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全村穿越啦 第133章

作者:林跃然 标签: 市井生活 布衣生活 种田 穿越重生

  司娓娓把事情办完,之所以还没走,就是想做出一批雕版印刷的母版出来。

  在眼下的世界,已经有了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可能也有了萌芽。

  司娓娓倒是没想着提前把活字印刷给弄出来。

  因为但凡涉及文字书籍的进步,都会引起上位者的高度关注。

  就眼下卫星村都弄了多少动静了,再引来关注那可就不好了。

  但卫星村的孩子们又需要书来启蒙。

  朝圩村的教材虽多,但里头有许多不能流传出去的名称和知识点。

  所以就得重编。

  幸好方老师家的宝宝有半岁了,活泼可爱很好带,方老师上课的时候,就有村里的老人去帮忙看着,而且因为村里像方家宝宝这么大的孩子就她一个,那都成了全村的宝贝,老人都是抢着带的。

  方老师有空的时候就编幼儿教材,这本绘册也是其中之一。

  上头的小动物萌趣十足,场景可爱之极,就是让司娓娓这个大人来看,都觉得爱不释手。

  她就想着做一批雕版印刷的母版,拿到卫星村去,弄到纸和墨,就能搞图书的出版……司娓娓暂时不打算搞经史子集的印刷,就弄点幼儿图书,启蒙书,将来有余力的话,才来点通俗小说什么的……

  总之,这是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比较高的产业,盈利高还很难模仿超越,如果能弄好的话,卫星村的资金将更加充足,可以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炼铁坊里……

  朝圩村搞雕刻母版的好处是他们有打印机。

  先把内容用热转印弄到木制板上。

  再请村子里的老人将这些板用小刀刻出来就好了。

  好些老人别看好像落伍于时代的样子,其实人家年轻的时候毛笔字练得好着呢,而且有闲工夫有耐心,十几位老人合作,两天就能搞定一本。

  司娓娓一直等到了三本完工,这才带着大批的物资回到卫星村。

  上河村,在村子里的一户户民居外,传来了小童们响亮的招呼声。

  “单三爷爷,三奶奶,快些准备啦,耿神医他们来啦!”

  “村长爷爷,神医爷爷要来啦!”

  “刘大伯,神医已经到了村口啦,正朝这边走着呢!”

  这些人家里急忙传出回应声,还有好些人就立马出了屋。

  还要整整衣裳,擦把脸什么的。

  耿老二在上河村实在是太受欢迎啦。

  一开始耿老二过来,说是想要研究看看,能不能给他们村子的人治了病。

  上河村的人就都不太信。

  乡下方圆四十里内,就没有大夫,应祥县城里倒是有几家医馆,回春堂是最有名的。

  可也是拿钱才能进的,一开药就是几十文出去了,月月都得吃,吃不了多久,家底就都被掏空了……哪有什么好心的大夫白搭工夫来给他们治病啊?

  倒是五年前来个一个游方郎中,给一个病得严重的小娃子瞧过病,三文钱给了一剂药,喝完了屁用不顶,那郎中又早跑了。

  所以对这种送上门的好事,村里人都不敢信。

  也就是因为耿大夫是卫星村司小官人安排过来的,大伙这才有几分配合。

  不过这个耿大夫的确是一文也不收村民的。

  他给大部分人把了脉,检查过后,就熬了一些药水,分给大伙喝。

  大伙想着这药水真要不好的话,这耿大夫也跑不了,就半信半疑地喝了。

  耿大夫还给他们开了食单,教他们每天多吃点什么菜什么饭……

  这穷苦人家,哪里讲究得起来,也就是这两个月,多了一份进项,这才能吃饱了,哪里还敢挑?

  因此大伙都是表面应和,实际没几家是真按着耿大夫的食单吃喝的。

  但前些天,有几家在外头的上工的人回来,见着了家人,都吃了一惊。

  说是看着在村里的这些人,气色都好了不少,明显跟从前不一样了。

  他们这才留了心,拉过在外头干活的人跟没去外头的人相比,差不多的年纪,就是一家子兄弟,都能看出来不同。

  大伙这下算是信了耿大夫。

  这不,耿大夫每次过来送汤药,大家都特别积极,不但派人去邻村帮着推车,还早早地都迎出来领汤。

第128章 铺开摊子

  耿老二是走着过来的。

  在他前方,有一个壮年汉子,推着辆简陋的板车,板车上头放着个大木桶。

  木桶里热气腾腾,药香阵阵。

  两个小徒弟一左一右地跟在他身边。

  封二牛和许小云背了两日医书,跟着耿老二学习虽然没几天,但这会身上穿着石青色的小道袍,腰间系着小葫芦,脚登云头黑麻布鞋,看着是非常正规的小药童了。

  他们两个的行头是司娓娓帮忙置办的,让莲香给做的。

  村里有个现成的针线娘子莲香在,司娓娓和王大军就都没客气,给她分的活计基本都是饱和的,当然了,也不会说是压榨着人家996,总之,就是好吃好喝,每天都有活儿做,基本没闲工夫去想别的。

  跟小徒弟们一比,耿老二的形象就差点了。

  他身上的浅灰道袍做得也挺合身的,关键耿老二他不习惯啊。

  他这辈子穿惯了现代衣裳,干活方便省事,猛地让他换成这样的长袍,拍个照啥的还挺高兴,可是平时看病整药啥的就别扭了。

  比如说他现在身上这个道袍吧,他就老觉得领口要开,那手就忍不住要去拉扯拉扯……

  总之,就因为耿神医这个别扭劲儿,他刚来的时候,两个村子的人都没当回事。

  不过耿神医自告奋勇,非要给房东家的猫儿治那烂红的眼睛,上了药没几天居然就好了,房东邻居家的老汉也求上门来,想要死马当做活马医,治治自己的老眼昏花,耿神医给了他十几粒药,又弄了一种药水,让他天天敷在眼上……没几日果然老眼明亮许多……

  这下子两个村的人有什么毛病的,就都去求耿神医。

  耿神医却是个仁善热心的,只要求到他那儿,甭管有钱无钱,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他都会想办法帮着诊治。用的药还尽量用村里人常见的草药,能不花钱就不花钱……

  等到上河村民们喝了耿神医的汤药,好几个人确实感觉有效果,那就更是将耿神医奉为上宾。

  这不,耿神医原先送汤药,还是自己推着过来,亲手和弟子们一家家的上门分药,现在么,根本不用他自己动手,就有上河村的人主动过去帮着把药桶给推过来。

  而耿老二的神医之名,也渐渐地传出了这两个村,时不时有外村的人慕名而来。甚至还有人想请耿神医去出诊,但都被耿神医拒绝了。

  耿老二来到上河村,就是为了参与医学研究,又不是当真来行医的。

  他的医术自己清楚,就是个赤脚医生的底子,知道那么多的方子,也是天大的机缘……所以他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专家们交给他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做好,别的都是顺带的。

  他们一行人还没到村口,就有一群人上来迎接。

  耿老二同这些村民们点点头,简短地打过招呼。

  就从村头开始,一家一家地施汤药。

  他分了汤药,也要亲眼看着对方喝下去,再替人把把脉,问一下最近的情况,再把得到的反馈都纪录在小本子上,目前为止,他的小本本已经用完了一整本了,这是第二本。

  推车一直推到了村尾最后一家,大桶里的汤药也只剩下了个底儿。

  到这会儿,也日头到了正午,是该回去吃午饭了。

  耿老二带着两个小徒弟回到住处。

  他住的这家已经把饭菜都给准备齐了。

  本来耿老二他们就交的有伙食费,再加上耿老二在两个村子声望渐高,经常就有两个村的人拿了野鸡野兔或是河里捞的鱼送来添菜。

  耿老二和两个小童又吃不了多少,做饭的还能落下些油水。

  因此主家待耿老二他们越发的殷勤。

  今天的午饭是烙面饼,菜是蒸鱼,鸡蛋青菜,还有一个豆腐汤。

  这样的饭菜在农家来说,已经是上好的饭食了。

  主家大娘的做饭手艺不错,就是用料各种节省,油盐都放得极少,这倒也符合了耿老二这种中老年养生的需求。

  耿老二用公筷给两个小徒弟夹鱼肉。

  “多吃点。”

  他这两个小徒弟都特别有眼色,干活抢着干,吃饭的时候都不多瞟好菜一眼的。

  他的小孙女也就比许小云大两岁吧,那就跟个小公主一样的,回到爷爷奶奶家,耿母恨不得顿顿饭不重样地给小孙女做,但小孙女还是有挑食的毛病,今天爱吃的是大虾,明天就换成了烤羊腿……

  想到自家的小孙女,他又给小徒弟们夹了一波鸡蛋。

  在这个世界,村里的孩子,能吃上鸡蛋就是好的了,更不用说那些没有寄人篱下的了,挨饿受冻都是常态……

  耿老二光是在这两个村子里,就见到了好几个。

  他觉得就他这个年纪,做做课题也行,但的确是不适合在外头常待,看得多了老心脏受不了……

  “耿二叔……”

  崔小强站在门口,忍不住去擦脑门上的汗,这大热天的,他跑这么老远,也是不容易。

  耿老二一扭头瞅见他,“你来啦?二牛,再去拿一副碗筷……”

  崔小强也不客气,也坐下来拿了个饼子,盛了碗汤喝着。

  他是来给耿老二送第二阶段的诊疗方案来的。

  司娓娓从朝圩村过来,不光是带回了诊疗方案,还给他带来了他连载文的数据和评论截图。

  除了这两样,还有一个让他很不爽的事情。

  他那个便宜亲爹,居然有脸带着后妻生的儿子来找他?

  还想拿到他的稿费?

  崔小强当时就炸毛了。

  他辛辛苦苦写了好几年,也就够温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