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 第449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正剧 穿越重生

  黄媒婆想打听更多适婚年龄男女的消息,而村人也想跟媒婆好好唠唠村里的好姑娘、小伙子,以后遇到好的对象,也能第一时间想到自个村子,可谓各取所需。

  离开了村口,黄媒婆带着林母在村子里溜溜达达的,假装不经意路过那赵二姑娘家门口。

  两人到时,正好能看见院子里有一个年轻姑娘正在里外忙活着,洗衣服、做饭、喂鸡、扫地,总之就没个闲下来的时候。

  黄媒婆指着人朝林母道,“喏,那个就是,你看我没骗你吧,可勤快了。”

  林母方才已经打量了好一会儿,此时心下是满意的,只口头上对黄媒婆还是带着点挑剔的语气,“手脚倒是挺麻利的,就是不知道性子怎么样。”

  闻言,黄媒婆立即拉着人上去敲门。

  “笃笃笃。”

  听见声音,院子里干活的赵二姑娘放下手里的活计,出来迎人,“谁啊?”

  待打开门,却发现是陌生的两个大娘,好奇问,“大娘,你们这是找谁?”

  黄媒婆做惯了类似的事情,此刻张口就来,“姑娘,我们是去隔壁村走亲戚的,走到这儿实在又累又渴,能不能劳烦讨杯水喝?”

  林母又开口,“要是能有个馍馍饼子吃就更好了。”

  赵二姑娘眼神闪了闪,她听过不少长辈乃至村子里的小姐妹说过这一遭,明着说喝水,实则是过来相看。

  想到家中爹娘最近正在商议着要把自己嫁出去的事情,她心中更是笃定了几分。

  她今年已经十八,马上就十九了,再不相看相看,等到二十岁就真不好说亲了,倒不是别的,而是这个年龄还没说亲的人,要么是人有问题,要么是家里有问题,总之都不是很好的成婚对象。

  要说她自己也是愿意出嫁的,在娘家一天从早到晚干不完的活,还讨不了一点好,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衣服更是破破烂烂,捡几个兄弟的破衣服穿,只是不知这户人家的条件怎么样,人品如何?

  多想无益,她垂下眼眸笑着道,“大娘,吃的是真没有办法,我们家粮食也不多,而且都在我爹娘的屋里锁着呢,我这就去给你们打两碗水来。”

  等人姑娘进去后,黄媒婆用胳膊肘捅捅林母,“你觉得这姑娘怎么样,可还合你的心意。”

  经过刚才一番试探,林母对赵二姑娘已是多添几分满意。

  愿意招待给水给她们喝,说明人是个良善的性子。不给粮食说明能够替家里打成算,不是个手松、爱把自家东西往外拨拉的。

  “人倒是挺好的,接下来的事情还要劳烦黄媒婆你帮着从中说和。”

  “嘿,我黄媒婆不就是做这个的嘛,等着,你过年前就等着娶儿媳妇吧。”黄媒婆保证道,嘴角咧得老大,开心又一笔谢媒钱到手。

  之后,两人喝过赵二姑娘端出来的水,道谢过后,又得奔波往回走。

  好在回去的时候正值中午,路上恰巧碰见一辆牛车,走运赶了个便车。

  回到家,林母也没声张,只是说给老二相中了一个姑娘,过几天就请黄媒婆帮着正式介绍。

  娶媳是家中的大喜事,林父听了很是高兴,就连老三林吉祥都忍不住兴奋。

  真是太好了,等有了二嫂,她手头上这些活可就都扔下不干了。

  唯独林老二的兴致不高,“你是说的哪家的姑娘啊,长得怎么样?”

  想到赵二姑娘那平平凡凡的样貌,林母有些微心虚,毕竟她知道家里这个老二一向好颜色,以前说给他娶媳妇就一直说要挑一个好看的,可好看的那不是要钱吗,家里哪有那么多钱。

  心虚只是一瞬间,很快就转化为了恼怒和指责,“都说娶妻娶贤,人姑娘品性好、能干活就是了,你还挑什么样貌,你自己长得又能有多好看。”

  这话一出,林老二顿时明白,那个姑娘肯定不好看,立刻不满嚷嚷开了,“娘,我一早就说了,我就要找一个好看的,你是给我娶媳妇还是给家里娶一个长工啊。”

  “你要好看的你自己去找啊,还要家里给你张**嘛?你爹娘就这个本事,就这个彩礼还得靠去借呢,你要是不愿意,正好省了老娘去借钱的功夫。”林母也不乐意了,她今天来回跑一遭,辛苦不说还操心,不都是为了儿子吗,结果还讨不到一句好。

  林老二顿时不吭声了。

  他都二十岁了,也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可惜的是他也知道家里是真的没有钱了,而据他了解,容貌好、品性好、家世好的好姑娘一般的聘礼都不少于十两银子,林家是真的出不起。

  可是叫他就这么同意,他也不愿意,所以就直接不吭声了。

  母子俩气氛僵持,眼看着本来应该喜庆的婚事就要闹得母子俩不高兴,作为一家之主的林父终于发话。

  “老二,你娘给你辛辛苦苦操持婚事,还操持出错误来了。”林父也不大高兴,对儿子的不识相,“你爹我定了,就这个姑娘,你若是愿意我们就去姑娘家相看,要是不愿意你就自己去找,以后我们再也不管了。”

  林老二身无分文,叫他自己去娶个媳妇,那怎么可能,就算人家是姑娘是傻的,人家爹娘也不傻呀。

  所以最后他只得无奈妥协,“爹娘我听你们的,婚事你们来操持就好,辛苦爹娘了。”

  阮柔在屋内听着林家一家人的讨论,不由得心生感慨,“难怪林老一个不上不下的还能获得林父林母的喜欢,这不挺会做人的吗?也就原主夫妻跟老黄牛一样,做的多、说的少,结果还真就被人当做老黄牛来使唤了。”

  于是这门婚事到底谈了下来,没过几天,林母带着谢媒钱请黄媒婆上门说和。

  好在赵家对待这个二姑娘,虽然在娘家的时候苛责,可在婚事上到底没使什么绊子,说五两聘银就果真只要了五两,至于其他瓜果、肉类、布匹、点心等等都是按照市面上常见的规矩来的。

  林母一开始还想着秋收之前把这个姑娘娶进门,可是老赵家也不是好糊弄的,说如果这样就得多掏半两银子的聘银,一是因为秋收的活计太累,多个人分担家里人也能轻省点,二来则是因为秋收距离过年还有两个节,这两个节日一般来说姑娘的未婚夫婿家要送礼来的,所以摊下来算半两银子也不算要的多。

  但林母不乐意啊,这五两银子还是借来的,就等着秋收的粮食拿去卖钱还债呢,所以最后的婚事还是被定在了年底。

  老二媳妇定下来林家可算是了了一桩心事,起码林母看着缩在屋里不出来的大儿媳妇都没有那么碍眼了。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秋收的时节来临。

  春种、秋收一向是农家人最忙碌的两个季节,秋收虽然累人,但到底是喜悦的。

  尤其林家今年背着债,便更期待今年田地里的丰收了。

  村里的老人们每日都在田地里摸着麦穗,看到底有没有长好,等最有经验的农人一声令下,秋收便浩浩荡荡的开始了。

  林家人地不多、人口不算少,按理说应该没那么累,可实际上,林家每个下地的人都觉得快脱掉了一层皮,最大的原因还是以前最累最忙的活计都是由大房夫妻去做的,乍然换成他们可不就喊着累吗。

  其实他们一开始还想把阮柔也拽下地,说是多个人粮食就早点归仓,可阮柔也不是好欺负的,当然不干。

  “我身体不好,就不跟着你们下地了,省得到时候累倒了还要你们担心,不如我觉得在家里做做饭吧,正好林松这孩子放了农忙假,也能跟着搭把手。”

  如此,林家人就是再不满意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而阮柔之所以揽下做饭的活计,倒不是因为抵不过林家人的算计,而是因为她真的很想改善一下伙食,就算她自己平时会买一些糕点点心肉干之类的改善,但是到底没有饭菜那么可口。

  “来,林松今天的饭菜里有肉,你先吃两块。”阮柔在灶台边边做饭边吃一点不嫌弃,而在下面烧火的林松闻言,虽然觉得偷吃也不好,可是娘亲喊他,他便乖乖的凑上前吃了好几块肉,只觉得满足非常。

  林母总共才舍得买了两斤肉,如今被母子俩偷吃不少,所以菜里面肉的数量肉眼可见的少,可林家人累的够呛,一点生不出争论的心思,便也只得认了。

  本来阮柔都做好了他们但凡开口指责一句她就罢工的,结果林家人竟然老老实实的,还让她颇为不习惯。

  最后的结果便是,一场农忙下来,林家所有人都变得又黑又瘦、精气神被抽走大半,唯独阮柔带着儿子偷吃,加上偷做了一些她自己买的肉菜,竟然还长胖了点,也是叫林家人十分服气的了。

  林母本来准备等秋收结束之后就跟这个儿媳好好算算账,结果,前一天粮食刚收上来,第二天大儿媳就嚷嚷着心口疼直接躺回了床上,饭菜也不做了,更是让她全然没有了指责的余地,险些气的呕出一场血来。

  

第630章 有道是,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前几日秋收……

  有道是,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前几日秋收吃了几顿好的,阮柔便觉得林家压根没荤腥的猪食太难吃了。

  闲来无事,就想着怎么名正言顺改善一下自己的伙食,最后发现,要想不被林家占便宜,还得从阮家入手。

  “爹娘,家里秋收也忙完了,我都好久没回娘家,要不我明天就带上林松这孩子回去一趟吧。”

  林家人总不能拦着儿媳妇不给回娘家,而且阮柔确实很久没回去了,林母想了一通,发现不好拒绝,但那神情看着就不大高兴。

  “你要回就回去吧,不过家里可没什么好东西招待。”

  阮柔笑着道,“没事,回我自个儿的娘家,明天我摘几把菜回去就是了。”

  林母以为的两把菜就是田间地头农家最不值钱的菜蔬,但阮柔口中的几把菜却是房檐上仅剩的那一串腊肉。

  阮柔明白林母的意思,但林母却不知道她的意思,所以婆媳间没起什么纷争。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林家人便各自去忙,阮柔则趁着林家人没注意时割下整串腊肉,她其实不缺这点东西,但是原主之前付出的太多,总得多搜刮回去才能让原主满意。

  清晨,阮柔带着从林家搜刮来的好东西开始走娘家。

  两个村子距离不近,因着林松人小步子慢,约莫半个时辰才到。

  对于女儿的到来,阮父阮母都很是开心。

  受了阮柔不少补贴的阮大弟和阮二弟更是没有任何不欢迎的意思,更别说阮柔带了一长串的腊肉回来,足够好几天的伙食费了。

  一回来阮柔就听说了一个好消息。

  “我们给你二弟相看了一个姑娘,等过几日就走礼,你到时可得回来一趟。”对此,阮柔当然没问题,乐得回来吃几顿好的。

  “对了,我们准备你二弟成婚之后就把这个家给分了。”阮母背过两个儿子,悄悄对女儿道,这个事情他们还没有告诉两个儿子呢。

  “怎么突然就要分家了?”阮柔纳闷,农家向来就讲究一个父母在不分家,一是担心以后的养老问题,二则是人多力量大,在以宗族为主的乡下,家里男丁越多越代表着不好欺负。

  “这些年我和你爹也看了不少村里其他人家的为人处事,仔细想想还是早分早好。”阮母感叹。

  两人决定分家,只有其中一小部分是她刚才说的这个原因,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闺女的事情不好处理。

  虽然自家人都知道这个过继来的便宜外孙在家里吃饭、读书是给了钱的,可她总担心人心不足,大儿媳妇还算听话懂事没闹腾出什么来,可小儿媳是被家里娇养长大的,脾性还指不定怎么样,便想着不如分家算了。

  难道家分了,两个儿子就不是自己生养长大的了,以后能不给自己养老?阮父阮母想的很明白。

  阮柔对于娘家的家务事没有任何意见,只要阮父阮母自己想好了,想分家行、不分家也行,就算两个儿子以后不愿意养老,她给二老养老就是了。

  遂很支持地道,“爹娘你们想好了就行,放心,以后大弟和二弟要是不孝顺,我这个做姐姐的来教训他们。”

  阮母顿时便乐呵呵的,“好,你两个弟弟还是你带大的呢,肯定得听你的。”

  “娘,你把这些腊肉都做了吧,我想吃点好的。”阮柔撒着娇道。

  一串腊肉看着不少,可其实也就两三斤的样子,吃两顿就没了。

  阮母其实有些心疼,那肉看着可是有好几斤呢,省着点吃能吃个半年,可到底是女儿带回来的,而且省着吃也省不到女儿的嘴里,索性一狠心,全给切了做了。

  最后端上桌子的就是几大盘腊肉炒菜,丰盛的很,比起过年也不差什么了。

  “娘,大姐一回来你就做这么多好吃的啊。”阮大弟颇有些酸溜溜道。

  “瞎说什么呢,这肉还是大姐带回来的?”阮大弟媳妇不乐意地捅了捅丈夫的腰,她自家人知道丈夫没什么坏心思,可能就是单纯的羡慕,可架不住这话容易被误解,惹了大姐的不高兴就不好了。

  “也对,这肉大姐待会儿你多吃点。”阮大弟也不是不通人情的人,反应过来连忙找补。

  “当家的说的是,”阮大弟媳妇应和,“娘,我记得家里还有一只风干鸡,要不晚上趁着大姐在也做了吧,当家的经常说以前都是他大姐照顾着长大的,以前没能力帮不上,现在起码多吃口肉是可以的。”

  这只风干鸡是她娘家送过来的,所以她才能做几分主。

  夫妻俩一唱一和的,就把这话圆回来了。

  阮柔听后很是满意,人有时候并不是怕辛苦,而是怕付出了却没有回报。

  就像原主上一辈子在林家当牛做马的,照顾着林家几个弟妹长大,辛苦自不必多说,可那份怨恨并不是来源于这些辛苦,而是因为林家人并没有从内心真正的把她当做亲人,反而在她上了年纪以后当做负累一样的送出去,让她感觉自己一片真心喂了狗。

  相比较林家的虚情假意,阮家人的表现就令人宽慰得多了。

  原主还没有出嫁时,作为家中的大姐帮衬父母、照顾弟弟,家里家外忙活的不少,出嫁时得了十两的嫁妆银子,这就是阮家父母对她付出的认同以及回报,就是可惜原主丧夫后,碍于夫妻感情,没有听爹娘的选择另嫁,而是留在了林家那个虎狼窝,带来了一生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