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 第67章

作者:蝶飞絮舞 标签: 种田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关博睿想了想,点头应道:“也好,不过,我们那么多人同时买现粮,会不会不太方便?”

  福志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四少,这点,您尽可放心。我们会先从周边调粮,同时会从其他产粮区用不同公司的名义分别购入其他食物,尽量少引起市场波动。这方面,我们有专业人士负责操作,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离岛公司来降低风险。”

  福志在一旁简单扼要地阐明他们的运作方式,而文岚则按照闵律师的指引,在特定的文件上工工整整地签上自己的大名。

  第二天上午,等待最后的检查结果的关氏兄妹,还没有等到医生的检查报告,却先等来了福志团队以及福志带来的银行账户资料。

  福志团队走后,文岚看着银行账户的资料,看着那数不清的零,哆嗦着用手指逐一点数。

  不是文岚数学成绩差,换做是任何一个平头百姓,忽然接管这数以百万计的现金账户,一秒钟之前还穷得跟乞丐一样,转眼之间就变成大富豪,就不可能不失态。

  即便像文岚这种见过大世面的,一时之间也难以恢复平静。

  捧着沉甸甸的财富,嗅着金钱的味道,文岚心神荡漾。

  可惜,这里面的十分之九很快就将转出去,即将换成食物捐到华国。

  自己,不过是个过路财神。

  这百万资产,转眼就要再次转出,换成源源不断的食物,通过不同的渠道捐回国内。

  关氏兄妹本打算全部捐赠,但被金秉枋全力劝阻,最后折中变成捐献绝大部分的可变现资产。

  一方面,每年的分红,除了部分转成现金外,其他资金基本都转成其他其他项目。另一方面,不管是关博萱未来的治疗,还是小辈们的成长,都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再用到一大笔现金。

  为子孙计,关氏兄妹也不得不留一笔现金保底。

  但其他的现金,关氏兄妹坚持要拿出来,为国家为人们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今年夏季,珠江、湘江、赣江和闽江流域连将暴雨,洪水决堤,冲垮良田,泛滥成灾。9月后,台风横扫内陆,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计量。

  虽然国家已有应急方案,但受灾群众数目众多,政府筹集的物质实在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关氏兄妹觉得自己哪怕尽一份心力,帮上一小部分人,那也是极好的事。

  文岚合上写着自己姓名的账户资料,把材料递给关博睿。

  关博睿低头整理那些被带过来的礼物,没空搭理那些财务资料:“回头连同这些补品,一起放进你那个宝贝箱子里面吧。就算是家里,也不如你的那几个箱子保险。再说,这么多东西也不好拿,等避开其他人,你就全部放进去吧。”

  “舅舅!”文岚大惊失色,忍不住小声地喊了出来。

  这话当着关博萱的面说出来,岂不是全露馅了吗?

  难道,在我不知道的时候,又暴露了?

  “傻孩子,有奇遇,是好事,别担心。”关博萱抱着文岚轻轻安抚道,“不过,这事,我们仨知道就好了。知道的人越多,秘密就越容易泄露。这事,尤其不能让文榕他们知道。文岚,你知道吗?”

  文岚木然地点了点头,眼睛死死地盯着关博睿。

  关博睿清了清嗓子:“如果没有意外,我们最快今天下午就可以回去了。萱妹,你的眼睛虽然好了,但是护肝的药物还是得继续吃。三个月,我们还得再过来检查。”

  文岚眼睛一转,便明白了关博睿的言外之意。

  对啊,这事不可能继续瞒着关博萱,也根本没有办法隐瞒得了。

  看样子,关博睿应该没有把其他的事情告诉关博萱,否则她不可能如此心平气和,这几天情绪根本没有什么大的波动。

  想明白了这一点,文岚便很快恢复了平静。

  果不其然,在俩人独处之时,关博睿告诉文岚,如意门的事情是昨晚刚告诉关博萱的。

  事情的缘由和顾虑,果然与文岚自己的猜测一样。

  第二天,关博萱遵照医嘱,取了药,便正式出院了。

  仨人回到省城,买了一堆小物件,然后回到招待所,退了房,再搭车一路往家走。

  搭了运货的车,回到厂区,便围过来一圈熟人嘘寒问暖。

  泪眼汪汪扑过来的文榕等人,在见到那些新奇的礼物后,变成喜笑颜开,缠着关博萱要听省城的新鲜事。

  而关博睿则领着文雅、彦涛和文岚,带着挑出来的礼物,一一拜谢这段时间照顾两家孩子的好心人。

  时伯母一边推让礼物,一边关切地提醒道:“小潘司机之前带回来的单据,我们已经帮你拿去报了。可是,小关这次病得这么重,你们仨在省城住了这么久,应该花费了不少钱吧。如果手头一时不方便,你们可以写个申请,先预支一部分工作。先缓一阵,等医药费报销下来,你们就松快些了。”

  对哦,还有医药费报销的事呢。

  可惜,香港的医药单,绝对不能出现在其他人面前。

  “谢谢您,这真是太麻烦您和时大哥了。我们在省城遇到好心人,介绍我们去找了一个老医生直接用中药调理。我跟萱妹商量了一下,国家经济最近比较困难,我们兄妹手头比较宽裕,就不给国家和厂里添麻烦了。”

  “关工,这可不是小数目,你要不要再想想?”时伯母扫了一下彦涛身上新打的补丁,忍不住出声多提醒一句。

  百万资产,人家都不在乎,难道还在乎这点小钱嘛。

  文岚低着头,无声地嘟囔着。

  “大姐,谢谢您的好意。我们已经决定了,我们就当这钱是交纳特殊党费了。虽然我们能力有限,但多一份力量是一份力量嘛。”关博睿看了一眼彦涛那朴实无华的补丁,“我们家这几个孩子真是幸亏有您们几位帮忙照顾,要不然,这半个月他们都得变成野孩子了。”

  “关工,你们太客气了,大家都是战友,这帮把手的事,那都是应该的。”

  再三推搡之后,扛不住自己孩子们那火热的期盼,时伯母松手,收下了那些糕点和腊肠。

  走了一圈,送出食物和小礼物一堆,彦涛和文雅即便再懂事,也有几分不舍。

  但,这份不舍,在回到家,看见关博萱变魔术似的,不断从麻包袋和手提包里掏出各种食物和礼物,马上云消雾散。

  在洗漱一新后,孩子们围着那些衣物和礼物看个不停,直叹省城果然是大城市,东西真的各位精致漂亮。

  只有文岚知道,那些衣物其实多来自香港和之前在国外购买的二手服饰。

  接着这次难得的机会,文岚干脆一次性把衣物拿出来,省得以后再找借口。

  只是,这时的文岚没有想到,此时此刻,在文岚看不到的地方,也有一群人有着跟文岚同意的想法。

  他们出自好意的行为,不知不觉把事情搞得越来越大。

  事件,渐渐一发不可收拾。

  事态,开始变得失控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9-08 03:18:59~2020-09-16 02:14: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超新星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琳琅满目

  1961年9月12日,台风南茜于形成于西北太平洋。离开菊刀国后,台风南茜忽然再度拐向,杀了个回马枪,再次登陆室户岬附近,登陆气压925百帕,成为是菊刀国二战后的最强台风。

  台风南茜登陆时,风速达到343km/h,威力相当于5级超强台风。菊刀国一百多个站点的气压跌破990百帕,其中五分之四的站点更是在980百帕以下,至少20个站点的气压打破历史纪录,在二战后的菊刀国绝无仅有。它二次登陆时,大阪气压降到937百帕,在全球大城市中可谓绝无仅有。

  台风南希破坏范围极广,波及到菊刀国全境以及米国关岛,死亡人数近两百人。

  逃难的人们携家带口,在一片汪洋之中,随便找了个有瓦遮头的地方,暂时住下。他们时而对着废墟仰天长笑,时而对着积水抱头痛哭。人们一边庆幸自己死里逃生,一边哀叹顷刻之间家园毁于一旦,自己一无所有。

  他们没有药物,没有燃料,没有干净的水源,没有安全可靠的容身之所,甚至没有洗漱如厕的地方。

  对他们来说,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脚下这一小片陆地,以及紧紧偎依在一起的亲人们。

  世间全部有生命的东西——猪、狗、猫、牛、羊、鸡、鸭、蜈蚣、老鼠、蚂蚁、蛇,走的走,游得游,能够趴上树枝得紧紧扣紧枝干一动不动。它们,为了活着,哪怕是多活一秒也好,都在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时,能够顺利逃出汪洋大海的动物们,都拥挤在逃难的人们身边,和他们争夺这汪洋中一片片支离破碎的土地。

  大堤上出现了一个绵延不见尽头的逃难人群,蜗居着数不清的人们。浑浊的洪水,爬到人们的脚踝下,总算不再继续上涨了。但,抬眼望出去,水上全是古怪的颜色的,漂著稻草、锅碗瓢盆、冲散出来的木制家具们,还有不知道是哪一家淹死的牲畜。

  照片中,人们涉水而行,在废墟中,在洪水中,在路边散落的杂物中,努力寻找着任何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增加自己和家人生存的希望。

  不过,灾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待,在发愁,在绝望中寻觅那一丁点希望。

  他们等着政府的船队运来粮食和药品,最好还有救济物质。但是,僧多粥少,政府又能拿得出多少钱来救济他们呢?

  雨停了,阴云渐薄,人们的心里却更加阴沉。因为疾病开始蔓延,有人开始感染了痢疾,有人开始呕吐不止,至于肠胃不适、脚烂、蚊虫鼠蚁的叮咬更是不计其数。

  台风过境后的房屋倾倒的照片,通过报纸和电视,在亚洲各国传开了去。

  菊刀国尚且如此,那么从6月开始就饱受台风暴雨袭击的内陆情况又能好到哪里去?

  听闻有人在募捐,人们在慷慨解囊的同时,不免开始揣测。

  不久,各种地下消息开始流出。

  转了几道之后,谁都认为自己听到的那些“熟人们说”都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秘闻,转头按照自己的理解又告诉了其他亲友。

  听到传闻的香港人,担心家乡亲友的安危。于是,他们把各种饱腹的食物装入锌铁盒子密封起来,用毛巾或布把盒子包得严严实实,写上姓名地址,通过邮局寄回家乡。

  接到这种密封盒的情况日益增多,出于各种考虑,邮政方面一定暂停禁止邮包入境。于是,所有的邮包全数折回香港。

  幸好,很快,在有心人士的协调下,官方很快放松了口径,允许各种邮包入境,甚至做到来者不拒。

  此时,恰逢香港经济起飞之际,为了解决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劳动力短缺问题,香港当局开始实施新身份证申请政策。新政策规定,凡成功抵达市区而又具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发给香港身份证。

  与此同时,各种奇怪的传闻也在内陆沿海一带口耳相传。

  "英国女皇诞辰,大放(边境)三天!"

  "第三次世界大战快打了。"

  满目疮痍,谣言四起。

  谁也说不清这话是怎么传出来的,但是,却真的有人相信这些传言并且付诸于行动。

  深圳河南岸至香港市区,有一座山叫华山。当时尚未开发,山上茂密的原始森林。目及之处,皆是绿树与荒草。

  近些年,华山多了许多人气,不时可见男女老少穿梭期间。出于隐匿的便利,华山成了逃难者的中转休息站,里面聚集了各式各样的人。到了62年春夏,聚集的人数将要达到新的高峰,届时山上每天集结有上万人。他们衣衫褴褛,躲在灌木丛林中,为了近在咫尺的希望,忍饥耐渴,昼伏夜行,伺机进入香港市区。

  身为购粮行动总负责的人康经理,当时正在全力按照金家的捐赠协议,通过建立在海外的不知名小公司名义在国际上大肆购买小麦和玉米等物。

  忽然,某一天寻常的清晨,一打开报纸,康经理居然发现所有的报纸头版头条都是关于华山的新闻。

  自从1957年以来,华山的事情就一直层出不穷,港警一直没有办法杜绝,但事情尚可控制。久而久之,华山也就变成了不是新闻的新闻。可是,怎么忽然间,华山却变成了全港瞩目的大新闻了?

  原来是随着通过华山入境的人日益增多,港英当局采用"随抓随遣"的办法,出动大批军警抓捕遣送。

  一脉相承,血浓于水,香港市民对逃过来的饥民非常同情。人们从最初的慷慨施舍,慢慢发展成立民间组织,集合众人力量开始有组织有有步骤地救济灾民、对抗军警抓捕。

  从市区到华山,无数的车辆在狭窄的道路上奔波着,无数的人在沿路竭尽全力为了这些陌生人而努力着。

  人们成群结队,送水、送食物、送衣送药,照顾病弱人士。有的人甚至直接把自家的车子开上华山,径直将逃难者一批一批接去市区。还有人把那些逃过了的人藏到自己家里的,或者为他们介绍紧急打工的场所。

  出于恻隐之心,人们急饥民之所急,尽力伸出援手!

  华山上,处处是扶危济困的感人场景。

  几乎所有香港报纸电台的记者,都冲向华山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