绣了荷包送去,已经很好了。

  还挑什么颜色!

  收好荷包,石静又翻出一条手帕,穿针引线绣起来,思绪却随着那荷包飞回过去。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日,胤礽偷溜到慈宁宫给她送吃。她咬着包子,瞧见对方揪着腰间的荷包闷闷不乐。

  “怎么了?”她问。

  他闷闷地不说话,直到她又问了一遍,才道:“大哥过生辰,惠娘娘亲手绣了荷包给他,宝瓶纹可好看。三弟过生辰,荣娘娘也送了荷包,上面的小鹿小兔子像活了一样。下个月就是我生辰,却没人送我荷包。”

  大阿哥是二月生辰,三阿哥是三月生辰,他们挂在腰间的新荷包,石静见过。

  确实很精致,纹样栩栩如生,可与胤礽身上的荷包没法比。

  太子衣裳鞋袜,所有饰物,规格都与皇上一样,都是针工局最顶级绣娘作品。

  针工局做不到,还有江宁织造局来补充。

  惠妃和荣妃女红再好,如何能与针工局和织造局绣娘相比。就连做荷包面料,都不能随便用。

  太子用缂丝荷包,大阿哥和三阿哥只能用杭绸。太子荷包可以用杏黄,配金银两色丝线,大阿哥和三阿哥不能用。

  总之,太子荷包规格与皇上一样,并且在皇上的纵容下,偶尔会越过皇上去。

  用着天底下最好的荷包,却羡慕起不如自己来。石静知道,胤礽想要的并不是荷包,而是来自额娘爱。

  皇上把满腔父爱全都给了他,却弥补不了胤礽心底母爱缺失。

  石静把嘴里包子咽下,倚着高大白皮松,对他说:“不就是一个荷包吗,我绣了送你。”

  太皇太后养女孩,与一般妇人不同。石静刚进宫那会儿,每天除了陪太皇太后礼佛,就是跟着苏麻喇姑读书写字。

  有一回苏麻喇姑问要不要从针工局找个绣娘来教石静女红,太皇太后摇头:“她不用学,学了也没用,不如留着时间多读书。针线上事,绣娘都能做,做得还好,用不着亲自动手,劳心劳力。”

  苏麻喇姑笑着说好:“还是太皇太后想得周到,操心费力地学会了,眼睛都熬花了,将来未必有功夫拿针线。”

  石静在慈宁宫住了几年,从来没拿过针线,就是从那天开始,白嫩的手指头上有细小的针眼。

  苏麻喇姑瞧见了,转头禀报给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把她叫到跟前,问她拿针线做什么,石静只得实话实话。

  太皇太后把她搂在怀中,半天没说话,当天便叫了针工局绣娘进来教她绣荷包。

  太子随身佩戴的荷包,看似是个小物件,绣起来难比登天。

  缂丝,金银线,哪一样都不好上手。

  石静每天的作息,并没有随着女红课加入有任何改变。太皇太后年纪大了,慈宁宫很早便要熄灯,也不许石静熬夜。

  可她还是在胤礽下一个生辰的时候,送了一只缂丝金银双绣云纹荷包给他。

  胤礽拿着那只荷包,对着太阳,反复看了好久,直夸漂亮。

  见他喜欢,石静抿了嘴笑。

  胤礽立刻卸下自己腰间荷包,把石静绣换了上去,对她说:“等会儿我就去南庑房转一圈,让他们都看看。”

  皇子生辰当日放假,约好了下午过来玩,可一直等到掌灯,也没见到人。

  石静以为他有事要忙,便没放在心上,谁知接下来一两个月都没人来。

  再见到他时,他腰间的荷包早换了新的,并且再没戴过她送的那只。

  缂丝金银双绣固然难学,她能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在短短一年之内做出成品,在针工局最顶尖的绣娘看来都属于天赋卓绝。

  太皇太后听说了,也呵呵地笑,夸她学什么像什么。

  可云纹仍旧是女红入门级水平,送给普通皇子,还算个物件,在太子面前,就显得不够看。

  尽管之后胤礽再没提起这事,石静还是坚持学习女红,每年他生辰之前,都会绣一只荷包。

  送不出去,就自己收着,到大婚之前已经攒了十只。

  今年终于绣成蝶恋花,也没想送人,按照自己的心意用了樱粉底色。

  石青看了一眼石静手上的缎面绣松鹤延年纹样手帕,猜出是送给太后,顿时觉得正常多了。

  不过跟荷包相比,手帕上的刺绣落了俗套,手艺差得也不是一点半点。

  石静此时还在走神,从荷包又想到了最近发生的事。

  本来约好,上元节一起看花灯,可她并没有收到宫里请帖。

  直到今天,还有一个月大婚,她甚至没见到胤礽面。

  算起来,他们已经有三个多月没见面。

  不过与六七年的等待相比,三个多月不算什么。

  绣手帕到底不如绣荷包技法纯属,一个没留神,扎到手指,疼得石静轻轻“嘶”一声。下意识把扎疼手指放入口中,铁锈味很快在口腔弥漫开。

  四月底,欧罗巴诸国使团来访,第一站并不是皇宫,而是石府。

  作者有话要说:

  西洋使者:买不到就偷。

  石静:救命的药方没有,致命的霉菌管够。

  那个作者:掐指一算,下章大婚

第37章 大婚啦

  西洋使团拜帖摆在石静面前,她看也不看,对黎百玉道:“夫人就说我在绣嫁妆,不见外客。”

  外国使团进京不去朝见皇上,却跑来石府见她,显然是奔着青蒿粉来的。

  她把青蒿粉交给胤礽,一来是为了解开皇上的心结,二来帮胤礽重开赛道,远离皇权中心,三来也是为了普惠大众。

  这里的大众,指的是清朝百姓,而不是二百多年后那群强盗的祖先。

  石静不知道朝廷与西洋诸国做了什么交易,但她知道自己最好不要掺和进去。

  如果真有交易,那也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代价可想而知。

  此时外国使团来见她,多半是想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戏,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价值。

  对方想玩孙子兵法,石静却只把他们当孙子,眼不见心不烦。

  黎百玉得了准信,将拜帖原路退回,并派人前去说明理由。

  外国使团碰了软钉子,还不罢休,又想法办法走通了二房关系。

  “五万两黄金,那可是黄金啊!”二夫人又拿着拜帖来找石静,“你阿玛一年俸禄才有多少,石家全年进益又有多少,有这五万两黄金,够养活石家几代人了!”

  二夫人缓了口气,继续眉飞色舞道:“一个小小的药方而已,能卖五万两黄金!掌珠啊,你在犹豫什么!”

  石静耐着性子听完,越发肯定了分家想法。

  “那个方子我已经上交朝廷,这才有了青儿和争儿乡君封号,二婶忘不成?”她反问。

  二夫人当然没忘,石青和石争都有封号,唯独把宝珠落下了。可现在不是跟石静掰扯这些的时候,赚钱要紧:“上交朝廷又如何,朝廷可没说不许你将药方卖给别人。方子是你的,你想卖给谁,就卖给谁!”

  这还用说吗?封号都赏下来了,足见皇上对药方的重视程度。

  眼看二夫人钻进钱眼里出不来,石静懒得跟她解释:“二婶说得对,方子是我,我想卖给谁就卖给谁,不想卖就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