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为官指南 第34章

作者:枝问雁 标签: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这段话的意思是,鲁哀公问国家财政不足怎么办,然后有若回答说可以减税到十分之一,接着哀公问十分之二的税尚且不够用,怎么还减税?但是有若他却回答说,百姓富有君主怎么会不富?百姓贫穷君主如何富?

  这道题目,用现代的话来说,那考的就是民本四项,不是有那句“少年富则国富”吗?换在这里就是“百姓富则国富”。

  这个题目,它就是体现了那个民本思想,想要国富,那就先富民,虽然看起来简单,只是一道四书题,但是这却也是一道讨论治国理政的题目。

  这个时候,还有许多考生还在想这个“二”的出处呢,杨云清他就已经把思路得出来,快的可不是一点点。

  杨云清提笔写道:“惟二可免于告匮,故昔人变法而不辞。惟二仅免于丰年,故今日踌躇而有待。”

  开头便直接破题,说明文章题目的意义与内容,文字简练含蓄,把题义破开 ,但是也不能太平淡,最好的破题当有石破天惊令考官眼前一亮之感,这样就像现代高考看作文一样,下面的内容还没看 就已经在心里给了你一个高分。

  杨云清这个破题可谓破的好了,本来这个题目就难,到现在还有人连出处还有题目的意思还没有想出来呢,而杨云清他不仅想出来了,还写的如此只好,这样一来,等后面考官阅卷的时候,便高下立判了。

  杨云清继续写着,“以为二之取下未奢,为君父者,岂不轸民情。以为二之取下过多,为臣子者,又当相国势。”

  写完之后,涂涂改改,措辞检查了几遍,没有犯忌讳和一些明显的错误,杨云清便终于放松的把它誊到考卷上了。

  这个时候 杨云清也没有特意在意书写,因为自从乡试往上考,每场考卷都是交上去由专人誊抄之后,才开始批阅的,这样就防止了以字迹认人来舞弊的情况。

  (作话补字数,不要屏蔽作话(>ω<))

第77章 会试中 后面的几个题目,都是……

  后面的几个题目, 都是截搭题,杨云清他倒是不觉得难,做的很顺手, 不过这些题目出的也的确是刁钻。

  例如其中有一道, 题目是“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这个是截搭题, 还不是一般都截搭题,这道题目, 它前面半句出自《大学》, 后面一句却是出自与大学八竿子打不着的《诗经》。

  不过这道题目倒还好, 虽然出自两本不同的书, 但是比起那个只有一个字的“二”的题目,这道题目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知道它的出处, 毕竟这四书五经有哪一个人没有背下来?而想到了出处再做这道题目,也就不算太难了。

  这个会试和乡试的时间安排,其实也是差不多的, 都是有三场,然后每三天一场。只是现在这个会试, 是在冬天, 晚上睡觉的时候, 那可是真的冷, 杨云清夜里就被冻醒过好几次。

  虽然在考舍里面也是有棉被的, 只是这棉被他自然是干净不到哪去, 不过为了睡得舒服些, 杨云清也管不得那么多了,只能也将就着盖着吧。

  “麻烦给我来壶热水。”天气太冷了,杨云清壶里的水早就冷的不能喝了, 考篮里的面包也冻的有些硬了,杨云清跟外面的衙役要了些热水,然后就着热水吃了点东西才觉得身里面舒坦了一些。

  吃完之后,杨云清又继续写了起来。

  因为这是会试,杨云清比起以前,到底是谨慎了许多,所以速度也自然是放慢了一些,时间也用的多了一些,不过就算是这样,他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

  这次会试的题目除了那第一道题目,其余的都是颇有难度的,到了这最后一天,还有不少人剩下两三道题目没有动笔。

  第三天的下午,杨云清将考卷再三检查了好几遍,这才决定交卷。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考舍都有动静了,估摸着也是已经写完了,准备着出去交卷了吧。而杨云清若不是因为过于谨慎,他上午的时候就可以出去了。

  出去之后,将考卷交给专人确认之后拿去弥封,杨云清才被允许领取贡院大门那边,等着放行。在杨云清过来之前,已经有一批人早就出去了。那群人估计也是此次会试之中的佼佼者,否则谁有那个自信提前交卷出去?

  “杨兄!”

  刚走了没几步,杨云清便与他当时一起来的一个举子遇到了,听见人家和自己到了招呼,杨云清自然也回道:“徐兄”

  打完招呼之后,那人便开始与杨云清谈起了这次会试第一场的那些考题,这个和现代每次考完试一出来之后就对答案的学生一样。不过对完答案之后,是喜是悲就不一定了。

  虽然杨云清他没有考完试就对答案的习惯,但是这人一脸兴奋的来找他讨论他自然也不会打击人家热情,不去搭理。不过和那人说完话之后,他还是提醒那人不要过多纠结这一场,好好准备下面的才是正事。

  那人也知道这个道理,说:“我就是心里有些不踏实,想着来问一问你,这样心里有底后面才不会纠结。现在和你说完之后,我是放心多了,也有了不少把握,你放心,我一会回去也会好好准备下一场的。”

  杨云清听他这么说,也就没有再多言,就道:“那就先祝徐兄此次考试一切顺利了。”

  “嗯,杨兄你也是”。

  杨云清和刚刚那人分别后,刚往外面走了几步,便见海伯拿着一个大麾朝他快步走了过来,一边拿起给他罩上一边说道:“唉呀,这个天气可真是冷,少爷在里面一定受苦了,我们赶紧回去,喝点姜汤暖一暖。”

  杨云清这两天其实已经习惯了这个天气,虽然冷,但是也还能忍耐,这些也是多亏了他以前的锻炼,不然他在考舍里面早就被冻的不行,连写文章的时候可能都得给影响到。

  回去之后,杨云清终于舒心的吃了顿热乎的饭,这两天在号舍里,每天啃着干硬的面包,也实在是有些难受。晚上杨云清也没有看多久的书,大概八点左右就睡下了,明天早上凌晨天不亮的时候还要再次出发去贡院等着入场的,接着又是一个三天。

  第二场进场之前,杨云清又经历和第一场相差无几的搜检,才得以进去。

  第二场考的是论一道,然后诏、诰、表选一道,然后判语五条,这个还是和乡试的第二场考的东西也是差不多。可以说这会试三场里,杨云清最喜欢的便是这第二场了。

  这一场与前面一场相比,更重的是对律令这方面的掌握程度,写的好出彩是十分容易的。而且现在大家都是未踏进仕途的举子,也自是都不曾做过官的,因而也无处去评判大家以后做官之后的能力如何。

  只不过这会试第二场,它考的这些东西,皆是以后做官后会遇到的事情,到时候都要上手去做。而这个时候,看这场考试结果,也能推断一二出考生的能力了。

  这一场反正是极易出彩的,因为像是诏、诰、表这几样,还能根据考前看过的类似模板一样的“例文”,照着格式写出来,只要注意一下称谓还有忌讳这些问题,就不会犯什么明显的错误。但是这个判就难了,五道判题,皆需写出判语。

  文章做得好的,不一定判做得好,这个判它就是断案,你要明白上述行为所犯何罪,违反了哪道律令,该判何罪。以后大家肯定都要被外派出京做官,若是连判都做不好,以后还怎么能明察秋毫,断案如神,为百姓们做主?

  因而在乡试和会试之中,有许多人都是因为这第二场而发挥失误落榜的。

  论的题目是“尧舜帅天下以仁”,它的原句是:“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意思也很好懂,古代尧帝和舜帝以仁义做天下人的表率,所以天下的人都跟着他们行仁义……所以作为一个君子,应该是自己做到了才要求人民去做;自己没有做违反道德的事情,然后才能反对别人做那种违反道德的事情。

  意思好懂,但是如何开篇却是一个问题,这题简单了,也就意味着你必须写的极其出色,才能让考官注意到你,被你这篇文章吸引住。

  “穆穆虞舜,巍巍帝尧。伊二圣之仁化,致四海之富饶。协和万邦,盖安人而为理……”,想了大概一个多时辰之后,杨云清才想出了这个开头。

  就像现代议论文一样,开头把自己的论点写出,直接摆明立场。开头写出来后,下面便极其顺畅了,接下来只觉灵感瞬间就来了,杨云清写完之后,再次检查之时,竟是觉得再无可改之处。

  诏诰表杨云清选的是表,表是“拟赐衍圣公宅于京师谢表”,这个题目可是简单多了,表的格式都是差不多,只不过中间内容需要自己发挥,这发挥的内容也自是考验水平的地方了。

  前面这两道论和表虽然只有两道,而后面的判有五道,但是字数上,判每道极少,而论表是没有什么要求的。

  这样一来,论表自然是多写一点更好了,只是多写一点这个需要言之有物,决不能为了字数多一点好看一些,便写上一堆无用的废话上去,这样估计那考官刚看一眼就不想看了,这是极为不利的。

  杨云清的论和表在字数上是合格的,写的不算多但是也绝不算少,而且他觉得现在这样,若是为了字数再写上一点,就有一种生拉硬凑,化蛇添足之感了。

  这论和表都写完的时候,已经过去一天半了,杨云清这个时候就只剩下了五道判了。判它基本上都是取州县案牍疑义为题,借此来考察考生的判案能力。

  判题是“官吏给由”、“门禁锁钥”、“听讼回避”等五道题目,这个对于杨云清这个熟读大周朝律令的人来说自然不难,更别说他之前还借机会到祁县县衙借了一些卷宗看了。

  几道题目,杨云清写的极快到了第三天上午的时候,他就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去交卷了。

  出去的时候,外面的人还很少,只有寥寥几个人,都是和他一样,提前交卷出来的。

  现在大家都正站在贡院门口那边,排队等着出去。

  杨云清走过去便听见有人道:“荆解元,想必这场该发挥的不错吧?”

  另一人道:“这倒让我惭愧了,我此番五道判却是写的一般了,若是有人写的出彩,便很容易就把我压下去的。”

  “哈哈,荆解元便不要谦虚了你的文章那样好 ,若是想把你压一头,那人他得这除了判以外,各场写的文章都超过你呀!咱们这届哪里来的这样人物呢?若是有了 ,便早该传出名声来了。”

  杨云清在后面静静听着,只等着出去,没有出声。

  待到第三场进场之时,许多人颇有一种此去之后,一切便尘埃落定之感。

  这是最后一场了 ,成败皆在此了。

  (作话补字数,不要屏蔽作话)

第78章 来访 在前朝的时候,有个……

  在前朝的时候, 有个叫梁元的贡士,因为各种原因,也不知怎么的, 每次参加殿试都落第了, 之后看着原本的同年的举人一个个都成了进士,唯独他多次不中, 也就渐渐生了怨气。

  当时正在打仗,然后这个梁元就一气之下跑到胡人那边去投奔了。而胡人那边倒也没有因为他的身份而将他拒之门外, 反而给他封了官。

  而这个梁元, 虽然殿试多次落第, 但是他的确是有才能的, 当官之后一直为胡人出谋划策,反过来攻打前朝的军队, 多次让前朝的军队落败。

  梁元他虽然是一个多次落第的贡士,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全国之中, 他还真的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科举三年一次,一次却只录取三百人左右, 梁元他能一路走到了殿试, 本就已经是英才了。这样一个人, 却为敌国所用, 消息传过来, 也着实让朝堂之上的人都变了脸。

  好在前朝皇帝最后吸取了这个教训, 想着天下英雄要尽入吾彀中, 免得被敌国所用。因而以后在殿试中,不再淘汰任何贡士,这也就是说, 只要是你会试过了,殿试就不成问题了。

  反正多录取几个贡士,对于朝廷来说也不过就是多分几个官职的事情,免得以后再发生像梁元一样的事情,这样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而大周朝自然也是延续前朝的这个制度,殿试之上只做排名,不再淘汰任何人。

  因而现在这个会试考完了,命运的一半也就定下来了,殿试之上的排名不管如何,以后都能做官,只是排名不同,封的官职也不同罢了。

  回去之后的第二天,杨云清将自己的文章全部都默了下来,花费了不少时间。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杨云清当时一字一句自己琢磨出来的,因而记忆格外深刻,又哪里会忘记呢?

  “少爷,这京城的钱掌柜来了,要不要去见一见?”海伯敲了门之后进来问道。

  钱掌柜,杨云清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然后才想起了这个钱掌柜的是谁。

  既然人家来了,杨云清也不能把人家拒之门外,便道:“行,我等一下就过去。”

  杨云清这次是一个人租住一处宅子,因而还有地方接待一下客人,不然若是与大家一同租住的话,这个时候,他就得把人家请到自己的屋里。

  “杨公子,好久不见,在下叨扰了。”钱掌柜也就是钱来见到杨云清起身说道。

  “钱掌柜客气了,何来叨扰之说?钱掌柜来了,我自然是欢迎之至了。”杨云清回道。

  现在他刚刚会试考完,时间上也不像之前那么紧张了,接待一个客人还是可以的。这个钱掌柜在京城这边能安安稳稳的开了几年的工厂和铺子,背后应该也是有点势力的,这样一来,知道他来京城参加会试自然是不难。

  钱来这次他是特地挑的这个时间来的,会试刚过,他现在来也不会给人家造成太大困扰。

  再者现在杨云清已经考到了解元按他的实力,会试绝对不可能落第,他的前途以后肯定也不可限量,毕竟不是谁都能小小年纪在读书之余,还能弄出那么大一份家业的,能做到这个的人,肯定不是个庸才。

  现在趁着会试还没放榜先过来拉进一些关系,总比等放榜之后来的好,也少了攀会之嫌。

  虽然他家主子是个将军,而杨云清只是一个还未正式踏入仕途的举子,但是这个不妨碍钱来过来和人家打好关系。

  现在杨云清在钱来眼里就像一个财神一样,这几年又陆陆续续送了不少好东西的方子过来,而且价钱开的也不高,比起后面赚的利润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这几年凭借着开的工厂,每年赚的的银子比起过去十几年赚的都多。边关那里 ,靠着这京城这边每年送去的银子填补,将士们过的比起以前那可真是好多了。

  京城这边的有钱人那是真不少,他赚银子的时候,时常庆幸当年自己去了祁县那边,才能得到这份机缘。

  钱来道:“此次会试不日后就要放榜,相信以杨公子之才,考中那是易如反掌,在下就提前先祝贺杨公子了。”

  “过誉了,钱掌柜太看的起我了,还未放榜,这结果还是个未知的,谁也说不准,若是真的中了,那我还要多谢钱掌柜的吉言了。”杨云清谦虚说道。

  钱来听着杨云清的谦虚之词只是笑笑,并没有反驳,继续道:“因为念着以杨公子的能力,会试定是不成问题,而之后便是殿试了杨公子虽然少年聪颖,但到底还是第一次,因而就为杨公子准备了一些关于殿试时的注意事项的资料,都已经写在纸上了。希望这些能对杨公子也有些帮助吧!”

  杨云清没有推辞 ,这个他也是真的需要的,殿试不比会试,直接进入一个号舍,什么都不用管,只要低头专心答题就行。

  殿试的时候,他们需要在大殿之上,在众目睽睽之下写文章,这里面自然是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了。

  杨云清他本来还想着等会试放榜了之后,再去打听一下这个关于殿试方面的消息,没想到钱掌柜现在居然就给他送来了。

  “多谢钱掌柜的了!”杨云清感激的说道。

  “这倒不用 ,只要以后有了新的方子后,杨公子还能想到我们就十分感谢了。”钱来笑道。

  宫里,皇后递了一个匣子给凤阳,说道:“这是钱来派人送过来的银票,这些你拿去,有什么想要的尽管买就是了。”

  凤阳也没有推辞,直接收下了,近几年来,自从外面舅舅的心腹钱来办了工厂之后,必是每季都要送些银票来的。

  说实话,作为长公主,凤阳她本不该会缺银子这东西,但是以前她见母后经常拿自己的私库去给舅舅贴补军饷,她就也将自己的那些小金库一起交给母后,让母后送到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