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 第171章

作者:大河东流 标签: 爽文 种田 年代文 穿越重生

  “那我们也来一盘吧。”

  五子棋说简单也简单,要说难也难,同样需要斗智斗勇。

  于是母女两个下起了棋,苏浅明就在旁边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看着她们两个,只觉得家人整整齐齐,岁月静好。

  这搬来省城是对的,来到这里,田思怡都开朗了一些,在这里他们都不认识什么人,所以他们不会对着他们指指点点,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也不是没有邻居来主动示好,他们都接下了,有缘分的就在一起聊聊,说不来的就算了。

  田思怡就看看店,打扫打扫卫生,盯着孙子做一下作业,她脸上的笑容都比之前灿烂多了。

  至于村里面的地,他犹豫了一会儿,摇头,现在才没多久,等再过一个月他再回去吧,到时候秋收,回去可以帮忙,然后把收获的粮食带过来。

  跟儿子一起回去,两个大男人干活,不怕苦不怕累,等忙完了就带着粮食回来。

  “对了,你知道你们村现在的情况吗?”苏浅明想到了隔壁女儿所在的村子,提了一句。

  “村里怎么了?”

  “你们大队长在组织人手修路,你们村烧瓦的钱不是有一部分是集体的,他把那些钱拿了出来给大家伙修路,给他们派发工钱,我听说修的挺好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这路修好了,你们村去镇上就更方便了。”

  说起这个,苏仲是有些可惜的,因为妹妹他们家五口人的户口都不在李村了,所以分田分山的时候都没有他们的份。

  他们在那边也就是那个屋子还有自留地了,之前他们在那边的时候还帮着去收拾屋子,免得久不住人屋子出了问题,现在没办法了,只能拜托给李村那边的人。

  苏茴点了点头:“修路是好事,至于房子,我有拜托我朋友帮忙打理。”

  这个朋友就是赵夏兰了。

  她本来也想要出来找工作的,不过孩子出了点事,走不开,就拖住了。

  苏浅明点点头:“你公公那人还过得去,他有空了会去检查检查,你现在这情况,那房子没那么重要了,不过最好还是留着。”

  苏仲忍不住:“才住了多久,就这样不要了,有些可惜。”

  只要不出什么意外的话,那房子以后,估计也就是妹妹还有外甥他们回去的时候会小住两天,这要住还特别麻烦,要重新收拾,不如借住在别人家,出点钱方便一些,等到卫国他们几个娶了媳妇,有了孩子之后,媳妇不是他们这边的人,更不乐意那么远跑回来了。

  田思怡不赞同:“有什么可惜的,现在你妹妹的房子不比这里好?又不缺房子住,放在那里,一时半会儿也放不坏。”那里离女儿婆家太近了,麻烦。

  她是情况特殊,没有什么公婆,但是村里发生的矛盾还少吗。

  就女儿家这情况,也没有哪个会想要霸占,虽然老家没人,但是她外孙四个大学生,声望就不一样,大队长也格外的关照他们家,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苏仲会觉得可惜,就是因为他还没有跳出来看这个问题,其实他现在的情况也是差不多,要是之后这生意能一直做下去,他们那边的地会给别人种,房子也会空着。

  不过房子土地这东西,一般人确实没法说放弃,哪怕现在那土地分给你种,实际上并不是你的,也没办法轻易放手。

  这是多少年传下来的经验了。

  做生意会亏本,买地不会。

  苏茴封住了田思怡的最后一条路,她赢了,收起棋子,再来一盘,问:“爸,有一段时间没碰草药了,习惯吗?”

  她进来这屋子就没闻到草药味。

  苏浅明的手挪动了一下,他来到这里就很少碰草药了,习惯吗?

  有点不习惯,但是附近他转了一圈,只有常见的车前草之类的,其余的就要去城外的山里。

  那山还是别人的,他不能动别人的私产,其他的山又太远了,所以就只能靠路边的草药解解瘾。

  这些年来就靠着他之前偷学的这点东西过活,只要拥有一技之长,无论在哪里,都能过得好好的。

  他想起了久违的那些所谓的“家人”,他们在不同的省份,已经很久没有想起他们了。

  他们应该一辈子都不会再见了,或许他们就没从之前那场运动中活下来。

  对他们,他一直有怨,到现在也没有释怀。

  不过有个方面他必须要谢谢他们,不是他们那时候对自己的苛刻,让他有机会接触,他也没有机会偷学到这一门谋生的技能。

  学了点皮毛,乡下地方却足够了。

  他带着田思怡在小村庄里安家落户,好好的养大了一双儿女。

  他们当初说他是无福之人,现在他们两个享了子孙福,从村里搬到了省城,膝下只有一儿一女,儿子孝顺憨厚,女儿精明强干。

  女儿现在挣下的基业,已经不比他们传了那么久的家业差了,他们这还是无福之人吗?

  突然想了起来,苏浅明都有一股冲动,带着自己儿女到那些人的面前狠狠炫耀一番。

  不过看着田思怡和女儿两张相似脸上份笑意,还有一旁儿子叨叨的诉说,这股冲动又消弭了。

  一把年纪了,还炫耀什么,到时候给孩子惹来几个甩不掉的牛皮糖那就不好了。

  他低声喃喃:“我们现在过的好好的,偏不让你们知道,你们别想沾光!”语气有几分小孩子的骄傲自得。

  他的声音很小,一般人根本听不见,但是苏茴不是一般人,距离这么近,声音小,但吐字清晰,听得清清楚楚。

第122章

  苏茴若有所思,看来,苏浅明和田思怡两个果然是有故事的。

  其实从他们的名字也能看的出来。

  对比一下,张根李满芬的名字,张全张贵他们几个的名字,再对比一下他们的,根本不是一个画风。

  苏茴对自己的名字还是挺满意的,无法想象自己名叫翠华红英的模样。

  苏仲毫无所觉:“妹妹,跟你说个事,巧了,你还记得你那个妯娌,女知青那个,她不是有两个弟弟也在你们村当过知青吗?”

  苏茴点头:“你说的是周小冬周小雷兄弟?”

  “对,就是他们,其中哥哥不是在省城上大学吗,我看见他了,他现在中专学校里面教书。”

  “看到他陪着他媳妇来买衣服的,他现在成家了。”

  苏茴静静的听他说。

  苏仲:“那个时候,看到人我都不敢认,是他先认出我来的,我们才算是聊了几句。”

  “他身边的媳妇,据说跟他是大学的同学,看上去特别的登对,夫妻两个都是大学生,也都是老师,他们还有那个儿子,今年出生的,看上去日子过得不错。”

  苏仲他现在自己过得好,希望大家都能过得好好的,看到了看到认识的人日子过得不错,他会觉得欣慰。

  “你们聊了什么?”

  苏仲:“就聊了一下彼此的近况,他是在这里安家了,我们还彼此交换了地址,多个走动的地方。”他们一家在省城,那是举目无亲,周小冬跟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那也是拐着弯的亲戚。

  周小冬的情况也差不多,他家本来就不是这省份的人,他考上了这里的大学,在这里留了下来当老师。

  媳妇到是本地人,有亲戚。

  但跟自己的亲戚不一样。

  他弟弟大哥都不在这个身份,唯一在的,就是周小晴这个姐姐,但也有相当一段距离。

  没有亲戚在这里,有的时候会感觉比较孤独,因为想跟亲戚说说话,都找不到人。

  这个苏茴能理解:“你们要是说得来,当成熟人来走动也没什么。”

  当初高考,他还去她家借过书借过资料。

  除去周小晴的因素,当成熟人、半个老乡走动也可以。

  苏浅明点点头:“他这个人可以。”

  不是那种一朝发达,就跟过去一刀两断的。

  他们做生意的,现在还有不少人看不起。

  虽然她们回来光顾,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觉得做这行的人不行。

  周小冬的态度很平和。

  苏茴轻轻点头,表示明白,随后聊起店里的生意:“最近店里生意怎么样?”

  苏仲:“生意挺好的,少的话,一天有100多的,多的一天有4位数。”苏仲语气很满足,扣除掉成本,一个月净利润四位数,接近五位数,这个进账跟妹妹不能比。但是他已经很满足了。

  对于个人来说,这个收益确实可以了。

  “有没有看好的房子?”

  “我有在看,卖的人很少,不过,我在想要不要把这房子修一下。”苏仲说到这里有些犹豫:“这房子位置你不觉得也挺好的吗?地方够大,前面就是店铺,有点什么,前面喊一下,就能听得到过去帮忙,要是住到别的地方去了,就没那么方便。”

  “这个是,不过还有另外一种,不一定全部生意都在这里,你还可以开分店,到时候条件好的话,就住到更好的地方去。”

  “分店,那需要人手,还需要慢慢看,我是有这种想法,而且我有两个儿子,现在家里就一个地方,以后他们俩兄弟,我是想着都要准备双份的东西,以后他们好分的,免得有什么问题。”

  不患寡而患不均。

  道理在那里。

  “以后要是半夏留在他读大学的地方,我们估计就要跟石伟一起过了。”

  苏仲想到了妹妹,她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保国在部队里面,聚少离多,他又是排行在前面的大儿子,妹妹,你以后跟谁一起过?”

  之前没有跟他们说,现在提到了,苏茴就跟他们说了:“我谁也不跟,自己一个人过,我已经把他们分出去了。”

  正在放棋子的田思怡动作僵住了,正在吃点心的苏浅明被嘴巴里的点心呛到了,苏仲张大了嘴巴,错愕的看着她,重复她的话:“分出去了?”

  吞了口口水,声音不自觉放大了些:“你把他们都分出去了?!”

  苏浅明急急的喝了一口水,把嘴巴里的点心咽下去,表示他受到了惊吓,怎么感觉在女儿身上他一直受到惊吓?

  “咳咳,你怎么分出去的?”

  田思怡也急了:“你怎么都分出去了?你以后跟谁过?”

  “我为什么一定要跟谁过?”苏茴反问了一句。

  田思怡:“以后年纪大了,没有人在身边照料,而且会觉得孤单。”

  苏茴问:“你觉得我身边会没有人吗?”

  她现在光是属于她自己一个人的助理就有4个了。

  田思怡急了:“那不一样啊,你不想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吗?”

  苏茴:“我要是想了,分家了之后,他们就不是我儿子,就不是我孙子了吗?”

  这当然不是,哪怕分家了当然也是孙子,也是儿子,但是不一样,没有分家的就会更显得亲密。

  苏浅明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你怎么把他们分出去的?”

  苏茴:“之前他们4个都在首都念书,我那时候就有在打算了,除了保国他以后不定会在哪里,其余的三个不出什么意外,都是留在首都的,我就在首都给他们四兄弟买了一块地,分别起了4栋房子,给他们做婚房成家用,然后一人给买了两个店铺,再给了一笔分家费,这就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