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未绿
“你们元澄也该到了娶媳妇儿的时候了吧?”有族人试探的问。
芸娘摇头:“没呢,这孩子志向大,要等到中进士才行,我们做爹娘的还不是随他。”
其实她已经开始为儿子相看了,只不过事情未定,也不好同大家说些什么,九房的马氏凑热闹道:“咱们元澄这般好的模样人品和家世,我是真的不知道什么人才能配的上了?”
元涛在一旁听了个正着,是啊,他自以为和林斛家结亲了就是找上了个有权有势的岳父,可元澄呢?可以随意挑选,那些王公贵族的女儿却个个都想嫁给她。
今年因为大战胜了开了恩科,他一定要中科举才行。
大过年的,元涛不过过来坐了一会儿就回去继续读书,没日没夜的读,穆七爷是拦都拦不住。
再加上将军府二老太太见侯府越来越好,那老对头孙淑人油光水滑的,她一时不忿还让穆七爷别拦着元涛,“让他读,继续读个名堂出来,咱们将军府也出了举人,过两年也去中个进士。”
有了二老太太这句话,元涛就更勤学不辍,即便有时候学的太晚了,心跳如雷,他喝几杯参茶压过。
这次,这次一定不能让人看扁。
秋闱的京兆府天气一般都很冷,元涛却觉得自己的心是火热的,上回在副榜,这次一定要争气,他并不下于元澄,暗自打着气。
头一场他就病倒了,头烧的不行,穆七爷不许他考,他硬是要坚持。
非要坚持到最后一场,药也不肯吃,被人抬出来的时候,气若游丝,身体都半僵了,最后一刻元涛还惦记的是自己最后一场因为头太痛,没办法写字。
“涛儿涛儿……”
元涛却觉得自己什么都听不见了。
穆七爷叹道:“你娘总是让你争气争气,你这孩子把命都争的没了。”
他是个中庸随分从时的人,从没想过有一天儿子居然因为想上进,把命都丢了,荒唐,这实在是太荒唐了。
且不说元涛这一死,林雪守了望门寡,就是穆家读书的儿郎们也是心有戚戚焉,生怕读书读的命都没了。
连穆莳都告诫元澄:“你且每日起来打拳,身子骨练好才是正经,咱们世家子哪个不是身强体壮的,否则,科举熬不过来的。”
元澄哭笑不得:“我知道了爹,您放心,那元涛也是太急功近利了些,要我说他年纪也不算大,慢慢来就是了。”
“他一个年轻人懂什么,二老太太可是大力支持,穆七爷这样的老好人都跟二老太太这个嫡母闹将了起来。”芸娘知道的又多些,再者,庞氏的儿子……
让她想起当时庞氏哭诉的说什么穆莳不管儿子死活云云,可若她的儿子真的像元涛一样钻牛角尖,那别说是穆莳了,就是皇帝也管不了啊。
就跟庞氏这个人一样,性格过于偏执,什么事情只顾自己的想法,从来不去听别人的意见,而且本身人也不算聪慧,这样容易造成悲剧也很正常了。
但想来那所谓的前世今生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说不定是庞氏自己臆想的,人在某些不如意的时候常常臆想。
她便抛诸于脑后,一心一意为元澄寻觅良人。
“娘,您别烦恼了,儿子不想成婚。”元澄打了个哈欠,看她娘从媒婆那儿拿的画像,嬉皮笑脸的道。
芸娘瞥了他一眼,“你还真的准备中了进士再说亲啊。”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啊。”
这话若是寒门学子说说就罢了,元澄可什么都不缺。
见芸娘不信,元澄少有正色道:“娘,妹妹过两年就要成婚了,我这个做哥哥还只是个举人,您若真的想更进一步,那就等我中了进士,到时候您是嫁女儿一重喜事,娶儿媳妇一重喜事,岂不是更好?”
元涛头七他去见过,那真的活活是考死了,眼睛都闭不上,看着可怖,他可不想跟人家姑娘定了亲,到时候自己也出什么意外,就对不起人家啊。
第238章 大结局(上)
“元清,来娘这里,你爹这是带你去哪儿皮了,脏兮兮的,还满头是汗,不知道的我以为是哪个小乞丐来咱们家了?”芸娘拿出自己的帕子,替小儿子擦脏灰和汗,瞥了眼不着调的穆莳。
这人可真是,乖巧的元清都被他带的跟个小泥猴似的了。
说起来小儿子还真的打小看不出来,现在一到四岁,整个人就上房揭瓦,还好芸娘对他管教的很严厉,是真的会上手打那种,元清是真的谁也不怕,就怕他娘。
他小心翼翼的扯着芸娘的袖子,被芸娘拍了一下,他瘪着嘴道:“娘亲,是我不好。”
芸娘不嫌弃他脏,牵着他进去,“知道自己不好就成,我呢,带你去沐浴,今儿还做了山药糕,炸了你最爱的鸡腿,你快些沐浴完了,出来吃,好不好?”
“好。”元清欢呼的进去沐浴。
穆莳则陪着小心道:“今儿带他去校场玩了玩,这小家伙可是不屈不挠的很,跟着我跑步跑的摔倒了。”
“扎马步也就罢了,他才四岁,细胳膊细腿的,伤到哪儿就不好了。”锻炼孩子也得有章法,不能真的把四岁孩子做虎打。
穆莳也知道自己今儿太胆大了些,妻子从不介意对儿子女儿严厉,只是不想残害他们的身体。
他们夫妻和旁人那种九子八女孩子多的不同,就俩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将来是要进宫的,别说回娘家了,就是母女二人要见上一面也难,大儿子也大了,如果侥幸得中,那也顺理成章的成婚,有自己的一个小家了,唯独元清还小,他们夫妻能够一起教导。
元清洗干净出来,胃口好的很,旁人家总有挑嘴的,芸娘家的孩子都没这种坏习惯,像姝丽除了苦瓜确实吃不进去之外,就没有特别挑剔的。
正吃着呢,元澄从外面回来,径直坐下来吃,还捏了捏弟弟头上的小揪揪,芸娘就笑:“你都这么大了,还惹他一个小孩子,我可跟你说元清可不是好惹的。”
“娘,我不打哥哥,哥哥对我好。”
听到这个话呀,元澄别提多高兴了,元清也腻在元澄身边一个劲儿的哥哥哥哥喊个不停。
得,看着人高马大的,还是个小孩子性子。
兄弟俩个一大一小,还能玩到一起去,也是不容易。
程斐这人是不成婚则已,一成婚孩子不断,于氏很快就揣上了宝宝,芸娘遂带着姝丽去看看她去。
去的时候,于家的人正好来了,迎面走来的是于家大夫人和二夫人李氏,李氏这次没有再带着龚氏出门了,芸娘也颇觉得好笑。
你要真心喜欢你儿媳妇,这个时候越发要出来为她撑腰,又何必如此呢?
于家的人其实一直都不太喜欢穆莳和穆家,尤其是太子和自己外祖家的确很疏远,几乎就是面上的事儿,私底下一直不会亲自召见。
所以,于家其实也没有得到什么切实的好处,一直都是看着穆家封了爵位,穆家女成了太子妃,日后穆家女还能成皇后,这些却和于家半点关系都无。
可他们心里很清楚,自家对太子也没什么付出,太子也不是好操弄的,她们日后可能永远在穆家面前矮他们一头了。
但大家面上还是挺和谐的,这就是于家和程家的不同之处,也许于家人也会恼,但是在外面不会闹出来。
就像于大夫人,顶多就是说话说的少,但是人挺绷得住。
姝丽在回程的时候就问芸娘:“您总跟我说对于家人还得敬着些,这是为何呀?”
“因为是太子的外祖家,不管咱们喜不喜欢,太子和他们亲不亲近,你却不能如此,否则太子就该说你目中无人了。”
见女儿觉得疑惑,芸娘不禁道:“也许你觉得娘亲危言耸听,但是鹤儿哥哥虽然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现在也对你很好,但是日后很多事情就说不定的,尤其是夫妻之间,许多事情不能还像现在这样子。”
“嗯,我知晓了。”
女儿以前跟乳燕一样,她恨不得一辈子护着,没过两年也要成婚了。
本来芸娘以为两年应该很久远的,但是内务府纳彩纳征,派的嬷嬷过来专门教姝丽规矩等等,芸娘更是要抓紧时间,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姝丽,两年仿佛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
婚前俩人还不能见面,有时候婚事为何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完全就是父母一手操办的。
姝丽已经亭亭玉立,再也不会歪着头喊娘,而是端庄的起身,行礼如仪,她的教养和家世背景,足以配的上太子妃这个头衔。
无端的,芸娘生出一股骄傲出来。
她为她的女儿骄傲,也许只有太子,这个全天下最金光闪闪的男子才配的上她的女儿吧。
“娘,女儿这样好看吗?”她今日试礼服给芸娘看。
芸娘忍不住点头:“那是当然。”
“我手心的汗都出来了,娘,鹤儿哥哥知道了,肯定会笑话我的。”姝丽内心总是忐忑不安。
殊不知鹤儿也是紧张的很,一身红袍已经试了几遍了,他当然不必去迎亲,自然会有官员代他去迎亲,他只在东宫等着,招待客人就成。
但是他还是觉得紧张,不为别的,就为当年娘说想为姝丽找个年龄相仿的,自己比姝丽大了不少,若是弄的太老成了,自个儿也觉得不好,于是试了半天。
被开元帝知道了还嘲笑他:“你一个太子,居然还为这事儿操心?那小姑娘就让你惦记到了这个地步吗?连试婚宫女你都不要,你说说你呀。”
“父皇,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再说,那么多也烦,我不喜欢麻烦事儿。”鹤儿同开元帝一向说话随便。
他若是没有曾经在芸娘家生活的体验,那么他当然认为男人三妻四妾实属正常,但是他在芸娘家生活过,也很羡慕娘和穆三叔那种相濡以沫的感情,既然这样,他就不能要那么多妾了。
第239章 结局(下)
“起。”
随着宦官一声起,姝丽的舆被升了起来,送嫁的有穆莳元澄二人,他们作为父兄不仅仅只是太子妃的父兄,还是太子的臣属。
这也是定然的事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们还得去交泰殿参加大宴,恭贺太子娶新妇。
太子成婚又与寻常人不同,寻常人是拜堂入洞房,太子则是先洞房,次日再去向皇上请安,姝丽默默的想着流程,心都提着的,她想起娘早上起来端了一碗萝卜汤圆给她,外祖母也悄悄的塞了她最爱的珠钗。
想到这里,她就难受。
哥哥还未娶妻,小弟调皮,她不在家的时候,母亲即便有心里话,有时候不方便对父亲吐露的时候该如何是好呢?
芸娘担心的不比姝丽少,她却还要迎来送往,远在西北的元凤也过来在帮忙,这些年她艰难产下一子后,再无所出,好在邵运方虽然言语不多,但是会疼人,元凤的生活过的还是很滋润的。
同时,她也庆幸自己嫁到邵家去,有那样开明的好婆婆,和端方的丈夫。
若是同样嫁给勋贵,家里的妾恐怕从院子头都站在院尾去了。
“三婶,那边杯碟我让人全部收好了。”
“嗯,你办事,我哪里有不放心的。”芸娘笑道,心中又想,姝丽近几年不知道帮了自己多少事情,但凡家中宴席,姝丽压根都不必自己操心。
嫁女儿真的是像剜去心一样。
白氏越发福相了,她对元凤道:“我们五丫头要是像大姑太太和六姑太太这样,我是不愁什么了。”
其实,自打姝丽被封为太子妃后,穆家的女儿都很好说亲,白氏的亲女儿五娘早就被人定下,白氏可是悄悄的给了五娘不少陪嫁。
唯一后悔的是和离的胡氏,她带着三娘独自在娘家过活,以前是过的很滋润,到了婚嫁的时候,三娘却很难找到婆家。
且三娘跟着胡氏,依旧是横针不拈,什么都不会,林氏这样慈悲的人也念生阿弥陀佛不好管。
芸娘推了推白氏:“少来,日后你可比我好,你家女婿就住隔壁,你何时要看五丫头了,直接走几步就到了,我却难了。”
宫里虽然近,但是后妃见娘家人一个月最多两次,芸娘今日虽然迎来送往,但兴致一直不太高的原因就在这儿。
还是她娘甄氏在旁劝道:“芸娘,你呀放宽心,那时候你那么远从湖州嫁到京城来,我们又怎么样了?只要女儿过的好,在不在自己跟前又有什么呢。”
老太太虽然头发微微白了一些,可背不驼,人精神的很,丈夫致仕后,她成日莳花弄草,过的还挺自在。
甄氏豁达,也劝自己女儿:“过几日又能见到了,要是让外人瞧见了,还指不定以为你不乐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