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儿的科举之路 第121章

作者:花开缓缓归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沈煊点点头,算是应了下来,寻常待客长生尚可以随着一块儿涨涨世面,认个脸熟。只是这回怕是有些不方便。

  长生也是知晓轻重的,也不多言,一礼过后便从书房中退了下去。

  按理来说,忠勇侯亲至,本应正堂待客以示尊敬之意,然而沈煊却二话不说便将二人带入了书房之内。

  忠勇侯不愧是戎马一生的大将军,哪怕不曾刻意释放什么气势。普一进来,沈煊便觉得这狭小的书房之中,空气愈发的稀薄了起来。

  倒是一旁的郭义,不过半日,神色便憔悴了许多,看来对方已经大体知晓这场官司的个中缘由。

  而在沈煊看向二人之时,忠勇侯也在不着痕迹的观察着对方。对于眼前这位年轻小辈,郭侯爷心中着实有些复杂难言。

  昨日种种近在眼前。

  “白御史此人想必侯爷也曾听闻,素日最是以铁面无私为名。且早前因着大器晚成,家中资源人脉尽数归其庶弟。平日里对于长幼不分之事最是敏感不过。今日偏又正巧听到此事,怕是日后必有一番风波。”

  “侯爷明鉴,许是下官实在多心,下官私以为,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巧合一说。”

  …………

  “陛下的打算,想必侯爷已然明白,您前些时候于西营当中,一意提携陛下心腹,想必心中早有打算。只是不知,您这番打算,可有为外人所知?”

  …………

  “郭侯爷,这世间之事,往往难得两全之法。侯爷还需早早做出抉择才是。”

  而如今,对方的种种猜测果然一一成真,想到今日早朝之上,那些个世交们的种种行径,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这般的迫不及待,当真是丝毫情面都顾不得了。

  想到这里,忠勇侯眼中复杂之色稍稍褪去,出口的语气也利落真诚了许多。行伍之人的豪迈也显露了出来。

  “义儿,还不快多谢沈大人。”

  郭侯爷话音刚落,沈煊还没来的急反应,郭义便直直的朝着沈煊一拜到底。

  “郭二谢过沈大人,若非沈大人有先见之明,郭二此次怕是难以脱身。”

  !想到今日馆中众人那异样的眼光,皇帝陛下金口玉言尚且如此。若是他们家反应不够及时,郭义简直不敢想象,他如今将会处于何种境地。

  想着这些,郭义身子不由更弯下了些许。第二次了,若是没有沈大人,说不得他早早便在翰林院中熬不下去了。

  见青年人眼眶微红,沈煊心中叹息,连忙出手扶住对方。

  “二公子快些请起,都是同僚一场,二公子又何必这般客气。”

  “沈公子说的有理,若是朝中御史均如沈公子这般明理,也不至这般不分黑白的毁人前途。”

  忠勇侯说罢,眼中凶狠之色一闪而过,随后面对沈煊,面上又缓了些许。

  都说文人的嘴,比他们这些沙场老将的老刀把子还利,今儿个他老头子才亲身见识了。何止是声名啊,怕是义儿日后仕途尽数毁于一旦。想到这里,忠勇侯眼神暗了暗,那些人要的可不就是如此吗?

  没了后路,他们郭家自然只能死守着兵权不放。这般下去,与急于收权的当今迟早要对立起来。

  沈煊也正是明白此事,这才为之极力奔走。

  “老朽也是方才才刚知晓,昨日沈大人居然连夜去了宫中,陛下今日之所以这般维护我等,全是拖了沈大人的仗义。”

  “郭侯爷严重了,这本是下官与侯爷昨日商议好的,不过是在下心中不安,才特意赶早了一些罢了。再则侯爷早有放权之心,陛下心中自然明白。若非如此,陛下纲乾独断,又岂是区区在下能够左右的了的。”

  他此时当真庆幸,昨夜那般时候,为了怕夜长梦多,他还是顶着风险,前去叨扰了陛下。

  还好陛下一向公事为重,不曾责怪于他。

  毕竟谁都不曾想到,那些人动作居然如此之快,若是晚了一步,事情闹开之后,怕是后果不堪设想。

  自古三人成虎,以讹传讹,况且这般家事,即便后续如何澄清。他人看来,也不过是欲盖弥彰。只会愈发做实了“不敬长兄”,“得志猖狂”之名!名。

  唯有陛下金口玉言,才能在一开始便将此事真正的画上句号。起码明面儿上,不会给郭义留下惹人攻讦的把柄。

  这些道理人老成精的郭侯爷自也明白,因而才对眼前这位年轻人愈发的看中。年纪轻轻却已经谨慎至此,不惜冒着触怒陛下的后果,也要将风险牢牢的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一点,便是连他老头子,都自愧弗如。

  说到这里,沈煊不由迟疑了一瞬。

  众所周知,眼前这位郭侯爷乃是上皇心腹,如今却是旗帜鲜明的投入当今旗下,怕是那些勋贵们不会放过这般咬下一口肉的机会。

  虽然最近太上已经极少干涉内政,但对于对方的手段,沈煊心中也不是没有担忧的。

  谁知这些郭大人听闻后却是哈哈的大笑了出来,声音之豪迈,沈煊只觉得小小的书房都跟着抖了一下。

  沈煊“………”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沈大人好意,本侯心领了,沈大人放心,本侯与太上相识数十载,此事本侯心中早早便有了打算。”

  “且沈大人说的对,自古世事两全者少有,我老郭家迟早是要走上这一遭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只要儿孙有望,便是一时失意又能如何?”

  无论日后如何,既然他郭家已经表了态度,陛下便是为了收拢人心,义儿也总能前途无忧。

  一番话说完,便是沈煊都不由心生敬意。今日之事之所以能这般顺利,跟这位侯爷干脆利落的决断不无关系。

  毕竟事情未曾发生之时,他口中种种不过仅是猜测而已,事实如何,白御史是否会借题发挥。甚至昨日之事是否是众勋贵刻意设局陷害,都只是未知而已。

  说实话,一时间,沈煊都没有信心能劝的住这位侯爷。谁知对方一番深思之后,却在短短时间内便同意了沈煊的提议。

  哪怕忠勇侯早有放下兵权之心,然而!昨日一切于对方而言,着实不亚于一方豪赌。

  “郭侯爷当真是不愧为一世英豪。下官佩服。”

  “哪里哪里,本侯不过区区一莽夫罢了。再者若非教子不严,又如何能有今日这般祸事?”

  想到家里那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大儿子,忠勇侯有些索然的挥了挥手。想他煊煊赫赫戎马一生,谁知临老临老,一辈子的脸都被儿子给丢了个精光。

  见两人这般神色,一旁的沈煊却是悚然一惊。

  看来这父子二人怕是没有一人怀疑过郭世子本人。

  昨日之时,就在郭世子被人扶起时候不料出了意外,沈煊分明瞧见,就在两人即将倒下之时,对方右腿骤然发力稳住了二人。

  哪怕只有一瞬间,沈煊可以确定自己不曾看错,再则谢兄说的对,一个醉鬼,口齿清晰,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却与常人无异。

  只是看着眼前这位郭侯爷,眼中分毫不见怀疑,只有满满的恨铁不成钢罢了。沈煊终归是咽下将出口的话。

  俗话说,疏不间亲,眼前这位郭侯爷可以接受被“世交”插刀,却不一定能接受的了兄弟相残。

  且看这位郭侯爷有限几次提起长子,总是“不学无术”,“只会吃喝玩乐”。估摸着郭世子之所以没有被怀疑,恐怕是因着在他爹眼里,对方铁定没有那般脑子。

  想到这里,沈煊不禁想起谢瑾瑜当日所说。

  “这位郭侯爷,外事上倒是妥妥一人物,然而于家宅内事之上,着实颇为糊涂。”

  也不知于郭世子而言,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总归他一个没有丝毫证据的外人,还是不要说的太多。大不了日后提醒一番郭义便是。

  沈煊心中默默想到。

  然而此时在座的几人都不曾想到,沈煊这一时迟疑,外加郭侯爷的内事糊涂,日后为众人招致了怎样的祸患。

第153章

  且不说郭家内部如何,自忠勇侯府一脉彻底倒向当今,再有徐将军的种种推动,勋贵内部之间很快便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毕竟这世上情愿一条道走到黑的终归是少数。

  且最令众位老牌勋贵忧心的是,陛下种种动作,可以说明摆着撬了太上的墙角,然而直至今日,大明宫中仍旧没有丝毫消息。

  此番种种,不止天成帝心有疑惑,也让一些有心之人愈发的着急了起来。

  不过短短数月之内,勋贵一事便成了大半,有忠勇侯成功的例子摆在眼前,也有不少勋贵将眼光放到了读书取仕之上。

  别看那些个武将平素里最是瞧不上整日叽叽歪歪,弱不禁风的文人。然而在郭家二子成功入了翰林之后,心中最酸的也莫不过这些人了。

  自古只有流传千年的耕读之家,却几乎没有煊赫超过百年的武将世家。若想家族真正源远流长,同忠勇侯爷一般想法的也自是不少。

  同样都是泥腿子,怎的只有他老郭家能出个文曲星呢?尤其是家中子孙有望科举入仕的人家,自是不愿与陛下当真撕破脸来。

  归根结底,人一旦有了退路,自然也就没了独注一掷的孤勇。

  就在朝中形势几番变换之下,天成三年的春闱就此拉开了序幕。

  翌日,京都码头。

  因着春闱将至,渡口内外,到处都是上京赶考的学子。杨子修一行自然也不例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普一下船,杨子修便见渡口前头立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赫之?”杨子修惊了一瞬,而后很快便甩开众人大步向前走了几步。

  待走近一看,眼前人可不就是沈煊无疑。巨大的惊喜之下,饶是平素淡定如杨子修,此时也不免有些失语。

  倒是沈煊,面上的惊喜写的明明白白。

  “杨兄?”算算时日,两人也有三年未见,普一见面,眼见好友风采更胜往昔,两人心中激动自不必说。不过沈煊倒没漏掉方才对方面上一闪而逝的惊讶之色。

  别说对方了,便是沈煊都有些惊奇。

  “今儿正巧儿休沐,想着子修你这两日也该到了,便过来码头碰碰运气,没想到当真这般凑巧。”

  !

  没想到他一时头脑发热,还真就给碰上了。这概率,要到了现代,说不得还可以买一波彩票。

  沈煊心里暗暗乐道。

  不过两人还没说上几句,很快后面几人便赶了上来,其中一位青衣学子见状还假做抱怨道:

  “杨兄居然就这般撇下我等,这可着实有些不道义了吧!”

  杨子修见此也很快反应过来,微微一顿,而后面色如常向众人介绍。

  “这位是在下密友,沈大人。”

  “这两位同乡张兄,王兄,也是赴京参加此次春闱。”

  两人相交多年,哪怕如今杨子修面色如常,沈煊依旧从对方口中听出了些许疏离之意。

  而后面色不改,只是语气温和的打了个招呼便没了下文。

  张王二人倒没发觉什么不对,毕竟人家已经身为官员,自然没有必要跟他们一届举子有多热络。

  不过即便沈煊不够热络,也抵不上张王两人迫切想要“交好”同乡的心思。

  他们磐安府前后数年之内,统共不过出了两位进士。且还都是一甲前三,仕途无量。同府学子,又有哪个不晓得二人的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