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地绵绵
林巧儿点头道好,刘莹月便先走了。
她走了之后,县令府后厨便陷入了忙碌之中。
虽然说老祖宗的寿辰是明日,但明日再准备定是来不及的,最迟最迟,中午的时候就要把菜单定下来,晚上就要开始准备菜和配料。
其实林巧儿那边倒罢了,她有阿圆,两人已经配合十分默契,而且她只是负责一些甜品,并不是主菜。她看了眼成小兰,成小兰显然也明白这一点,紧张都写在脸上,尤其是那位王大厨,在刘莹月走后,也换上了一副郑重其事的表情:“小兰掌柜,如果你没意见的话,咱们就开始定菜品吧。”
作者有话说:
成四真是好福气呀!
早点写完就早点更新啦,明天再见啦!
另外,以后发红包,前排和随机我挑着发哈,可能一半一半,后来的话也可能有红包哈,因为我更新现在都神出鬼没了嘛,哈哈哈哈。
感谢在2023-05-01 10:33:34~2023-05-01 14:52: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豬囡曉嵐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顾言、Gill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0章 寿糕
◎(2合1)“好吃的嘞。”◎
县令府。
几人在后院, 讨论了整整一个上午,总算是把菜单给定下来了。
而在定菜品的过程中,三人还发生了一些分歧。
因为王大厨擅长的是南边的菜色, 在他们眼中,那汤品就是第一要义, 什么东西都讲究鲜, 况且在越高级的盛宴中, 这种汤品更是品味的象征,所以他的菜单里面差不多有四五种都是高汤。
但是小兰明显更适合家常味。
她擅长的都是小炒爆炒。
而据他们所知,这位刘县令的母亲, 正是土生土长的蜀中人。
这个消息, 是林巧儿前几日接了这宴席的时候便打听过的。这是她做生意这么久摸索出来的门道,要想生意好, 了解顾客的口味是很关键。上门给别人做宴席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是连客人家的喜好都不知道,那怎么能做出客人喜欢的饭菜呢。
当听说那老祖宗是蜀中人,林巧儿当即便放心了不少。
因为吉祥饭馆的招牌,全都是大姐最擅长的川菜。
这样一来,便能十拿九稳了。
所以刚才在定菜单的时候, 一看张大厨的菜单, 巧儿和小兰便知道他并不了解老人家的口味,在提出自己的看法后, 没想到张大厨还有些不服气。
“我在县令府的后厨这几年,即便是知道老祖宗是蜀中人,但是我做的饭菜, 老祖宗也从没说过不喜欢呀!”
林巧儿摇头:“没说不喜欢并不代表喜欢, 如果大厨不信, 可以将你的菜量减少一部分,加上我大姐的,到时候对比看看老祖宗更喜欢哪个?”
张大厨摇头:“不可不可,这寿宴非同小可,怎能儿戏,况且我无意与你争辩,只是想定出最适合的菜单子出来。”
林巧儿:“我们的初心也是这样的,不如这样,我们叫来刘小姐问问?”
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刘莹月刚回去不久,听说了那边的事又赶了过来。当了解查清楚他们的意思后,刘莹月也陷入了沉默。
“实不相瞒,其实关于这事,我倒是听母亲说起过。”
刘莹月说了一件往事。
原来,刘家也是寒门出身,刘县令当初高中进士,一步一步才爬到了这个位置,刘老太太为这个儿子也算是付出了大半生的艰辛。在朝为官的人,总是免不了要结交一些权贵,少不了一些应酬,刘县令如今已经到了这个位置,这样的宴席也不知道举办过多少次了。
刘老太太是蜀中人,最喜欢的菜色自然是川菜,尤其最喜欢吃鸭血,但是这样的东西,在权贵人家眼里就是上不了台面的腌脏玩意儿,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不会承认自己喜欢这东西的。
相反,那一品鲜蛤、东阿阿胶、黄焖鱼翅这样说出来就颇有档次的食物才应该出现在这样的宴席当中,所以有一次刘老太太出门坐席,因为喜欢吃鸭血被人鄙视地看过一眼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吃过这东西了。
不仅平时在宴席上不吃,就是平素在家吃饭也从来没有说过。
当刘莹月说完这事之后,后厨的人都沉默了,刘莹月有些惭愧:“若不是你今天来问,其实我也都要忘记这事了,这些年办宴席,大多数的厨子都是按照标准来走,很少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想来竟然是我忽视了。”
林巧儿摇了摇头:“其实食物……又哪里分什么贵贱呢……想来那些吃不饱饭的人家,下水对他们来说应该都是难得。”
王大厨也有一丝动容,看向刘莹月:“小姐,那咱们这菜单……”
刘莹月想了想,咬牙:“就照着一半一半来做吧!父亲那边我去说,你们尽管做就是,我祖母今年已经七十了,若连这点儿小事都做不到,当真是我们不孝!”
成小兰立刻点了点头:[我一定给老祖宗做出最合她口味的来!]
最终,这菜品单子就一分为二,王大厨负责的,自然还是他最擅长的南方菜,炖系,而小兰便负责自己最擅长的川菜爆炒。
鸭血的吃法有很多种,但最常见的,就是血旺。这菜名听起来倒是可怖,但实则美味无比。
尤其是下饭,简直是一绝,鸭血下锅滑煮,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鸭血的嫩滑,毛肚切丝,嚼起来爽脆生津。另外时蔬的选择上,嫩黄豆芽和小白菜是最佳,一锅直接端上桌,麻辣浓郁,看着便能令人口齿生津。
这样刺激霸道的菜色,因为吃起来酣畅淋漓爽快至极,自然一般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在自己熟悉放松的环境,一碗白米,一盆红艳艳的血旺,一口饭一口菜,吃得额头冒汗,若再来一口冰饮。
啧。
这才叫不枉活一回啊。
刘莹月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县令的同意,他听完之后大手一挥:“吃!如何吃不得?!我母亲为我操劳半辈子,过寿辰难道还吃不到一道心满意足的菜了?!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我倒要看看,谁敢在我面前嚼舌头!”
有了县令大人这番话,成小兰干劲更足了。
这事将刘莹月的母亲,也就是刘老太太的儿媳妇都惊动了,来到后厨,又给成小兰提了两道菜。
原来刘老太太还喜欢吃猪蹄,尤其是炖的软烂的,这样的东西自然从前也不好意思说,要不说巧呢,小兰最拿手的菜色之一便是是炖猪蹄或者是卤猪蹄了。
所以当刘夫人走了之后,小兰干劲更足,又临时加了两道菜,王大厨听说之后,倒是有些惭愧了。
而林巧儿那边,甜品也差不多准备好了。
她提前就给刘莹月交了底,当刘莹月尝过她做的捣奶后给她悄悄竖了个大拇指:“祖母一定喜欢。”
林巧儿便也放心大胆的去做。
最后定出来的,是一个圆形的大寿糕,其实这点心起什么名字林巧儿并没有想好,但既然第一次亮相是在人家的寿宴上,那明日,它就叫寿糕。
厚底的饼胚大概有十寸的大小,外表用捣奶细腻均匀地抹了一层,整个寿糕变成了白色的底,在白色底上,便好发挥一些了。
圆形的寿糕边缘点缀了一些花朵,最中间又是一个大大的寿桃,也是用捣奶做成,这样的寿糕摆出去,先不说味道,光是模样就是吸引一大片人。
林巧儿信心满满。
除了寿糕,自然还有一些饭后的小甜点,得知老祖宗喜欢吃南瓜之后,她便又做了一道南瓜牛乳冰,这道小甜品只当是饭后换个滋味儿。蒸熟的南瓜和提前冰镇过的牛乳搭配在一起,再煮一些小圆子,清清爽爽的,也能消暑解辣,看着不起眼,却是必不可少的小点心。
忙活了整整一日,才差不多把这些菜色的准备工作都准备好了。
成小兰和林巧儿也准备去歇着了。
刘莹月提前安排他们住在偏厅的厢房,这边也早就收拾妥当。
回到房中之后,林巧儿竟破天荒感觉到一丝不适应,正如刘莹月所说,她和成正业成婚快四年了,几乎没有一日分开过,这陡然一下有一日不在一起住,林巧儿当真还有些不习惯了。
因为住一间屋子,成小兰问:[你先去洗?]
林巧儿笑了笑:“大姐先去吧,我正在算账呢。”
成小兰便也没推辞,直接去了。
县令府的厢房,那自然是比乡下的房子看着气派,但是林巧儿却怎么都不习惯,沐浴的地方太大太空,乃至于她甚至有点害怕,草草地洗完之后就回了房间。
她和大姐的床也是一张通铺,两人各睡一边,林巧儿也是今天才发现自己竟然有些认床,躺在上面,身心都是疲累的,却是半晌都睡不着觉。再去看大姐,大姐背对着她没有声响,林巧儿也不确定她是不是睡着了,但想着明日大姐或许比她还要累,便没出声打扰,硬逼着自己闭上了双眼,良久,才慢慢有了睡意。
而与此同时,几十公里之外的桃庵村,吱呀一声,成婆子将院门打开,披着外套走了出来。
“犟种,你又在干啥!”
成四小院子里深更半夜还在窸窸窣窣,成正业正坐在院子里用竹条编着什么东西。
“您别管,早些睡吧。”
成婆子摇了摇头:“不困也别折腾了,去照看我孙子孙女去!”
“他们早睡了!香着呢!”
成婆子笑了,摇摇头朝回走,一面走一面嘴里还嘟囔:“怕不是在想媳妇儿呢……”
成正业没听见这句话,头也没抬。
-
次日,刘县令的母亲过七十大寿,整个临安县的人都知道这件事。
一大清早,县令府便将大门大大地敞开,宾客满至。
后厨,从卯时开始,咚咚咚的切菜声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就没有停过,十来个人在后厨里有条不紊地忙活着,进进出出,每个人脸上都很严肃。
听说,今个儿老祖宗过寿辰,连府城都来了两三个官员呢,这样的重要场合,宴席就是门面!要是搞砸了,指不定会是什么后果!
成小兰和林巧儿自然也听说了,不约而同的又开始有些紧张,但是今日的紧张只能化作动力,手中的动作是万万不敢停下来的。
最终,寿宴呈现出来的一共有十六道菜,两道甜品,一个大大的寿糕。
十六道菜中,鲜汤开胃的菜最先上,小汤盅盛出来,让各位宾客先开开胃,润润喉。
菜品循序渐进,一道一道上的次序都是有讲究的,小兰擅长川菜,但并不是只会做爆炒,川蜀当中有一道菜,曾经作为贡菜还在宫中出现过,那便是鸡肉豆花,这道菜和佛跳墙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呈现出来的成品却比佛跳墙要朴素太多,因为它看起来和最普通的豆花差不多,吃鸡不见鸡,形似豆花,吃进嘴里才会发现这所谓的豆花其实是鸡肉。
鲜美!妙哉!
这才只是开胃菜,当刘莹月亲自带人将那个大大的寿糕给推出来时,众人顿时都好奇了。
“这是何物?”
“怎如此大一个饼?”
刘莹月高声道:“此乃寿糕!是孙女特意给祖母定制的心意,祝祖母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
一句话将老祖宗逗得哈哈大笑,“好好好,真是祖母的好孙女……”
“祖母,这个要切着吃,您是今天的老寿星,您来切,让我们也来沾沾您的喜气!”
哟吼!
这个法子倒是新鲜,一下子就把宾客们的心给勾起来了。
“沾沾老祖宗的福气!!”
刘县令笑呵呵的,亲手给母亲递了一把银色秀气的小刀,那老太太或许也没想到还有这一出,又新鲜又高兴,走上前:“好好好,我来切,这应该从哪里下刀啊?”