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尾桃花鱼
所以虽然这两麻袋看着少,但是如果真的切开。那数量还不少呢。
可惜他还有两天便要入职了,这件事暂且只能交给他人去做。
晚饭过后赵青昭在书房问赵长松:“我们家在京都可有庄子”
赵长松得意的点了点头,“我们家在京都还有千顷良田。虽算不上多,但供应府上吃喝绰绰有余。”
赵青昭点了点头,:“那不知在何处呢?”
闻言赵长松脸色僵了僵,:“在京郊20里外”那个庄子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段,再远一点点都算不得京郊了。
赵青朝闻言却没有多惊讶,反而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他们家虽然有钱,但是京城权贵云集,有这么多田已经算很不错了。
再加上他要做的事情,暂时不便宣之于众。在偏僻之处更好。
赵青朝也没有瞒着赵长松的意思。将土豆之事全盘托出了。
赵长松想着,儿子虽说是在书中耳闻,恐当不得真。但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再加上他明白赵青昭的性格,从来都不是无的放矢的。
所以这事还未尝不是真的。
“此事还劳父亲费心了。”
赵长松闻言,激动得双手颤抖。
“昭哥儿此事是真的吗?我……对了,这是可告诉了祖父。”
赵清昭点点头,:“是,已经书信送给祖父了,但路途遥远可能要耽搁一些日子。”
赵长松闻言不住的附和,可显然心思已不全然在这上面了。他现在恨不得立刻去把土豆守着才好。
“这件事就交给父亲吧,我保证一定能把它办好,你且先去忙吧,后天就要去翰林院当值了,且不用分心。”赵长松说完就急急忙忙的离开了。
赵青昭不禁莞尔,随后摇摇头,出去了。
赵清朝的官职是从六品修撰。
大魏朝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下午2点到晚上5点。每10天休一日。
这样想来与在白鹭书院读书的时间也大致相同。不过就是过年时节的假期。大大的缩短了。
不过好在赵青昭这个品阶还远远达不到上朝的要求。若是上朝那就要更早了。大概是早上6点左右。
想到这里,赵青昭手上的朝堂人物简介关系图也不香了。
这个时间表真的是很让人没有上进的欲望呀。不过好在随着官越做越大,自己的下属也越来越多,倒不必亲力亲为。
很多大人,或者家中背景过硬的官员。若是家中有事也可点个卯就离去。和现代社会也差不多了,熬的就是资历和品阶。
时间飞逝,转眼就是赵青昭要去上班的日子。
早上赵青昭起了一个大早,差不多6点左右就起来了,与上朝的老大人相比,可能有点晚。但对赵青昭而言,此时还刚刚好。
吃过早饭,在父母的目送中赵青昭离开了赵府。
此时京城的天还未破晓,初春的早上仍然还有些许余寒。赵清昭骑着马,慢腾腾的在京城大道上奔走。大半个时辰之后他到了翰林院。
翰林院不愧为大魏官场最为清贵的地方。整个官邸都是清雅素净的,没有一丝俏皮的颜色。赵青昭来的还算早。不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人陆陆续续的到值了。
赵青昭点了卯之后,便在翰林院前辈的指引下坐到了自己的办公桌上。
他虽然是状元但是这么多年来。大魏的状元数不胜数。在翰林院完全不稀奇了。
这些状元之中若是有本事的,便自然能离开翰林院,扶摇直上。若是背景不够硬,自身能力也有稍许欠缺。便只能呆在翰林苑。
或许一辈子也不会挪窝。
是以状元这个名头在翰林院还真的不稀奇。虽然赵青昭是大魏朝第一个六元及第,但也只是这样罢了。最多让人多看两眼。
前来指引的前辈,告诉赵青昭平日所要负责的事务之后便离开了。
说是负责一些书籍修改撰写,但其实也没有什么很重要的事情,特别是他刚来。近半个月最主要的也便是熟悉熟悉自己的业务范围。
比如说,读读前人所写的文章,还有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
这些对于赵青昭而言。都算不上难,拖过目不忘的福,这些丝毫没有难度。
这种工作就相当于他在现代公司里的行政小职员的工作。
枯燥乏味,而且千篇一律。
不过赵青昭他有的是耐心。虽然事情很无聊,但是书多呀。看书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里面很多书都是不能对外界开放的,比如帝王的起居录。这些东西能看,但却属于禁止抄写的那一类。
赵清朝上班的工作日常就看看起居录或者抄一抄比较珍贵的书籍孤本,也就没有其他事情了。
中午官邸它是提供午饭的,不过这个午饭需要每个月上交餐费的。若是住得远的同僚。选择在官邸里就餐就很是便宜。但翰林院还有很多像赵青昭这样不差钱的主。
不是出去吃,就是订餐来官邸吃。不过赵青昭这一批同年刚来,还没有这么高调。不管是官家子弟或农家子弟,都还暂时在前期观望。
至少要在翰林院站稳脚跟了,再便宜行事。
官场这种必要的人际交往,赵青昭做的是得心应手。中午便请了几个相熟的同年和早上接引的前辈。一起去定好了的餐馆用餐。
因为正值太后孝中。所以定的不是什么很出名的大餐馆。几人也未大鱼大肉。吃的很是朴素清淡。
指引前辈也未有受到冷落的意思。反而和他们热聊起来了。讲了讲许多官场的潜规则,例如顶头上司喜欢的风格品位和忌讳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真假不论。倒很是他们现在需要的东西。
吃过一顿饭之后,赵青昭肉眼可见的和大家打成了一团。和各位翰林院的前辈的关系的日渐融洽了起来。
不过赵青昭却不是和人人都相处得好的。虽然赵家自认为是书香门第。但在落在京城大部分权贵的眼里,就是一家道中落的破落户,根本算不的什么。
在京城的官场里面,寒门子弟和官家子弟是两个定位分明的团体。两个团体说不上有多么敌视,但是要说能多么亲密那就是不可能了。
以裴霖为首的众人和赵青昭的关系,便颇有些不冷不热了。
赵青昭也没有在意。世上便没有人能和人人都相处好,人人喜欢的东西,那是不存在的。就连银钱,都还有人视它为粪土呢。
在官场翰林院的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着。
海贸运回来的货物买的很好,种植
下的土豆存货率也很高。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官场上此时却不太平静了。因为大魏朝押送的给边境士兵补给的粮食被半途截杀。
押送的士兵无一幸免。
边境士兵供给不足。已经接连吃了好几个败仗。安正帝怒不可谒。
打算重整军马,杀他个突厥人几进几出,好好下一下他们的威风,扬大魏国威。
但是这个押送兵马的供给粮食的人员却很不那么好选呢。
大家都知道上一个押送粮食的官员可是送了命的。就算有再多的人护卫,那……风险也很大呀。
不过官场中阁老迟迟未定下这件事的原因倒不是因为人选不好选。
其实到这个地步,彼此之间的利益拉扯已经算不上最紧要的事情。在涉及大魏朝安危的情况下,大家还是愿意为利益让步。毕竟倾覆之下安有完卵!
难得是所选之人,不仅要武艺高强,还得足智多谋才是。不然像上一次中了敌军埋伏,不是给大军补给,反而是给敌人们添砖加瓦,那还不怄死。
上一次大大的落了大魏的面子,这一次说什么都不能再出错了。
赵青昭对朝中局势倒有所耳闻。
不过既然朝中上下都能一心,打算一致对外,那么突厥进攻也就不足为虑了。
只要前锋将军指挥得力,兵马强壮,粮食充足,那么这一战迟早会胜。
赵青昭偶尔会在心里盼望着这场战争早日胜利。
但除此之外并未觉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毕竟他是一个文官,还是一个刚入翰林院不久的文官!
你让一个文官去押送粮食。那可能半道上就没命了,毕竟书生嘛,都文弱的很呢。
所以赵青昭十分想不通,这个任命到底怎么来的?简直无厘头啊!
不过就算是想不通,他还是得老老实实恭恭敬敬的把圣旨接了下来。
这可把赵长松和孙如玉吓坏了。他们家日子过得好好的,昭哥儿官也当得好好的,怎么就……怎么就要上战场了呢?是不是被人使绊子了?
如果赵青昭知道赵长松和孙如玉所思所想,那一定会给他们一个很肯定的答案,确实是被人使绊子了。
不过赵青昭还尚有一二疑惑,他才当官不到一个月。能和谁结下生死之仇?
他平日里做人有这么失败吗?不至于吧!再说六元及第不就是一个吉祥物嘛!这个吉祥物要是夭折了的话,大魏不心疼吗?就对他这么有自信?
赵青昭的所有疑问,都在见过文定侯之后打消了。
此次赵青昭前往押送粮食一事,确实是有人使绊子。
而且使绊子的人还不少。多人合力之后,就导致了这次任命。
因为赵青朝六元及第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能联手坑赵青昭的时候,大家都默默的出了一份力。
不过他就是个凑数的。是以这一趟可能会吃苦,但是于性命无虞。
因为赵青昭担任的是智囊里面的一个角色,而且还是可有可无的一个小角色。
这一次押送粮食的人充当智囊的大佬就有三个。其中负责武力的也有四个。
所以倒也不必担心,这次备足了人手,应当是没什么大事。
文定侯本来是可以拦下的。但是觉得冤家宜解不宜结,若是不让他们出口气,他能拦下这一次也未必能拦下下一次。
倒不如趁此机会,让他们解解气,后续他们也不敢做得太难看。
毕竟文定侯还在呢!
赵青昭知道原委之后松了一口气。
有头有尾,有因有由是最好的,就怕不明不白,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如此也好,就去边关走一遭吧。他读书这些年还没有去看看大魏朝的风景,这次也算一个不错的机会。
再加上别人不知道,但是他还不知道吗?他这些年苦练武艺,自保还是没问题的。
谢过文定侯之后,赵青昭回到了赵府,将这其中的种种因由告诉了赵长松等人,让他们不必担心。
赵长松夫妇听闻这些话之后倒是放下了半颗星,不过另外半颗心还是悬着的。
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无妄之灾,怎么优秀还有错吗?赵长松心里憋着一口气。打算事了之后去好好打听一下在这件事里出了力的人家。
把他们记在黑帐上慢慢的出气。赵长的心理赵青昭一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