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鱼精
稍有姿色年龄大些的,都被卖入火坑。
他当时就见过一个大户人家的姑娘丢了,有人给送了回去。那人原指望能得点儿好处。
没想到那家的老太爷特别古板。指着曾孙女的鼻子骂了一通不知廉耻。指使着家人把女孩沉了塘。
美其名曰是全了她的名节。那一年,清泉河里的冤魂,又增加了不知凡几。
男孩们只不过比女孩们稍好些,但大多也是落入人贩子的手中。那些年月,除了汉奸走狗这些大恶,还有趁机发国难财的小恶。
也有运气好的,被没有孩子的人家领回去。
水洞村因为是进山的要冲,也是聚集了不少跑反的百姓。就有一户人家,跑反那会捡了一个闺女。
“后亭镇,曲柳村那一带丢的,当初找过几次,解放以后也一直在找,一直没找到。”说着,佟岳驰的眼圈又红了。
何小西只觉得耳熟,好象在哪里听过曲柳村这个地名。
第272章 小猫崽
何小西觉着曲柳村这个地名特别熟悉。“曲柳村,曲柳村,”不停的咀嚼着这三个字,思考着在哪里听过这个地名。
何小东听到这个村子也一愣。“我姥娘家就是后亭镇曲柳村的,不过我们姥娘家没人了,但是应该还有些亲戚,我可以帮你去打听打听。”
听了哥哥的话,何小西才想起来:哦,我说呢,这个村子这么熟悉。前不久要回他们亲娘的陪嫁的时候,还问过她哥的。
相隔还没有多少年,仔细打听打听应该还有希望找到。十几年的时光,当初的一些知情人应该还都活着。
何小西记得,前世八十年代的时候,他们村收养了一个跑反丢了的女娃娃那家,女娃娃的家人就找来了。
那都过了四十多年了,有些知情人都去世了。
就怕被拐卖到外地去了,那样的话找到的希望就渺茫了。
何小东又问了佟岳驰一些关于他弟弟的年岁,丢的时候穿的什么样的衣裳,有没有什么重要的标记等问题。
“丢的时候六岁,穿着一双草鞋,一身灰土布的棉衣,个子不太高,很瘦,大眼睛,后脑勺头发里有一片黑渍(jì)。”
丢的时候应该是初春,天气乍暖还寒的时候。有些人家就会给孩子换上草鞋穿省鞋子,鞋子里穿上布袜子。小孩子皮,跑动起来的时候也不是非常冷。
灰土布的衣裳,是家里织的或是买来的原色布,放在河泥里殴上一些时间,然后把河泥洗掉。布就变成了灰色。
战争时期物资紧张,草鞋和灰土布衣裳是那个时候孩子的标配,这些都算不得特征。
那个时代的孩子都不高,也都很瘦。人瘦的时候就显得眼睛特别大。所以这些也算不得明显的特征。
还好还有最后一条。但是在头发里面,也不太明显。总不好扒开人家头发去看吧。
颜色深的,在皮肤上凸起的,面积小的叫做痣。颜色浅一些,面积大一些,没有凸起的皮肤上的异色,本地人称为渍。读音jì。
不过,能不能找到,总得帮忙试试。
“行,我们一回去我就去曲柳村打听着,你也别太难过了,说不定哪天就突然找到了。”说的都是安慰人的套话,不过聊胜于无。
佟岳驰直接从小院去上班。走的时候,心情明显好了一些。
送走佟岳驰,何小西他们也要收拾收拾回去了。这一次回去,过两天还会再来,所以也没有离别的悲伤。
这一次不用拐去大姑家,所以回程很快。这个时代没有高大的建筑遮挡,没到中午,煤城已经遥遥在望。
不过望山跑死马。何小西有了一次经验,知道就算能远远看到,走过去也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就在这时候,何小西突然看到远远的田地里围了一圈人。其中有两个背影特别像是何小南和柳金柱。
何小西拿手肘捣了捣坐在她边上的何小东,往那边指着:“哥,你看那两个人是不是何小南和柳金柱?”
众人听到,都顺着何小西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是他们,”回答的是陆友财。他上次看到过何小南梳着妇人的发髻,所以一下子就认了出来。
赶车的陆友贵和王老泉相继把大车“吁”停。骡马之类的牲口,能听懂简单的口令。
想让骡马走起来的时候,要说“驾”。而想让马停下来,则需要说“吁yu”。所以停车叫吁停。
几个人从马车上跳下来,往人群那边跑过去。
何小南和柳金柱也发现了他们,仓皇逃窜。
人群里传来嘈杂的议论声:是个豁嘴,有才晦就是个男娃子也没人敢要,要了养大了媳妇都娶不上。
夹杂着婴儿猫儿一般的啼哭声。
又有一道声音:这么冷的天,穿这么少,脸这么紫是冻得吧?
何小东追着的脚步就渐渐放慢。
“我过去看,这里有我,哥你去追他们,注意安全。”
何小东和陆友财闻言,继续追过去。何小西则和陆大妹一起钻进人群里。
就见人群里的田埂上放着一个男婴,应该是刚出生没两天。看着脐带还没愈合好。
只上身穿着一件此地俗称“老和尚片”的婴儿小褂子。下面赤衤果着。
如今已经入秋。这样冷的天气,新生儿又穿这么少放在野地里。丢孩子的这家人,显然没想给孩子留条活路。
孩子的哭声已经非常微弱了。
何小西赶紧把身上的外套脱下来。陆大妹把孩子抱起来,放到何小西脱下的外套上。两人把孩子裹上,钻出人群匆匆往车上跑。
车上有她们带来的换洗的衣物。拿出来一层层的把孩子包裹严实了。_
“贵二哥,我哥和友财哥去追何小南他们了,咱们先回去。”
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儿的,做什么都不方便,想给孩子找点吃的都找不着。
陆友贵有点担心陆友财。但是在这等着也没用,只能赶着车往城里去了。
陆大妹化了点糖水递给何小西:“小西姐,你喂喂看他吃不吃。”
何小西仔细的看这个孩子。像小猫崽一样瘦弱,哼哼唧唧的。豁嘴的程度并不是很严重。只是单侧轻度唇裂。
在后世这种情况不算什么事,做个手术就好。现在这个医疗水平落后的时代却不好办。
何小西记得前世她做保姆那家有个邻居,他们家的小姑娘,在十几岁的时候才接受的手术。那时候大概是六十年代中期了。
虽然手术的有些晚了,但小姑娘术后恢复的特别好,一点痕迹也没有。
所以,只有活着才能等来转机。何小西就想不明白,有些狠心的父母,为什么就不能给孩子一个等待转机的机会。
何小西拿着调羹把糖水靠近他的唇边。小伙子很快做出反应,晃动着小脑袋往调羹跟前凑。
或许是觉着糖水的味道不错,或许是饿坏了,很快把糖水喝了个精光。
喝完以后还在四处找。
何小西亲亲他的额头:会吃总比不会吃的好,会吃的孩子就是在给自己在绝境中找一条生路。
“他还没吃饱,要不要再给他冲一些?”
“不用了,待会路上买点米,等到了租屋那里,烧点米粥再喂吧,这个水有点凉。”
第273章 光荣烈属
陆大妹并没有想到水凉的问题,听了何小西的话,抱着她的胳膊,羞涩的笑笑。“小西姐,你懂得真多。”语气里颇多羡慕和崇拜。
没有人是生而知之。何小西若不是前世做过保姆,也不会考虑到这些问题。所以,结合陆大妹的年龄和经历,她想不到这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路过粮食铺的时候,停下车去买点米。何小西翘着脚走过去。“老板,给我称五斤米,”何小西招呼着粮店的老板。
“你的粮本呢?”原来现在买粮食,已经开始凭本购买。何小西有点傻眼,他们又不是城镇的居民,哪里会有购粮本?
集市上有农家自己的粮食拿出来卖。但是没有卖大米的。本地不产大米,他们想买给孩子们吃的大米是不是以后都买不到了?
“大叔,能不能行个方便?我们在半路捡了个孩子,一时半会也到不了家,孩子有点饿了,只要一点就行,我们付钱。”
先把目下的困难渡过去吧,以后的再想其它办法。实在不行只能拿小米代替。
顺着何小西指的方向,粮店老板能够看到,大车上坐着个姑娘,手里抱着个孩子。
老板有些为难,左右看看,看一旁都是熟人,低声说:“只能给你一小把,你先喂一顿孩子。”又指点她:“以后你可以自己拿粮食跟别人换。”
何小西赶紧千恩万谢。能给一小把,老板也是担了风险的。
“或者你们找个城里的熟人帮你们买点。”现在的统购统销还是试行阶段,还没有严格限量。所以能找人代买。
旁边一个大婶:“用我的本卖给她一点算了,这屋里这会也没有外人不怕。”其他人闻言纷纷表示自己不会乱说。
这世上的人,只要有人牵头,其他的人一般也不吝表现出来善意。
何小西拎了小半袋的大米出来。上车后没再耽搁,直接驾车去了东圩子的租房。
因为快到午饭时间了,房东韩家的人正在锅屋里做饭。听说他们捡了个孩子要熬米粥,忙给他们让出一个灶眼。
韩家奶奶见孩子还裹在一层层大人的衣服里,忙张罗着给找些家里以前孩子穿过的旧衣物。
老太太摩挲着那一沓子小孩儿衣裳和尿布,十分不舍。何小西只当她是舍不得,忙劝道:“家里都有,回家就能换上,您老别忙活了。”
“嗐,我留着也没用了,给这孩子穿吧,搁着也是白搁着。”放下衣物毅然决然的走了。
何小西看着老太太捯饬着小脚越走越远。不像是给了一包衣物,倒像是在与什么人生离死别似的。
何小西把心底的纳闷压下去,翻看着那一包袱东西。衣服、鞋袜、帽子、尿布,一年四季样样俱全,连围嘴的兜兜都准备了两块。
老太太的儿媳妇端着粥碗进来,看到床上的包袱一愣。拽着袖子擦了擦眼角:“这大米粥刚盛出来有点热,你待会放凉了再给喂。”
“听说你家友财要去当兵了,走了吗?怎么这回没跟着一起来?”
“还没走呢,他跟我哥半路有点事,先回去了。”
何小西看她的眼神总往那个包袱上瞟,忙跟她客气道:“你家奶奶送来的,这也太多了,穿不了这么多,我们家都有,我正说着给老太太还回去呢。”
韩大娘叹口气摆摆手:“你都拿回去吧,别留着了,留着老太太看着反而难受。”
何小西:“怎么回事啊大娘?”
何小西知道,凡事心里压着事的人,说出来反而会感觉好些。长时间压在心里不能疏解,说不定会抑郁成疾。
“我那大儿……,”韩大娘的大儿子,在半岛战场上牺牲了。这包袱小孩的衣物,是韩奶奶准备好给曾孙出生时候用的。
如今物是人非,未免老人睹物思人,韩大娘劝何小西把包袱带走。正说着,外头又有脚步声。韩大娘忙打住话题。韩奶奶又拿着一床小包被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