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 第285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正剧 穿越重生

  “现在这样不好吗?”

  “呵呵,挺、挺好的。”阮二妹嘿嘿笑着,还是现在这性子对她口味,原先那副任人欺负的模样,叫人不欺负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就说家中最基本的家务活,一般都是由阮苏氏这个奶奶统一安排、分配到各房,结果大姐这个傻憨憨,干完自己的活,娘亲吩咐的活她乐呵呵的干,二房、三房推给她的活她也不懂得拒绝,照单全收。

  一开始,阮二妹也就是恨铁不成钢,再后来,实在劝不过来,就干脆将自己的活扔过去,帮外人不如帮亲姐妹吧。只是,随着时间过去,那些起初的心思早已遗忘在时光中,以至于这几天,接手家里的一堆活计,她忙不过来的时候甚至隐隐希冀,大姐依旧没变。

  摇摇头,将那些复杂的思绪抛开,阮二妹正经提出自己的请求,“大姐,我,我就是想找你借些钱,我先前跟着妞妞学了些花婶子的针线活,我想试着买些针线回来,看能不能挣点小钱。”

  她算是看明白了,在家里,能挣钱才是硬道理,与其在家里被使唤干这些看不到希望的琐碎活计,还毫无价值,不如自己想办法挣点钱,虽然要上交一半,但起码自己还能留下点东西。

  “唔?”阮柔略有些惊奇地看向阮二妹,说实话,有点出乎意料,但又有些在意料之中,因为对方从来不是个逆来顺受的性子,争取一切解决自己的困境,才是对方会做的。

  只是,她也会想,若原主是这样的性子,是不是就不会有自己的到来了。

  “行啊,等有了工钱,我就买些针线回来,但一切都得靠你自己学了。”

  “嗯,我还记得些,不行我就去问问三婶。”

  阮二妹说的是三房的婶子,阮田氏娘家条件不错,爹娘也疼爱她,故而学了一手不错的针线活,三房起码有一半的私房钱都是靠她一手针线存下来的。

  时下如木工、针线这般有技艺的活,都是只传给自己的亲身儿女,即便极少数人愿意收学徒,那条件也定然极其苛刻,故而,哪怕作为阮三神的亲侄女,也不能保证对方真的愿意教授这门手艺,不过,那就是阮二妹面临的问题了,阮柔没必要多想。

  总之,穿成原主,少思少虑,过好自己的日子,莫管他人闲事,就足够了。

  ————-

  在家收拾了两天,整理出一个小小的包裹后,阮柔正式搬去了城里,在布庄后院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子。

  屋子并不大,约莫不到十个平方,因为朝向不好,屋内很是昏暗,连白天都不怎么看得清屋内情况,不过阮柔对此很是满意,因为这就是自己的小空间了。

  布庄后院有完整的一套生活设施,最后边是库房,以前蔡老头一个月有半个月要歇在后院,就是为了看守库房,其实他在城里也有家,其他几个活计也是一样,故而如今阮柔搬进来,对他来说算是件好事。

  而能供他们居住的地方,一共三件小屋,先前蔡老头占了一间,如今阮柔占了一间,还有一间算是杂物房,放些铺子里抑或伙计们的一些小东西,在小屋的左前方,另有一间灶房,更难得的是,院子里还有一口井。

  转悠了一圈,阮柔对新居很是满意,而铺子里,杜掌柜牵头,更是给自己举办了一场小型的欢迎宴,唔,跟先前的伙食没什么区别,但特意让大壮去借口的猪头铺买了份卤猪蹄,几人吃得满口流油,很是满足。

  下午,阮柔照旧工作,查看布料成色、点清货物数量,招待客人成交几门生意,总的来说,说忙不忙,说闲着也不闲着。

  与此同时,阮柔也察觉到了几分铺子里气氛的不对劲,原因大概在于,苏引兰隐隐有罢工的趋势。

  作为杜晓红隔了道门的小姑子,苏引兰往日干活还算糊弄得过去,一来,铺子里没有多余的人手,她要是不干活,那定然会被看在眼里,进而训斥一番,二来,当初她进来可是卞氏费了不少心思才搞定的,娘也一再警告让自己一定要好好干,故而她还算老实。

  但如今,杜晓红新招了一个人,还许诺工钱跟自己一样,顿时就让她满腹怨气,再加上店里的活自从多了一个人之后,仿佛自己就顺理成章地闲下来了,人的本性,钱照拿,能闲着谁愿意忙碌个不停。

  这才造成了阮柔所见到的画面,不过,这一切依旧与她无关,她就把自己当个拿工钱干活的打工人,只要对得起杜掌柜给的工钱,其他事没必要掺和。

  当然,最重要的是,她也没那么多心思掺和,在布庄当活计只是为了尽早脱离阮家,以及为将来攒第一桶金,可没打算干到天荒地老。

  不过,阮柔都看得清楚的事情,杜晓红自然更是明白,但她同样一句话没说静静等着人犯蠢,她要做的就是找个好时机,把这碍眼的所谓小姑子兼眼线踢出去。

  时间匆匆过去一个月,还没到杜掌柜当初说的三个月时间,阮柔就凭借优异的表现,提前拿到两钱的工钱,当然,她没有告诉阮家人,而是自己截留着存起来。

  至于答应阮二妹的事也没忘记,拿到工钱后,直接在布庄里挑了些针线材料,在一个月仅两天的休息日带回去,收获了对方的一连串好话以及端茶倒水服务。

  如今阮柔在阮家的地位,可以说,也就比阮老黑和阮苏氏差了些,就连阮李氏,都被阮苏氏严禁打扰。

  除此外,阮家的屋子新建得差不多了,本就是茅草屋,初来乍到兼之身无恒财,阮家并几户苏家都是盖的茅草屋,勉强够遮风挡雨。

  房子建得如火如荼,田地的事也没落下,先前凑巧买了两亩上好的水田,之后一直没等到周边有合适的水田出手,即使有人家也大多卖给自家亲戚,没阮家什么事。

  故而,再三思虑,阮老黑另外圈了五亩地开荒。之所以没多开,一是因为荒地也要银子,一亩地二两,不贵,但考虑到其前期肯定出产不高,哪怕前三年免税,但估摸也就刚够养好田,三亩也就差不多了,二来人手不够,若是春耕前来不及修整好荒地,那圈再说也是百搭,还白浪费一年的免税期。

  如此之下,阮家的生活看似走上正轨,实则依旧分雨飘摇,无他,田地产出不够一家人的口粮,且下一季口粮还要到明年秋收,不管怎么看都叫人焦心。

  就在阮老黑整日愁眉苦脸,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外出跑商的卢泰终于回村了。

  自从当年城墙前一别,两边分道扬镳后,虽则安家在一处,却再也没见过,早几天卢家的房子建好,其他卢家人都搬进去,依旧不见人回来,他们还担心别不是路上出了事故,如今胜在人平安回来。

  几家的新居相隔不远,阮老黑正在土坯前打磨,试图让墙面光滑点,远处传来动静时,他一抬头,正对上牛车上的卢泰。

  “卢大兄弟,你可算回来了!”阮老黑扔下手头的活计,大笑着上前。

  几乎肉眼可见,卢泰比原先苍老了不少,想来也是,这么大年纪,奔波逃荒,随后又马不停蹄去跑商,一路想必也不平静,想不苍老都难吧。

  “是啊,阮老哥你也来啦,哟,房子都快建好啦,不错不错。”

  卢泰依旧那副生龙活虎样,精气神不见丝毫锐减,阮老黑不由有些羡慕。

  

第315章 “来来来,我这趟出去可是带了不少好东西回来,你们有需要……

  “来来来,我这趟出去可是带了不少好东西回来,你们有需要的都来看看。”卢泰既然能做行脚商人,自然能说会道,此行外出跑商,赚了一笔小钱的同时,还待回来不少小玩意准备出手。

  “哦?”阮老黑来了点兴趣,且他好奇外面的情形,卢苏村如何了,剩下的村民以及亲朋如何了。

  于是,一群人跟着卢泰回去,就在新建好的院子里,坐成一排。

  阮老黑悄悄打量着院子,卢泰家底足,虽则也是茅草屋,但下半部分却用了一小截青砖铺底,能有效地阻抗雨水、且干净整洁,叫人羡慕不已。

  卢泰也是刚回来,第一次看见,此时则光明正大地看了一圈,满意点头,喊过自己的大儿子卢平,“老大,干得不错。”

  卢平不同于其父和下面的两个弟弟,是一个性子憨厚的老实人,按卢泰的话说,也就看着家里一亩三分地的本事,不适合跟着他到处跑,此时他憨厚地挠挠头,“没,都是听爹的吩咐。”

  “唉。”见大儿子这样,卢泰有些发愁,性子憨厚是好事,可下面两个儿子年纪尚小,撑不起来,自己年纪又大了,眼瞅着跑商也跑不了两趟,可该如何啊。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人自然不会知晓卢泰的烦恼,只羡慕其光鲜亮丽的新屋子与带回来的满牛车货物。

  “老大,我带了些东西回来,你先把东西搬进来,问问村里的邻居们有没有需要的,若有可以便宜卖些,若是没有,明日。你跟我去城里,摆摊卖了。”

  “是。”卢平应了,一板一眼按照卢泰的吩咐干,什么价格能卖、卖多少全看亲爹卢泰的意思,自己半点不会拿主意。

  而平静许久的卢家,也因此举彻底热闹起来。

  按照卢泰的吩咐,对村里人放出的风声是,这些货物不赚钱,比城里便宜两成先在村里卖,卖不完的再去城里外,乡下都是会过日子的人,里外一算就相差两成,爱占便宜的妇人们顿时都轰动了。

  你喊着我、我喊着她,一个个成群结队过来,那热闹的架势跟过年杀年猪有的一比。

  阮家人也去凑了个热闹,新家已经建成,当初逃荒为了避免麻烦,好多东西都不得不舍弃,有道是破家值万贯,如今啥啥都缺,要置办起来,也得花不少钱,如今有便宜可占,自然不会错过。

  当然,也是为了给卢泰家的生意添份人气,大家初来乍到,卢家此举既是为了做生意,也是为了交好周水村的村民们。

  阮柔这天正好休息在家,被听到消息的阮二妹半拉半扯着过来,在卢家前院摆开的小摊子前兴致勃勃地观览。

  之所以说是观览,自然是因为阮二妹身无分文,是的,一文钱都没有。

  当初逃荒前,阮李氏忍着不舍,给她们二人分了几钱银子,很可惜的是,除去路上花了少部分外,在到达周水村后,又给搜刮了回去,阮二妹想私藏几文都没能成事,故而如今也只能眼睁睁看着。

  卢泰是个正经的生意人,挑选货物的眼光自然不差,一排排的货物中,有一般都是女人家用的小饰品,什么发绳发卡、手环簪子,等等,每一样都足以银子上至三十、下至八岁的女孩目光。

  而另一半,则是小型的生活用品,铁锅自然是没有的,可大小型号各异的瓦罐、碗瓢盆、碗筷茶杯等应有应有,琳琅满足,再是小心抠搜的当家妇人都忍不住动心。

  你买两个碗,我添两个盆,总之,谁也没空着手。

  而阮二妹眼馋地看了一圈,最后视线定在一个漂亮的红发绳上、愣是挪不开眼。

  那发绳可真好看,亮闪闪的大红,如果她能戴到头上,一定能吸引村中所有小伙伴的视线,可惜,她没钱。

  她现在头上的发绳还是自家做的,用的藏蓝色的条状布料裁剪而成,好处是不要钱,坏处自然就是灰扑扑丝毫不起眼,完全满足不了已经懂得爱美的阮二妹的欢心。

  正此时,阮柔伸手,取了三根发绳,一根是阮二妹看上的那根大红色发绳,另外两根则是她自己看中的,一根浅蓝、一根草绿,皆很是衬她如今的年纪,除去颜色喜人外,样式也很是新颖,想来是外地流行的样式。

  “卢婶子,这三根发绳一共多少钱?”阮柔扬着笑,丝毫没在意阮二妹震惊的眼神。

  “哦,要买三根啊,正常一根是两文钱,你要的话给五文钱就行。”

  本就很便宜的价钱,也没讨价还价的余地,阮柔很痛快付了钱,没继续在人群中拥挤,很快退了出来。

  至于一旁的阮二妹,愣是被那根大红发绳钓了出来。

  “大姐,你、你买了三根发绳啊?”她结结巴巴问。

  阮柔嘴角悄悄勾起一丝笑意,理所当然地回道,“对啊,如今我在城里上工,几根头绳换着戴,有什么问题吗?”

  “当、当然没有,就是三根是不是有点多啊,能不能、能不能......”

  不知为何,以前总是横行无忌、任性得很的阮二妹,如今面对自家大姐,却没了那股开口的勇气,心虚得很。

  逗够了人,阮柔没再继续,痛快地将那根大红发绳递了过去,“喏,拿着吧,本就是给你买的。”

  阮二妹又是震惊、又是欢喜,伸手接过时,还仿若梦中,美滋滋地要冒泡,还不忘道谢,“大姐,谢谢你啊。”

  “谢什么,又不是白给的,既然接了,你是要帮我做点事的。”阮柔开口。

  事实上,也的确有点小目的,她现在长期不在家,身处城里,丁点不知道阮家的动静,自然需要一个耳目,而阮二妹,就是她挑好的人选。

  一来,对方性格不是阮父阮母能摆布的,应该会乐于给自己通报点小消息,二来,有好处就上,简直再好不过的人选。

  不出意料,阮二妹只诧异了会儿,就痛快利索地答应下来,“好啊大姐,家里有我呢,你要知道什么,只要我知道的,肯定都告诉你。”

  “那倒也不用,家里的大事或者与我有关的,跟我说一声就行了。”阮柔最担心的,还是阮家拿她的婚事做筏子。

  在周水村,阮家以及苏家几户都是外来人,要想站稳脚跟,最好的办法是跟原本村中的住户联姻。

  这种联姻跟豪门大户的联姻不同,没有太多利益的结合,但本质却同出一源,就如当初阮老黑三兄弟逃难到卢苏村后很快靠着娶了苏家姑娘站稳脚跟一个道理。

  如今阮家年纪最大适合婚嫁的就是她这个长孙女,更吸引人的当然还是她一个月二钱银子的工钱,可以说,现在定下婚事,等到了成婚年纪,她少说也能攒下几两银子——只要她不是一心一意为娘家付出,自己什么都不要的性子。

  “嗯嗯,大姐,我知道了。”阮二妹还不太懂其中的道道,但拿人手软,接了大姐的发绳,听话办事自然是应该的。

  于是,姐妹俩皆满意而归。

  若有不高兴的,定然是同样看到这一幕的阮李氏。

  她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瞪着离开的两个女儿,可惜的是,两人就跟没看到一样,一会儿功夫股就溜远了。

  可恨,她想,原本这些银子都该归她的,奈何老婆子发话,她暂时不敢有小动作,等过阵子,她定要把银子拿过来,本来嘛,哪有小孩子家家管钱的道理。

  可她丝毫没想过,若只是一个小孩子,那阮家为何又要惦记一个小孩子赚的钱呢。。

  阮柔纯粹懒得搭理,反正她一个月只回来两次,即便在家住,也不会把存银带回来。

  等卢家这场小型售卖会结束,时间已经不早,阮苏氏和阮李氏三妯娌一齐归来,一个个手上捧着不少东西,脸上都带着收获的笑意。

  将给家中买的东西放下,三妯娌各回各屋,不多时,阮李氏悄悄从房中出来,腰腹处鼓鼓,显然藏了什么东西。

  阮二妹憋着嘴,不满道,“大姐,娘肯定给小弟买了糖。”

  作为大房唯一的儿媳,阮小弟就是阮父阮母二人的命。根子,但凡有什么好的,定然要竭尽全力供应,平素对两个女儿的教导,更是诸如姐姐要照顾弟弟、要靠兄弟以后撑腰之类的。

  当然,可惜的是,以前的原主信了个十成十,现在换了阮柔,是半个字都不信,至于阮二妹这样的,只有给好处才使唤的动,可以说,如今两个女儿,阮李氏绝对一个都靠不上。

  这与阮李氏的作风不无关系,就说今天,她去卢泰家都买了麦芽糖,偏舍不得给两个女儿一人一块,以至于给儿子吃糖还要偷偷摸摸,做得实在小家子气,就这样的,好处没自己的份、还要自己承担所谓责任,谁上当谁傻。

  “没事,她买她的,以后你挣钱了自然能自己买。”阮柔不大走心地安慰着,这确实是她的心里话,人嘛,靠山山倒,唯一靠得住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