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五零致富经/重生之娇宠小军妻 第69章

作者:黑鱼精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何大春进来,看到收拾得清清爽爽的闺女,笑得合不拢嘴。

  何小西想着干娘的话,看看何大春,是时候给大春哥找个安稳营生做了。渡口的茶摊,只能夏天有点收入,冬天要是还靠着它,只能喝西北风了。

  如今社会,挑剃头挑子走街串巷的,大多都是身体有点才晦的人。体力活干不了,学门不要出力气的手艺养家糊口。大春哥做这个正合适。

  何小西附和干娘的话:“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啊,手艺能不好吗?哪天我就扮成个小子,整个剃头挑子挣钱去。”

  正瞎白话着,陆友财跟何小东一起过来了。听了个正着。

  何小东是无时无刻不在为妹妹闹心啊,这么口无遮拦的,到了婆家该如何是好啊?

  当着陆友财的面只能装着生气训着妹妹:“看把你能为的,你还知道你是谁啊?还要扮个小子,你还想扮什么?”

  他也不想训妹妹啊!可是当着陆家人的面,他要是什么都不说,会让他们误会他们家没家教的。

  内心在呼喊:小西啊,你也给哥争点气,别总这么瞎说八道行吗?

  何小西可不愿意重活一回还要压抑自己的真性情,在别人面前扮演贤良淑德。

  哥哥是照着这个时代的女子的标准要求她的,是为她着想,也不能说是错的。就是何小西不想这么委屈自己。

  冲陆友财眨巴一下眼睛。有上次在六里铺那里说命硬不硬的经验在,陆友财知道该怎么说更让何小西高兴,忙忙接着道:“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去,我帮……你挑……挑子。”

  这马屁拍的,太有水平了。

  只是大舅哥在帮你,你这么拆台真的好吗?大家都一副想笑不敢笑的表情。

  尤其看到何小东被噎得无话可说的样子,更是想乐。

  好在何小东训妹妹也是为了面子局,做戏的成分更大一点。所以陆友财这样说,也不是真的驳了大舅哥的面子。

  看何小东努力维持面部表情的严肃就知道,此刻心里还不知道怎么哭笑不得呢。

  若是换一个真对妹妹这样子不满的老古董哥哥,说不定会连陆友财一起不满。

  又枉做了一回恶人的何小东咳嗽了一声,问陆友财:“你来是有什么事吗?”

  陆友财看看他,又看看何小西。说:“我明……天进……城,小西……说要买……点草……药的,我就……是问……问她要不要一……起去。”

  又在抖他的小机灵。什么金贵的草药,非得两人一起去,还不能捎回来?

  见何小东看他,陆友财挺直胸膛,睁圆了眼睛。

  现在的孩子主意都大,管不了不管了。主要是陆友财不嫌,他也不用操这份心了。点点头:“去吧。”

  本来这买草药的事可去可不去,但是何小西想起一事来,还是去吧。

  他大哥当日受伤的时候,借了褚大哥的情面得冯老大夫多方照顾。如今大哥大好了,是时候去感谢一下。

  对她大哥说:“你受伤的时候,城南老大夫对咱们特别照顾,咱们是不是去看看。”

  何小东本来也有意要去一趟的,闻言点头:“也好,我去问问褚小哥要不要跟咱们一起去。”

第136章 一窝子小马屁精

  既然决定要去,就要安排谢礼。现如今走亲访友,拎两包糕点就是非常有诚意了。当然,再带上些乡下的土特产就更好了。

  只是如今刚刚经过大灾,地里的小苗才扎把长(拇指和食指伸开的长度),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手的东西。

  何家也没有养鸡,连只鸡蛋也拿不出来。

  马氏听到何小西跟柳氏商议拿什么东西,笑道:“要说这城里人啊,喝口水都要钱买,什么都能带。”

  她家一双儿女如今都在省城定居,她的话确实有道理。何小西想起她前世在城里当保姆的时候,都不敢让蜂窝炉灭了。因为灭了的话,都找不到引火的木头。

  马氏和柳氏把家里以前晒的干菜拿出来晒晒,捡着卖相好的装了一些。

  何小西又把家里的柴火整理一下,劈成适合引火的大小,装了一麻袋。

  自从家里有了小驹以后,柴火就多到烧不了了。今天中午放学回家还沿路捡了一小捆柴火背回来。

  现在又来了一个何大妞,这也是个勤哩(方言,勤快)孩子,家里的活儿抢着做。马氏和柳氏都找不到活干了。

  把马氏喜得,坐在院子里的凳子上边纳鞋底边不住口的夸赞:“跟我家那两个小时候一样勤哩,都不用我动动手指头就能吃上现成的。”

  马氏手里正纳着的鞋底子,是给小驹做的。老太太现如今对小驹,那是一百二十分的满意,做什么都带着他一份。

  她家亲孙子吃个蚂蚱,都少不了小驹一条大腿。老人家都喜欢嘴甜、会来事的孩子。小驹那张嘴,真正是哄死人不偿命。

  何小东回来说褚凤雏也要去,正好他家娘子(媳妇)有事也要进城。

  只是如此一来,一辆驴车肯定不够使了,还得再加一辆。另外,何小西也想带上何大妞。

  她这些年在程家过的非人的日子,身子亏损的厉害。可以趁此机会让大夫给瞧瞧,要怎么补一补。趁着年龄还小,赶紧养起来,不然到老一身病痛就难受了。

  何小西自己前世可是有惨痛教训的。小姑娘乖巧的坐在马氏边上,拿着一件旧衣裳在学着补补丁。

  以前在那家,只让她做些粗笨活计。各种针黹女红的细目活计,那家人居然一样也没教导。

  此时女儿出嫁早,本地女儿家七八岁上下就要慢慢开始接触这些的。先从缝补旧衣物学起。然后学着缝衣服、翘边。再之后是裁剪。

  到了大一些,骨骼长扎实了,手劲够了,还要学着纳鞋底做鞋。

  又没有后世那样满大街花样繁多,琳琅满目的成品衣物可买。一家子的小到一双袜子,都得家里的女人手工缝制。

  如果适龄的闺女不会做这些,婆家都不好说妥。即使蒙骗着嫁过去,也要遭婆家嫌弃。

  就算没人嫌弃,日子也没法过呀,总不能男人的一条裤衩子也找人做吧。所以,真正疼闺女的人家,都是早早手把手教起来。

  像这种只让干粗活不教细目(精细)活计的,大多都是打着把人当牲口使唤的主意。

  就像何小西,虽然没有亲娘了,何小东也在大嫂没进门前,就拜托干娘和近房的婶子大娘们教导她。绣花之类高端的活计不会做,但普通大众的活儿难不倒她。这样嫁到人家也就够用了。

  大妞虽然因为之前没接触过,动作稍显僵硬笨拙,但胜在态度认真。她爹的衣服被拿来给她做练习用。

  第一次做,补得并不平整,有点歪斜,还皱皱巴巴。

  补好了以后,何大春赶紧把身上的换成她闺女补的这件。不停的抚着补上的那块补丁,笑成一副呆相。

  小驹放学回来了,站在大妞旁边,看着他的动作,问:“大妞姑补的吗?,补得真好,以后我的衣裳破了大妞姑你也帮我补吧。”

  何大妞被夸的小脸红扑扑的。主要是小驹这孩子,他要是诚心要奉承谁,对方根本听不出真假来。连旁观的人都能感受到他语气和表情里的真诚。

  还总能一针见血的找到夸人的最佳切入点。比如这会夸他大妞姑,让何大春比他自己被夸了还高兴。

  从何大春快速的回答他的话:“是啊!是啊!”就能看出来。

  马氏装作吃醋道:“这么说来,我们这些人都不如你大妞姑补得好喽?”

  何小西乐了,让你拍马屁,不知道女人善妒,不分年龄大小吗?

  小驹哪里会被这点小事难住,背着书包,颠颠的跑到马氏身边,特真诚的说道:“大妞姑都是老太太你教会的,名师出高徒,你们补得都好,你还要给我做鞋子,我这不是怕你累着嘛。”

  露露还不太能说太长的句子,但是也扯着奶奶的衣襟郑重的点头。表示她赞同小驹说的话。

  何小西捂脸,这一窝子的小马屁精,真是没眼看。

  马氏笑得开怀,抱着俩孩子揉搓,乖乖肉的叫着。

  何大妞羡慕的看着,何小西摸摸她的发顶。她抬头抿嘴笑。

  大家笑了一会,马氏起身拍拍衣服上的褶皱,说:“可不能再闹了,得做饭了。”小驹都放学回家了,可不是该做饭了。

  大人们进锅屋准备晚饭,把孩子们轰出去玩。何大妞不太乐意,总想往锅屋里凑。

  何小西喊小驹:“明天我们要去城里,人多一辆驴车坐不开,你去陆十三家说一声,让他多给准备一辆驴车。带上你大姑和小姑一起去。”

  等人走到门口,又想起来:“老师布置作业了没有?”小驹回答:“布置了。”“传了话赶紧回来写作业,别在外面玩。”

  “知道了”,回答的挺干脆的。就是一等二等总不见回来。

  何小西知道,这孩子刚上学,跟刚套上笼头的马一样,还没习惯。

  大多数家庭虽然抱着美好的愿景把孩子送去学校,但是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学习的氛围都不是特别足。脱盲就是对孩子的要求了,没有更高要求。

  有些人甚至认为,我就是泥腿子,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孩子认识俩字,比我强就行。

  又过了一会,大妞抱着露露先回来了,小驹依旧不见人影。直到快开饭了,熊孩子才姗姗来迟。

  抹得头脸黢黑,挖煤的似的。手里拖着个破麻袋,里面不知道装的什么。但是看样子不轻。

  何小西赶紧打水给他洗。问他:“你这是钻煤窑里去了,抹这一身灰?”熊孩子嘿嘿笑,把她拉一边,打开破麻袋让她看。

  何小西一看,拎着他的耳朵问:“你个老祖祖,上铁路上去了?”

第137章 必须跟金钱挂钩才能有动力

  他们这里紧邻铁路,就有人到铁路上去捡车厢里掉下来的煤渣和粮食。也有想不劳而获的,直接爬到火车上盗窃。

  不管是捡的还是盗窃的,经常有传言,哪哪的人又在铁路上被遭(撞)了。

  大人都有出意外被火车遭了的,小孩子眼睛不够用,更容易出事。

  小驹嗷嗷叫着:“姑奶,耳朵揪掉了,噢噢噢,耳朵揪掉了。我没上铁路。”

  何小西知道手底下的轻重,哪里有他叫的那么夸张。他这是想把其他人喊来给他撑腰呢。

  马氏一边往围裙上擦干手,一边跑过来问:“怎么了?”臭小子躲他老太太身后去,露了个头出来,说道:“我在货场那里捡的,没上铁路。”

  马氏看看那一堆煤的量。小驹出去的这会工夫,在货场的那条路上捡不了这么多。

  一边护着一边劝他:“你姑奶也是为你好,你还小,可不能偷偷上铁路啊。那要是让车遭了,可怎么办哟。”

  正说着,门口有人喊小驹的名字:“小驹,好了吗,走了。”

  何小西出门看一下,是东陆那边的两个孩子。什么名字何小西叫不上来,却能把他们家大人对上号。两家的大人都是老实人。

  俩孩子拉了一辆板车,看到何小西,憨厚的笑笑。不像是调皮捣蛋的孩子,何小西放心了一些。

  问他们:“你们这是准备去哪儿,吃饭了吗?”“去河那边把树皮拉回来再吃。”

  一问才知道,原来两人跟小驹是新同学。

  小驹听说他们经常不上学的时候从河里泅渡过河,到货场那里捡东西再泅渡回来。带的东西有限,也不安全。就生出了跟他们合作的想法。

  他们家弟弟妹妹还没到上学年龄的。小驹早晨的时候把他们送过河。让他们在货场那里捡了东西放一边。

  中午和晚上三个人去把他们连人带东西接回来,东西三家平分。

  想跟何小西炫耀呢,没成想让何小西误会了,差点捞顿“竹笋炒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