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云上
笑闹过后,丽娘看着瑞娘道:“当日,家里先是多了大姐姐,又娶进了大嫂子。大嫂子带着咱们姐妹三个,整日一起说说笑笑,多快活啊。如今,嫂子没了,大姐姐常年见不着面,又只剩下咱们两个了。”
李姝安慰她:“人生在世,聚散无常,二姐姐不要想那么多,好歹,咱们姑嫂四个,也在一起快活过一段日子,也不白相聚一场。”
张氏在一边听到了,接话道:“这话很是,丽娘,你就没你妹妹看得明白。人这一辈子,生离死别总是避免不了的,你不要太沉迷于其中。你看看瑞娘,过两年,她会跑会跳了,会喊你姑姑,你就觉得人活着还是值得的。”
丽娘不好意思道:“阿奶说的是,是我想左了。”
作者有话要说: 照顾小婴儿,真的需要万分精心~~
第40章 岁月长时节如流
岁月不居, 时节如流。到了第二年初夏, 小瑞娘1岁了。她嘴巴巧,已经会喊阿奶和阿爹了,喊姑姑时也像是叫咯咯, 就是走路还不稳。
郑氏喜爱瑞娘, 整日把她抱着。小丫头也和郑氏亲,只要郑氏招招手,不管她在和谁玩,也立即扑向郑氏的怀抱。张氏背地里一边感叹一边和李姝姐妹说:“瑞娘是把阿奶当亲娘了。”
谁也不去戳破这个事实,小瑞娘还小,她还不知道为甚别人有阿娘她没有。过年的时候, 郑氏坚决不允许李承祖去郑家,更不许带着瑞娘去。郑氏也是气糊涂了, 她不去,瑞娘那么小, 李承祖怎么带的了。没得办法,提起瑞娘的外家, 郑氏就上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间,李承业和赵世简都过了院试,现下都是正儿八经的秀才公了,虽未中廪生,这么小的年纪,也不容易了。
为扫除英娘去世带来的悲痛, 李家宴请了宾客。请酒席当日,李承祖陪着李承业一起敬酒。
有那爱说俏皮话的,不免半真不假地讥讽李承祖:“大郎,你这大哥以后可要跟在二郎的身后了。”
李承祖眼神闪了闪,什么都没说。李承业忙道:“叔,我兄弟二人齐心,什么事情办不好呢。管他谁前谁后呢,我兄弟和睦,总比那些兄弟失和的要好一些。”
李承业小小年纪就是秀才公了,以后说不得还要更进一步,那人也不敢过分,讪讪笑了。有人过来打圆场:“你喝了两杯猫尿,就开始胡咧咧。二郎以后还要中状元的,以后他做了大官了,是咱们整个李家的荣耀。怎么,二郎不在前头,难道,你还要排到二郎前头?”
众人都笑:“可不就是,你也不照照镜子,就二郎这出息样,咱们以后谁不排他后头?你想跑他前头,我还不答应呢。就算都排在二郎后头,大郎也是在头里,人家共阿爷的亲兄弟,不比你强。”
郑氏在屋里,先听到前面的话,不免有些生气。再听后面大伙的话,才平下一口气。
王氏笑道:“那起子小人知道什么呢,方哥儿媳妇莫多想。不说二郎,单论大郎,族里又有几个比他强了?要是吵得他们兄弟失和,那起子小人倒是得意了,吃亏的还不是自己人。”
郑氏想了想,也道:“您说的是,我哪里不知道这些呢。要不然,我们两房人,怎么能安安生生一起过了十几年,连分家都没红过脸。就算是亲兄弟,谁就一定要比谁强才好?好些差些,不都是兄弟。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呢,再说了,二郎出息,我只有更高兴的。就算他做了大官,还能不认我这个大娘。”
肖氏忙道:“那不能够,前几年大郎把家里打理的好,二郎才能安心去读书,这都是一家的功劳呢。”
众人又安心吃起了酒席。
吴氏刚办过了小儿子中秀才的酒席,又要开始操心大儿子的婚事。赵世简中秀才时13了,赵世崇都快16周岁了。
赵世简8月过了院试,十月初,赵家大儿媳孙氏就进了门。
孙家是九品小官,家里孩子也多。赵家下的聘礼不少,孙家虽未克扣,也没有太多补贴。孙氏上头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头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未成家呢。
孙氏带着赵家给的聘礼嫁了进来,吴氏虽有些遗憾孙家没有补贴,但好歹没有克扣,她也不能说什么。李家英娘的事情她可是知道的,对比起来,孙家毕竟是官宦之家,更要体面。
孙氏嫁进来后,为人很勤快。唯一的缺憾是,孙氏为人有些小心眼。她听说未过门的妯娌家里是从七品官,比她阿爹高了好几级,且弟媳妇有个姐姐在王府当妾,家世比她好,以后嫁妆定然也比她厚,最重要的是,弟媳妇还是个识文断字的。她这个长嫂,也不知道能不能立起来。
好在李姝相貌不是特别出色,但李穆川和肖氏都不丑,李姝的不出色,是和丽娘比,拿到外头,也不算丢人,这上头孙氏能和她打个平手。孙氏最怕人家拿她跟弟媳妇比,一比,她就好似泥沟里捞出来的,样样不如人。她暗自发誓,弟媳妇还小,过门还得好几年,她要趁机先生两个儿子,有儿子了,她还怕什么。
孙氏想生儿子,行事就比较积极,赵世崇新婚燕尔也很配合。但古话说的好,只有累死的牛,哪有耕坏的地。这话虽糙,但理不糙,时间久了,赵世崇感觉自己脚步虚浮,身子有些受不住。
赵书良一看就明白,骂他道:“看你那没出息的样。”
吴氏也明白,东厢房夜夜有动静,她能不知道?再看儿子一副没精神的样子,她实在是忍不住了,就敲打了孙氏两句。
“大郎媳妇,大郎白日还要当差呢,有时候后半夜还要值夜。你是他媳妇,得好好照顾他身子。你们虽年轻,也不能太胡闹了些。”
孙氏羞得一天没出房门。
李姝不知道孙氏为了在她面前显威风,把个赵世崇掏的快要成人干的事儿。
赵世简中了秀才,李姝相当高兴。中了秀才,以后他们过日子不用交税了,也不用服徭役,见了官都不用跪。她出门,人家都要尊敬地叫一声秀才娘子。
李姝一高兴,给赵世简做了一身衣裳和两双鞋,还偷偷绣了个鸳鸯并蒂的荷包给他。李姝怕肖氏看见,把荷包混在鞋子里给了赵世简。给他东西的时候,还冲他挤挤眼。
赵世简得了东西,看到媳妇冲他挤眼,忙把东西收起来。回家后仔细查看,发现了荷包,又慌忙把荷包藏到怀里,心跳的突突的。
孙氏见赵世简整日往李家去,心里不免发酸。当初她和赵世崇定亲,赵世崇非年非节,很少上孙家门。
吴氏看出了孙氏的意思,她也不想两个儿子之间出矛盾,拐着弯地点播孙氏:“二郎能中秀才,多亏了李亲家呢。你阿爹斗大的字不识半口袋,若不是李亲家用心辅导,二郎哪能这么快中秀才。”
孙氏试探道:“李家妹妹定然也是个识文断字的小姐了。”
吴氏笑道:“姝娘识字是真的,不过女人家过日子,还不是锅碗瓢盆地转。你要是想识字,让大郎教你就是了。”
孙氏赔笑道:“媳妇说笑呢,官人当差那么忙,我哪能让她还教我识字呢。再说了,官人也不计较我不识字。”
孙氏的父母抚养女儿比较粗糙,会做饭裁衣就可以了,识字什么的,费钱又费力,最后还便宜了别人家。
瑞娘快满一岁的时候,齐王府又有人来传唤肖氏母女上门探亲。齐王妃有孕了,王府中馈暂由平侧妃、周侧妃和李姨娘共同打理,平侧妃得宠,齐王妃把周侧妃搬出来镇她。但周侧妃毕竟是侧妃,不可能事事像李姨娘一样听从齐王妃的,齐王妃只得又把李姨娘放在一边监控她们,确保事事心中有数。
为犒劳李姨娘,齐王妃赏了她好些首饰布匹,还允许她娘家上门探亲一次。
不提赵李两家,再说那杨家,陈氏最近气得饭都吃不下。
自杨镇中了廪生后,陈氏自觉底气足,去莫家提了亲。莫太太听她提四娘,心里纳罕。镇哥儿以后什么样的妻室娶不得,怎会想着娶四娘?但莫四娘毕竟是她名义上的孙女,能嫁出去,还是这么好的儿郎,也是她的名声,故此她只有高兴着答应了。
莫二奶奶也同意了,丈夫和秦氏弄的这些鬼儿,她作为当家奶奶能不知道?哼,莫二奶奶不光知道,她还在背后推波助澜了哩。陈氏母子到现在还不知道四娘有问题,这都要归功于莫二奶奶保密工作做的好。秦氏以为她服侍好了男人,就可以背着她作怪了?她一个妾,居然越过她直接和二爷商量四娘子的亲事,眼里还有没有她这个正房奶奶了?
莫二爷管外事,内事莫太太只管大事,其余的还不都是她做主。家里下人,月钱银米都从她手里过,谁不听她?莫二奶奶说的冠冕堂皇,四娘子的事儿,谁都不许在外面乱说,在外只许说四娘子贤惠能干、识文断字,谁敢败坏四娘子名声,一概打死!
莫二爷是莫四娘的亲爹,更不会说女儿不好了。故此,莫家内外铁通一般,竟没个人跟杨镇母子说莫四娘耳朵有问题。
墨竹是后来的,他哪里知道内院的事儿。
陈氏兴头头去提亲,莫家毫不犹豫地许了亲。杨镇和莫四娘的年纪都不小了,两家换庚帖、合八字,走的异常快。等陈氏知道莫四娘是个聋子的时候,两家的亲事已经如板上钉钉一般不能悔改了。况且,莫家势大,陈氏又哪里敢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