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 第81章

作者:蝶飞絮舞 标签: 种田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临近中午,试吃活动终于结束了。

  送走了客人,曲亚丽、高素琴和钟务女立刻笑容全垮:“关姐,我们真的要多做这几道菜吗?这么一来,我们可忙不过来的。熊哥,芳姐,你们真的得赶紧学粤语了。他们本地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基本不会说普通话的。”

  熊永源和程如芳不敢反驳,只能连连说好。

  关博萱给大家的水杯倒上新的白开水:“好了,以后不会做这种大型试吃活动了。这也是我们的供应商要求帮忙,他们打算在宝安那边做熟食加工厂,需要收集一些客户爱好之类资料。作为补偿,他们还多送了一批食材给我们呢。这么算下来,我们安兰百货怎么也不会吃亏的。”

  “哦,原来是香港那边的客人请我们帮忙啊,那么辛苦一点也无所谓了。再说,不帮忙做那些什么问卷调查,我们哪来这么多好吃的呀。”高素琴立刻笑嘻嘻地应道。

  曲亚丽和钟务女也连连点头:“辛苦一点都不是问题,能有肉吃,一切都好说。”

  见这边已经告一段落,熊永源马上凑了过来:“关姐,除了他们定时送货之外,其他时候我们能够要求他们临时加货吗?”

  关博萱闻声回头:“怎么了,之前备得货有什么问题吗?”

  熊永源指着糖果档说:“化工厂后勤部刚巧有人路过,顺便问我们能不能帮忙调一点糖果。这两年原料不足,很多糖果厂开工不足,一天只能产一两吨糖果。他们想买点糖果作为福利发给员工,可是一直找不到门路。所以,想问问我们这边能不能帮忙,他们愿意出稍微高一点价格买。”

  “这个,可不好说,回头我问问才知道。对了,刚才我看见有个穿蓝色工作服的人一直缠着你,他想干什么。”

  “蓝色工作服?”熊永源想了想,恍然大悟,“没什么,今天我们虽然还没有正式开门,但有人买东西,我们也不拒绝。之前有大娘过来称白糖,一斤两斤的,我就卖了。可那人直接开口要20斤,我没同意。毕竟,之前厂里也说过,我们很多东西跟这边供销社差不多,我们做事得留个心眼,别过了火。”

  “那是,自己家吃怎么也不可能要20斤。我们可得留个心眼,不要被人钻了空子。”一旁的曲亚丽立刻表示赞同。

  屋里,大人们正在忙碌,文雅带着大家顺便把门外打扫一下。

  文岚抓着小扫把,走到后面的屋边,见着垃圾就扫进小簸箕里面。

  这时,却听到旁边三个大娘在交换情报:“亚凤,那间店很奇怪,我50多岁的人了,从来没见过哪间店还让人试吃的。”

  “就是,我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你别说,那东西是真的好吃,就是吃完之后,被人问到烦躁。好吃就是好吃,我哪知道为什么好吃啊,还非得问什么色香味,我要是知道,我就去做大厨了。”说着,年轻的大婶还撇了撇嘴。

  旁边挎着篮子的大妈笑弯了腰:“亚珍,做大厨,你这辈子都不用想了。那天,你大儿子还说他的厨艺好,就是因为你煮得菜太难吃,他不得不自己煮。”

  那叫亚珍的大婶恼羞成怒:“那个衰仔,不好吃,我还不是把他养得牛高马大。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还敢挑三拣四起来。”

  “别闹了,你们两个。”另一个大娘正色道,“刚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意,那店家很奇怪。左边那么宽的地方,全是玻璃罩子,说是以后卖熟食的。另外靠里面那里,放着几个大冷柜,说是全部都是猪脚、猪杂和鸡脚之类的东西。我刚才壮着胆子,称了一只猪脚,发现他们的价格跟市场一样,而且还不要票。”

  亚珍立刻说:“是啊,我特意问了试吃的那个小姑娘,她说他们店有专门的货源,日后这些猪杂、猪蹄之类的,时时有的买。”

  “真的?我都没有留意到。真是太好了,我小姑子那边又生了,我正愁没地方买东西呢。要是能够提两只猪脚过去,那可太有面子了。”

  “那么大的冰柜,你都没留意吗,你这双眼睛可以不要了,亚凤。”亚珍忍不住反笑回去。

  “你都关心那些现在能吃的,我是四川过来,我更关心那些香料啊。我很久没有闻到花椒的味道了,刚才忍不住买了一点。”亚凤指着自己的小圆篮,“你看,我还顺便买了一包白糖。我仔细看了,除了调料品外,那边还有不少白糖、冰糖、奶糖和饼干呢。哦,对了,那里还有奶粉可以卖。羽姐的儿媳妇不是到处找奶票吗,这下可好,他们家就不用愁了。”

  亚珍一脸的迷惑不解:“现在到处都缺东西,他们店里的货是从哪里来?真是奇怪了。”

  “嗨,你管那么多,有的买就可以了。再说,人家要是没有货源,就不会在这开店了。不过,这新安红旗机械厂是做什么的,我之前从来没有听过这名字呀。”

  路边,文岚默默地扫着地,听着八卦,一句话也没有说。

  

☆、招工难题

  当天下午,宝安那边就来了一辆送货车。

  除了常规货物外,那边厂里特意送过来一台柴油发电机和两桶柴油,以备不时之需。

  大家围着那台新式机器看了一阵热闹,守着关博睿等人装了一会儿设备后,便各自忙活各自的事情。

  因为路途远,冷冻功能不到家,每次运过来的货物,最外层总有那么一两件货物的防护工作不到家,需要紧急处理。

  拆开一箱新到的鸡爪,触手便是一股湿意。把里面半解冻的鸡爪全部倒进大脸盆里面,大家七手八脚地给它们洗了个凉水澡。董大娘便把一只鸡爪放上案板,啪啪啪几声,就把鸡爪上的鸡指甲去掉,然后按住鸡爪中部,一扒拉,一块黄黄的厚皮就剥了下来。

  同样的工作,钟务女她们处理起来,可就慢了十倍不止。一刀划下去,不是不到位,就是划过了头,总得再补上几道刀口。撕扯下来的黄色厚皮,因此变得破破烂烂的。

  董大娘看着她们,忍不住摇了摇头:“小关还说,如果生意好,就把旁边一圈也建起来,做成熟食铺或者小饭店。可瞧你们那手,别说是大厨了,就连帮厨都够呛。整个手跟脚似的,都不会用巧劲。”

  曲亚丽不服气地反驳:“大娘,我们过来的时候,说的是帮忙卖东西和整理商店,没说让我们天天在这剥皮去骨的。再说,我们以前哪有机会经常杀鸡啊,一年到头能够吃上两三次鸡就算不错了。”

  说话间,董大娘已经处理了四五只鸡爪,曲亚丽还在跟那只鸡爪上的残皮努力奋斗中。

  钟务女把新处理好的白白胖胖鸡爪放进篓子里,帮着说了一句:“大娘,这可真怨不得我们手笨。别说杀鸡一般是我爸妈的活,就算家里有鸡吃,我们也从来没有见过专门吃鸡爪鸡翅膀的。我也是到了这儿,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人都不吃这些东西的,听关姐他们说外国人很多吃饭的时候根本不会去除骨头的。你说他们多浪费啊,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就不知道吃呢。”

  董大娘笑着应道:“行了,我只是说一句,你们倒回我一句。你们这样太慢了,等店里忙起来,活计肯定做不完。我们仨在这去鸡爪皮都这么费劲,你瞧瞧程如芳他们清理鸡杂那才麻烦呢。要做饮食,手上肯定得见功夫的。我听老裘说,一级厨师去除整只鸡的骨头,只需要一个开口。我跟着学了这么多年,手艺不到家,但也只要两三个口子就能全部拆出来了。有很多菜式,必须好,需要维持食物原来的模样。”

  “那可完了,我这样的,摆明了祖师爷不赏饭。”听到这,曲亚丽有点灰心丧气。

  清好的鸡爪,狠狠扔进篓子里,溅出几滴水花。

  文岚抹了抹脸上沾的水,把装鸡爪的箱子,拿到旁边,垒在其他箱子上面。

  曲亚丽见状,连忙不好意思地道歉:“文岚,对不起,我刚才的力气使得太大了。东西,你先放着,我一会儿再清理。”

  “没事,丽姐姐,你们忙,我闲着没事,随便逛逛。”

  文岚倒觉得无所谓,这个年头就基本没有吃闲饭的人。就说现在,文雅和彦君在帮忙清理鸡杂,彦涛他们在楼上帮忙清理仓库,就连文榕也抓着抹布在楼上搞卫生。

  文岚一抬头,就看见裘大爷正在给那些猪脚去骨,可文岚的印象中猪脚一直都是连着骨头卖的,就连猪脚饭上的猪脚也是有骨头的。

  不懂就要问,文岚跑过去把垃圾扫成一堆,顺便问了一句:“裘爷爷,为什么要把猪脚都去了骨头呀?反正,大家平时买来吃也是带骨头的,我们何必还每个都专门取了骨头再煮呢?”

  裘大爷手上的刀片刻都不曾停顿:“我们这不是在厂里,不能去山上捡柴回来烧,不管是柴还是煤炭,都得花钱买。再说,我们这地方小,东西煮多了,连放的地方都没有。这猪脚骨头多占地方,去了骨,煮起来熟得快,省柴火。”

  原来如此。

  文岚回忆了一下,不管是以前住的地方,还是后来的新安,似乎每年秋季,大家都会积攒一堆的柴火。农村就更加明显了,家家户户的厨房外头都有一个大棚子,常年晾着一屋子的柴火。听说有些地方燃料少,每年为了捡柴,村落之间没少打架。

  “但这也太麻烦了,不管是鸡爪还是猪脚,都太费工夫了。”文岚忍不住抱怨道。

  曲亚丽总算找到了知音,连忙附和:“就是,在这切了几天菜,我的手上这口子就没断过。每天洗菜,洗得我手疼得很。昨天停电,我们今天一大早就起来剥鸡爪洗鸡杂猪杂,剥得我现在看见鸡爪就不舒服。再这么剥下去,我估计以后我再也不想吃鸡了。”

  裘大爷闻言爽朗一笑:“行了,曲丫头,你就知足吧,你在家的伙食费可没有这么好。不过,你们别担心,我听小关说过,等宝安那边的厂子调试好,到时候这些都会在宝安处理好再运过来。到时候,鸡爪什么的,都会单独包装,一打开,洗一洗,就可以拿来炒了。以后,你想再剥鸡爪也没有机会了。你心疼你手上的口子,人家老板还心疼这运过来的油费呢。”

  “真的吗,那可太好了。”

  厨房里面一阵欢呼,曲亚丽、高素琴和钟务女几个少女已经忍不住鼓掌欢庆起来。

  有了盼头,厨房里的气氛明显轻快了起来,高素琴她们笑得更欢快了。

  夜幕渐渐降临,附近的街道燃起了盏盏昏黄的灯火。

  八月的南方,湿热难耐,矮小的房屋就如同一个个蒸笼。人们纷纷端着饭碗聚在了门外,一边吃饭,一边闲聊。亲近的人家,甚至会走街串巷地,端着饭走到别人家门口吃饭。大家不仅不觉得奇怪,反而觉得格外亲近。

  “文岚,你看到文榕了吗?”

  文岚蹲在水槽旁洗着手,忽然听到文彬到处找人的声音。

  说起来,今天文榕似乎格外安静,没有怎么听到他咋咋呼呼的声音。

  下午最后一次见到文榕到底是什么时候?

  文岚仔细回忆了一会儿:“大哥,你跟表哥搬桌子下来的时候,我曾见到小哥在这洗抹布。后来,我就没有留意他了。”

  “哼,这混小子,到底跑了哪里去了。”文彬气呼呼地说道,“这要吃饭了,我到处找他,却怎么也找不到。”

  正说着,彦涛从楼上跑了下来:“楼上我都找过了,没有看到文榕,他肯定没有在上面睡觉,估计跑到街上去了。”

  文雅听到动静,也跑了过来:“别说那么多了,我们赶紧出去找找吧。文榕虽然淘气,但也不会没有盘算,估计这人生地不熟的,走到哪里找不回了。文岚,你跟彦君待在这,我们仨分头出去找找。”

  “不要,我也去。”文岚紧紧抓住文雅的手。

  另一边,彦君有样学样,也抓着彦涛的手,怎么也不愿意放开。

  没有办法,文彬只得去跟关博萱打了声招呼,大家分头去找人。

  “文榕~回家吃饭了,李文榕~”

  陌生的穗市小巷,响起了清脆的少女唤人声响。

  文岚两手弯弯地合起来,呈喇叭状:“李文榕,你在哪里,快回家吃饭了!李文榕~”

  随着陌生的声音响起,街边的人纷纷侧目,打量着找人的姐妹俩。

  文雅避开人们的视线,拉着妹妹往路中间走了两步,继续大喊:“李文榕~”

  巷子里面,蹲着吃饭的人在窃窃私语:“她们说的是哪里话?”

  另外一个坐在小马扎的人认真听了一下:“好像是国家在推广的那个什么普通话,我家小子现在学校就在说这种话。听说,以后不管是出去当兵还是读书,都得说这种普通话。”

  “那也太难为人了吧,我们这祖祖辈辈的都没有说官话,还不是活得好好的。”另一个穿着泛黄大背心的人不耐烦地说道。

  “现在时代不同了,别说祖祖辈辈怎么样了,我们祖上都都没有见过电灯,没有坐过火车。对了,你们去前面那条街新开的那间安兰百货店看了吗?听说里面有一种高压锅,煮豆子十多分钟也能煮透。就是价格贵了一点,要12元一个,好处就是不要票。”

  那个穿大背心的人应了句:“我全家一年都存不下12元。不过,我看见里面有不少鸡杂和猪杂,价格倒不贵,以后发了工资倒是可以买点回来改善生活。”

  姐妹俩沿着巷子往里面,一路喊叫,一路听到路边的人在议论纷纷。

  文雅听懂了个别字眼,忍不住问:“文岚,他们在说我们店里面那些鸡杂什么的,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

  “没事,他们说家里余钱不多,像高压锅什么的肯定是买不起了,但买点鸡杂猪杂回家补充一下营养还是很不错的。姐,你还得多学学不同的方言了,日后总用得上。”文岚回头看了一眼不见踪影的路口,“这里已经离百货店很远了,小哥也不知道跑了哪里去了。”

  “文榕,李文榕,回家吃饭了~”

  文雅又喊了两句,也忍不住抱怨道:“这混小子,尽给咱们找麻烦。这回妈妈要打他屁股,我们可不帮忙拦着了。不让他吃点教学,以后就更难管教了。”

  “李文榕~”

  小巷深处,再次响起呼唤的声音。

  “大姐,我在这!”忽然,一个熟悉的男童冒了出来。

  “你怎么一声招呼都不打,自己跑了出来!”文雅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去便揪着文榕的耳朵不放手。

  “疼,疼,姐,在朋友面前,给我留个面子呗。”

  顺着吃呀咧嘴的文榕视线看过去,文雅才发现旁边还有两个小孩子,忙松开手,不好意思地说:“你们好,我这弟弟不懂事,给你们添麻烦了。”

  文岚这才发现,两个小孩穿得非常破烂,身子的补丁一层连一层,几乎看不见原来的布料了。

  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小女孩羞涩地笑了笑,用生硬的普通话问好:“姐姐好,小妹妹你好!”

  他们始终拘谨,文雅便牵着文榕的手:“来,跟你朋友打声招呼,我们先回去了,再见,小朋友们。”

  “拜拜!”文岚走远了,一回头,依然看见那两个小孩依靠在门口看着姐弟三人。

  路上,文榕自己说起了原因:“我洗完东西,摊在外面晾干,忽然看见有人提着篮子在我们厨房外面的那些骨头堆里挑挑捡捡,看到一块有点肉的就塞进他们的篮子里面。我好奇嘛,就跟着他们一路走了回去。你们都不知道,他们家又矮又小,四个人住两间房,厨房在外面,得走很远去公共厕所。她姐姐有小儿麻痹,根本走不了路,天天在家里糊信封糊纸盒。他们屋子里全是东西,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最小的那个,就比我小半岁,可比我矮了小半个头……”

  经过大家询问才知道,梁家人在他们那属于不受欢迎的一家人。因为他们的大哥哥得了麻风病,二姐得了小儿麻痹,父亲去世之后,母亲陈小花一个人做环卫工人养活一家大小。大家怕他们其他人也有麻风病,都不愿意靠近他们家。就算是已经出嫁了大姐,每次回家也是偷偷摸摸的,不敢让婆家的人知道。

  文岚忍不住问:“他们家的大哥去了哪里?”

  “说是被送到麻风病医院去了,医生说是一两年就能治好,可是小婷说大哥走之前给他妈妈磕了头,他们妈妈说隔壁区有人进去治疗了好几年都没有出来。听说解放前这边就有麻风丐,无家可归到处流浪,后来国家统一送到麻风村治疗。但是,好像没有听说有人治好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