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言归
俩小孩原本一个被摁着揍,一个在一旁锤打女子的肩膀。皮实的孩童被打了屁股也没哭嚎,但一听说要吃药丸子,顿时哇哇大哭起来。
女子将俩小孩轮流摁在膝盖上抽,完事了拎着小孩的脖领子往回走。她穿着一身玉兰短褂,脚下踩着软布鞋,乌油油的长发仅用一根玉簪挽起。她长大了许多,也健康了许多。因为奔跑而充血泛红的脸颊丰盈有肉,面部表情也生动了许多。即便板着一张脸,也能看出她的眼神是灵动的、鲜活的。
宋从心就站在桥上,静静地看着她。
她知道这孩子改了名字,在白玉京修过巫言与医术,现在是秀水镇的一名医师。明月楼每个月都会将她的生活简况递给无极道门,一开始巨细无遗,被宋从心敲打了几回后,监视的眼线便放宽了许多。明月楼门徒与楼主一样都是人精,他们最初接到的命令是“监视”。但在察觉到宋从心对监视目标有利益之外的感情后,他们便巧妙地将“监视”变为了“照拂”。递给宋从心的简报也不再癫到连午后吃了几块点心都要记录,反而多了许多她日常生活中的趣事。
女子拎着两个孩童,途经桥梁时,明明宋从心已经施加了令人忽视自己的术法,她却好似心有所感般地回头。
“你们自个儿回去,要乖乖的。不然我让阿兄来治你们。”女子将俩小孩放下,将手上挎着的褂子草鞋给小孩穿上,道,“听见了吗?”
女子口中的“阿兄”对小孩的威慑力极大,两个原本还敢蹬鼻子上脸的孩子瞬间安静了下来。女子推了他们一把,他们便手叠着手,听话地回去了。
看着两个小孩远去,女子转身,望向宋从心。
她站在原地,与宋从心隔桥相望。突然,她小跑了过来,扶着石栏杆,道:“你好。我叫江仙,你叫什么名字?”
宋从心的衣摆被风扬起,她现出面容,却不是图南的模样。
“你好,江仙。”她微笑。
“很高兴见到你。我是,拂雪。”
第364章
如今改名为“江仙”的拉则,与兄长江央住在一栋拥有花圃的小院里。
当然,江央本身并不姓江,其名字实为“妙音”之意。但或许是为了让江央记住自己罪恶的过往,也或许是楼主懒得取名,直接取了同音。神眷后人摇身一变,从北地子民变成了南州土著。哪怕江央拉则的眉眼是北地人特有的深邃,但明月楼多的是楼主的狂信徒——就算楼主指着田里的蛤(服了)蟆说青蛙,这群门徒也会连夜把所有蛤(真服了)蟆都漆成绿的。这般众口铄金之下,没有人怀疑过江家兄妹的出身,连拉则都以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秀水人。
拉则到路边要了两份青团,宋从心付了钱。那钱币金灿灿的,像麦穗一样漂亮。拉则忍不住要了一枚,拿在手里翻看。
“这是穗币,主要在大陆中部流通。南州疆域广阔,多河流山川。行路艰难,故而穗币还未在南州普及。但它很漂亮,又比寻常货币保值,外来的商贾会很乐意以此易物。”宋从心掏出一袋穗币递给拉则,“在镇上用有些显眼,但它和白玉京的货币是共通的。”
“你知道白玉京,你也在那里修学吗?你还去过大陆中部?”拉则不断提问,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中部会不会很远,要怎么去呢?”
“确实不算近。”宋从心颔首,“南州与中部隔着十万大山,密林与妖兽是天然的屏障。千百年来,南州因地势而未能与其他州域建立联系。加上风土人情和语言的差异,即便商贾投机,也难以通行。不过陌州水路已经开通,港口也在修建。再过些年,白玉京官话普及,人们对南州的了解也会越来越多。”
宋从心语速不快,尘世的一切被她娓娓道来。无论拉则好奇什么、疑惑什么,宋从心都能给出答案。那些常人眼中难以跨越的山与海,仿佛只是稍稍拂动她衣角的尘埃。
不管两人再如何放慢脚步,道路都有尽时。临近岔路,拉则便预感到离别的到来。
“我该去哪里找你?我们还会见面吗?”拉则比划着手背上的三叶金印,“你会去白玉京吗?我可以去白玉京找你。”
“一年。如若我还在世,便会再来见你。如若不来,便莫要再等了。”
“为什么?你要去做危险的事吗?”
“我不知。正因不知,所以无法承诺。”
“一定要去吗?”
“是的。一定要去。”宋从心笑叹,“他在等我。我是一定要去见他的。”
拉则不再说话了。宋从心知道她明白了,毕竟拉则一直是个通透的孩子。她给拉则买了一串糖葫芦,拍了拍她的脑袋。转身,便在天光中消匿了。
拉则举着糖葫芦站在摊子前,目光有些收不回来。她似乎也曾目睹过这样的背影,在一座高高的山上。
“江姐儿,今日不用坐堂啊?回得真早。”卖糖葫芦的老翁乐呵呵地笑着,“怎的今天舍得买海棠果串了?不是说要攒钱,日后出去游学吗?”
“又不是花我的钱。”拉则下意识反驳,回过神来,收回了延向那人足迹的视线,“……安翁,你猜谁给我买的糖葫芦?”
“嚯。谁啊?”安翁乐呵呵地打着蒲扇,手里还捏着方才从另一人手里接过的钱,“该不会是江哥儿吧?但快到饭点了,江哥儿不是不让你在外面吃零嘴么?不过吃串糖葫芦也不碍事,生津开胃!嗯……是你左姨还是三娘啊?不过三娘那抠门的,你是帮她跑腿了吗?”
“……”拉则眨了眨眼睛,没有立刻接话。她咬了一口糖葫芦,把糖壳嚼得嘎吱作响。
“是山一样的人,头发白白的,好似积了雪。”
……
宋从心上了山,去了千林佛塔。
千林佛塔,南州佛门圣地,人间禅宗香火最旺盛的地方。这里是无数得道高僧觉悟圆满时的归隐之处,也是佛门觉者开坛授道的讲坛。
佛门道统未兴前,千林佛塔是一片荒山,山中白骨累累。许多年前一宗不知起源的战役,两军对垒不惜放火烧山,烧死了敌军,也烧死了山民。之后百年,此地草木不荫。后有四名苦行僧途经此地,见山中阴气盛极,便生了渡化之心。
四位僧人在山中结庐而居,开垦荒地,引水成渠。他们收殓了山中残骨,用五十年种了满山的无忧树。后来,僧人收徒授业,于此圆寂。许多前来悼念的禅修见证了荒山成林的壮举,有的将四僧的故事带往了远方,有的则留在了这里——“慈心化千林,万树生菩提”,禅心院自此而兴。
禅心院山门台阶共有三千阶,走到半山腰时,能听见远方传来郎朗的诵经声。宋从心放眼望去,一座又一座竹笋式的尖塔林立山间,与周围树林融为一体。山路上,年长的摩尼扛着石砖,领着一群背着竹筐的小沙弥。他们走过的石阶上布满了凹下的脚印,汗水湿透了僧人的衣襟。
在讲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佛门,僧人劳作的同时也打熬根骨。日日流淌的汗水,最终成就一身铁骨铜皮。形如千林的佛塔,也是僧侣们一石一砖堆砌起来的。
宋从心登上最后一节台阶,看见一位阖目静立的僧侣。他穿着棕灰色的短衣,双手合十,站姿如松。阳光漏过枝叶,洒在一排石佛之上。若不细看,恐怕会将这年轻的僧人错认成一尊石像。宋从心没有隐藏自己,僧人似有所感,缓缓睁开了眼睛。
对于修行因果轮回之道的禅修,宋从心看不见他们眼中的光景。眼前人似乎在等她。只见这位年轻的伽蓝僧上前,对宋从心行了一个敬礼。
“……”宋从心沉默。半晌,她才拢袖,从怀中抱出一只独角的雪兽。
小兽乖巧地趴在宋从心怀里,四肢蜷缩在肚皮下。祂酣睡着,脊背随着呼吸一起一伏。此时恰有一片无忧花瓣飘落,落在小兽的鼻尖。祂忍不住打了个喷嚏,睁开一双琉璃色的眼睛。小兽抬头,迷迷瞪瞪地与僧人对视。半晌,祂打了个哈欠,将脑袋也埋进了肚子里。
僧人抿唇,宋从心不知如何形容他的神情。许是天光晃人,光斑落在成排的石像面上也似眼泪。僧人小心翼翼地抱过雪兽,再次俯身行礼。
宋从心摇头,没有多言其他。她转身离去,踏着一路飞扬的娑罗花。
……
宋从心去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人。但她从未现身,更多时候只是远远看一眼。
宋从心回到了云州,去了自己儿时常去的小镇。无极道门在镇上开设了慈幼院,宋从心小时候是在那里长大的。与其他州域相比,云州受道门文化影响较深。本地的官员并不过多干涉百姓的生活,多以帮扶引导为主。是以云州地广人稀,无为而治,颇有几分桃源乡里之感。
丝织商队的足迹铺至云州后,惯来平和的云州也被注入了活水。宋从心走在小镇上,看
着语言不通的商贾与本地居民比手画脚,争论一匹布的价格。天殷的战火尚未蔓延到云州,百姓们一如既往地生活。无极道门的强大深入民心,那对着布匹爱不释手的老妪,面上的每一寸皱纹都是舒展的。
“铛铛铛”,三声锣响,吸引了宋从心的目光。只见街道上,一群小孩围着一个挂满脸子的小摊。一位穿着黑色长袍、脸带鬼面的老者跳着怪异的舞蹈,他手持一枚黄符,走罡按诀,吞云吐雾,看得孩童们纷纷拍手叫好。宋从心见了,忍不住皱眉——倒不是见不得他人在云州扮鬼,而是老者的面具竟有几分永留民的式样。
宋从心站在人群外观摩了一阵,心中疑虑稍缓。老者不通术法,面具上的纹路也错漏百出。似乎是曾经见过永留民的纹样后,仅凭记忆绘制下来的。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宋从心等到人群散去后,走上前与坐在木凳上休憩的老者对话。
“这图样,是您自己画的吗?”宋从心指着那张黑色环骨样式的面具。
“可不是,俺们贫苦人家,哪里请得起人哟。”老人憨厚一笑,他头发花白,笑起来满口黄牙。缺了两颗,一左一右一上一下,令人印象深刻。
“脸子能卖给我吗?”宋从心抚摸着黑面,比了个手势,“我能出这个价。”
“哎哟那哪成啊?这可是俺老人家吃饭的伙计。”老人一拍大腿,道,“娃儿,你若要请傩,俺二话不说!但要俺的脸子,那可不中啦。俺的脸子都是开过光的,庙里上过香,摆过案。借了各路鬼神的脸子为凡人驱鬼逐疫,怎能为了阿堵物将脸子卖了呢?这鬼神要是怪罪下来,殃及娃儿你,俺心里可过不去啊!”
宋从心也不强求,反而和老人攀谈了起来:“我只是从未见过这样的样式,有些见猎心喜罢了。您是跳傩舞的?是在哪里见过这样式吗?”
老人灌了一口麦茶,见宋从心往他彩盆里丢了两个银角子,顿时眉开眼笑,侃侃而谈。他说自己去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地就得去问问当地人的信仰,并在掷过杯筊后才能开始画脸子。乡间鬼神法力有限,只能庇佑一方。以当地人的信仰为脸子,人们才更加心安。有一日,他跟着镖局途经一处坟岗,夜半时分,众人都睡下了。他起夜,往林里走时,却见一队披麻戴孝的葬仪从林间穿过。这支队伍出现得过于蹊跷,且像一阵风,不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
“俺当时看得入神,一心想着脸子要怎么画。再回过神来时,天不知怎的就亮了。”老人憨笑,“没怪俺的惊扰之罪,想必是位温和的神哩!”
“……”宋从心几乎忍不住叹气了。她从老人的摊位上抽了一张空白的黄符,随笔成咒后折起,塞进一个小小的香囊。
“您是福大命大。”宋从心将香囊丢给老人,又取出一袋子银钱,在老人家眼前用力晃了晃,“以后脸子不能乱画,听见了吗?”
“啊、啊这……”老人家的眼珠子随着钱袋子一左一右,嘴里巴巴道,“使得,使得!俺、俺也快跳不动哩!这些年,来请傩的人家也少啦,俺也觉得该安定下来哩!”
“您打算怎么安定呢?”宋从心将钱袋子压在掌下。这笔钱,足够老人家买一处房子,安享晚年了。
“开个馆子,教娃儿傩戏吧。”老人搓着手,咧嘴笑道,“请傩的人少了,其实也是好事。这门手艺传下去,日后祈万家幅,求万家安。”
“毕竟,人有难,方有傩啊。”
……
宋从心暂缓了脚步,在小镇里蹲了几天。确定这糟心的老爷子收摊后真的美滋滋地跑去找房子,这才回到九宸山。
宋从心的回归悄无声息,没有惊动任何人。她没有回自己的道场,而是去了剑冢。
宋从心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能否意识清醒地回来——如果直面师尊口中“令飞升之人疯狂”的真相会让她万劫不复,那无极道门掌教最完美的结局还是战死中州。这样一来,她可以带着秘密永远缄默,无极道门也能藉由她的死在与天殷的博弈中占据上风。
想到这,宋从心忍不住摇头。她终于还是变成了一个会权衡利益的政治生物。
宋从心安排得很好。然而,事与愿违。她甫一踏入剑冢,便看见阵前两道气势磅礴的身影。她转身想跑,也已经来不及了。守山大阵爆出激烈的剑鸣,沉重的威压崩山裂地。宋从心与冥神一战熬干了精血,正是最虚弱的时候。剑阵席卷而来,宋从心差点被碾进土里。好不容易狼狈躲过,两道身影便瞬息而至,将她的退路全部封死。
“拂雪!”
纯钧道人看见宋从心的瞬间,震惊得险些没握住自己的剑。他嘴唇颤抖,眼眶泛红。可不等他回神,明德上仙已经挥手停下剑阵,快步上前给了宋从心一个用力的拥抱。这位不苟言笑的前任执法长老鲜少有情绪外露的时候,宋从心感受着脊背传来的力度,一时有些仲怔。
“还活着,还活着……还活着就好!”纯钧道人老泪滂沱,看上去衰老了不少,“我看看,我看看……唉!唉!怎么憔悴成这般模
样,还有这白发,这白发……”
宋从心被抱得快闭过气去,瘦削的脸蛋又被纯钧道人捧着揉了又揉,像个被揉圆戳扁的包子。听着纯钧道人心痛的惊呼,明德上仙松开怀抱,捋起宋从心花白的鬓发,脸色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两位长辈像是要确定宋从心一切都好,对着她一顿拍拍摸摸,拍得宋从心憋着的一口气都散了。
“我没事……”宋从心话一出口,顿时意识到自己的嗓音哑得不像样,连忙稳住声音,道:“冥神已殁,期间种种,我已整理成册,收录在白玉京中。之后还望……”
“别操心以后了,唉哟……!”纯钧道人没挤过明德上仙,只能急得团团转,“先带你去古今师弟那边看看,我记得他各家兼修,也擅杏林!先让他看看有无大碍!”
纯钧道人只是唠叨,明德上仙却直接上手了。眼见着自己要被扛起,宋从心连忙摁住明德上仙的手臂:“不,太上,我是来见师尊的……!”
明德上仙和纯钧道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
在剑冢遇见两位太上长老实属意外,但宋从心很快冷静了下来:“我没有告诉其他人我回来的消息。我知道师尊闭了死关,但我欲向师尊寻求一个答案。若我无法平安归来,还望二位替我隐瞒。中州战事未歇,上清界不能再生动荡。”
“……你!”纯钧道人抚了抚心口,只觉得自己要被这些后辈气出个好歹,“拂雪,你将将死里逃生,怎这般不惜命,又要往火坑里跳?!你可有想过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心情?你们这些后辈若不爱惜己身,就是在毁我们的道心啊!”
宋从心抿了抿唇,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接话。明德上仙倒是比纯钧道人冷静,她摁着宋从心的肩膀,耐心道:“拂雪,你听我说。只要你还活着,明尘师兄就不会出事。只要他不出事,事情就不会走到最糟糕的地步。所谓真相,也不是非得揭得明明白白不可。你好好活着,便已经胜过许多事了。”
“太上……”宋从心叹息,“师尊步入禁地,剑冢升起大阵,宗门内除师尊外最强的两位长老镇守于此——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师尊是上清界的道统之基,是正道魁首,他不能出事。否则,上清界无数因他而生的道统将自绝于众生,人心动荡,浩劫将至。”
明尘上仙一旦失控,明德上仙与纯钧道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斩杀,哪怕同归于尽。而明尘上仙接受了这一切,所以步入了剑冢。
“可是,除了那些显赫的名头外,他还是我的师尊。”
宋从心抬头,注视着两位太上。她眼神毫无犹疑,令纯钧一阵恍惚。
“我既然接手了师尊的位置,他担负的,我亦将负之。我不能让他独自对抗天命,不能坐视他将自己封入神像。我要告诉师尊,弟子在这。”
宋从心攥拳,敲了敲自己的心口。当年那个说着“我心未静,道未明”的孩子,如今已是撑天的支柱。
“……”明德上仙负在身后的手微微一握,“看来,你心意已决?”
“是。”宋从心目眺远方,望向剑冢深处。
不算久远的过去中,叼着笔杆的女孩翘着脚,在窗前高高扬起一份粗糙的计划书。
——“看!天书,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俱往矣。她阖目。
“毕竟,我是正道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