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京官之女养家日常 第106章

作者:冰河时代 标签: 穿越重生

  上官屿望向清朗的夜空,弯弯的月亮挂在天际,朦胧月色倾洒而下,照在小院里、篱笆上,像是镀上了一层幻影,灵感突起,连忙转身进屋,铺开宣纸,拿起毛笔,沾上墨,轻勾慢顿,几息之间,宣纸上跃然出现农家小院,篱笆墙、还有空中那轮上弦月,寥寥几笔,诗情盎然,意境幽远。

  大概是费了心神,上官屿突然咳个不停,咳到最后,差点喘不上气,赶紧坐下,一只手死死抓住扶手,一只手不停的捋自己心口,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盯着房梁愣了半天,他才回过神,好似又从鬼门关捡了条命。

  马上就要重新开业,苏若锦干脆不回京城,直接住在小院里,花平跟着也住了下来。

  苏大郎怕妹妹一个人住害怕,下午歇课后,他也下山住,跟妹妹作伴。

  “阿兄,画了多少?”苏若锦准备明天雇两小儿,一个站在入文山街的路口,一个站在书院山脚下路口发宣传画,先广而告之起来。

  苏大郎拿出自己与同窗画的上百份,“还有百十份,明天晚上给你带回来。”

  苏若锦嫌少,但也没催苏大郎画,笑着收下,有多少就先发多少。

  第二日,四平过来带上叶怀真、史二去采购开业还差的东西,最近这段时间,四平一直带着二人,不管是采办还是认人,都为苏记采办铺路搭人脉。

  叶怀真不要说,本身是官家小姐,断文识字,会算账,要不是家庭发生变故,估计现在就是京城某府当家主母,采办、掌事自是不在话下。

  让苏若锦惊讶的是,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史小二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变成了会写会算的店小二,进步是巨大的,她在史二面前没吝啬夸赞。

  “托小东家的福,是你愿意出这个钱,我家小子才有机会会写会算。”

  苏若锦为史家三兄弟找的并不是正经夫子,文山街位于东山书院山脚下,整条街除了吃穿之外,都是与书籍文化有关,大街上有测字算命先生,也有卖酸文的、卖自己字画的,随便拉个人都有秀才之才,她便请了街头的中年算命先生,让他每天晚上教史家三兄弟一个时辰,每个月一两银子。

  未及第秀才本就沦落到以算命为生,苏若锦坐到摊前请他时,他毫不犹豫答应,“多长时间?”

  “三年。”苏若锦说道,机会给了,就看这三兄弟谁抓住机会,结果是史小二——史宝贵抓住了。

  史大、史小三虽没史小二进步大,但也算脱盲了,报、写菜单没问题,总算能在苏记待下去。

  下午,四平带着叶、史二人拉了三马车东西,开业要用的东西就全部齐全了,坐等开业。

  晚上,苏大郎带回了二三百份宣传单,苏若锦笑问,“今天是不是请了好多同窗?”

  苏大郎摇头,“还是三五同窗。”

  “那今天怎么比昨天多了这么多?”

  “苏夫子帮我们画了一百多份。”

  苏若锦惊讶,没想苏向珩这么够意思,“看来,没白抢阿兄的方便面。”

  苏大郎被妹妹说笑了,确实是。

  苏若锦好奇,问,“那些是苏夫子画的?”她要找出来看看。

  苏大郎脸色微红,“画得好的,都是夫子画的。”

  “就是上面这些,是吗?”怪不得感觉跟昨天的不太一样,连忙凑到油灯前,灯光明亮,明明一样的画面,但苏夫子画的就是比苏大郎等人画的好,不管是用笔还是意境确实好,苏若锦私留了一份。

  眼看东西已经准备齐备,就等三月三开业,也就是后天,到那天,苏言礼请假带上家人过来一起参加开业礼。

  第二日,苏若锦雇了七八个小孩,让他们去路口,巷子口、书肆、书馆、笔墨铺子,见人就发,文山街、东山书院,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苏记铺子扩大重新开业有优惠活动。

  这天晚上,苏言礼就带着全家人过来了,忙铺子几日不着家,苏若锦既感觉昨天还在家,又感觉好像离家好久,见到爹娘提前来了,那叫一个高兴,真扑到夫妻二人怀里。

  “爹,娘……”

  夫妻二人齐齐接住了撒娇的长女,“辛苦我们家阿锦了。”

  苏若锦抱着爹娘的胳膊拱啊拱啊,撒娇个不停,惹得夫妻二人心都化了,原来不管女儿怎么能干,平时看着怎么像个大人,她终究还是个孩子,见到他们俩就全露了形。

  撒完娇,苏若锦搀上苏三郎、苏四郎,带父母去早茶雅室参观,一桌一桌,用屏风隔开,既像大堂,又有隐私,格局新颖的很。

  苏言礼看的不住的点头,“要是在我家附近,我愿意天天来吃。”

  “是吧。”苏若锦得意的笑道,“等时机到了,京城的苏记也这样改。”

第168章 都来了

  第二日,晨光熹微。

  山间雾霭飘荡在文山街上,缭缭绕绕,像是缥缈的长帛,飘在街道半中间,行走在其间,犹如在云端。苏记铺子的烟火热气冲淡了雾霭,给早起来吃早饭的人们冲开了一条道。

  早茶开业礼辰时正,也就是后世的八点钟,要是有时钟表,苏若锦能精确到八点八分八秒,可惜只能按漏斗算到八点钟,但不影响铺子前面卖包子、烧麦等,路过的人都看到了苏记铺子前放置的易拉宝,上面写着增加的早茶铺子八点钟开业,欢迎光临,五折优惠。

  有些好奇的人就留了下来,围观在周围,边吃早饭边看热闹。

  不知不觉,太阳爬上山坡,跃到天空,冲破云层,霞光万丈。眼看好时辰就到,苏若锦与叶怀真、书同二人进进出出忙的像小蜜蜂。

  铺子重新开业,除了自家人,苏若锦没请任何人,所以不要等人,家人们都站到门口时,书同叔带着史家兄弟就要点鞭炮,被四平叫住。

  “等一下,小郡王马上就到。”

  铺子重新开业,全程赵澜都知道,必竟他手下管事四平几乎天天来帮忙,所以他能来,苏若锦倒是不觉奇怪,便先不点鞭炮。

  赵澜没到,到是先看到了从街头而来的苏言祖。

  苏若锦贴到她爹身边小声问道:“小叔今天也请假了?”

  苏言礼摇头,“他不需要请假。”

  “啊?”她心道,今天不是休沐,小叔这么牛吗,竟能随意出入国子监?

  “过了年,你小叔就不去国子监了。”

  苏若锦更震惊,“他不考科举了?”

  苏言礼不知道,“听说打理家里在京城的生意。”

  便宜祖父祖母看开了?不再强求他科举?不知为何,苏若锦想起以前看过的霸总文,那些回家继承家业的霸总都是有条件才回家的,难道小叔回家也是开了条件的?

  当然,此刻,苏若锦顾不上想这些了,因为她看到小叔苏言祖带了个跟他年岁差不多的年轻人,明明一身旧衣麻布长袍,最普通的打扮,甚至脸色苍白的病态,但这些似乎都不影响他超脱干净的文人气质。

  有一种飘逸俊朗的没他风姿绰约,风姿绰约的没他飘逸俊朗的感觉,真是满身都是诗情画意,令人赞叹!

  苏若锦抬头就问,“爹,这人是谁?”

  原来传闻都是真的,他这个嫡弟真有龙阳之好,苏言礼黑着张脸,既便是最宠的女儿,他都回不出话。

  从来没看过爹这脸色,苏若锦一惊,难道……没想到她的猜测竟成真了。

  后世的人以为古人很正统,没有什么同同,但实际上什么龙阳之好、断袖之癖都是从古代流出来的成语,人们认为的正统是宋朝程氏理学之后的事了。

  在宋之前,不管是龙阳之好,还是好男风,其实很盛行,特别是魏晋时代,达到了顶峰。

  如果是真爱,苏若锦虽不能接受这种,她能存异,尊重别人的选择,但如果像豪门贵族纨绔子弟那样好男风,她就要唾弃苏言祖了。

  二人联袂迎着霞光而来,一个俊朗五官秀挺,眉目如画风流儒雅;一个俊美夹着忧郁,斯文儒雅;二人衣袂飘飘,仙气十足,犹如画中谪仙,简直风采翩翩靓闪众人眼。

  大概是被众人目光包围,那个忧郁的年轻男子显得不安,转头看向苏言礼,而他小叔亦转头,朝他笑笑,目光温柔缠绵,无尽缱绻尽在这缠绵之中。

  苏言礼气的别过头。

  程迎珍尴尬的不知把目光放到哪里。

  众人比程迎珍会装,他们假装没看懂。

  只有苏若锦最服气,果然是我行我素的潇洒小叔,她大概猜中小叔为何回家继承家业了,肯定是为了身边这位蓝颜知已。

  唉!多好看的两帅哥,居然不能成为别人的老公,多浪费基因啊……多浪费……

  苏若锦内心还没感慨完,苏言祖携那年轻男子上前,拱手恭喜苏记重新开张,“祝阿锦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多谢小叔。”

  苏言祖一笑,朝她介绍,“我挚友,上官屿。”

  “上官叔好。”

  上官屿正不知怎么面对少白的家人,没想到小娘子已经脆生生问上好了,他微赧回应,“二娘子客气了。”

  寒喧完,正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相处时,赵澜的马车到了,四平连忙迎上去。

  苏言礼带着家人也迎上去。

  他至始至终没理嫡弟,不知为何,虽然恨原生家庭,可他觉得苏言祖的人生不应当是这样的,真是太可惜了。

  平时赵澜出行,一般只有一辆马车,不知为何,今天来了两辆马车,难道带了一马车礼物?

  苏若锦正在纳闷时,赵澜跳下马车,朝她微微一笑,她回以一笑,正要开口问好时,他转身走向后面马车,伸手揭开车帘,一只精致到让人叹为观止的细白无暇之手搭在赵澜胳膊上,随即另一边下来的丫头扶上了另一只手。

  月华公主踩着马车凳下了马车。

  公主竟来了!

  她没请啊!一时之间,苏若锦心里压力陡增,跟着父亲连忙上前行礼,“见过公主殿下!”

  月华面色淡淡,没什么表情,目光越过苏言礼一家人,看向跟在后面的二位年轻男子,他们正拱手躬身跟着行礼。

  大丫头看到病态男子,满脸怒视,恨不得吃人的目光,吓得苏若锦顺着主仆二人的目光往后看,落在他小叔与上官屿身上。

  来了,都来了!

  苏若锦头皮发麻,今天可是苏记早茶铺子开业啊,这三人咋碰到了一起?真是……

  苏若锦一点也不知道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京中又有什么风言风语,苏言礼一个字也没往家里带。

  赵澜目光冷的能杀人,在小娘子望向他那一刻,跟川剧变脸似的,迅速切换到温和频道,微微一笑,上前,“阿锦,祝你新铺开业,生意红火,天天赚钱。”

  “多谢小郡王一路支持,阿锦铭记于心。”

  赵澜笑问,“吉时到了吧。”

  “对对,就等小郡王呢!”苏若锦挥去这莫名而来的尴尬气氛,赶紧把开业气氛搞起来,转头大叫道,“书同叔,开始吧。”

  “好咧。”

  赵澜带着姑姑月华公主站到了大堂内,门口站了一群丫环护卫,开业人气瞬间上来。

  书同见贵人们都站好了,这才让史家三兄弟点火折子,开始点鞭放炮,一时之间,文山街都被鞭炮声填满了,响声向上飘,连东山书院内都听到了。

  苏向珩带着一群同事正在下山的路上,笑道,“晚了一步。”

  众同事笑道,“咱们到了,估计刚好待客了。”

  “也是。”

  响了近半个时辰,鞭炮才放完,文山街上能来的掌柜、伙计都来凑热闹了,只等苏记漂亮的女掌柜说:“大家可以进去吃早茶了。”

  兴奋好奇的人群鱼贯而入。

  由于公主到来,所以第二间便给了公主,大家都排队在第一间,或是挤在以前的大堂里,三月间,早晨太阳出来不算冷,苏若锦让人把备用的桌椅都搬出来,摆在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