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穿书者留下的烂摊子后 第63章

作者:酒千觞 标签: 破镜重圆 爽文 穿越重生

  但逐渐他们发现,女孩子们远比他们想象的优秀得多,小考中,成绩压过男子的女孩子越来越多。

  这倒让他们有了危机感,开始努力进学。

  女孩子们也惊奇地发现,她们拥有着不输于男子的智慧,也越发努力起来。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抛弃了琴棋书画这些在家中早就学过的课程,加入了其他未知的领域,选择和男子同样学法令、学文才、学政论的人不在少数,亦有不少娇娇柔柔的贵女却偏偏愿意学箭术、学马术、学骑射。

  她们的想法逐渐改变着,从为了热闹、为了新奇、为了有话题可聊,变成了真心喜欢书院的氛围。

  历史课上,她们听着先生口中数朝的历史,随着先生生动地讲述,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些画面,有人渐渐觉得,这些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似乎比她们平日里聊的八卦来得有趣。

  马术课上,她们听着教习师父描述着大草原的样子,也会悠然神往,驰骋在马背上的时候偶尔也会突然生出不想一辈子拘在京城的想法。

  想读万卷书,想行万里路。这些女孩子的想法悄然发生着改变。

  女子参加书院在大启朝一时风行,大启朝其他地区也纷纷效仿京城,书院渐渐开始对女子开放。

  民间的公学也在元康帝的政令下,同意民间女子入学。

  效果比宁映寒当初设想的,还要好上许多。

  她与秦宣携手,走访过大启大半河山,考察着当地女子进学的情况,沿路游山玩水,惬意快活,可谓是一举两得。

  察觉时机成熟后,她返回京城,向元康帝提出,开放女子科举入仕。

  原本,宁映寒设想的,是待开放女子公学五年后,才能尝试开放科举。

  但现在,这项举措被她缩短到了一年。

  这项举措一经提出,不知遭到了多少人的反对,但元康帝力排众议,仍然下了这道旨意。

  “希望下一次春闱过后,朕能见到女子入朝。”

第95章

  最开始, 人们差点以为,元康帝的圣旨是在开玩笑。

  女子考科举?怎么可能?

  不少男子都要寒窗苦读十年,都未必能高中。女学这才开了一年, 就号称要考科举,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距离下次春闱还有一年多,满打满算也才两年, 简直是异想天开。”

  “别说两年了, 给她们二十年都未必行。”

  “我才不信有女子能入朝, 除非给她们降低考核标准。”

  “但陛下不是说女子与男子考题完全一致,不会区别对待吗?”

  “哈哈哈,要降低标准也好, 弄两个漂亮点的,省的本官每次上朝看到的都是你们这几张老脸。”

  “哈哈哈。”众人哄笑起来。

  据说有某位大人,回家把这事儿当笑话讲给夫人听,一向捧场的夫人却没有笑意, 只是神色不明地看了他一眼,告诉他今日她身体不舒服,请他去书房歇息。

  大人满头雾水, 想不通是何处惹了夫人不开心。

  朝中大多人都是抱着类似的想法, 倒是民间有不少人等着看热闹,甚至还有赌坊据此下注。

  京城某家赌坊,秦宣路过时顺手压了一百两银子, 压在了赔率最高的赌注上下次春闱便会有女官入朝。

  然后转头对男装打扮的宁映寒笑道:“赢了的话,请你用膳。”

  宁映寒哭笑不得。

  秦宣含笑问她:“担不担心?”

  “有什么好担心的,”宁映寒倒是看得开,“这次春闱不成,那就下一次, 我并不急于求成。哪怕要数十年后才能等到女官入朝,也是我的胜利。”

  两人在街头信步前行,经过一条有些熟悉的街,宁映寒怔了怔,抬头看去,却只看到一道陌生的匾额。

  昔日的武平侯府早已改换门楣,宅邸也被新的权贵所接手。

  宁映寒驻足片刻,想起幼时曾在府中玩乐的时光,恍然有种物是人非之感。

  “下一段旅程想去哪里?”秦宣问道。

  宁映寒不再多想,回头对秦宣笑了笑:“刚刚陪我游历那么久,我以为你会想在京城多留段时间。”

  秦宣摇摇头:“若在位的是惠盈帝,我自然要留。”

  言外之意,现在在位的是明君,不需要他再多操心了。

  宁映寒叹气:“可惜我要在京里留一段时间了,前几日刚回京我大哥就揪住我让我帮他处理政事,说轮到他出门游历了。”

  秦宣失笑:“那我陪你。”

  宁映寒俯身在他侧脸印下一个吻:“我要被你宠坏了。”

  宁成渊说到做到,在看着妹妹有条不紊地接手了他手头的政事后,他果然出京游历去了。留下他的幕僚们,和宁映寒大眼瞪小眼。

  幕僚也是心里苦,本来他们这些人,自有责任提醒宁成渊提防宁映寒,奈何之前有人委婉暗示时,宁成渊当场翻脸。当这位风度翩翩的楚王露出不可触碰的逆鳞,没人敢再触怒他。

  好在宁映寒近一年都不在京中,好歹让他们松了口气。

  结果宁映寒这一回京,宁成渊居然把手头的政事扔给妹妹,自己跑出去玩了。虽然他离开前承诺,也就是出门散散心,顶多一个月便回。

  但宁映寒若真有心,一个月内完全可以架空你啊!幕僚内心在咆哮。

  宁映寒看着幕僚,自然猜的到他心里在想什么,笑了笑并不在意,干脆利落地着手开始处理宁成渊留下的政事。

  幕僚心惊胆战地看着她以极高的效率处理着那些折子,起初看她的速度,幕僚甚至疑心她是根本看不懂随手乱写的批复。

  幕僚担心她耽搁正事,站在她身后右侧方,急得凹了一个极费力的造型去偷窥她写下的内容。

  宁映寒很快察觉了他的意图,笑了笑把写好的批复递给他:“请于先生帮忙看看本宫的批复是否有不合理之处。”

  顺着这个台阶,幕僚就坡下驴,口称“不敢不敢”,但手下动作极快地翻开了折子。

  元康帝把一部分政事交给楚王处理,显然是对楚王的信任,决不能让安国公主随手乱批复影响了楚王的清名。

  幕僚想着,低头看向折子,首先赞了一句“好字”,但乍看下,以他的学识,竟看不出是什么字体,细细辨认下,才发现是大概是介于小楷和行草之间的一种字体。

  幕僚不解,怎么会有人把字练成这样的?小楷和行草那是多么南辕北辙的两种字体,怎么会有人把这两种字结合起来?

  他自然不知,宁映寒少时,虽父母宠溺,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但基本的书法还是要学的。

  当年晋王妃自己写得一手好簪花小楷,押着女儿练的,也正是这一种。

  但宁映寒于此道实在没什么耐心,能每天写一幅字交差就算不错了,更别提像有些读书人在腕上坠着重物刻苦练字了。

  但好在她习武,腕力本就不错,人又聪慧,就这样,在晋王妃追求美、她自己追求速度的情况下,硬是练出了一笔外观可以唬人,落笔又不会太慢的字体。

  晋王妃看着她的字一时失语,无奈之下,懒得理她,干脆随她去了。

  幕僚不知个中内情,也未多想,忽略字迹去看内容,细看之下,怔了怔,又迅速翻开下一本。连着看了几本后,他停了下来,忍不住想长叹一声。

  他跟随楚王,除了正统的身份,也是看中宁成渊聪慧敏锐,于政事颇有见地,年纪轻轻便有未来明君之相。

  但看了宁映寒的批复后,他忍不住感叹,这元康帝的孩子是怎么生的?都说“聪慧无双”,无双无双,结果他这就遇见了两个。

  他起了惜才之心后,又难免担忧,既生瑜何生亮,这样的继承人,有一个足以维持大启稳定,现今有两个怕不是要龙虎相争啊。

  他这边心情波澜起伏,自己臆测了不少。

  宁映寒专心批复着折子,丝毫未注意到身后的幕僚,短短时间内百转千回的心思。

  让幕僚更为担忧的事很快来临了。

  惠盈帝在位时,南狄便小规模试探进攻,只是没有得到朝廷足够的重视。

  元康帝整肃朝堂后,便着手重建边军,准备对付南狄。这一动向自然被南狄察觉,他们有了危机感,打算趁边军重建好之前,先打大启一个措手不及,抢一波钱粮,再图后续。

  这一举动,让元康帝脾气也上来了,当场决定御驾亲征。

  这在不明真相的人看来,也许是一时激愤下冲动做的决定。

  但宁映寒知道,父皇不是会下这种冲动决定的人,他这般举动其实也算是不得已。

  满朝武将,几乎都被惠盈帝的重文轻武、不断削减军饷等行为弄得心凉。当初边关调回来的将士们,要么身处闲职,要么干脆解甲归田。

  元康帝此时御驾亲征的决定,也是做给他们看的,给他们看到帝王的决心,让他们愿意重新拿起兵甲,随帝王赴前线。

  下了旨意后,元康帝又一一顾茅庐,请了几位赋闲在京的老将出马。这些人和南狄交战多年,就算出于身体原因已上不得战场,也有丰富的经验在。

  看到元康帝的态度,渐渐有一些将军主动请缨出战。

  当初看到惠盈帝毁了针对南狄的防御时他们有多痛心,此时他们就燃起了多大希望。在边关多年,曾亲眼见到过南狄人如何屠戮大启百姓,心下自然难平。之前他们无力改变惠盈帝的想法,但如今机会摆在眼前,他们无论如何也要拼上一拼。

  不过,让楚王府幕僚担忧的,倒不是边关战事。

  而是元康帝在临行前,下旨命楚王宁成渊与安国公主宁映寒一同监国。

第96章

  皇帝的旨意一出, 朝野一片震惊,纷纷感叹元康帝对宁映寒这个女儿果然不一般。

  不少朝臣站出来反对,古往今来, 纵观几朝历史,哪有让女子监国的道理?

  楚王府的幕僚更是流下忧伤的泪水,陛下您这操作, 是生怕二人不阋墙吗?

  宁成渊的游历计划, 持续了不到半个月, 就被元康帝一道圣旨召了回来,整个人都仄仄的没什么精神。

  此时看到幕僚沉痛的表情,奇道:“想不到本王不能游历天下, 于先生竟比本王还要痛心。”

  幕僚内心默默翻了个白眼,暂时不想理他,但又不得不委婉提醒他,与安国公主分奏折时, 记得挑重要的那些。

  百官的奏折,不可能事无巨细都统一呈到皇帝面前,没有哪个皇帝有这样的精力。因此, 奏折呈上来, 会先送到文书房,由几位学士先大致浏览一遍,分个经重缓急。重要的、急需处理的, 比如军情、灾情之类,这些肯定是要放在最上面的;其他奏折由他们商量过依次排序;至于某些鸡毛蒜皮比如臣子们打嘴仗让陛下评理的,统一扔在最下面,陛下想看就当个调剂,不想看就直接扔在一边。

  文书房的人大概永远想不通, 为什么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些臣子还要上个奏折呈报陛下。

  元康帝出征前,交待奏折皆由楚王和安国公主二人批奏。

  此时幕僚的意思,就是让宁成渊抢先,去文书房取奏折时,挑那些摆在最上面的。那些是正事,处理好了,会让陛下和朝臣们高看一眼。

  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得再精妙,也不会有人在意。

  但他的谋算被宁映寒无情打破了。

  文书房里,安国公主指着两叠奏折:“一人一半,谁也不许偷懒。”

  宁成渊一边不着调地感叹着“妹大不由哥”,一边随手选了一叠奏折,抱起后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